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85章 新南进?玉碎要选对地方

第185章 新南进?玉碎要选对地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山本也试探了邀请高仓去做自己的幕僚,或者让山本向上层推荐,但都被高仓回绝了,他笑着说,虽然有这个疯狂的计划,但他可不认为日本堂上的诸君,能够同意并以足够的意志去执行。日本这个民族,疯狂的时候够疯狂,但尤其上层,却并不是那种能够放得下一切、去追逐成功的类型,他们对自己手里的那点利益,看得过于重了,高仓鄙夷地说,中国古人所谓的肉食者鄙,就是指这些大人物,首先想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国民和国家的利益。

    喝多了清酒的高仓,还批评起石原来。说你们这些军队的大人物呀,就是精于战术,而昧于战略,其实日本从古到今的大陆策略都是错误的,其原因,就是眼红大陆的富庶,却不去深想华夏民族是多么深厚的根基,即使衰败一时,也必然重新崛起,根本不是日本能够动摇的。日本日总想靠着投机,靠着自己一时的强大而蛇吞象,这在国家战略上是根本错误的。

    国家的战略、民族的战略是千年大计,不是短期的利益博弈,这个根本都搞不清楚,难怪日本要完。

    如果日本不是一直想着北上大陆,而是早在开国的时候,就南向澳洲或者东印度,早就会有所得的,会让所有利益,都被英国甚至是荷兰这样的小国占据?为什么此前日本根本毫无兴趣呢?因为包括澳洲在内,都需要自己去开拓资源、自己去建设,而不是依靠掠夺,日本的上层建筑,都是只长了一颗掠夺心思的马鹿脑子,却完全没有建设开拓的智慧,夫复何言?

    最后已经完全喝醉的高仓,嚷嚷着大和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短视民族,没救了、没救了,然后歪倒在旁呼呼大睡。让山本和石原不由相视苦笑。

    石原向着山本叹息说:“此君国士,可是不合时宜。”

    山本点点头,说道:“嗯,他说的未必没有道理。”石原也是心中一动。

    此事之后,很快高仓就出国了,号称去了美国,石原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他了。

    其实这个高仓,是李思华“引日”计划的一部分,高仓是西华的特工,由于与苏联的分道扬镳,西华自然不可能去使用历史上诸如中西功、尾崎秀实、佐尔格这一票共产国际远东局旗下的人员、而是自己派遣人员建立了情报网络。早年中国在日本留学的人员不少,他们拥有流利的日语,对于日本的习俗也非常熟知。所以挑出几个人来,并不是很困难,再使用简单的整容,改变一下面貌,在美国弄个假身份,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就出笼了。

    那个时代的整容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德国的医生,从1910年就开始发展整容了。这是时代的需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无数人需要整容,技术自然也就开始发展了起来。

    李思华“引日”计划的目的,自然是推动日本“南进”战略的形成。老实说,西华的海军,没有三十年以上,不可能超过日本,如果要想在几年之内葬送日本,那么让他们按照前世历史上那样“南进”,与美国去拼杀,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澳大利亚自然是为日本、也为美国埋下的一剂毒药,如果日本真的那么做了,损失自然比前世大了不知道哪里去了,而美国,也势必付出更惨重的代价,才能打垮日本。

    而且不成功也没有关系,这本来就是“加料”。

    事实上,这个计划,确实引起了山本和石原的兴趣和注意力,近期他们都对澳洲做了一些研究,心里有了想法。

    石原的看法是,澳洲大分水岭,就像是中国人经常说的“龙脉”,它就是澳洲的“龙脉”,这条巨大的山岭,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以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自约克角半岛一直到维多利亚州,由北向南绵延约3000公里,宽约160公里至320公里,海拔高度一般约800至1000米,其中最高峰是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亚大陆的最高点。

    它的西坡地势缓斜,向西逐渐展开为中部平原,这里降水较少,长年干旱,主要是草原与矮小灌丛。而东坡则较陡,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沿着东坡下去,就是澳大利亚人主要聚居的狭长沿海平原。总的来说,大分水岭之东,生存条件最好,当然其西,也不是不能生存。无论如何,都是日本本土无法与之相比的。

    了解了澳洲地理,他很快就理解了高仓计划的精髓。这条大分水岭的面积,高达60万平方公里以上,几乎是日本本土的2倍。如果日军占领这里,在短期内建设成类似西华策略的大根据地,与美军确实有相抗衡的可能性。

    美军的优势,就是类似今天西华的优势,日军无法在火力上与之相抗,游击战,反而成为了最可能的有效对抗模式,因为可以利用山地复杂的地形,例如挖掘天文数字一样的地道。石原可以想象,这条大分水岭,如果成为数百万日军的无数游击基地,而几千万的日本国民,也在这里建设和形成经济支柱,那么美军不用倾国之力,确实让日本有可能站住脚。

    至于初始的资源,石原的脸上露出了恶魔一般的微笑。澳洲并不是没有最基本的工业,可以掠夺他们的工业设备,加上从日本本土调过去的工厂,澳大利亚有煤有铁有石油,掠夺就是了;而生存需要的粮食,澳洲本来就是巨大的产地,如果初期能够掠夺,还怕没有吗?

    说白了,这个计划就是要在美军全面动员之前,占领澳洲精华地带,然后疯狂掠夺煤、铁、石油、粮食和工业,用敌人的资源,建设起工业基地、经济基地、军事基地和游击基地。然后以逸待劳,迎击前来的美军。如果日本能让美国不断流血,让他们发现他们支援澳洲的收益,远远不敌美国人牺牲的鲜血,日本就有可能成功。

    所以石原最后的结论是,高仓的计划并非是完全的疯狂,其实具有理性的内核。但是他想到高仓说的要求上层建筑的决心、毅力和组织能力,他也不禁叹了一口气,谈何容易。

    他也不由感慨,日本失去了最好的时间,如果是在一战前,实施这个计划,他就不相信英国人能够击败在澳洲盘踞的日军,而那个时候美国还没有那么强的实力,去干预英国人的事情,他们也不愿意。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其实很大。但现在,就必须面临必然的美国强大干预。难怪高仓对日本上层建筑的战略能力嗤之以鼻呢,他确实有这个资格。可惜这个家伙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最近想找他探讨都没有办法。

    石原在研究,其实山本也在研究,两人得出的结论,最终也差不多。他们都认为,万不得已之下,也许这个澳洲计划确实值得一赌,否则难道让日本成为一个无力的小岛国,最终必然会被中华所制吗?

    在日本军部的战略会议上,其实大家讨论不出什么来,江南肯定已经失败,接下来只剩下了满洲,但是看着江南的结局,满洲就能守住?可是谁也不敢提议从满洲撤离,而且丢掉了满洲,日本还有什么希望呢?

    一些暴躁的参谋,已经开始嚷嚷着“七千万玉碎”,要求动员日本全体,与西华决战,在东北平原上,用无尽的国民牺牲,与西华决死到底!

    石原听着这些疯狂的言论,心里直呼“愚蠢的马鹿”,他都懒得发言,反正自己已经丢了大位,现在就是一个闲人,谁关心他的想法呢?

    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注意到了石原,他还是很欣赏石原的智略的,于是他问石原有没有什么想法,石原的威信还是不错的,会场上安静了下来。

    石原开始平静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第一条,征服支那的计划已经失败,江南余军,必须尽快转运满洲,但是满洲也必然会最终失去,因为日本陆军,已经是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在大陆上战胜西华,最终甚至可能朝鲜都会因此而失去。

    石原刚刚讲完这些,就有暴躁的参谋们怒骂了起来,这简直是非国民!杉山元用严厉的态度让他们安静,虽然他心中也很不满,但他知道石原还有话说,他决定让他说完。果然,石原后面的讲话让大家目瞪口呆。

    石原的第二条,是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2年内开始,德国与英法的矛盾不可调解,必然大战。而因此日本需要隐忍2年,机会将在2年后到来。

    石原对欧洲形势进行了很多分析,其实很多原版来自于高仓,但是对于这些日军参谋来说,可是非常新鲜,他们都安静了下来,有些人感慨,果然还是那个“石原的大脑”,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第三条,欧洲大战的时候,日军“南进”的机会就到来了,但是并不是原来南进的机会,因为东南亚半岛,在陆地可以通过陆军抵达的地域,日军绝非西华之敌。日本的机会,是在海岛上,例如荷属东印度。但是美国必然干预,日军的主要敌人,将是美国。

    会场上很多人激动起来,议论纷纷,有些陆军参谋很不高兴,石原你可是陆军,怎么谈论起海军马鹿们坚持的“南进计划”了?这是背叛!

    石原没有理他们,而是接下来说了石破天惊的第四条——澳洲计划!

    石原建议南进的主要目标,改变成澳洲大陆,尤其是大分水岭!全场目瞪口呆!

    石原讲述了他对澳洲的研究、大分水岭的构成和战略意义,以及“掠夺澳洲资源建立日本大根据地”的大战略,300万军队和5000万移民的大计划,准备与美军进行10年期维度的长期抗争的更大计划!这个计划,自然是需要陆军与海军的配合,陆军并不是被动的,而是大分水岭对美战争的主角!

    全场鸦雀无声,有些年轻的参谋面色激动,握紧了拳头全身都有些颤抖。

    石原最后的总结是:“我对日本现在的形势进行研究的结论是,如果日本坚持大陆战略,最后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小岛国,甚至是亡国。如果诸君不想让日本接受这样的命运,那么澳洲计划也许是一条出路,但这条路肯定是九死一生。这条路的根本,是让日本的根基从现在的四岛,转变为澳洲大陆!日本如果不能灿烂地活,那就让我们如同樱花一样的凋谢!”

    杉山元、桥本虎之助等军部大佬,几乎都是震惊到了极点,有的张大了嘴,口水都流了下来,他们听到了什么?再没有比这个更疯狂的计划了!

    这个时候有人疯狂地笑了起来,打破了会场的寂静:“太好了,这才是我要的计划,这才是日本的机会!”大家转眼看去,正是日本另一位著名的参谋,即著名的辻政信。此人一向以“豺狼参谋”著称,他大胆,狂妄,残暴,就像瘟神,所到之处,都给各地的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历史上他还让士兵吃人肉,完全就是一个恶魔。最后此人神秘失踪,没人知道是怎么一个下场。

    石原莞尔、辻政信以及另一位濑岛龙三,是三十年代日本著名的“昭和三大参谋”,影响力都很大,在日军中的崇拜者很多。尤其是石原和辻政信,由于出道较早,影响力更强大。最后一位的濑岛龙三,今年才从日本陆军大学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李思华前世的历史上,此人是二战后日本伊藤忠商社的会长。

    辻政信的支持,打破了会场的寂静,很多人开始热烈地讨论起了石原的计划,这是个疯狂到极点的计划,可是日本有什么其它选择呢?

    杉山元沉吟了一下,对石原说:“你可知道,这个计划如果失败,也许日本就不复存在了。”

    石原沉重地点点头,说:“是的。所以我的另外一个策略,就是龟缩。在满洲失败后,利用海军的优势保住日本本土,然后尽力讨好欧美,与他们联合对抗中华,但这自然是一个屈辱的选择,日本自己的资源,不足以支持一只强大的海军,我们只能成为美国的附庸,而且还不知道美国会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会场又沉默了下来,如果满洲失败,日本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每个人都知道。

    辻政信冷酷地笑了一声,说道:“我可不想当孙子,日本早已坐上了赌桌,不赌一把怎么行?我们可是樱花一样的民族。”

    最后,会议决定尽量撤出在江南的军队,撤往满洲。在满洲必须最后一战,日本不能主动认输,需要动员现有的一切日本力量,与西华决战。

    关于石原的澳洲计划,自然没有结论。但很多人都想到,如果满洲再输了,恐怕也只能走石原计划这一条路了。

    石原计划很快就传到了日本那些大人物那里,甚至包括裕仁天皇。他们都没有表态,可是这个计划已经开始让他们深入地思考,有些人开始自己的“研究”。无论如何,日本需要找到出路。

    在日军大本营做出了决策之后,在江南的日军,开始逐步撤往浙江为主的沿海,本庄繁接任了“支那南方派遣军”的司令职位,他没有想到自己还会被起复。在皇道派二二六事件之后,这个原来的关东军司令触怒了裕仁,他居然为皇道派发动叛乱的军官们求情,因此被解职和退役。

    他知道自己原来已经没有机会,不过这一次大撤退,是将日军撤向满洲,他原来作为关东军司令,自然对于满洲事务非常熟悉,他可以配合现任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以及续任司令官梅津,将满洲整编事宜完成。这才使他得到了起复的机会。

    在他担任这个职务之后,他才知道面临的形势有多棘手,名义上在江南日军还有超过70万(原来140多万,被西华军消灭了70多万),但这些部队大多数是新兵师团,战力都不强,在撤退的过程中屡屡被西华追击而遭受严重打击。

    现在这些日军,基本分成了两路,一路是退往杭州-宁波-舟山一线,另一路就是退往上海。西华军紧追不舍,所以他只能是边战边退,每一步撤退,都可谓是血路,最后能有50万撤出去,就不错了。

    本来他计划在上海要固守一阵的,他不愿意将这个远东大城市,完整地留给西华,可是这个“战上海”的计划,在大本营那里激起了激烈的辩论,虽然军部多数人支持,但也有一些人反对,关键是政府的文官,几乎都是一面倒地反对,导致裕仁也为此犹豫不决。

    核心的关键,当然就是上海包括了列强的利益,如果日军执意战上海,必然招致列强的激烈反对,虽然西华对列强不会客气,但至少那是以后列强与西华可以谈的事情,要是现在战争,那直接就毁掉了,尤其是美国和英国,肯定是激烈反对的。

    日军对西华作战连续的失败,使得帝国的外交格外艰困,因为威信没有了嘛,文官们的态度很明确,日本此时必须讨好列强,为什么要做必然招致列强反对的事情呢?反正日军在上海也不可能获胜,只不过是将上海打成了废墟而已。

    实际上,在西华方面,李思华已经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请他施压日本。李思华以西华委托她联络美国的名义,说的道理很简单,即西华已经决意收回所有租界,不管列强如何反应,都会军事进入,直接取消,不服气的就来战争。

    但是李思华也说明了西华的态度,就是想将上海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存在。这其实是李思华的策略,即让上海成为二战期间主要的对外出口,二战时各国需要的各种物资是天量,生意不做白不做。

    既然上海是贸易自由港,是西华确定的中国东部的主要贸易口岸,那么列强都可能有利益,尤其是美国。只不过在西华统治下,没有国家再有特权,必须是“公平的自由贸易”,什么贩运鸦片之类的,那就是找死了。

    罗斯福果然同意了西华的要求。西华成为中国之主已经不是一种猜测,而是必然的现实,美国对西华的影响力,目前非常薄弱,这一次保住上海不受战火侵害,正是美国可以发力的机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