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经济绞杀战(三)
这场经济绞杀战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华北,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也是风云突变。西华政治局的认知是,在大战前能够削减日本经济实力的每一分钱,都可能减少他们射向西华军和老百姓的每一颗子弹,所以不择手段,全面打击。
杜月笙最近很烦恼,他烦恼的对象,正是西华。
自从西华杀了张啸林,就让他和黄金荣,以及其它的一些上海“大亨”,对西华忌惮无比,这是个不但强悍、而且不惮杀戮的组织。以前他们这些民国大亨,谁不是与日本有点勾当?日本海军在上海很强势,几乎是公开地横着走,谁不忌惮?都得敷衍一下嘛。
国民党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要求的也只是他们心向党国。戴立的手下,也只是干掉那些公开的汉奸。可是西华就不同了,亲日的态度如果稍微过分,就可能是杀身之祸。最近上海滩的大亨们,与日本人的勾当,都变得小心翼翼,害怕被西华发现发。人家还在北方,但是在上海滩的威慑力,已经不下于国民政府了。
西华归西华,他也不是汉奸,所以不沾上就行。可是现在完全行不通了。
第一件事情,是西华的“华货”大量地进入了上海滩,极大地挤压了日货甚至上海本地资本家的市场。虽然西华在上海,没有像在北平那样,公开地搞什么“华货超市”,但是走私非常猖獗,而且都是武装走私,谁都不敢管,据说国民党的特工队,与他们多次交手,损失非常惨重,现在都不大敢惹。
而且据说日本人也吃了大亏,他们在上海的特工组织,据说损失惨重。
这个时候日本在上海的驻军,主要是海军的“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大致是一个联队的兵力,总共约4000人,是当时日本海军唯一常设的陆上作战部队。虽然人数不算太多,但装备精良的程度还超过了陆军,算得上真正的精兵。
但问题是,虽然是精兵,但人数太少啊,对于日本特务组织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日本人并不知道,西华是将新组建的特种作战第3师1.2万人,在地下党的接应下,都秘密地通过长江,运输派遣到了上海及其附近,并通过长江建立了补给线。其兵力厚集的程度,是日军在上海驻军的3倍,在低烈度的冲突下,日本人如何能是西华特种部队的敌手?
西华派遣这只部队,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上海的经济战和练兵,更重要的是为了未来的南京。
由于西华特种第3师,几乎完全是在上海活动,而且补给是秘密地通过长江,所以并没有惊动在上海附近的、规模巨大而且是国民党最精锐的国军集群——根据1932年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国军不能在上海驻军。
所以虽然军统和中统等国民党的特务组织,知道西华在上海“猖獗”活动,但都以为是派遣的游击队,是西华与日本人之间的暗战,实际上他们还乐得看热闹。
只不过前段时间,由于西华大量走私,影响了国民党的利益(西华又不会交税给民国),所以他们才出手,结果简直是灰头土脸,出击的部队几乎是有去无回,这让他们非常忌惮,现在轻易不敢再出手。
杜月笙当然不知道这些幕后的背景,他的烦恼主要是,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当地的资本家,都求到了他的门下,威胁利诱,要求青帮出手,打击西华在上海的走私,对付不了西华,还不能威胁那些商家不许卖“华货”吗?
他只能是装聋作哑,开玩笑,以为威胁商家,不会惹来西华的报复吗?他的生活如此美好,他还想多活几年呢。
可是西华干的第二件事情,就让他觉得有点忍无可忍了,阻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而西华现在就正在干阻人财路的事情。
西华正在全面打击上海的烟馆,西华完全不顾忌各个烟馆的背景,总是一帮乔装打扮的武装分子,冲入烟馆,所有抵抗的人(大部分是青帮成员)统统杀掉,抓到老板更是必然杀掉,然后将烟馆内所有的人都赶出来,抢走烟资,将大烟馆内的烟土付之一炬,真是狠毒至极。而青帮或者其它帮派的人员去支援烟馆,几乎无一例外,都被西华的人打得落花流水,死了不少,对方装备精良,都是机关枪,每个人身上据说都是三把枪,青帮或者其它帮派,如何打得过?
整个上海,因此都惴惴不安。现在每个大亨,都不敢过于抛头露面。至于在报纸上怒骂或者讽刺西华“草菅人命”,靠,西华会在乎吗?
他们这些青帮的大亨,哪个敢说自己与烟土“行业”无关?大家的主要收入之一,都是烟土。西华这样搞下去,大家还混不混了?必须有一个解决方法。
不管怎样,虽然青帮的兄弟们“群情激昂”,但是青帮直接与西华对上,是不行的,而且根本也不是对手。他现在的想法,是利用西方列强,毕竟他们的收入,也大大受损嘛,也许西华会对这些列强忌惮一些。
所以,他今天约了黄金荣,还请了“赤脚财神”虞洽卿等几位商界的代表,虞洽卿是上海宁波帮的代表人物,影响力非常大,他想借助他的影响力,让列强出手。
饭局设在浦江饭店最好的包厢,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上海滩纸醉金迷,仿佛天上人间,有着这个时代别的城市不具备的畸形的繁荣。
来宾逐一到达,大家热热闹闹地开席,酒过三巡,杜月笙正待将话题转入正题。突然楼下响起了枪声,众人都是色变,纷纷站起。
门口响起了几枪,杜月笙心头有点惊慌,因为门外有他的保镖。
包厢的门被粗野地咣的一下子推开,几个全副武装、手持机关枪的青年走了进来,一众大亨们,都是脸色惨白,瑟瑟发抖。
这些大亨们此时都是站着的,对方为首的青年,却拉开一张椅子,自己坐了下去。
他一眼就认出了杜月笙,盯着他说了一句:“杜先生,听说你正想对付我们西华?”
杜月笙一下子吓坏了,声音都变了:“绝对没有!上海滩是有些人找到我说些风凉话,但我绝对没有答应!”
青年冷笑了一声,又转头看了看其它人,他显然也认识黄金荣和虞洽卿的面容,说:“虞先生和黄先生也在哈。”
黄金荣赶紧回答:“我们只是老友聚一聚,绝对没有对付西华的心思!”
青年挥了挥手,说:“无所谓,国难当头,想做汉奸的人多着呢,贩卖毒品毒害国民的人也多着呢,他们当然会把我们当成是死敌,我们也会杀光他们,也不差你们几个。”众人的脸色更是惨白。
青年站了起来,说道:“该怎么做,自己想想好自己和家人的下场。”
他转身带着几人离去,众人松了一口大气,青年走到包厢门口的时候又转回头来对杜月笙和黄金荣说了一句话:
“杜先生、黄先生,请记住,我们无所不在。”
最后的这句话,是李思华很喜欢的一句情报战线的格言,是来自前世东德情报机关的格言,现在已经成为了西华情报机关的座右铭。
等到这几人真的走了,众人才无力地坐下,拭着头上的冷汗。老资格的虞洽卿刚才表面镇定,这会才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他的心脏都要受不了了。大家伙捡回了一条命啊。
大家都没有兴趣谈话,更不要说继续吃饭了。他们都很清楚,刚才的一幕,就是西华对他们最后的警告,如果未来他们真有对西华不利的举措,那么下一次自然就只剩下你死我活。
呆坐了一会儿,大家镇定下来之后,就做鸟雀散了,没有人还有兴趣讨论接下来的事情。
实际上他们商量的事情,英法租界当局后来还是主动做了,但也没用,西华根本不鸟他们,他们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还死了十几个人,但他们与西华并无外交关系,想抗议都找不到人头。只能是外交机构出面,向民国施加压力,蒋介石这时候也不过是敷衍,当年你们同意日本的,国军不能进入上海,现在出事了,你们找我又有什么用呢?他巴不得在西华的打击下,日军将一切的矛头都对准西华。
上海的“闻人”们都蔫了,可是大狗不叫,不代表小狗不吠。
杜月笙虽然装聋作哑,可是他手下的青帮兄弟都是要靠鸦片烟土享受的呀,所以杜老板的权威也不灵了,其实不是不灵,而是他知道,他要是真的管了,这些人能反了他。你们西华有本事,就自己管吧。
西华也确实管了,管得杜老板痛彻心扉。
杜老板首先有所谓的上海滩4大金刚,顾嘉棠、高鑫宝、叶焯山和芮庆荣。
这4大金刚中,对于贩毒最热衷的就是那个“火老鸦”芮庆荣,那个时代人的眼里,老鸦素来是不祥之物,而着了火的老鸦更是可怕,它落到哪里,哪里必生灾祸。从这个绰号,就可以想见当时民众对这个人的看法。
此人的发迹史,得力于能打和不怕死,当年他在上海滩混江湖,敢打敢拼,大小阵仗经过几十回,虽然遍体伤疤,却也拼出了名声日显,成了沪西曹家渡有名的“小铁墩”,号称“打不煞的黑旋风”。
人嚣张惯了,就不知道收敛。对于西华在上海的“禁烟令”,虽然杜月笙苦口婆心地劝告过他,但他嗤之以鼻,见识有限的人总是这样,以为自己的拳头够硬,就可以包打天下。
所以他死了,在西华人打击一家他有股份的烟馆的时候,他冲出来护卫,结果被机关枪打出了一身窟窿,他这个肉体的“小铁墩”,在子弹面前一钱不值。
火老鸦的死,在上海滩是一个信号,在那以后,烟馆一时间销声匿迹。
日本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简称上陆)的大内传七郎少将皱着眉头坐着。在他桌子前面的,是恭敬地站立的上海日本海军特务部尾崎少佐。
尾崎正在向大内汇报着特务部根据情报制定的一个计划,那就是引蛇出洞。
最近的几个月,日本在上海的经济利益遭到了巨大损失。虽然损失不如华北那样重大,但是仍然无可忍受。此时大本营出兵上海的策略未定,大内的手上只有4000兵力,而且正规的上陆军只有2500人,其它包括镇守府陆战队1200人、出云号陆战队200人、第十一水雷战队120人。。
海军已经搜集了不少的西华资料,而大内是个谨慎的人,他已经仔细研究过这些资料,得到的最深印象,就是不能将西华当成是蒋介石政府的中央军那样的弱敌,西华非常强悍、坚定和凶狠,是个强敌。所以他嘴上说着一些藐视西华这样的中国对手的话,但内心还是很谨慎的,自己兵力太少,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如果离开了虹口区公共租界,有可能要吃亏。
当然他也不能看着日本商人们的一堆投诉而不理会,那样上级要他来干什么呢?持续下去足以让他被撤职查办。
所以他必须寻找一个机会,给予西华在上海的势力,以巨大的打击。
承担计划责任的,就是负责海军特务部的尾崎少佐。
尾崎的思路是,随着中日交恶,中国人反日情绪浓厚,所以西华潜入上海的人员,得到上海民众的掩护,这使得他们耳目灵便、信息通畅,所以打击日本势力屡屡得手,而且武器和人员都属精良,也不是动员上海的亲日势力能够镇压的,他们明显不是对手,只能是日军主动行动,予以“膺惩”。
但是日军出动,必须顾忌英法等国的西洋势力,所以在租界是不适合的。
尾崎的计划,就是在公共租界之外,例如其美路(今四平路)等地制造事端,上陆军出动,将这里的中国人商铺捣毁,抓捕枪杀一些人,就说这些中国人是抗日分子,协助西华暗杀日本侨民,日军是复仇。
用这样的手段,逼得西华潜伏的游击队不得不站出来,与上陆军公开对抗,从而一举消灭他们的部分。而如果这个策略奏效,则可以重复使用,使得西华潜伏者要么被消灭,要么失去上海民众的支持。
大内同意了尾崎的方案,他准备使用上陆军两个大队的兵力,大约1400人左右。一个大队负责捣毁杀戮,另一个大队则在街道各地布防,随时准备接战西华的游击队。
上陆军是比较适合这样的城市战斗的,他们并不是那种面对两栖登陆作战的陆战队,其任务主要是城市防御作战,其装备也是围绕城市巷战展开的。为了强化巷战能力,上陆装备了大量冲锋枪(主要是瑞士SIG1920和奥地利的S-100型冲锋枪),以及轻型装甲车以及摩托车等装备,与日本陆军常规部队有极大不同。
因为日本海军的“富裕”,所以上陆军的装备,远远超过了陆军常规的部队,例如其重装备包括150mm榴弹炮4门、120mm榴弹炮4门、75mm山炮12门 、150mm迫击炮8门、70mm步兵炮4门、37mm速射炮4门、高射炮7门、坦克7辆、装甲车11辆等,完全超过了日本陆军一个常备步兵旅团的火力,而且兵力还比不上一个步兵联队。
这一次只是镇压西华的小股潜伏部队,所以自然不用动员全部的重装备,不过谨慎起见,坦克和装甲车全部动用,并且携带了几门75MM山炮和37MM速射炮。如果有西华军,那就一定要在巷战火力上压倒他们。
1937年4月的一天早晨,隆隆的轰鸣声响彻虹口区的街道,日军大举出动,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打前阵,1000多名日本士兵全副武装随行,出大事了!附近观察到这一幕的民众,纷纷逃散远去。
特种三师的师长李利涛得到情报,却很兴奋,终于等到这只耗子出来了!
面对西华在上海呼风唤雨、不断打击日本利益的大行动,日军不报复是不可能的,就是不知他们会如何报复,什么时候报复,用什么方式报复,李利涛和同志们,一直警惕着日军的行动。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在我军的连续打击下,日本人要报复,只能是出动他们此时在上海的唯一部队,即上陆军,所以盯死上陆军,就不怕日军玩出什么花样。
因此,今天日军已一出动,李利涛就在其刚出军营的第一时间,得到了详细消息。
上陆军的重武器装备,在1932年的128淞沪抗战的时候,就已经暴露过,西华军已有了解,此时潜入上海的特种三师,自然不能携带重武器,看起来在火力上不是日军的对手,但是他们另外有大杀器!在兵力上也不虚,他们早已在围绕着公共租界附近,租赁大量民房,将一个团(约2500人)分散布置在周围。
李利涛狞笑着说:“巷战?就让日本鬼子见识新的巷战!”
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其美路作为战场,因为这条路是1930年修筑的,相对比较新和开阔,当然本来日本上陆军的意图是从这里开始要扫荡几条街道。而西华军的选择,则是根据日军前进的方向临时选择的。
日军的行进速度并不快,他们也很小心,这不是平常时候的上海,而是西华军“肆虐”下的上海。利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西华军一部,已经赶到了其美路,这些“便衣”人员,立即在街道边展开部署,并且开始驱赶劝说市民,立即躲避,日军的大部队,马上要过来了,上海的民众还是很机灵的,一传十、十传百,赶紧都开始躲开了。
坦克和装甲车碾压道路的轰隆声日益临近,零碎的枪声开始响起,日军自然会派出侦察兵,双方已经开始零星交手。
负责此次行动的上陆军山田大佐反而心头大定,西华军提前出现,本来也是他们的预案之一,就怕你不来!他命令坦克、装甲车战斗准备,加速前进,到其美路上,他要用重火力彻底打垮消灭这些支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