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岗村绝命锦州城?
德国武官德特里希兴奋又激动地观察着四野突破朝阳防线的进攻。
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抗战之初,各国武官还能得到一些“现场观战”的机会,但等到后来,无论是中华还是日本,几乎都拒绝了各国武官的观战,如果不是德国与原西华的军工关系密切,德特里希也得不到观战的机会。上次他碰到驻西安的苏联武官,听他骂骂咧咧地说中华军拒绝了他又一次的观战申请。
他深感这一次观战,他的收获非常大。这是怎样狂暴的一场战斗!
后来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
“那真是一幕幕可怕的景象——日军的阵地被大火袭击,被爆炸声震撼,整个地域原来的黑暗地区,闪烁着炸弹的光芒。还有几乎连续不断爆裂的炮弹、气球、信号弹和发动机的摩擦声,震耳欲聋的声响中,到处都是火药的味道,道还有灰尘和烟雾。而在你自己身上,你的灵魂里,莫名地还会有兴奋、期待和惊奇,对于军人来说,这就是战争的味道。”
“人们通常只能希望下一颗炸弹不会落在他们身上。即使在黑夜中,也能看到空中有一架架的战机坠落,他们就像是被击中的鹬。飞机的种类是如此之多,甚至没有人知道哪些是日本飞机,哪些是中华军自己的。”
他向德国的总参谋部提交的报告里,对中华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尤其是对空军轰炸的使用,他描述道:
“中华军不仅仅是凭力量和速度取得突破的,它是靠战术制胜。有史以来第一次,战争胜负不由被称为武力之尊的传统步兵来决定,而是由快速的摩托化步兵师、更是由空军来决定的。”
“中华空军与日本陆航进行了大量的空战,但空战不是真正的目标,而是保障中华空军能够轰炸日军的前线阵地、机场、坚固防御点和火力点,以及摧毁日军的地面组织,来实现其根本目的。”
“至于空中处于劣势的日军,则完全处在相反的境地,交通大受阻碍,步兵没有保护……”
在军委总部,得到林彪四野顺利突破朝阳防线,正向义县急促行军,此后可以分兵,一路参与围攻日军锦州防线的侧后,一路准备直扑沈阳。总部是一片欢腾!
毛泽东兴奋得一拍桌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李思华也非常激动,东北战局进展至此,日军已落入全面被动,粟裕的“四饼三馅大卷饼”策略大获成功,日军锦州守军,现在必然再次分兵,否则就会被我军两面夹击,死的更快!
周恩来高兴得以茶代酒,他今天特别想喝酒,不过指挥部里,当然不能喝。只能将杯中茶一饮而尽,来平抑自己激动的心情,他说道:“面壁十年图破壁,今天,我们真的可以说是破壁了!”大家都很有感慨,周恩来的这一句“面壁十年图破壁”,还是他在21年前即1917年写下的,那么多年了,革命胜利的前景,终于东方既白!
刘伯承眼睛都湿润了,他拿下眼镜,仔细地擦拭着,其实也是在平静自己激动的心情,多少年的奋斗,最后的胜利已现曙光,他能不兴奋吗?想起过去在自己面前牺牲的一个个同志、一位位老友,心情的酸涩和甜蜜,难以言表。
朱朱德在兴奋之后,脸色转为深沉,他想起了当年牺牲的前妻吴若兰,她没有能够看到今天革命即将胜利的大好局面,是多么可惜啊!他摇了摇头,把这些思绪抛开,冷静地说:“日军的垂死挣扎,非同小可。其主力目前损失不大,虽然已经陷入困境。需要提醒前线同志们,谨慎和坚持。”
毛泽东跟着说:“发报给前线指挥部彭、林、叶、李,中央军委祝贺他们的突破,望再接再厉,冷静沉着,坚决彻底地打垮日军的反扑。宜将剩勇追穷寇!”
冈村宁次,这个时候则陷入了绝望之中。
中华军从锦州战线侧后,正向锦州逼近,他手中的50万大军,在中华军一野的连续打击下,已经死伤数万人,但现在还必须加强后方阵地,否则等到中华军四野,从后方夹击锦州,日军必将崩溃。
可是这样前方阵地就更加薄弱了啊,岗村长叹一声,绝境之下,他也激发了凶性。他将锦州日军的参谋长武腾章找来,两人商量了一下,都明白日军已经陷入了绝境,如果从海上撤退,还能撤出一些兵力,但也很困难,因为中华军的空中优势太大了。所以就是干脆死战,大家都战死在这里好了,以身殉皇国。
岗村的判断是,在日军再次分兵后,当面的中华军一野,必然开始全面进攻,所以已经无所谓后方和前方,只能是均衡配置兵力,无论是南面还是北面崩溃了都一样。
中华军从后方进攻的方向,是双羊、大薛一带,他让武藤章率领17万日军6个师团固守,告之全军这是拼死一搏,没有退路。两人约定,高天原再见!意思就是“成神”,大家都去死!
锦州防线的南北两端都进入了激烈的攻防战。
粟裕的坦克装甲兵团,终于在10月19日开始行动,他们从东大屯一带迂回锦州北面,然后从锦州北,犹如刀子插入牛油一样,以狂暴的攻势,截断了日军南北方向两个集群之间的联系!然后他们选择了日军北面集群作为主攻方向,林彪四野也适时发动了对日军北集团的总攻,双方南北夹击,力图首先歼灭日军北集团!至此,“四饼三馅卷大饼”的战略意图全面实现,实际上已经是五饼四馅,因为粟裕兵团的穿插,又将核心之馅的岗村锦州集团,硬生生地打穿分割成了2大块!
日军已经知道覆灭在即,在长期的武士道法西斯主义教育下,这个时候他们的士气并不低,当然并不是普通的士气,应该说是决死的“死气”,在日军侵华的战略彻底失败之际,这些侵略者不甘心其意图的彻底失败,因为那样对他们而言,确实比死了还难受,所以现在,就干脆去死!
10月底的东北,已经开始雪花飘飘,白山黑土之上,到处是殷红的鲜血,雪白映衬着血红。
中华军知道日军还有最后的一股气没有发泄,这个时候正是最猛的时刻,因此打得极有耐心,尽量发挥重炮的优势,只有粟裕的坦克装甲兵团,不断机动攻击,将日军切割成一个个小块,通过猛烈炮击打垮再打散,然后步兵去消灭残余的敌人。
在这个阶段,中华军重点打击的是日军通过战壕和道路的交通节点,意图彻底瘫痪各部日军的调动。在狂暴的打击下,不到三天的时间,日军就有超过一千个交通节点被破坏,使得日军无法进行撤退、补给和调动。
在前线,白天是装着犁刀或者沉重滚轮的工兵坦克,作为先导在雷场中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晚上,则使用大功率探照灯和照明弹,令日军睁不开眼,继续引导中华军的向前推进。
日军步兵频繁使用反坦克地雷、炸药包、掷弹筒以及其他类似的近程武器,来打击进攻中的中华军坦克装甲和步兵。绝大多数中华军的指挥官,都会绕开这些孤立而坚固的日军据点,继续向后方突击。摧毁它们的使命,则交给了爆破步兵,他们会炸毁一切的据点。
每当中华军打出日军战线的一个缺口,就会引出日军的大量敢死队,它们凶猛而不断地反冲锋,与进攻中的中华军缠在一起,拼死决战,中华军的损失也很惨重,但是,胜利的决意,让中华军毫无退缩之意,进攻、进攻、再进攻!狂暴的攻势,一浪接着一浪,永无停歇!
到10月26日,实际上锦州防线上,无论是日军北集团,还是南集团,都已经被切割成了无数分裂的小块,他们被中华军重兵包围,耐心地用火力敲开“外壳”,再逐次消灭。岗村实际上已经无能指挥大部分日军,因为通讯都已经被打断了,他也无所谓,早就预料到的,无非就是一死而已!
在前两天,他已经向关东军的总部和本土的日军大本营,拍发了他的“绝命电”,指出日军在东北的会战已经失败,日本应该以保存日军的元气为主,尽量将军队撤往朝鲜,或者用海船接回本土,接下去的作战,对于日本来说,只是无谓的耗损了。至于他本人和锦州日军众将官,已经决心死战到底,就死在锦州前线上,为防通讯中断,所以提前与诸君永诀!
他发到日军大本营的绝命电,杉山元并没有呈报给天皇裕仁。因为他明白,岗村的建议,在日本当下,那是完全的“政治不正确”。日本从上到下,谁肯放弃满洲呢?那一定会被骂成国贼,会被“天诛”的,如果不是岗村决死之心已下,就连他杉山元本人,也会严厉斥责,前线指挥官岂能畏战?
岗村的绝命电,在关东军总部也同样石沉大海,梅津和本庄繁其实很清楚,岗村说的是对的,但谁肯担这样的责任呢?说得不好听一点,这些日本士兵,全死在东北,他们这些高官跑回日本,也最多是退役,不会有生命危险,毕竟为皇国奋战过了嘛,但要是一力主张撤军,保住了一些军队,却会被日本高层推出来作为替罪羊,成为全日本最嫌恶的对象,按照日本政治上的惯例,必然遭遇“天诛”,有的是人要用他们乃至他们家族的性命来泄愤,所以他们何苦呢?
岗村是因为自己不想活了,决意死战,所以才敢说这样的话,所以何苦去扩大呢?梅津和本庄繁,都决定装糊涂。中华军又没有值得一提的海军,日本本土还是安全的,他们还有在日本本土的前程和利益。
锦州前线,鏖战到11月1日,在粟裕兵团和林彪四野的夹击之下,日军北集团终于覆灭,近20万日军灰飞烟灭,打到最后,实际上有不少的日军试图投降,但中华军懒得鉴别,谁知道他们的投降是真是假,都打到这个份上了,一体消灭就是了。
消灭日军北集团后,林彪四野迅速从北面合围了锦州地区,日军岗村南集团,全面陷入了一野与四野的合围重击,覆灭在即!
其它几个方向上,到10月29日,三野第9和第11集团军,首先突破了日军的松原防线,日军且战且退,到11月7日,三野3个集团军及其它部队近50万兵力,将日军30多万剩余的军队,合围在了哈尔滨!残酷的巷战开始!三野仅仅修整了一天,就向哈尔滨展开了连续突击!
二野在攻克了双辽之后,11月10日,切断了四平与公主岭之间的道路,留下第5集团军围攻四平,其余2个集团军,则朝向公主岭这个长春最后的南大门,展开攻击!
11月14日,日军锦州南集团终于覆灭,岗村用手枪自杀身亡。加上朝阳防线,日军原来在朝阳-锦州防线的70万军队,绝大部分覆灭,朝阳方向,大约还有六七万人逃离,但锦州方向,能逃掉的人不足万数。
日军最后的兵力,逐渐被迫向着东北最大的三个城市,即哈尔滨、长春和沈阳集中,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即在这三个城市,试图展开长期的巷战,以拖延时间来疲敝中华军,等待合适的反击时机,虽然谁也不知道凭什么还能反击。
在这3个最大的城市,哈尔滨日军还有不到30万;长春日军最多,接近40万,不过有部分还在公主岭方向抵御中华军,尚未实现对长春合围;而沈阳的日军最少,加上从朝阳和锦州前线逃回来,也只有20万出头,很明显,由于此前沈阳的日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朝阳-锦州防御,因此现在守军就不足了。
其余日军在中苏边境的郓春西到海拉尔的边境上,大概还有个十几万,这些军队,原来是防御苏联人的。对于三座城市,其实无法也无力支援。
不过兵力有富余的中华军,并没有因此采取什么重点进攻沈阳的方式,而是全面合围3大城市。一野包打沈阳,六野则加速行军,准备与二野合围伪满洲国的首都长春,而四野则需要长途行军,如有必要配合三野包打哈尔滨。不过黑龙江的地域广大,在占领3大城市后,占领整个黑龙江仍然需要时日。
哈尔滨的巷战是最先爆发的,日军对哈尔滨的经营很久,现在更是重兵密集的纵深防御,日军以松花江为天堑,在哈尔滨构筑了三道防御地带,纵深达到20~40公里;整个防御地域,包括外层、内层和市区三道环形围郭。在这三道围郭之内,是无数的战壕、散兵坑和火力点。
此时在欧洲西班牙,从1937年2月开始的马德里保卫战,已经打了快2年了,但是马德里仍然没有陷落(后来是1939年3月陷落)。所以日军在长春、哈尔滨和沈阳,都声称这将是东方的“马德里”,永不陷落之城!
日军在这三个城市,充分准备了火力:在可以预计得到的几个中华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几乎是每3公里正面就是1个师团,而每1公里正面超过400门火炮,甚至还有103辆97坦克!完全是日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防御强度!
面对日军如此的防御,三野的进攻也就更加谨慎。首先在空军的支持下,对于日军三道防御阵地,进行了空前的详细的空中侦察,标定了尽量详细精确的炮击网格,在事前准备上下足了功夫。
进攻开始后,三野首先是空中轰炸结合重炮炮击,尽量将日军的阵地“犁深多遍”,炮击强度是空前的,一个波次就超过了3个小时,随着日军还击火炮的逐渐沉寂,重炮不断前移,打击更远的目标。日军的痛苦在于,由于缺乏空中优势,日军对阵地和各大要点的防御,始终是被动的,中华军的步兵进攻前,单纯的火力对轰,日军总是处于下风。
中华军2个火箭炮师也不断机动,对发现的日军密集地域进行面打击。这种重炮+火箭炮+俯冲轰炸的复合型攻击,持续了4天!彻底清除了日军比较明显的阵地和防御点,然后才是中华军组织起来的巷战队伍,开始的逐个区域、逐条街道的攻击!
日军利用有利的地形,顽强扼守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散兵坑,给予中华军不小的杀伤,他们甚至击退了中华军几次的坦克突击。
在攻击不利的情形下,三野集中了大部分的火炮,重点攻击比较开阔的松花江南平房区西侧一带,在数千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两个坦克师近千辆坦克,出现了一个奇景,它们排成几列纵队向前推进!前面的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后面的顶走它,继续前进!在坦克掩护下,中华军士兵伴随攻击!
这样的血与火,让双方的情绪迅速地趋于疯狂,到最后,中华军士兵们甚至高呼着口号,向前冲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就接着往上冲!最后此时防守在日军这个主要高地上的部队,逐渐不剩下多少人,终于经受不住中华军狂潮般的冲击,被攻击部队淹没了,哈尔滨的巷战,进入了市内的最后地区!
对于市区的攻击,中华军派出了无数个突击群、突击分队和狙击小组,从四面八方向市区攻击。中华军此时的巷战已经非常有经验和系统化,除了在进攻前,首先用火炮和轰炸机对目标地域进行轰击外,步兵则在坦克和配有喷火器以及爆破器材的工兵掩护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进。
对于建筑物,士兵们甚至从后院、地下室甚至下水道渗透进去,从而攻占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房。日军利用部分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道、排水沟壕等,为日军提供了多个暗处发挥火力的支撑点。因此,中华军不得不逐栋楼房地争夺,逐条街道地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哈尔滨这座城市,也遭受了很大破坏。
在哈尔滨战役期间,围攻长春和沈阳的另外两大城市战,也全部展开。尤其是长春,那里是伪满洲国政权的所在地,更是日军关东军总部的所在地。战斗的规模更大,也更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