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四层三卷卷东北?
9月17日,中华军二野和三野共计8个集团军为主的140万主力部队,以及四十万的地方部队,越过了此前已经筑路的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区。
两只大军沿途都在“下蛋”,二野的第7集团军和部分地方部队,留在了锡林郭勒到兴安盟一带;而三野的第10集团军及部分地方部队,则进军呼伦贝尔,控制东北边境的态势明显。到9月23日,两只野战军分兵而行,二野其余3个集团军向通辽前行进攻,目标似乎指向长春;而三野其余3个集团军则北向兴安盟和白城,似乎是进军黑龙江,随时可以向东进攻哈尔滨。
接近10月的东北边疆已经开始迅速变冷,所以部队做了充分的防寒准备,否则接下来东北的严冬酷寒,可是真够喝一壶的。
沿途各支东北抗日联军,纷纷归纷队。他们将作为各支部队的向导,以及带领特种部队,深入日占区,配合主力部队进行骚扰,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日军一旦脱离了主要的阵地,就陷入“全面敌区”之中。
到9月27日左右,日军已经清晰了解了中华军的动态,他们以为的前线锦州一带,中华军仍然保持平静,但从西北方向,两只西华大军进行了大迂回,似乎是向着长春和哈尔滨进攻,中华军要先打日军的后方!
这让梅津美次郎和本庄繁有点不知所措,中华军的攻势太出意外了,锦州才是东北的门户,东北的精华地带,也在沈阳-长春-哈尔滨此线及其以东。这是一种徉动吗?是为了调动日军吗?
岗村宁次已经重新被起用,他担任了关东军的参谋长。他的判断是肯定的,中华军的目标,肯定是调动日军在锦州一带的大军。
但是所有的情报,都肯定中华军的规模极大,认为是中华军的精锐,即二野和三野的大部分。无论如何,通辽的位置极其重要,它是长春的西大门,于是日军在长春、四平一带的40多万大军中,有15万被派遣到通辽一带据守。
日军尽量加强了通辽防线,但是时间来不及,物资也没有那么充分,大多数都提供给了锦州防线了,所以最大的招数,就是大量布置了紧急的雷区。雷区主要在通辽的西面,从敖包苏木、傅家屯、梅林营子,一直到丰田镇和辽河。至于巷战,那个时候通辽也只是一个小城,支持不了多久。
10月2日,二野第5和第6集团军,出现在了通辽的西面。
在敖包苏木到傅家屯一带,出现了大量的中华军坦克和装甲车辆,很明显,这就是主攻方向,日军几乎将大部分的重武器和兵力,都集中到了这个方向。
白天中华军没有攻击,而夜晚来临,地雷爆炸的声音,开始在“主攻方向”方面响起,日军的反击并不奏效,西华军用无尽的重炮火力,掩护着他们的排雷行动,日军被迫组织了多只敢死队,尽量接近雷区,破坏中华军的排雷行动,但是很难,因为中华军并不是使用人力,而是使用排雷坦克。
最前面的排雷坦克,是使用犁刀,这些犁刀深入土壤,将地雷引爆或者是挑出来推到边上,再由人工引爆。而在犁刀坦克之后,则是滚压坦克,它们是在坦克的前方,有一个非常重的滚轮,滚轮将被前面犁刀拉开的土壤压平,少数没有被犁刀挖到的地雷也纷纷因为滚轮的重量而被压爆。
这两种工程坦克的结合,使得一条通向日军防线的平坦大道开始出现,如果让这条道完成,那么中华军的坦克装甲部队,显然就会在重炮掩护下击破日军阵地,日军指挥官稻叶四郎瞬间就急了,他立即组织手中的所有反坦克火力,不惜冒着炮火,也要冲上去击毁中华军的工程坦克!
这个事后,负责驻守南段,即梅林营子一带的日军,报告中华军同样在工程爆破雷区的情报,被稻叶四郎忽视了,至少那里不是中华军的主攻方向,开玩笑,日军的侦查兵都盯着中华军的坦克装甲集群呢,他们一直在北段后方活动,由于重炮和空战劣势,日军也没办法威胁到它们。
然而真正的主攻方向,确实就是南段。在北段的坦克装甲,都是充气橡胶坦克和大炮!这些装备外形十分还原,成功迷惑了日军,使其认为中华军的主攻方向在北段!
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在中华军完成了对南段通道的开辟后,重炮疯了一样地打击了日军的南段阵地,而此时赤龙和红龙的混编轰炸机群,也对南段阵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轰炸,稻叶四郎才反应过来,原来中华军的主攻方向确实是南段,他被骗了,不过他始终没想通,之前看到的坦克和装甲车,不是确实在北段吗?而且那么大的规模?
他试图赶紧向南段调运兵力和设备,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二野第5集团军的坦克师,有着大量步兵的配合,首先击破了南段已经被轰炸和炮击打得支离破碎的防线,反复碾杀之下,南段日军首先崩溃,中华军南段的主力,像是铁流一样,攻入了通辽的主要地区,他们迅速地从日军后方北上,准备合围日军!
稻叶深知,他可以说是没有退路,如果退出通辽,他的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必然在中华军坦克机械部队的追击下,全面崩溃。所以他一咬牙,命令全军死守!
然而日军的后方,并没有太多的防御,屁股被捅了的结果,就是遭到了中华军东西方向的双向夹击,通辽城中的守军全部冲出来,攻击中华军,试图反夹击,但是中华军部队越来越多,最后通辽守军被分割成好几块,遭到了中华军的连续打击!
实际上,日军兵力处于劣势,火力更是劣势,能够依靠的,就是完整的防线,当防线被突破后,依赖自然地形进行防守,自然就逐渐不支。
整个围歼战持续了2天多,日军这15万兵力才逐渐被消灭,只有少数日军向着北方大漠逃跑,中华军派遣了一个摩步师进行追击。
通辽失守的消息传到关东军总部,只是加重了日军指挥官们的郁闷,因为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就在通辽之战开启的10月2日,中华军第6野战军,突破赤峰防线,他们用1个集团军包围了赤峰,进行围攻,而其余3个集团军,则直接向东前进阜新,预计几天之内就会接战!
就像通辽是长春的西大门一样,阜新就是沈阳的西大门。中华军的猛烈攻击,证明了他们确实是真的在采用大迂回的钳形攻势,两个左勾拳,打向了日军占据东北的两个最重要城市!
而且糟糕的消息并不仅限于此,中华军三野部队,已经接近了松原,他们的攻击目标,显然是哈尔滨,在这个时刻,中华军的獠牙,向着东北最重要的3个城市,都张开了大口!
日军突然发现,原来锦州-朝阳,并没有他们原来想象的,是中华军必取之地!现在中华军的3股大兵团的大迂回战略,已经让日军此前的作战想定,变得支离破碎!
关东军司令部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岗村正确地指出了,无论中华军的动作是什么,其中的目的一定包括削弱锦州-朝阳防线日军兵力的企图。
梅津和本庄繁其实内心也有点同意岗村的判断,可是中华军这是阳谋呀,根据此前的情报预估,中华军已经从西面席卷过来的这3路大军,分别是3、3、4个集团军的番号,应该就是45万、45万和60万大军没错了,按照冒死的侦察机,以及前线侦查人员的情报综合,数字不会有大的出入。
这就造成了日军的严峻局面,中华军进攻后方三大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的兵力已经高达150万人,而且明知是二野和三野这两只中华军的劲旅。朝阳-锦州防线日军汇聚了100万兵力,后方虽然在通辽损失了约15万部队,但最近大本营一直在不懈地为满洲补充兵力,所以后方仍有百万大军,但中华军的兵力仍然至少是皇军的1.5倍以上啊。
所以后方的百万大军,几乎只能应付2个方向,对于接近阜新之中的第6野战军,日军的防御兵力无论如何是不够的。
这种明牌之下,争议到最后,岗村也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这是本质上的无奈,如果六野突破了阜新,直取沈阳,锦州前线也就不可能稳定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最后日军的决策是,从朝阳-锦州防线,抽调30万大军,紧急增援阜新,务必完善沈阳防御。
10月7日,六野围攻阜新防线,日军援兵及时赶到增援,双方在阜新一线,打成了尸山血海!例如前方之一的“红帽子镇”,真的就打成了一片血红的帽子!
就在同日,对日军来说,似乎最大的考验来了——中华军一野,全面向锦州防线进攻,西华军的重炮,几乎在一天之内就倾泻了超过百万发的炮弹,将日军的锦州防线打得千疮百孔,中华军的空中打击也像是发了疯,这是东北战场最大的一场空战,早有准备的日军陆航,拼了命地阻击在中华空军战斗机群掩护下的空中轰炸集群,一天之内双方合计损失的战斗机超过1000架!
陆航不得不向关东军司令部诉苦,这样的空战持续三四天的话,陆航就可能不存在了!就算还有飞机运过来,陆航都要没有能够飞它们与中华空军作战的飞行员了!
关东军司令部忧心忡忡,梅津命令岗村到前线直接担任锦州日军的司令员,到了拼命的时候了,日军艰难地抵御着中华军4个方向的东北攻势。不知不觉之中,日军集中在锦州附近的兵力,按战前的标准,已经大约只有50万人了。而在朝阳附近的日军,逐渐减少到了20万左右,他们的兵力,不断被抽去填补锦州前线的需求或者损失。
抵达前线的岗村,其实看到了朝阳防线的空虚,可是他已经无法从锦州抽出兵力去加强这条防线,日军已经没有预备队了。到10月13日,日军陆航的损失已经超过了2500架战机,这无疑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损失率,虽然中华空军作为进攻一方更不利——他们还要冒着日军有一定威胁的高射炮火,但交换比仍然是日军不利——差不多是2.5左右,日军牺牲的2500架战机,还没有换取中华空军损失超过1000架!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的空中劣势开始逐渐暴露,中华空军的轰炸机群越来越嚣张,对地面防线的打击也越来越剧烈,如果没有密集的战壕,岗村甚至无法调动部队,一旦被空中发现,就可能会被空中的轰炸所消灭。
所以,面对一野的疯狂攻击,岗村哪里还有力量去加强朝阳防线呢?他只能督促朝阳防线日军,全面加强警戒,但是兵力的不足,不是光靠加强警戒就能弥补的。
10月14日,早已准备多时的林彪四野,终于打出了洞穿日军防线的最后一击!在半个多月前,在朝阳日军防线不远的地方,就已经有中华军的前线部队与之对峙,不过日军发现中华军的兵力并不多,因此只是保持高度警戒。
林彪的四野,其实是在100多公里的后方准备,在这半个多月中,其实并非只是等待,而是大大优化了从四野在凌源附近驻地,一直到朝阳附近的东西两条道路,使得可以通过摩步化而快速行军。
所以在14日的深夜,四野第13、14集团军,从凌源经建平,越杨树湾而从西线直扑朝阳,而四野第15、16集团军,则从建昌经尤杖子,越清风岭而从东线直扑朝阳。两军对朝阳日军,从东西两线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
如果按照现代的速度,他们大约20公里/小时的进军速度并不算很惊人,但在那个时代,连续几个小时如此速度的军队,就简直是机动性惊人,在大量卡车的运输下,从晚上11点到凌晨5点多,四野全军都已抵达朝阳前线,在稍事休整后,凌晨6点刚过,天几乎还是全黑的时候,四野就从东西两个方向,就已经向朝阳日军发动了狂暴的攻势!
日军仅仅赢得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整军时间,他们刚刚进入阵地,甚至还在通过战壕进入自己战位的时候,中华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群,已经光临,接着就是阵地上狂暴的爆炸,而中华陆军的重炮,也开始疯狂地炮击!
远远看得到中华军的工程坦克,开始在阵地前排雷,但是日军几乎被压制在阵地上,只能苦苦等待中华军的炮击减弱。
然而,中华军的炮击毫无减弱的趋势,半个多小时过去,仍然是高频率丝毫不减的炮击,日军指挥官柳川平助急红了眼,他只好组织以反坦克火力为主的敢死队,冒着阵前的炮火,拼命地试图突破弹幕的封锁,去袭击摧毁中华军的工程坦克。看着一队队由最精锐最坚决的日军士兵组成的敢死队,不断地在穿越火力线时,被炸得血肉横飞,柳川简直是心如刀绞!
只有少数日军敢死队能够穿越火力线,而中华军早有准备,工程坦克就是一个个的掩体,中华军的狙击小组,就在坦克的掩护下等待着日军敢死队,一个狙击手、一个火箭筒手、还有一个机枪手兼观察哨组成的3人狙击小组,成为了日军敢死队的“死神”,他们在冲锋途中,就被一个个地子弹点名,消逝在了冲锋的路上,只要少数几辆工程坦克遭到了破坏。日军的敢死队虽然无穷无尽,但中华军的火力,更是无穷无尽。
日军谁也没想到,中华军的重炮连击,居然持续了2个多小时,这简直是世界纪录,至少柳川这个熟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将,也不知道此前是否有过这样的战例!
效果是明显的——不仅大多数的日军防线阵地,几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且中华军突破了雷区——接下来,就是“坦克人海战术”的表演,中华军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冲过了日军阵地,而他们的左右和后面,都伴随着同样冲锋的中华军,他们全力打击着已经遭到重大损失的朝阳日军!
日军的前线阵地是很“厚”的,所以虽然中华军有坦克装甲冲锋,占据了明显的上风,但通过战壕而来的日军也是源源不断,他们试图用血肉之躯,打败中华军的“钢铁之躯”!
然而,实力就是实力,同样是源源不断,中华军的兵力规模明显大过日军,在失去了重火力的情况下,日军的反冲锋,一波一波地消逝在了中华军部队的枪口和炮口之下。
一直打了2天,直到10月16日的傍晚,柳川手头的兵力几乎已经耗损完毕,没有办法再补充前线,他才长叹一声,命令还在战壕中战斗的日军们,通过战壕,利用等会的黑夜,向阜新方向撤退——本来退往锦州的路线,已经被四野切断了。
柳川能够趁着夜色撤走的日军,其实已经不足6万人了,而且很多已经溃散,他们并不在柳川的指挥之下,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有的不了解情况,还试图向锦州撤退;有的干脆准备逃到沈阳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