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青海战役(二)
董振堂决定使用“装甲+人海冲锋”的战术变形,这是李思华在高级军官现代军事训练的时候,提过的一种苏军战术,实际上来自于二战。
德军著名的“闪电战”是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集群应用,但是德军使用坦克的时候,几乎是全机械化的。苏联在二战中,由于前期损失严重,实际上做不到,所以就发明了这种新战术。其实就是坦克和装甲车在前方开路进攻,而密集的步兵则跟在车辆后冲锋。这样步兵得到了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掩护,坦克实际上成为步兵的一个个移动掩体。而坦克部队也得到步兵的相应支持,步兵的反坦克力量,实际上是与坦克部队随行的。
董振堂知道,如果青马军在老鸦峡外等着伏击西华军,那么骑兵部队多半不会在正面,正面的大概率是马家军的步兵,在其步兵冲击我军的时候,骑兵部队再择机侧翼袭击,企图打穿我军的防御,这种布局是大概率的,从西华搜集的以往青马军的战例看,几乎没有过直接在正面使用骑兵冲锋的先例。
所以他的布阵,大致是一个“闩”字型,500辆M3坦克打前阵,形成一横两竖的格局,将步兵掩护在中央。那么无论青马军是步兵或者骑兵冲击,都将首先遭遇坦克的轰击,就算他们能冲到坦克面前,别看只是轻型坦克,装甲最薄的地方也超过3厘米,他们的马刀又不是神兵利器,还能砍破3厘米的装甲?这他可不信。
在坦克和步兵的后面,跟着的就是炮群,包括M34高射炮群,以及迫击炮及其它轻型炮群。一旦马家军进入炮群的攻击范围,例如5~6公里,就能够对之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看到一辆辆隆隆驶过的轻型坦克,董振堂是既骄傲又心酸,坦克是好,就是太娇嫩了,这一路上,把维修师们累坏了,不时就有坦克抛锚,幸好这些情况早就预料到,人手、备件都算充足,这才一路走,一路修,现在还能保证95%以上的完好率。
青马军确实如董振堂所料,等待在老鸦峡之外。
他们不是没想过,直接在老鸦峡,利用狭窄崎岖的地形,埋伏袭击西华军。可问题是,他们的大杀器是骑兵,在老鸦峡可用不上,在峡谷内,青马军就是以短击长,而且会丧失掉自身的机动性,所以这也是无奈的选择了。
青马军前敌总指挥马元海,放下望远镜,他阴沉着脸,心里有点焦躁。他是马家老将,是马步芬的姑表兄弟。此前以征伐藏区时的凶蛮屠杀而闻名。此人能言善辩,有胆识,多心机。所以马步芬也有点忌惮他,只不过在这个危机时刻,也没有别人能压服全军。
马元海的焦躁,是因为他对于西华军几乎是一无所知,只知道他们火力很猛,打中央军、打东北军和西北军,几乎都是一战而定,很短的时间就打垮了他们。这当然让他非常警惕,虽然他对于马家军的战力,是非常骄傲的。这一次马步芬用他作为总指挥,就是考虑到要拼命,马元海目不识丁,在作战指挥上通常采用“牦牛阵”和“人海战术”,轮番冲锋,强制士兵“作战不退,无命不回”,喜欢靠蛮劲和凶狠压倒敌人。
马步芬认为,这个时候需要用马元海这样本性残酷的老将,以充分激发青马军的凶狠和坚韧。
马元海朝着两侧都望了望,他知道,青马军的两只骑兵部队,在两侧几公里外隐蔽,同样在等待着战局的展开,他们会担当侧翼袭击、撕开敌军阵线的重任。
这一次老鸦岭外的阻击战,实际上青马也是精华尽出,基本使用的,都是新二军的老部队,即由最早的100师,衍生出来的主力部队,这一次主力集中了2个步兵师(100师、190师),以及2个骑兵旅(骑8旅、骑14旅),还有一些保安团,总兵力约3万人。
在马云海西侧几公里外,骑兵总指挥兼骑8旅的旅长马彪,正在安静地等待着随时展开的战争,他是马家骑兵老将,是马步芬的堂叔。这一次马家本家算得上精锐齐出。在他身旁,是骑兵团长马得胜,他是个年轻人,资历浅,但勇冠三军,求战欲望极强,是马步芬的爱将。他不太沉得住气,在山坡上走来走去,焦灼地等待着战争开始。
马彪向着东面望去,东边负责骑14旅指挥的,是他的得力干将马元祥,此人作战勇敢,但个性残暴,在李思华前世的历史中,曾经亲手砍杀百名西路军被俘士兵。“这个疼怂,可别给老子丢人。”
青海的9月底,已经很凉,在这野外,温度不足10度,不过今天太阳光炽烈,让人并不感到很冷。
马元海心里更加焦躁了,因为刚才,空中飞过了两架飞机,在青海原来都没有,这肯定是西华军的侦察机,步兵的阵地瞒不过人,不知道那两只骑兵,被发现了没有?
大约在下午两点,随着隆隆的声音,西华军出现在了青马军的望远镜里,马元海自己观察着,心里就是一沉。他娘的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步兵纵队行军出现,打头的是啥?怪模怪样的汽车?看上去像个异形的馒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坦克?
接着观察,他注意到这些铁壳子慢慢地移动,构成了一个“闩”字型,把西华的步兵掩护在内,他娘的,这怎么打?
他沉住气,这个“闩”字型不断扩大,“坦克”与“坦克”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得宽大,中间的缝隙不断扩大,这让他眼前一亮,也许有机可趁?等会等到它们足够分散,就袭击一次,看能不能从这些铁壳子之间的缝隙中,打穿进去。
青马军的步兵阵地,离开峡谷口大约有6公里多,他们本来就要将西华军,吸引到步兵阵地前,然后骑兵袭击的时候,让西华军来不及撤退回峡谷。
在观察完成,在前线观察的马元海等高级军官,都先撤回了阵地后方,等待着西华军发现青马军的阵地。
在坦克驶出峡谷口后没有几分钟,坦克上的观察哨,就已经发现了青马军的骑兵斥候异常的多,并将情况报告给了上级。其实也不用他们报告,在前期董振堂猜疑青马军动作的时候,就已经电告空军进行侦查,而两架侦察机的侦查结果,已经发现了青马军的步兵阵地,而且还发现了一处骑兵阵地,正是马元祥统领的骑14旅,他们并没有进行隐蔽作业。
在将情报通知给董振堂的时候,要求空军轰炸机部队配合作战的申请,就发到了兰州机场,转场而来的30架斯图卡轰炸机,这个时候已经起飞,从兰州到西宁的直线距离也不过是200公里,完全在它们的作战半径之内。预计40分钟左右,会飞临战场。
董振堂直接率领的南线西华军,是一野第5军,军长罗楠挥,来自红四方面军,是出名的智将,在士兵中有着非常高的威望,有着‘兵中之王’的称誉。他看到青马军果然如董振堂所料,出现在了峡谷外面,冷笑了一声,让敌军等着见识一场他们前所未遇的现代战争吧。
在马元海看来,西华军非常谨慎,他们行进的速度很慢,6公里多的距离,足足花了超过20分钟,但自然不知道,西华军是在等待赤龙轰炸机群的抵达。
西华军显然已经发现了他们的阵地,离开阵地还有约2公里,就停了下来,前线的“铁壳子”,大约有100多辆,拉成了一条横线,而步兵们很狡猾,分成了一个个三人小组,匍匐了下来。这让他的脸色更为阴沉,他想着,要不要先攻击一次,看一看情况?
这个时候,天空中一种低沉的尖啸开始出现,而且越来越响,他愕然地朝着天空看去,马家军的士兵们也是如此,有十多个黑色的小点出现在了天空!
他猛然醒悟过来,这肯定就是轰炸过东北军和西北军的西华军轰炸机。他赶紧命令,后面阵地的一个师赶紧隐蔽,而前面阵地的一个师,冲上去,和西华军搅在一起,他们的飞机就没法轰炸!
人马的声音鼎沸,青马军开始冲锋,虽说是步兵师,其实仍然混杂着不少骑兵,这些骑兵冲在前面,挥舞着马刀,很快坦克群上的观察哨们,就已经看得清楚他们狰狞的凶相!
西华军在青马军冲锋的时候,董振堂也命令,前进接敌!
坦克群的炮塔开始调整位置,每辆坦克装备有1门37毫米火炮,辅助武器为5挺7.62毫米机枪。很快,坦克上的火炮先发射,然后就是超过500门机枪的声音响起!
冲锋的青马军立即一滞,他们还来不及分散开,血花立即开始在人群中散开,大量的士兵被火炮炸飞,被机枪撕裂,整个队形在短短的十几秒内,变得七零八碎!
坦克群开始加速冲击,用火力横扫着青马军的100师,马元海目瞪口呆,立即命令,全线散开撤退!但不许退回阵地,飞机马上就要轰炸,退回去挨炸弹吗?
这个命令下去,青马军的士兵们开始往后方的两侧跑,很快就散了开来,坦克群也开始分散追击,而其后的步兵们,则按照三三制的组织,全面开始追击青马的溃兵。
在这个时候,赤龙轰炸机飞到了青马军的阵地,开始俯冲,马元海见到每个飞机,就像是母鸡下蛋,可是它是下一大串,他心胆俱裂,但是此时已经毫无办法!
来轰炸青马军步兵阵地的,其实只有15架赤龙轰炸机,其余的15架飞机,去轰炸那只被发现的骑兵了。但15架赤龙轰炸机的一次投弹,也超过1000枚炸弹(每架74枚),立即将整个青马的阵地笼罩在一张炸弹之网内。
猛烈的爆炸声,在青马步兵阵地上连续响起,整个阵地笼罩在烟尘中,无数的士兵惨叫声不绝于耳,半空中残肢碎枪,到处飞舞。
轰炸完成,晕头转向的马元海清醒了过来,刚才他亲眼目睹,他的副官就在他不到10米远的地方,被炸弹碎片直接切掉了半个身子。
他立即命令,全线撤退,这个仗,不能这么打,青马军根本没有与西华军直接正面交战的能力,不过他没有丧胆,反而是一种强烈的复仇欲望,主宰了他的神智——青马军无数的子弟,不能就这样白死了!
他还不知道,在他东侧的马元祥骑14旅,比他现在的状况还要惨,马元祥直接就在15架赤龙轰炸机丢下的炮弹爆炸中升天,而从来没有这种经历的马群,生物的本能,让它们立即就乱了,到处逃串,马家军的骑手一时都控制不住。而骑14旅本来就是听到枪炮声响起来,就开始从侧翼冲锋,被轰炸的时候,距离西华军阵,大约只有1公里多了,所以被西华军东侧的近200辆坦克群发现后,目前正在进行一场追逐中,马群并没有太强的耐力,追逐一阵,就跑不过坦克了,很多马家军的骑手被迫下马步战,不是被坦克点名,就是被跟上来的西华步兵击毙。这只骑军,已经损失大半。
在马元海西侧的马彪,则幸运得多,也反应快得多,战役一打响,他也率领骑8旅,开始从西侧试图袭击西华军的本阵。作为先锋的,正是马得胜的骑兵团,可是他们马上撞上了铜墙铁壁,在西华军的西侧,同样有接近200辆坦克,所以马得胜的团,几乎在第一轮攻击中,就损失大半,马得胜当场就被坦克炮击炸碎了。等到马彪发现前锋攻击不利,都被那些铁壳子挡住,他反应过来,这一定是西华军的坦克。
他很冷静,立即命令骑兵转头撤退,脱离与西华军的接触。而他的西侧,地形相对比较混乱,坦克的追击,就显得不那么犀利,这让骑8旅超过一半的部队,得以建制保存。
大约1个多小时后,这片战场相对安静了下来,偶尔还有几声枪声传出,那是战士们在对没有死的青马军补枪。李思华的命令,得到了忠实的执行。
傍晚的时候,马元海与马彪终于会和,两人的眼睛里都是血红血红的,这个亏,吃的太大了。整理跑回来的青马军后,发现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损失了一半以上。
马元海狞笑着对马彪说:“我们要是就这样回去,如何向子香交待?我马家军的子弟,就这样白死了?”
马彪重重地点了下头。他当然也不服气啊,马家军的长处,还一点都没有发挥呢。他说道:“白天他们的火力太猛,还有飞机助阵。今天晚上,我们干他一家伙!”
马彪的计划是借助夜色的反袭。将剩余人马,借着夜色隐秘地运动到西华军临时驻地旁,然后在深夜,让骑兵短促突击,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入西华军内砍杀,如果得逞,那么步兵随后加入攻击。在夜晚,他不相信西华的火力还能充分发挥,至少他们也没办法可以瞄准,只能是盲打。
这个计划得到了马元海的高度赞同。两人让青马残军,抓紧修整,等到夜深再出发,现在他们离开西华军的距离,不过是十多公里,很快就能赶到的。
这只青马残军的大部分士兵,根本还没有丧胆,在随军阿訇们的鼓励下,他们的眼中,同样充满了复仇的欲望。
大约是晚上9点左右,这只经过重新临时编组的青马军,悄悄地向着西华军的阵地而去。
董振堂和罗楠挥,确实没有预料到,青马军白天遭受了那么大的损失,居然晚上就敢来反袭。虽然李思华事前强调青马军擅长反袭,他们也只是按照一般的军事规则,安排了部分明哨和一些暗哨。
所以在半夜2点,青马军开始突袭的时候,真的是一时猝不及防,被青马骑兵突入阵地,尤其坦克群这个时候都熄火,根本来不及发动。超过200名士兵还来不及还击,就倒在马刀的开辟之下,哨兵确实发出了警报,但青马骑兵的突击速度实在是太快。
不过部队训练有素,很快反应了过来,单兵强大的火力,在短促的慌乱后,很快将马家军的疯狂压倒了,第5军大量准备了卡宾枪和冲锋枪,密集的子弹之下,马家军的骑兵一个个摔倒下来,坦克开始一辆辆地发动起来,向着青马骑兵碾压过去。
但这些坦克追击青马骑兵的时候,正与青马的步兵撞在了一起,黑暗中这些狂呼乱喊的青马步兵,在钢铁弹流的轰击下,很快也只能溃散。
愤怒之极的董振堂和罗楠挥,立即命令全军追击,要把这只疯狂的军队彻底消灭,两人都自责自己轻视了中央的警告,低估了青马军队的疯狂,造成了不必要的战士牺牲。
坦克群领先追了出去,它们的航程,是113公里,马家军的骑兵,马匹是不可能跑那么长的时间的,所以只能是靠着自己的机灵,避开坦克的追击,在被激怒的西华军的连续追击下,大部分的青马军,都被消灭在这个过程中。
整个追击过程,一直到下午两三点才结束。大量的坦克在这个过程中被迫抛锚,维修师们都在拼命地修理。
最后,青马军方面,只有马元海,带着一千多人逃脱,连马彪也死在了西华军的追逐中,被流弹击中,坠马而死。战争前青马组织起来的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
而西华军,则伤亡两千多人,绝大部分,是在青马的夜袭中伤亡的,这让董振堂和罗楠挥两人都深感羞愧,自己掌握的是何等强军?居然还会被一只落后的军队袭击,造成了重大损失。
不过,这个教训也来得及时,全军由此对青马的疯狂,都有了深刻的印象,深深体会到了中央军委,为什么如此重视这只军阀军队的原因,大家都坚定地认为,我军要彻底干净地将青马军消灭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