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漫卷诗书喜欲狂?
11月27日,哈尔滨战役首先结束。中华军以伤亡高达8万多人的代价,全部歼灭了日军30多万人的哈尔滨集群。
哈尔滨被攻克后,日军的大本营中几乎所有的军官,哪怕是最狂热的,也终于没有了“反败为胜”的幻想。而在相关的御前会议上,裕仁终于忍耐不住大家的“腹艺”,他根本没有理会此前陆相杉山元对东北接下去防御的汇报,直截了当地说:
“能否从东北撤回部分皇国忠勇的勇士们?本土的安全也需要考虑。”
群臣都知道裕仁的意思。就算他是天皇,在上层建筑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之前,他可是不敢什么真的“乾坤独断”的,日本人表面尊崇天皇,其实尊崇的是那个传统的“统治秩序”,可不是尊崇的他裕仁个人,天皇还不是可以换个人做?
所以裕仁也不敢直接说在满洲日本已经输了,我们赶紧撤兵认输吧。所以他现在的在说法就是一种委婉的提醒,如果满洲完了,就要提前拯救日本的力量,不要都陷在满洲之中——日本自己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殊不知杉山元自己也是满心的苦涩,他明白裕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可是他又能怎么样?日军剩余的主力兵团,已经在长春和沈阳全面陷入重围,根本没法撤退了,只能等待被消灭。他只能躬身回答裕仁说:
“是的,军部已经命令原来在苏联边境的十三万忠勇的皇军将士,提前转进朝鲜。”
知道内幕的其它人都是心口发焖,日本的损失太大了。满洲战役,日本不仅将失去主要的陆军力量,还有其它重大的附带损失。例如这个原来满洲国与苏联的边境地区,从1934年起,关东军从郓春西到海拉尔和阿尔山的约5000公里边界上,修筑了17座要塞,几万个永备工事,无论是军事功能,还是建筑规模,日军都自诩远远超越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可是现在,居然未经一战,就要全部放弃了!
可是没有办法,如果中华军攻克了3大城市,接下来对这些边界防御地带的进攻,是反方向的,而且日军兵力太少,只能是一个个地被中华军逐次消灭,这十几万宝贵的兵力,就会死的毫无价值。
御前会议通过的另一个决策,就是停止了向东北继续输送新兵,接下来所有的陆军师团,都驻扎本土,按照杉山元的计划,日军在朝鲜有5个师团,而在国内要在原来1个师团的基础上,恢复到11个师团,另外还有2个师团驻扎台湾。这样除了满洲,日本还有18个师团。
这个计划,毫无疑问地被通过了,与会的人都心知肚明,这是无奈的结果。战争失败,日本也已破产,陆军必须承担责任,只能是重新变为一只“小陆军”了,就算朝鲜的5个师团,也可能随时撤退。如果不是担心中华军的威胁,陆军就连18个师团都保不住,日本的经济太困难了。
当然,杉山元已经做好了个人准备,如果满洲战局彻底失败,那么他这个陆相就已经到头了,他以及一批日军的大将都必须退役,来代表日本陆军承担战败责任。
12月初的东北,大雪飘飘,天寒地冻,虽然部队在战前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防寒防冻准备,但还是给进攻增加了不少麻烦,当然,同样让日军的防守,也出现了不少困难。
沈阳是中华军攻下的第二个大城市,毕竟日军可用的守军太少了,还不到20万人,伪军和伪警察倒是不少,可是树倒猢狲散,这个时候他们怎么还可能努力为日军“奋战”?除了少数知道自己罪无可赦的铁杆汉奸,其余人,都是得到反正的机会就反正,而且都在寻找可以“立功赎罪”的机会,随时对日军反戈一击。
所以很多伪军和伪警察,反而成为了中华军巷战的带路者,这让日军叫苦不迭,反而要分出人手,监控伪军。这使得中华军的进度大大加快。
所以在大雪之中,12月5日,中华军终于彻底攻克了沈阳,在1931年918事变的7年之后,沈阳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飘飘的雪花,几乎将一切战斗的血迹逐渐掩埋,“白茫茫一片大地好干净!”
长春成为了日军坚守的孤城,中华军用六野和四野两个野战兵团围攻长春。一野提前全军进驻东北中苏边境;而二野则撤退到内蒙和外蒙边境地带;三野退回华北,作为中央总预备队。按照这个布置,实际上就是用2个野战军120万人以及其它一些部队15万人,总计135万兵力,来构筑对苏联的防御。这只是陆军,未来空军还将有超过4000架战机进驻,空军的兵力也会有10多万人,在这个方向,总计对苏防御,会高达150万兵力。
至于新疆,没有进驻主力部队,那里按照中华军目前的条件,相对苏联处于劣势,还无法支撑中华军的大规模主力作战。
六野和四野的狂暴进攻,终于打垮了日军长春的防御。中央军委也是下了狠心,即使是全部打烂,到时我们重新建设新长春,现在也要尽快拿下长春,否则天气越来越寒冷,长期作战,殊为不利。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上,空中轰炸和重炮攻击都打到了空前的程度,每天上万架次的轰炸,百万发炮弹的轰击,持续了六七天,这样的攻击强度,就算在未来欧洲二战战场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到12月19日,长春日军最后还是被消灭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傅义,及其家属和主要“大臣”都很倒霉,多数在炮击和轰炸的时候就完蛋了,而剩余的被绝望的日军军官们“强制殉国”。中华军找到他们的时候,尸骨都被烧成灰了,根本分不出来谁是谁,只能是将之一体入葬。
梅津美治郎死于轰炸,本庄繁等一些关东军指挥部的军官,倒是逃回了日本本土。
虽然日军的抵抗意志坚决,不过几场大战下来,还是有六七万的日军俘虏,这些俘虏,暂时就被作为劳力,来清理几座城市,东北重建的规模是巨大的。
占领长春后,六野和四野继续分头出兵,占领东北的其它重要城市,一直到1939年的1月中旬,中华军才彻底清除了各地残余的日军、伪军和伪警察,光复了东北。
四野会留在东北,作为朝鲜方向的主要主力。而六野则返回华北,此后他们要驻扎西北,作为西北主力。这样的格局下,东北暂时成为中华军驻军最重的地方,以一野、二野和四野三个野战兵团为主,大约有200万兵力。这自然是因为有苏联和日据朝鲜两个战略方向压力的缘故。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格局,近期总参谋部还会进行仔细的研究,并最后决定全国军队的布局。
1939年1月16日,中华临时政府庄严宣告:中华军彻底击败了日军,驱逐了日本侵略者,全面光复了失陷了7年多的东北故土!
中华临时政府,将在1939年3月10日,隆重在北平举行开国大典,建立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华大地唯一的合法中央政权!
新中国将以北平为临时首都,并将在襄南盆地建设一个新的行政性首都,未来将正式定都于命名为“华京”的这个新城市。
公告颁布,消息迅疾传遍全球,轰动世界!
在中国内部,反响自然更加强烈,中华临时政府并没有关闭民间的报纸媒体,《新闻报》的著名记者顾执宗,在1月17日写下了他的感慨:
“昨天晚上的上海街头,号外声,爆竹声,锣鼓声,口号声,响成一片,自动涌上街头的游行行列,汇成一股股洪流,上海人民尽情在狂欢!”
“是的,这是全民的狂欢!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者压迫中国和中国人的历史被推倒了,中国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新中国就要成立,我眼泪滂沱,回想过去中国苦难的几十年,根本止不住自己的眼泪,这是对过去历史的悲哀,也是对未来历史的希望。”
“就像是明朝推翻元朝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得国之正,是历史少有的——在击败异族侵略者的基础上,堂堂正正地建立起新中国。”
“让我们祝愿我们的祖国,从此繁荣发展、从此走向光明的未来!”
而在国际上,反响同样强烈。
《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这样写道:
“从1926年来到中国,我就目睹了这个古老的文明,面临着的大革命的洪流。我曾一度以为蒋介石政府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主宰,也曾经以为在日本人的侵略下,这个古国恐怕不免于沉沦,或者至少是在日本侵略下,变得更加的岌岌可危。”
“然而,1934年西华的崛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完全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他们迸发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就像是一场超级海啸,无论是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还是日本人,在这股洪流的面前,都像是飘零的落叶,被卷得无影无踪。”
“今天,新中国要正式成立了。这是一个正面彻底击败了强大的日本的,前所未见的强大中国。过去西方列强在华的利益,同样被他们一扫而空,他们毫不在意西方各国的威胁,拿回了一切的国家主权,决心迎接一切的挑战。”
“这是一个疆域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国家,除了苏联之外,没有比它的国土领域更大的国家了,他们与苏联一样,也宣称信仰共产主义,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未来,他们是会变成一个与苏联一样的威权政府吗?还是会走出一条自己不同的路?”
“作为在中国呆了13年的一个热爱中国的美国人,我为中国的人民祈祷,愿他们在未来能够摆脱此前悲惨的处境。”
被称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记者”的沃尔特.李普曼则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
“新中国的成立,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凸显了当下西方的衰弱——他们根本不能对决定远东大陆政治走向的中日战争,施加任何关键性的、重要性的影响和干预。无论是中华临时政府还是日本,对于西方在战争期间的干预和抗议,都不屑一顾,英国之前在华有重大利益,可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面前,他们也只能冷眼旁观,甚至无法保护他们在上海和长江的利益。”
“这就是世界的重大趋势之一,我们目睹着非西方力量的崛起。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与西方以往遇到的所有古代国家都不一样,他们拥有着现代化思维的领导阶层,有着现代化的军队、武力和工业。他们雄心勃勃,不甘于接受西方的领导和影响。”
“欧洲正在陷入大麻烦,德国与英法的军事对峙,已经变得非常危险。双方的不断谈判,是为了争取真正的和平吗?还是为了更充分地准备战争?在人们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之后,人类仍然不能吸取教训,新的大战的阴影,正在欧洲徘徊。”
“至于新中国的成立,毫无疑问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无论好坏,这是拥有4亿多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个国家,必将对我们的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
美国总统罗斯福阅读着李普曼的政治专栏,李普曼对中国的分析,与他有很多共鸣,近期他一直在思考着与新中国的关系问题。
李思华已经致电他,邀请美国与新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德州财团的麦基逊等人也已经通过不同的议员,和他谈及此事。
他内心的震动是空前的,通过德州财团,李思华终于透露,她就是李力胜!是中共的二号人物,是被美国情报机构认为的新中国“双元首”的第二位元首,新中国最高统治层的两位主角之一!
据说德州财团的几个家族欣喜若狂,德州财团这样不就是攀上了一根粗腿吗?新中国自然还是一个穷国,但这是一个疆域超过了1千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亿的巨大国家,他们德州财团当年的伙伴之一,现在变成了这个国家的元首,这是多么大的机遇?这些家族,看到了将德州财团发展成为摩根财团那样真正美国顶级财团的机会。
所以他们为李思华在美国奔走沟通,是不遗余力的。至于新中国是苏联那样的共产主义,那又怎样?还能比赚钱更香?哈默当年可是在苏联身上,赚了大笔的钱,才奠定了他西方石油这个大企业的财务基础。为什么德州财团就不能效仿呢?德州财团,理应成为中美之间的“经济桥梁”!
罗斯福理解德州财团的意图,他并没有反感,实际上,李思华的存在,可能也是罗斯福家族的机会,司徒一直与李思华保持这极好的关系。但他是美国总统,需要为美国的总体利益考虑。
世界的中心是欧洲,或者说,是欧美经过大西洋联结的西方世界。美国尚未成为全球霸主,在英法与德国日益紧张的关系下,美国有着巨大的潜在机会,所以重心不能偏,这是美国政府的核心任务。
当然新中国必然是未来美国的重要方向,实际上,这个新中国并不是美国愿意的变化,但是原来国民党的蒋介石政府实在是无能。由于美国对原来西华的影响力薄弱,并没有能影响新中国的建立,此时美国的军事力量还不值一提。
至于是否与新中国建交,他个人认为是应该的,不正式建交,美国就不可能建立与新中国的良好关系,也就无法影响新中国。甚至隐患很大,如果中苏基于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联盟,那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当然是最不利的,虽然新中国本质上并不强,但既然统一了,他们就很可能快速地发展。
但是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的阻碍并不小,有很多疯狂反共的议员,也有认为此前西华他们粗暴收回租界,不遵守清廷条约,完全废除了过去美国与清廷和国民政府所签署的一切条约的作为,是一个不守约的政权,美国干嘛要承认他们呢?尤其是新中国根本不承认不支付庚子赔款,这让美国直接损失了利益。
对于这种说法,罗斯福本人当然是心知肚明,这是扯淡,实力决定一切,新中国有了足够的实力,怎么可能让过去那些不公平不平等的条约继续生效?就像他们所说的,还想维持这些不平等条约,就用战争来说话。没看到英国也就是嚷嚷几声,却毫无动作吗?
最终他认为,确实需要推动中美建交,不过是否能在新中国开国大典时建交,他不能确认。
实际上,新中国对于外交,并没有那么迫切。
毛泽东、李思华与周恩来等人协商的结果,是“顺其自然”,我们是一个巨量规模的大国,你承不承认,我们都在这里,在东方的主体位置。东方的任何事情,都绕不过新中国。
尤其是当年的庚子赔款,李思华建议未来对于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这6国,如果他们不退还所有的庚子赔款,中国无需与他们建交。说白了,英、法、美、苏(俄)是大国,奥地利已经并入德国,而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新中国可能有妥协的必要,不追诉前账,大家看各自国家的发展,未来再算总账。至于这些小国,算什么玩意?
而日本,李思华当然是打算拿他们的领土来还账的。
整个庚子赔款,从清廷到国民政府,一共支付了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平均每个中国人,都承担了1.3两以上。这不仅是奇耻大辱,还是对中国人民无耻的剥削。新中国自然要记住这笔账,也不会因为外交而改变根本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