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93章 各方的回响(二)

第93章 各方的回响(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过,日本上层并不是只有妄自尊大的人,有的军官还是很清醒的,石原莞尔就是其中一个。

    这些天他一直在揣摩此事,可惜关于西华的情报太少了。但他敏锐地感觉这个西华太危险了。不过他可不是什么好意,实际上,他是日本侵华的主要推手之一。

    在1928年,石原就提出了他有关侵略中国东北的理论和主张,形成所谓“石原构想”,其要点是:发源于中亚的人类文明,分为东西两支,各自发展,两个文明现已形成隔着太平洋相互对峙的局面。对峙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要通过战争走向统一。“一战”只是欧洲诸民族的决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只有下一次世界大战,才是人类最后的决战,它将以日美为中心进行。如果准备对美国作战,就要立刻对中国作战。如果要对中国作战,首先必须占领满蒙。

    在1930年,石原曾经公开演说:“我怀疑支那人是否有建设近代国家的能力,不如在我国的治安维持下,让他们自然发展。”他的言论得到了另一位侵华大将,即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的极力赞同,以他们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狂热的力图征服中国的地下军官组织。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就是石原和板垣两人的杰作,两人推动关东军“独走”,先斩后奏,占领了东北。不过,接下来日军军官都以两人的“独走”为模范,不断制造事端,最终将日本拖入与中国的整体战争中。

    石原的“清醒”实际上就是知道自己力量的边际,中国不是日本可以一口就吞得下去的,暂时他认为只能以“满洲国”为界,日本需要先消化东北。

    这样一个侵华的急先锋,自然对于中国发生的变化极为敏感,西华的崛起,成为了他近期最关注的事件。

    他对他的挚友板垣感叹说:“西华崛起,对于帝国是可怕的事情。我预感中国要大变了。”

    板垣问:“为什么呢?西华与其它民国势力有什么不同吗?是因为他们是赤色组织吗?”

    石原说:“我并不关心西华的政权性质,我是从军事的角度,觉得西华的战力可怕。”他接着解释说: “世人还不太了解西华的实力。但是现在为人所知的,有三场战争。第一次是西华几乎歼灭了英印军6个师,英印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也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弱,很多时候还是可圈可点的;第二次是西华征服云贵川这3个省,细节不太清楚,可是三省的军阀,尤其是四川号称百万大军,结果却在4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被西华全部平定;第三次是西华军对阵蒋介石政府薛岳指挥的中央军5个师,这一次情报比较清楚,西华是一天之内就打垮并几乎全歼了这5个师。三次战争,每一次都赢得干净利落,都是压倒性的优势。”

    他摇了摇头,继续说:“所以西华军绝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孱弱的支那军,他们很强,也许比得上我军。”

    板垣感觉有点震惊:“西华那么强的吗?不太可能吧。”

    石原说道:“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情报,但是我的这种预感很强。”

    罗斯福也知道了西华攻占民国云贵川三省的消息,这对他而言同样有点震惊。李思华代表的这股力量,看起来所图远大,而且确实发展很顺利啊。原来自己太低看这股力量了,还以为只是一个军阀家族的崛起而已。

    此时的美国,要说在民国有多少情报力量,其实谈不上,因为以往根本不值得投注力量,只是从驻华机构和商人那里,有一些简单基本的情报来源而已。现在罗斯福也不打算大动干戈,没有必要,现在的重点是希特勒正在搅动的欧洲。

    他和国务卿赫尔多次深度沟通,也和一些他的智囊反复讨论,都认为希特勒搅乱的欧洲,可能给美国带来莫大的机遇。

    美国在经济上已经比过去的霸主英国,强大得太多了,实际上,美国现在一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要追上整个欧洲。但是英国还是全球的霸主,美国虽然有耐心,但总不能永远等待,而现在的时代,似乎机会终于要来临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贡献很大,但所得却极少,拙劣的国际策略,使得罗斯福们反躬自省。但是他们也看到,经过一战,英国的霸权大为缩水,其实开始维持不住了。整个欧洲在一战中,疯狂彼此屠戮,几乎干掉了一代年轻人的精华,这使得他们都显得后力不继。

    美国一直等待着,将英国从摇摇欲坠的霸主地位上,一脚踹下来的机会。英法在一战后逼迫德国过甚,引发了德国民众的深层怨恨。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明显正走向重新与英法敌对的方向,这很有趣。

    所以最近罗斯福都在与一些美国大资本家秘商,鼓励他们向德国输出资本,助力德国尽快恢复经济。恢复了经济,他们就会提升军备,提升了军备,就会逐渐与英法冲突。等到矛盾无法调解,也许欧洲的第二次大战就会来临,这将导致英国跌下宝座,美国不但能成为世界霸主,也许还能成为欧洲的主人。

    这个策略,最近一年多以来,一直让他着迷、让他热血沸腾。相比之下,落后的远东,发生的那些变化,又有什么值得太多关注的呢?

    想到情报机构向他汇报,最近很多日本人悄悄地打听,为什么美国会支持西华那样一个赤色政权呢?

    他有点好笑,这算是美国被李思华和西华利用了一把,不过确实不好解释,就像当初英国人也不相信那样。李思华这个天才的能力,超越了正常人想象的极限,所以英国也好,日本也好,都不会相信西华购买美国武器装备的资本,其实来自于李思华个人。如果换了是他,他也不会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不过他现在也想不明白,李思华这个超级富豪,怎么会和红色政权搞在一起?不过听麦基逊说,李思华他们的政权允许私人企业,只是有一些限制。也许,这是个混合制的体制?他摇了摇头,懒得继续想下去。

    其实麦基逊自己也很奇怪,而德州财团的这几个家族确实有着类似罗斯福的迷惑,原来以为这是李思华家族的军阀事业,怎么就突然变成红色政权了?即使是允许私人企业,感觉味道也不对啊?他们觉得大家本质上都是绝对利己的,李思华怎么可能用自己的金钱,去支持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红色政权呢?

    不过这样的迷惑并不妨碍他们继续与李思华的交易,赚钱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李思华到底要干什么,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麦基逊甚至觉得可能会有新的机会,据说这个西华政权,已经控制了缅甸大部,还有民国的三个省,这可是一大片地域,算起来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国家了。

    所以麦基逊还通过安华集团,向李思华传信,希望她方便的时候,能回到美国聚会。

    冲击波也传递到了莫斯科。

    斯大林这两天非常恼火,共产国际远东局,以及苏联驻华的机构,到底在干什么?对于西华这股突然崛起,号称“社会主义”的力量,他们居然几乎是一无所知。

    更离谱的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米夫,以及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民,他们居然对现在的变化也一无所知。民国的报纸都报道了,原来中共中央苏区西进贵州,与西华合并,甚至西华最高领导层即西华政治局的主要成员和职务,都被公开了。虽然与中共中央苏区的联络,电报已经中断了几个月,但这两个家伙,居然对这样的变化,完全没有预料!这是怎样糟糕的工作能力!

    如果不是还需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现在就想把这两个人枪毙了,简直是把重要的工作当儿戏。他们不是号称已经控制了中共的领导权吗?安排了原来中山大学留学的博古,担任中共的最高领导人吗?

    结果现在是什么格局?博古在西华政治局的名单里根本没出现,主席重新恢复了最高领导的职位,而他的副手,那个陌生的李力胜,从哪里来的?米夫居然不知道,王民也只知道李力胜是原来海南那个小岛根据地的领导人。

    在前期缅华出现时,苏联在东南亚的情报机构,有认为这个李力胜是属于中共系统的,斯大林因此还让米夫与中共联系询问,当时还与苏区有电报联系。不过苏区的回电,是与李力胜已经失去电报联系,当时就搁下了此事。

    没想到,这个西华一跃而起,直接从缅甸攻占了云贵川三省,完全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他们的地盘已经很不小,按照情报分析,单是人口规模,就可能接近1亿人,已经具备了争夺全国政权的潜在能力。

    如果中国革命“可控地”胜利,当然对于苏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好事情,尤其是在苏联能够控制中共的情况下。但是现在情况显然发生了变化,中共的领导层几乎完全更换了。他知道过去所谓的最高三人团,但现在博古和李得都被排除了,只剩下周恩来同志单独一人,还在最高领导层。

    还有那个美国武器的情报,更是一头雾水,西华既然是红色政权,怎么会大量使用美国的武器装备?难道美国人插手了?可是这些该死的资产阶级,没有支持红色政权的可能啊?情报机构都被弄糊涂了,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这让斯大林感觉气愤,他把手中的烟斗,狠狠地在烟缸上敲了一下。

    所以必须立即弄清楚,西华和中共现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准备直接派一组人去西华,到缅甸直接拜访,绕开民国的限制。

    各方势力固然关注西华,但最强的冲击波,自然是在民国的民间。

    国民党虽然极力掩饰其中央军5个师对阵西华,几乎全军覆灭的消息,但至少,云贵川三省易主的消息是瞒不住的。这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让民国的各阶层人士,目瞪口呆。

    很快缅华由缅甸入滇,在由滇入黔,最后由黔入川,变成了西华的整个过程被报道了出来。前期缅华入滇的时候,国人还以为是那种军阀间的小冲突,没有太多人关注。结果不到1个月,缅华就控制了云南,变成了西华,民众对于西华的实力,已经有了他们是很强的军阀的概念。

    随着西华攻下贵州这第二个省,各阶层已经感觉西华不是简单地争地盘了,他们接下来会攻入广西,还是四川,当时就已经猜得沸沸扬扬。

    最后西华是一举攻入了四川。没有人觉得他们会很顺利,四川可不是云贵,军阀们号称百万大军,实际上也至少有三十几万。这样的兵力,使得很多人预测西华进攻四川,可能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时间会拖得很长。结果却让人目瞪口呆,四川军阀们的抵抗一触即溃,根本没有比云贵军阀好到哪里去。

    尤其是刘湘集中10万大军,在綦江阻击西华军的一战,战前就被四川的记者们,向全国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以为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大战,结果刘湘抵抗了一天都不到,就大败而归。接下里西华攻占整个四川,那就像是秋风扫落叶,没费多少力气。

    仅仅4个月,西华一举攻占云贵川三省(其实还包括历史上上1939年才成立的西康省一部分),加上原来就占据的缅甸大部,就是四省之力,已经是民国数得上的大势力。各阶层现在对西华的认知,是仅次于蒋介石政府的全国第二大势力,实力还在新桂系之上。

    尤其西华政权,居然是赤色政权,被蒋介石称之为不共戴天的赤匪,被常政府打败的中央红军,已经到了西华与之合流。看起来民国的西南,已经完全赤化。而且中央军的败迹,其实以民国的环境,也瞒不住人,只是具体损失了多少,大家不太清楚而已。

    所以这个神秘的西华,引起了全国各阶层民众的强烈兴趣,尤其是对西华的领导人。英雄崛起于异域,先是与英国人战争,夺取了大部缅甸,又回国一举占领云贵川三省,他们接下来要争夺天下了吗?听起来就很带感,像是传奇话本。

    现在民国的很多记者,都在往西华赶,准备提供关于西华的系列报道。说实话,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政府,还压不住所有的舆论。

    唐干林饶有兴致地阅读着民国的一堆报纸。他心想,老领导还是那么神秘,这些报纸,对于李力胜是谁?猜来猜去。不过这个时候,这些家伙连主席都不是太熟悉,何况是李力胜了。等到以后他们知道了李力胜是谁,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一个年轻的女子,从头开始,建立了无匹的革命力量,即使他自己,始终是这个伟大过程的参与者,但有时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革命者不能个人崇拜,但他很清楚,他就是崇拜李思华,她太神奇了,神奇得不可思议,他的人生,完全是因为她而改变。

    唐干林差不多已经6年没有回国了,从1928年追随李思华去美国,到1935年现在,他都没有回过国。李思华中间还回过两次国,他却始终没有机会。他现在是李思华留在美国的全部系统的最高负责人。在公开场合,他是李思华的个人代表;在私下的同志们中,他是美国事务的几位主要负责人之首。

    这一次他返国,是因为根据地扩大后,中央开始组建正式的对外情报机构,即西华情报总局,他将担任首任局长。中央的情报机构,会由军事情报总局、西华安全总局和西华情报总局三大系统组成,分别负责军事,内部安全、特务和反间谍,以及对外情报这三个方向。三大情报系统,最终都由李思华负最终决策的责任。

    对他的任命,使得他成为对外情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他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他跟随李思华,亲自全程参与了海外情报机构的组织和发展,尤其是美国情报网的组建,他完全是全程参与和领导。

    唐干林抵达了李思华所在的办公楼,李思华在楼前,微笑着等待他。他心头一阵激动,赶忙走上前,与老领导握手。

    李思华将他接入了自己的办公室,寒暄过后,唐干林向李思华汇报了近期美国的各方面情况。实际上,这个阶段,美国对于安华集团并没有太多干预,电报还是畅通的,所以重要的事情和决策,李思华其实都很清楚,唐干林汇报的,主要是执行中的一些细节。

    李思华对接下来他的工作做了一些安排,最主要的是:

    短期,要保障美国计划的最后一部分,尤其是近期的股市操作、资金安全、股份逐步出让以及1937年的做空计划。要始终控制住金融团队的忠诚,以顺利地完成计划。

    中期,要组建全球的情报网络,尤其是欧洲,世界大战已经为期不远,对于形势要密切关注。在世界大战中,我们要有一张全球性的网络,以执行我们可能的行动。

    长期,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情报外,最重要的就是科技情报。对于欧美的最新科技,要用商业为主的模式渗入,同时在科学家中,发展对我们事业的同情者、支持者和共同利益者。科技的重点方向,则是核物理以及电子信息科技。

    李思华还为唐干林介绍了主要的中央领导,但因为他是情报头子,所以只限于少数必须知情的最高层领导,包括主席、周恩来等少数几位领导。其它的,还介绍了负责国内情报和安全的李柯农等人。

    唐干林的返国之旅,在忙碌的工作中渡过,他的人生,也掀开了新的征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