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94章 苏联可能的变脸?

第194章 苏联可能的变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38年11月12日,北平。

    刚刚从西安迁入北平的中华临时政府中央军委举行了秘密高层军事会议,讨论的话题非常敏感,就是对苏联面对新中国即将成立的行为进行预判。

    李思华先对苏联的军事力量做了介绍。除了毛泽东外,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那么清楚苏军的力量,不过力胜同志敢于说出来,自然肯定是八九不离十的。

    李思华指出:

    “从抗日战争爆发开始,加之欧洲形势开始紧张,苏军开始急促地扩大规模,在1937年以前,苏军的规模并不大,仅有50多万人,那个时候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建设工业力量上,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才是斯大林带领的苏共领导层主要的任务。当然,其背景是,当时日军只有17个师团30万人,而德军尚未复兴。”

    “但19137年末以来,在一年的时间内,苏军已经急促地扩大到200万人,其中在远东的大约是70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苏军几乎是以2:1的规模在配置其西部和远东两个方向的军队,远东军区、后贝加尔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这3个与中国接壤的军区,可能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占据苏军1/3的规模和资源。”

    李思华强调,根据“情报”,预计苏军将在最近3年中至少扩军到450万人,主要是针对德军,其本来的计划也有部分是针对日军,现在换成了中华以后,并没有能改变其原有计划,所以如果苏军计划继续执行,在远东的兵力很可能将在150万甚至更多,由于其机械化和火力水平远在日本之上,因此对我国的威胁性并不亚于日本。她具体介绍了苏联面对中国方向的军事部署:?

    “苏军近期进行的远东增兵,正是其扩军计划在当下的部分,预计到1939年,其远东军区,将有红旗第1和第2集团军、第15和第25集团军;后贝加尔军区,则有第17集团军和第36集团军。目前可能是这6个集团军,但未来在西伯利亚军区,可能再增加第24和第59集团军,但这部分可能要到1940年获或以后。”

    “所以远东和外蒙的苏军,其陆军主力就是6个集团军,这些集团军的编制和我军不一样,它们由几个军(步兵军、机械化军、骑兵军)和几个独立师(步兵师、坦克师和混成航空兵师)组成,每个集团军的总兵力不超过10万人。”

    “但是,其中有的集团军的装备水平非常高,例如后贝加尔第17集团军的麾下,是坦克61师、摩步36师、摩步57师等,然后有4个航空兵师!包括2个战斗机师、1个轰炸机师以及1个混成航空兵师。这是一个典型的“空地一体化”的以攻击为主的集团军,中华陆军都没有这样的编制,算得上非常奢侈。”

    “但其它的集团军,编制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例如后贝加尔第36集团军,它包括步兵第91师、210师、209师,骑兵51师、坦克111师以及1个强击航空兵师,其36集团军与17集团军的编制巨大的差别,大家都可以好好思考体会一下。”

    “苏联集团军的这种编制,我认为体现了苏军的一种战术思想,那就是战机伴随陆军进攻而攻击的空陆一体化思维。”李思华介绍了苏军正在发展中的关键武器,即伊尔-2型强击机,尤其是其双座型,她强调这就是一种“空中坦克”的军事思维,飞行员背部防护装甲厚度也从7毫米增加到12.7毫米。武器装备也有所加强,其机翼上安装了20毫米的航炮,机翼上还挂载了8枚先进的火箭,既可对空又可对地发射,还可挂500千克的炸弹。它将在1939年完成,此后必将成为我军坦克装甲部队的大敌。她的总结是:

    “当然,伊尔-2其实与我们的赤龙俯冲轰炸机类似,但更多用途一些。其在战斗机的打击下是很脆弱的,大家都是同样的弱点。所以,决定性的,还是空中优势在谁的手里。”

    这个时候,她意味深长地看了几个人一眼,尤其是总政的任弼时等曾经留学苏联的高层。然后说道:

    “我知道,我们总有些同志,对如此警戒苏联不以为然,共同的信仰让他们产生了亲切感嘛,不过,我要说的是,这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情绪,苏联是个民族主义强烈、大国沙文主义强烈的国家,我们也是民族主义国家,两国之间最基础的关系,就是各自的国家利益。”

    “苏联对于我们中华的态度到底如何呢?我们从他们在外蒙的动作,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李思华指着外蒙地图,面无表情地说道:

    “1934年11月,苏联与外蒙有了所谓君子协议,苏联向外蒙提供军事保护,如果外蒙受到军事进攻,苏联将提供帮助和支援。”

    “1936年10月,苏蒙签订所谓《苏蒙互助议定书》,这就是一个正式的军事同盟。”

    “1937年日军侵华后,苏军从9月起大举进入外蒙,在外蒙与我国及伪满洲国边境大量开始驻军。”

    “如果说到此为止,苏军的行动还能用提防日军侵略来解释的话,在我中华军明显击败了日本,华北和西北都安定的情况下,苏军不但没有撤走外蒙驻军,反而在不断加强,时至今日,其后贝加尔第36集团军,几乎就变成了以外蒙为其大本营。图穷匕见,这如果不是侵略,那是什么?他们防备的,已经是我们,而不是所谓的日军,害怕我们夺回外蒙国土嘛。”

    她猛地一拍桌子,声色俱厉:“所以我们党内,决不允许再存在什么亲苏派!人家刀都要架到我们脖子上了,有的人还在动什么鬼脑筋!现在的情况,亲苏就是叛国!”

    会场上一片寂静,有几个人脸红脖子粗,李思华已经将反对“亲苏”提到什么高度了?叛国!这简直就是雷霆!

    毛泽东接上话,他冷静地说道:“从大革命后要求攻打城市,以及王明右倾路线,都是斯大林制定和支持的,说实话想起来就有气。从两党的历史来看,很明显虽然我党与苏联共产党都有共同的信仰,但是苏联可以为了苏联的利益而放弃所谓的信仰。我党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党内一定要排除所谓亲苏的干扰。亲苏已经不是所谓革命路线的问题,而是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

    “新疆的利益小,所以斯大林向我们做了一个姿态。但外蒙对苏联的安全利益大,那就能够侵略就侵略。这是苏联的真面目,信仰相同是同志,但民族不同是异路,利益相悖就会冲突,我们要有清醒的意识和准备。”

    毛泽东这算是一锤定音,党内从此不再容忍亲苏。可以想见,在党内形成了“亲苏”印象的同志,从今以后很难再得到重用,而且其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性都会被怀疑,这几乎就是政治上的死刑。

    今天与会的虽然有任弼时等苏联留学回来的同志,但人员是经过毛泽东和李思华商量的,认为还是值得信任的同志,有的有亲苏态度,但提醒之后应该知道自己需要站的立场。

    在这个定性之后,会议的议题重新回到了苏联远东军事上。

    李思华继续介绍苏联的相关情报,她指出:

    “按照情报,经过斯大林此前的肃反大清洗,苏军的高层指挥军官,在团以上的层级,至少80%以上都死于大清洗,这场大清洗仍然没有完全结束,虽然其高峰已经过去。”

    这个消息太有冲击力了,包括任弼时在内,都大吃一惊,可以说是目瞪口呆,这是新中华的高层们,第一次知道苏联的大清洗如此残酷!

    李思华冷冷一笑:“我党最熟悉的那位加仑将军,就是那位布柳赫尔元帅,就在这个月的9日被斯大林逮捕,而据可靠情报,他已经惨死在了审讯室里。他并不是唯一倒霉的元帅,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中的另外2位,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洛夫也死了。只剩下了老朽的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

    就像是一阵寒风,吹过了整个会场,有几个人当场愣住了,与加仑交情最深的叶建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思华接下来的话更如同寒冰:“苏联的大清洗,17名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除基洛夫外,有5人被杀。其1934年选出的134名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有98人,即超过全部委员的70%,在1937到1938年期间,被逮捕和枪毙。大清洗到目前为止,总共枪毙了60多万人,大多数都曾经是苏联党内的曾经精英。”

    “最离谱的是,苏共有一半的党员,约120万人被逮捕。高级军官中,有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的3人、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的全部、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他们大部分已经死去。”李思华前世对大清洗研究很深,很熟悉这段情况,不过她也始终没有搞懂,当时斯大林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就算是要树立个人的绝对权威,也不用搞到这个程度啊?

    “所以啊,各位同志,列宁同志创立的那个苏联共产党,已经被斯大林消灭了。”

    “这还叫肃反吗?扯淡!那些亲苏的同志,他们知道自己感觉亲切的,究竟是个什么政权吗?简直是脑子有屎!斯大林对自己人都那么狠,还会考虑我们中国的利益?”

    李思华扫了会场一眼,有几个人低下了头,他们脑子现在是木的,还在消化令人震惊的消息。

    “言归正传。所以苏联的军事情况,最值得重视的,是两个趋势。”

    “第一,大量高级军官被杀,使得苏军的高级指挥层,出现了巨大的空洞。太多高级军事指挥的位置,几乎都是团级指挥,甚至是营级指挥,硬生生提拔上来的。他们的指挥艺术,除了极少数人外,肯定是比较低级的,还缺乏经验嘛。未来世界大战爆发的话,苏联早期会在这点上吃大亏。”

    “第二,苏军高层指挥的缺陷,并不能让我们忽视苏联强大的实力。在这几年,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使得苏联彻底地转变成为一个重工业化的大国,其重工业的能力非常强,因此能够为苏军连续提供大规模的、高水平的装备和兵器。这方面的能力,仍然领先我们。苏军是完全高过日军不止一个档次的强军。苏联工业化的成功,是斯大林得以进行大清洗,而同时维持了国内统治稳固的关键。”

    “我们并不是要和苏联打仗。但是苏联连续增兵,并且将我们替代过去的日本而设定为其远东的第一假想敌,这是很自然的。即使是共同的信仰,也不可能扭转这个趋势。所以我们完成抗日战争后,苏联立即就是我们军事安全上的最大威胁,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李思华讲完后,总参谋长刘伯承继续:

    “根据总参谋部的研究,认为在外蒙接壤地区,以及东北边境,苏联是有可能制造小型摩擦,与我军发生小规模冲突的,所以部队必须高度戒备。”

    “苏军这样大国沙文主义浓厚的军队,并不像我们,将和平看得那么宝贵,他们可能摩擦的原因,也许仅仅是为了测试我军的实际战力,从而修改完善他们的远东军事布局。他们很熟悉日军,研究几十年了,但他们并不熟悉我军。”

    “既然不熟悉,碰一碰是最快了解的方式,我军不得不防 。”

    “如果有摩擦发生,最可能的,就是坦克加步兵的小规模冲突。强击机或者战机等正常情况下不会出动,因为空战的话,战争规模就会扩大,并难以控制。苏军面临德军在西线的巨大威胁,他们并不想在东方爆发大战。”

    “但是不想打仗,反而就要威慑,这是苏联从西方学到的政治和军事语言。给我们一次教训,或者让我们领教他们的力量,是建立威慑和尊重最简单的方式。”

    “总参谋部,已经要求目前进驻边境的第10集团军等部,保持高度警戒,并尽快熟悉了解苏军的常规战法,如果苏军要发动摩擦,那我们就要坚决回击,不是想建立对我们的威慑吗?我们同样,要建立对苏联的威慑!”

    李思华轻轻地鼓了一下掌,刘伯承说的非常清楚。

    会后,任弼时等几个人都找了毛泽东和李思华,表明他们对于苏联的态度。任弼时诚恳地对李思华说:

    “我虽然留学苏联,过去对苏联也充满好感,但那只是一种社会主义共同建设者的共鸣,对共产主义共同信仰的尊重。我自己是中国人,肯定是以民族的利益为重,绝不会走到卖国的那一步。很多关于苏联的深层信息,由于自己不掌握,过去对其有过多的幻想,我诚恳地向党检讨。”

    李思华摇了摇头,她知道任弼时是一个有高度操守的同志,说道:

    “主要不是冲你来的,这是对党内少数人整体的警告。就像我们还有很多同志是从美国回来的,我们决不允许他们形成一个亲美派一样,党内也绝不能有什么亲苏派。真是奇怪,有些人就是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盲目地以洋为尊。这些人跪久了,自己就站不起来了,不是要亲苏,就是要亲美,少个干爹,吃饭都不香。”

    “我们中华是堂堂大国,华夏贵胄,只能有一个派,即唯中国派,听清楚,不仅仅是中国派,而且必须是唯一的中国派。我们只能站在自己国家、民族和我党的立场。”

    “亲苏或亲美,除非是党组织有需要,策略性地表面扮演。但在内心,我们的同志,必须有自信、自尊和对我党自身的信仰,我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不会去追随任何其它国家或党派。”

    在莫斯科,斯大林确实在催促加快苏军在远东的布局,远东苏军的规模和实力,必须迅速扩大。

    对于新中国的浮现,斯大林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新中国是同样信仰的同志创立的,在意识形态上双方高度一致,这使得两国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这当然是值得欣喜的。试想,如果日本占领了中国,以他们对苏联意识形态和地缘利益的高度敌视,那么苏联就必然东西两面受敌,战略态势会变得很恶劣。理论上,新中国的出现,使得苏联摆脱了那种可能最恶劣的战略态势。

    但是,斯大林自己对新中国不放心,他怎么可能放心呢?从沙俄到苏联,从孱弱的旧中国身上,撕扯下来那么多的土地和其它利益,中共现在又是一帮明显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怎么可能视若无睹?双方潜在的敌意,由于民族矛盾,几乎是天生的,这不会因为有共同的信仰而消失。你要让中共承认吃亏的现实,他们当然会反问他斯大林,凭什么不能是苏联反过来吃亏呢?

    所以从地缘战略出发,双方的领土争端,是爆炸性的潜在危机,未来很难说。作为一个“大俄罗斯”心态的民族主义者,他不会归还以前从旧中国剥夺的土地和利益,那是对苏联民族利益的背叛。

    所以他冷酷地决定,就像当年防备日本一样,苏联首先要对新中国建立完整的防御,安排了足够的实力,双方才能在现状上谈合作。在外贝加尔和远东的军事建设和军队部署,就是最根本的基础。他不相信在庞大现代化苏军的压力下,新中国还敢于挑战苏联,来收回他们所谓的“领土”。

    但他也深深叹息,苏联没有能够控制中共。别人不敢马上挑战你,不代表他们就接受了现状。对方的屈辱和内心的敌意,将是苏联长期的重大隐患。

    但是现在也没有其它选择。终究,这个世界是用实力来说话的。旧中国的落后就是他们的原罪,活该失去领土。沙俄和苏联所做的,不过是人类历史上每个民族国家最自然的选择而已。

    苏联向远东的增兵,给未来的中苏关系已经开始投下了暗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