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92章 各方的回响(一)

第92章 各方的回响(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唐纵走进了沙坪坝的一条小巷,走了几步,又警觉地回头张望了一下。共产党的管控太严密,他带来的人马根本不敢集中活动,在他身后,只有一个行动队员保卫他。

    唐纵此时,是军统前身,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的秘书。湘江战役后,西华又攻占了四川,“割据”云贵川三省,在海外还有缅甸大部,这个势力之强大、崛起之迅速,都让蒋介石政府如坐针毡,对于西华的情报工作,现在成为了特务处的最优先级别。其实不止于特务处,唐纵知道,国民党的其它特务机构,例如徐恩曾领导的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即后来的中统),都踊跃派出了大批特务,大家都想尽快获取有效情报,赢得蒋总统的重视和褒奖。

    由于对西华情报工作的极端重视,他向戴笠申请,亲自来西华。他希望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情报。

    他是二月份刚过完年就到西华总部所在的城市重庆的,来了才知道,西华的管控有多么严格,他们占领重庆才短短一个多月,可是这个城市已经完全不是他以前印象中的那个喧闹、肮脏、袍哥横行的重庆了。

    他是以商人来四川购货的名义,来到重庆的。他对新重庆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共产党像是把整个城市洗刷了一遍,街道上连垃圾都没有了,到处是树起的新垃圾桶;戴着红袖标的“城管”走来走去,管理着市容;街边的房子,本来都是积垢几十年的,在城管的帮助下,全部被清洗过,破烂的地方还统统修补了。整个城市似乎焕然一新,单单这第一眼直接的印象,就让他感到有些恐惧,共产党对城市的治理能力,居然深入到了这个程度,民国的城市,何曾干净到这个程度?

    他也感受到了共产党管控的严密,在朝天门码头上船的时候,共产党设立了关卡,有所谓的“民事侦缉警察”,对商人们进行简单询问,然后发给“通行证”,登记姓名和相貌特征,规定只能在本城使用,如果要去其它地方,需要换发当地的新通行证。

    他还注意到,共产党大规模地设立了“民兵”组织,在重庆的街头,这些民兵不断巡查,他们都携带有武器,想在街头搞事,恐怕分分钟就会被镇压。民兵的数量也太多了,他在和客店服务员聊天的时候知道,民兵总数高达人口的10%,这是西华的公开信息,而且民兵也是要接受军事训练的,并不是扛着枪做个样子。

    所以他敏锐地感觉到,他们这一群人一起活动,风险太大了,到重庆的第三天,他就把人都分散了出去,让他们到重庆其它区域,或者其余的四川城市“考察”,自己只带着一个暗卫,单独在重庆活动。

    他此时庆幸于自己的谨慎。因为派到重庆的另一队人马,本来是要组织重庆情报站的,结果在拍发了第一封电报后,就覆灭了。其中有队员逃出,找到了唐纵队伍中,负责联系重庆站的人,告之了这个消息。大家的判断是,很有可能共产党有无线电测向技术,电台因此非常危险。

    他的心情也非常沉重,共产党在四川,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强大武力。其在郊区的军营,居然还有所谓对市民的“军队开放日”。他自己找到机会,在开放日,亲眼去目睹了中共的主力部队,那全副武装的强大装备,尤其是重炮、坦克等重装备,以他的见识,民国的中央军是远远比不上的。

    至于这一次的任务,对于共产党领导层的了解,大部分的任务应该算完成了,其实也不用搞情报,共产党最高领导层,即西华政治局的任命名单,就公开地在他们的《新华日报》上刊登着呢。

    果然匪党的领袖,还是主席。其它政治局委员,大多数是特务处有过基本了解的,但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名字,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尤其是那个最重点的目标叫李力胜的,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是一点情报都没有。

    特务处早就关注上了这个李力胜,可是原来此人远在缅甸,特务处鞭长莫及,对于共产党叛徒的审判,居然没有一个人认识此人。而国民党方面,原来与中共熟悉的人士,也都没有听说过此人。到现在这个人已经在重庆了,居然还是找不到一点情报,这让他非常烦躁。

    根据西华政治局的任命名单,此人明显是主席的副手,是共产党的第二把手,位次还在老牌的中共人物周恩来等人之上,在共产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如此重要的人物,居然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早在缅甸事变时,李力胜这个名字,已经名噪天下,现在更是天下皆知,可是居然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

    昨天他们几个在重庆的头目,隐秘聚合会议,居然有个家伙,说是听说这个李力胜,是个年轻女人。这让大家都哈哈大笑,开什么玩笑,这太扯淡了,果然现在外面都是流言,没一句真的。

    走到客店,他又回头望了望,才回到自己的房间。刚进门关上,就有人在门外敲门,他不觉皱了皱眉头。打开门,是他的一个手下,脸色有点激动,他心中一动,朝着走廊左右看了一下,没有人,然后才让他的手下进门。

    关上门,小弟迫不及待地对他说:“唐秘书,那个李力胜有点消息了。”

    唐纵赶紧问:“是什么消息?”

    小弟告诉他,他们的人无意中在茶馆,听到有人摆龙门阵的时候,说那个李力胜还是个作曲家,民国现在很有名的歌曲《我的祖国》,就是这个李力胜作词作曲的。当时边上有人质疑这个消息,那个人还说现在学校里大家都知道,娃儿们的老师都是这样说的,不可能假。

    这个情报让唐纵精神一振,虽然这不算是什么机密情报,但毕竟能让他们开始对李力胜有点了解了,总算有了点头绪。

    这首歌很出名,有不少人会唱,唐纵也不止一次听过这首歌,但不记得歌词。等到小弟将歌词送来后,他想通过歌词,先看看能否有什么线索。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唐纵皱着眉头,这个李力胜,是出身江南水乡吗?大河,是长江还是黄河?多半是长江,“稻花”嘛。不过这首歌,也只能给他提供这样简单的猜想信息了。

    他的思绪,不由得想起了今天,他自己在茶馆听到两个老头对西华政府的评价:“完全是新朝气象。”这些天的观察,他自己内心的潜意识是比较“震怖”的,西华非常可怕、非常强大,他隐隐约约担心民国并非西华的对手。

    他不由得嘀咕着说出了声:“新朝气象。”话音落下,他自己才反应了过来,我他娘的怎么能说这样的话,我可是党国的忠贞之士,自己简直是疯了。好一会他自己才平静下来。

    桂系派出重庆西华的使团,领导是王工度。

    王工度到达重庆已经有近一周了,可是心情始终就没有平静下来。

    他当年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与不少共产党高层即使谈不上朋友,也是彼此熟悉的,这是桂系派他来出使的主要原因,熟人好说话嘛。

    他已经见过了西华政治局的不少高层,主席也接见了他,可是没能见到那个神秘的李力胜。从与一些老同学的沟通中,他能感觉到李力胜在共产党中的崇高地位,非常有威信。按照他对了解到的各种信息的解读,共产党现在有点像他们新桂系的李宗仁与白崇禧,是“双元首制”,主席对外,李力胜对内。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的理解未必很准确。

    他此次的使命,只能说完成了一小半。根据他与主席的谈话,主席明确承诺西华现在不会进攻广西,西华与广西之间,可以正常贸易,无需双方在省界驻扎大军。但是对于桂系延续鸦片贸易的想法,则被主席坚决地驳斥了,主席告诉他,西华正在打一场人民的禁毒战争,所有种植的鸦片都会被铲除,而各种鸦片贩子,则是被以重罪刑求,坚决镇压。西华决不允许这种毒害人民的毒品生意继续存在。

    主席还批评了他,说他是在莫斯科接受教育的,也应该接受了一些革命思想的熏陶,如何还能为这样丑恶的贸易,辩护和争取呢?

    至于桂系和西华联手对付蒋介石政府,也被主席拒绝了,说西华不是军阀,不搞这些纵横卑阖、朝秦暮楚的勾当,大家各自建设好自己,准备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才是正事。这次值得重视的一个情报,就是共产党判断日本必然会在数年内,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时间上可能不会超过1937年。

    西华让他和使团参观了重庆附近的不少建设,他们自己也观察到了重庆的变化,说实话,他自己很羡慕,当年自己回到广西,不也是因为希望建设一个现代的新广西吗?现在人家西华确实在扎扎实实地搞现代化,而自己呆着的广西呢?

    想到这,他不由得叹息了一声,思绪转到了自己的身上。

    1929年,王工度学成归国,被任命为李宗仁的机要秘书,而在1930年新桂系在中原大战中失败后,他建议李、白两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和政治组织,因为蒋介石胜过桂系的,就是在这两点上。这是他在苏联学习期间,学到的最大本领。

    他的话完全被两人接纳,于是新桂系的第一个政治组织“革命同志会”建立,其宗旨是视蒋介石为头号敌人,以及树立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桂系的绝对领袖地位。从此他在新桂系飞黄腾达,一度被称为“桂系第四人”,仅次于李白黄三座山头。

    他的“革命同志会”,是让桂系能够撑过中原大战失败后艰难岁月的重要力量。他也确实擅长组织和情报网络,在上海,香港等地设立了情报机构,刺探南京政府的军政情报,培养了一批精明强干的特工,挫败了蒋介石对桂系的一次又一次的颠覆阴谋。就连蒋介石的特务组织蓝衣社,都被他渗透,蓝衣社组织的文件、名单之类,桂系第一时间就知道。

    但是,他在军中建立秘密网络,对党政军长官实行监控。虽然一度讨好了李、白,但被众多桂系高官所嫉恨。所谓“李白天下王家党”的流言,不就是这样出来的吗?

    从1934年开始,他就不断失去权力。现在,他最重要的“政训处处长”的职位,已经被那个小人潘亦之窃取。李公表面上仍然信任他,但真的信任吗?

    这次派他来西华,表面是重用,其实呢?一言难尽啊。他不由得情绪低落起来。

    3月2日,日本天皇御前会议。

    日本首相冈田启介正襟危坐,等待着天皇裕仁的到来。他是日本第31任首相,海军大将出身,在内阁自然是代表海军说话,由于日本陆军和海军互相敌视对方,所以这个首相他做得很辛苦,毕竟,陆军的势力还是要比海军大。

    作为海军的代表,他自然希望增加海军的军费。可是“排排坐吃果果”,增加海军军费就要增加陆军军费,否则肯定摆不平。可是自从米国1929爆发大萧条危机后,日本的经济环境一直很恶劣,不但没有良好的经济增长,公债赤字也难以消化。

    在日本财政方面,原敬内阁之后,日本财政政策一直由高桥是清、井上准之助、浜口雄幸三名文官为主制定,当下的藏相就是高桥推荐的藤井,他主张的是健全的财政主义,提出的昭和十年度预算案,就根本没有考虑陆海军增加军费的需求,这自然导致了两军的反对,最后是靠加税,才勉强满足了陆海军的要求。

    面对危机,侵华的呼声就逐渐高涨,不仅是军人,很多政客,也觉得只有从中国下手,吞并和掠夺,才能让日本渡过危机。

    这一次,西华势力从中国西南兴起,以缅甸为基地,一举占领了云贵川三省,尤其是包括四川这个人口和资源大省。当然让日本大为震惊,很多人已经将西华,视为他们侵略中国的重大阻碍。明摆着,包括缅甸在内,西华已经有四省在手,而且据说全部是米国的现役武器装备,精良的程度,远超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军。

    偏偏,日本对于西华的了解极为有限,在此次西华攻占云贵川三省之前,情报机构也将西华,认为是海外华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中,兴起的势力,并没有太多人,将之与民国的国内局势联系在一起。现在了解到西华是全副美械装备后,很多人将西华与米国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是米国在背后支持的势力,这让他们极为警惕。对于民国,米国耐不住寂寞,通过扶持民国的地方势力而下场了吗?那可会是对帝国的重大威胁。

    陆相林铣十郎以及海相大角岑生都已经到来,裕仁就坐,众人行礼后,御前会议开始。由于需要说明西华的情报,负责情报的参谋本部总务部长桥本虎之助也出席了会议,他是陆军省的第2号人物。当时日本陆军省的1号至3号人物,分别是林铣十郎、桥本虎之助和永田铁山。

    裕仁首先就问桥本:“这个西华到底是怎么回事?”

    桥本心里其实挺苦,因为现在的情报都是表面的,缺乏深入的情报,所以有些看起来自相矛盾。他小心地说:

    “已经确认,西华政权是主张赤色共产主义的政权,以前我们知道的在江西南部的中共势力,已经西进,和这个西华合流,他们在重庆建立了新西华的政府,最高的统治机构是政治局,由主席出任政治局领袖,而由原来知道的缅华领导人李力胜,出任其副手。”

    “按照我们从英国人那里得到的情报,西华至少有50个以上全部使用美械的1.6万人步兵师,总兵力超过80万人。其军事能力,远在蒋介石政府之上。”

    “但是,西华是一个赤色政权,如何得到米国的支持令人费解,而且是对其规模如此之大的武装支持,目前尚未获得情报。”

    裕仁心里有点不满,心想这些信息,我早就知道了,隔了那么多天,也没有获得一些有用的新情报。他随后询问:“诸卿有何见解?”

    场内一片沉默。

    藏相藤井一张脸上苦大仇深,因为前期的预算案,他深深地得罪了陆军和海军,而且最后还没能保住原来的预算案,被迫加税。事件一出,舆论大哗,他这个藏相也做到头了,最近就会辞职,所以他也无所谓,带着讽刺的口吻说道:

    “如果诸君又打算借此增加军费,或者对支那动武的话,脑子里请先想想,帝国还能不能支撑起有关的费用,别忘了刚刚加过税,准备加第二次税吗?还是准备向米国借钱吗?”

    大家都没有理睬这个要下台的人,知道他是在讽刺,开玩笑,米国摆明了是在支持西华,还会因此借钱给日本?不过每个人内心都知道藤井其实说得没错,暂时日本是承担不起更大的财政费用了。

    首相冈田启介看着大家都沉默,他只好出来和稀泥,他说道:“对于西华的进一步行动,需要更加清晰的情报。参谋本部到现在为止,没有详细的情报,实在有点懈怠。必须抓紧获得西华的情报。”

    他这是借题发挥了,不过林铣十郎和桥本虎之助也只能接受他的暗刺,陆军对于西华,此前根本没有建立情报网络,最近才手忙脚乱地派出多个情报员,试图尽快弄清西华的情况,但还没有那么快。

    陆相林铣十郎转移了话题,说道:

    “陆军正在建立针对西华的情报网,相信很快会有情报。不过就现在已经了解的情况看,西华是不亚于蒋介石政府的大敌。但是这对于我们现在的战略,并没有大的影响,帝国的利益,在满洲,在华北,在民国的沿海地区。而西华远在民国西南,短时间内,帝国与西华,不会直接对敌。”

    众人都点点头,林铣十郎说的是事实。他继续说道:

    “所以帝国无需因为西华,改变现在的策略。支那几十年来,各种势力起起伏伏,西华不过是其中最新的一个。他们唯一比起其它军阀有优势的,是得到了美国的武装,所以武器装备超过了民国的其它军队,但这不会让帝国陆军感到压力,支那军人一向孱弱无能,西华军又能好到哪去呢?不要因为他们曾经打败了英印军,就觉得他们战力很强。英国人都是雇佣了印度人这样的劣等民族,才会失败。”

    一场御前会议,无果而终,唯一达成共识的,是加强对西华的情报了解,务必尽快建立针对西华的情报网络。而外务省,也接到了任务去打听,美国人为什么会支持西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