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太平洋战争的始动
1941年10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向日本参谋本部阐述了他的最后战略。
山本是指示着地图阐述的,他的太平洋战争战略并不复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太平洋群岛争夺战。本来最好的策略,是先进攻英荷殖民地即东印度群岛,先不马上向美国挑战,以免美国马上对日本宣战,但问题是在地理条件上不现实。
因为日本如果先进攻荷属东印度,那么美国通过菲律宾殖民地,以及马绍尔群岛和帕劳等太平洋岛屿,实际上对日海军的航道构成钳形制约,随时可以切断日海军通往荷属东印度之路,或者切断日海军与日本本土的联系。这是在赌博日海军进攻英荷,而美国不会军事干涉,冒的风险太大了。
所以只能是先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所在的夏威夷珍珠港,争取先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力量,然后在后太平洋上攻占多个岛屿,这些群岛,正好将美国本土,与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澳大利亚之间隔开。
因此建立群岛防线,就能为澳洲大分水岭计划(简称“大计划”)赢得时间,他预计如果日海军成功,就能够为大计划,赢得至少一年的宝贵时间。
二是南洋和澳洲大会战。这当然是主要的会战,地理上非常清楚,以台湾为出发基地,最近的是菲律宾,以及马绍尔群岛等几个太平洋岛屿,因此第一阶段是攻略菲律宾和这些岛屿,为了节省时间,需要几乎同时袭击距离较远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五大岛屿,从而实现与澳洲的接邻,荷属东印度此时的油气产能高达800万吨/年,日军可以立即得到石油和橡胶的补给。第二阶段才是渡海进攻澳大利亚,实施日本大移民的澳洲大分水岭计划。
山本清醒地指出,从长期而言,由于美国的工业力量非常强大,相比日本是十倍以上的差距,海军突袭成功,美国最多也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重建其更强大的海军,日海军的长期优势,并不乐观,但海军将尽最大的努力。
所以时间很重要,尤其是对美一旦开战,日海军将陆军送上菲律宾及荷属东印度后,必须尽快结束战争,以使陆军的主力尽快集中到澳大利亚方向,争取一战成功,击败澳大利亚军队的主力,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在美国海军具备重新干涉之前,实施大计划。
山本计划的着眼点,是美国此时虽然已经从“中立国”,转变成为明显支持英国的“非交战国”,通过“租界法案”等向英国提供各种战争物资和资本支持,对德国的态度已经转向了明显敌对。但毕竟没有对德国宣战,成为英国的正式“战争同盟国”。
因此美国到目前为止动员的军事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突袭成功,美国再强大,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疗伤和扩军,这就为日本争取了时间。
经过1939年到1941年,虽然日本财政非常困难,但还是补全了海军的实力,将在中日战争中损失的舰队,补充到了原来的程度,还有一定的扩张。1940年已经补全,而1941年迄今,下水舰艇48艘(包括航母5艘、战列舰、巡洋舰各1艘)。
石原则汇报了陆军的准备,近期已经开始动员,预计扩军到200万左右,实行70师团制,经过3年的时间,日本的军事人力资源有一定的恢复,毕竟又有3年的少年,变成了可以当兵的青年了嘛,日本最大可以动员的军事人力资源,恢复到了500万左右,虽然比起高峰时候的700万还是少了200万。这个时代的出生率很高,日本一年新生儿数量就超过100万人。
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的战机,也恢复到了5000余架的水平。
日本之所以在中日战争失败之后,还能进行这样的扩军,主要是过去从中国掠夺财富的积累,这弥补了破产的财政。在失败后,他们对于向西方各种战略物资的采购,反而变得更宽松,美国也放松了对日本的警惕,一个失败的国家嘛,只要有钱,都可以卖。
日本军部的各位大将,在前期都逐一拜访了日本的各大财阀,主要就是为了推销这一次赌上国运的军事债券,让大家都把过去掠夺的资本拿出来,未来以荷属东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利益偿还。否则的话,日本失败了,大家反正也保不住。这样的做法,还是搞到了不少的资本。
当然,这是一锤子买卖,但支撑日本太平洋战争初期的军事力量,也勉强够用了。
根据日海军与陆军的合议,日军计划大计划开启的时间为1942年3月7日,日海军将在那一天袭击美国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军事基地,争取消灭美国海军的主力舰队。
之所以还需要4个多月的时间,主要是日本陆军虽然已经部分扩充,但全部完成70师团200万人的体制,还需要一些时间。以如此巨量的兵力规模,才能具备一举消灭澳大利亚军队的能力。
此时澳大利亚的人口大约是750万,原时空历史上此国在二战,曾经最多动员了95万军队——对应人口比例简直是丧心病狂。原时空无比骄横的日本,也认为至少需要50万日军,才能征服澳大利亚,还得是在隔绝了英美的条件下,让澳洲孤军奋战。
不过原时空澳大利亚是有了充分的动员时间,在太平洋上美国一度被日海军击败的威胁下,吓死了袋鼠们,所以不顾一切地扩军。如此规模,主要还是防备日军。而在新时空,袋鼠们还有没有充足的扩军时间呢?
与原时空相比,历史在这里出现了巨大的偏离,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推迟了整整4个月。主要是因为战争的前提完全不同了,新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一切,日军现在的意图,除了陆军扩军和训练外,还有利用这几个月时间,完善运输能力和尽量储备武器弹药和战略物资,实际上对美国的短期进口大大增加。
日本扩军的行动很快被美国察觉,一心想着开启对德国参战的罗斯福和马歇尔等人,将视线暂时转回了东亚,很快召开了美军高层的情报讨论会,研究日本的扩军行动。
FBI和美军情报机构对日搜集的情报口径高度统一,日军在中国占领外东北后,高度紧张,因为朝鲜和库页岛,因此就面临着中国军队的巨大威胁,而一旦中国解放军攻占了这两个地方,日本的本土就非常危险了,由于中日之间的血仇,日本非常害怕这种前景,所以不顾及极其困难的财政状况,疯狂地扩军,据说他们的陆军要增加到100多万兵力,甚至可能增加到近200万兵力,而海军此时也有必要小幅地加强。
这样的情报分析,被罗斯福和美军高层认为是非常可信的,逻辑非常坚实——日本人需要保护其本土,而保护本土就需要保护朝鲜和库页岛,因此就需要庞大的陆军,并需要海军的协助。
相反,如果日本要进攻美国或者荷属东印度,那么他们理所应当地大力加强海军,而不是陆军。
所以日本的大力扩军,被美国彻底地忽略了,而与英国交换了意见后,英国也同意美国的判断,逻辑太明显了。谁能想得到居然有“转换国基”这样的疯狂呢?至于澳大利亚,作为忠实可靠的呆萌袋鼠小弟,自然是惟命是从,其扩军的部队,大多数都被英国送到了欧洲战场,既然日本的威胁几乎不存在,其在本国的陆军总数,此时还不到10万人。
美国对日本的扩军,甚至是乐观其成,因为日本在这几个月,疯狂地进口美国生产的战略物资进行囤积,这自然是在为对华战争进行储备,这让美国资本家也可以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样的掩护下,日本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例如近期他们在拼命地购买二手甚至三手的旧运输舰,也许就是为了向库页岛和朝鲜输送陆军兵力。
日本已经汇集了巨量的运输能力,100吨以上能够海运的船只高达6000艘左右,总吨位达到了近1500万吨,陆海军已经征用了一半以上,剩余的700多万吨也接到了命令,随时有可能被征用。
如此规模的运力,意味着如果使用一半吨位来运输人员(另一半运输物资),则极限状况下,按照0.5吨/人来估算,一次性就可以运输1500万人,这是丧心病狂的规模,当然,考虑到组织的困难,一次性可能达不到这样的规模,但确实有可能达到500万~600万人/次的规模。
移民的风声,在日本开始广泛传播,但也没有引起重视,日本人能移民到哪里去呢?难道是苦寒的桦太岛?不过政府开始对每家每户都做登记,说是最新一轮的人口普查,有些人开始有点紧张,不过多数人无所谓,都他妈的快穷死饿死了,还考虑这些干嘛?要是真能移民,说不定还能活得像个人呢。
真正能理解日本扩军以及暗中的一切行动的,此时只有新中国的少数人。石原莞尔的挚友和山本五十六尊敬的先生,高仓健三郎先生,此时也从美国返回了日本,他向两位老朋友倾诉,虽然日本贫苦,美国豪富,但生活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被美国白人歧视的日本人,还是活在日本的好,反正自己也活了半辈子了,如果日本最终被中国击败,死在日本也是好的。
几人闲暇时又恢复了小酒馆的日常,不过石原和山本越来越忙了,喝酒的时间并不多。在山本的坚持下,高仓终于同意去担任山本的幕僚,按照高仓的说法,日本的军队,也就海军还有点戏,如果还想有所作为,一定要主要依靠海军。
几人交往时石原和山本当然都没有透露军事机密,但他们都知道,以高仓的聪明,看到此时日本政府和军部的所作所为,很可能已经猜到了。他之所以同意担任山本的幕僚,也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计划,本来就是来自于高仓的狂想。
高仓加入海军后,在山本看来,他立即体现出了极高的价值。此人非常擅长非正规的情报分析,由于极其熟悉美国乃至美军的习惯,他从日军活动的少量美国信息中,就能总结提炼出有效的情报,并给出往往很高明的建议。这让山本非常欣赏,海军的将官虽多,但是能够跟上山本的思维,甚至有所超越的就这一个人。
例如,高仓坚持,袭击珍珠港,必须干掉美国此时在太平洋的主要三艘航空母舰,即企业号、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他认为全球海军已经进入了航母的时代,海军航空兵才是新的决定性力量。战列舰已经过时了,所以击毁战列舰的意义,远不及击毁航母,因为航母搭载的战机,才是对大计划更大的威胁。可惜虽然山本接受他的意见,日本海军高级将领中的多数人还是不以为然。
另外,高仓坚持目前日海军使用的密码系统,完全有可能被美军破译,因此建议全面更换密码系统,并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密码管理和更换体系,这迅速地被执行了。
在他的反复劝说下,山本接受了他的意见,加强了在夏威夷的情报力量,几个情报小组日夜观察,争取选择一个适合的袭击日期,为此即使调整原定的3月7日的战争时间也在所不惜。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日本新规模的陆军逐渐成型,他们即将被派往朝鲜和桦太岛的说法,甚嚣尘上,让美国更为放心。
1942年2月23日,大量日本运输艇,载运着日本陆军多个师团启航,而海军大部也同时启航,他们分为两只,一只朝着朝鲜而去,另一只朝着桦太岛而去。美国在日本的几位情报人员,当时还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日军的出航。
然而,在出航百多海里后,这两只舰队都转了方向,并且重新进行了编组,大部分运输陆军的运输船编为运输舰队,在少数舰艇的护航下,开往台湾,他们将在台湾修整待命。
日海军在中途重组了海军大舰队,这是一只由中将南云忠一指挥的大舰队,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开到北太平洋等候。各种舰艇总计55艘,按照计划,途中舰队保持着彻底的无线电静默。
在舰队较远的后方,还有一些运输船队,他们运载的,是计划在太平洋几个重要岛屿据守的部队和物资,他们此时伪装成美国自己的运输船,打着美国旗。
日海军有重复使用损毁军舰名字的习惯,所以此前已经被中国击毁的舰艇旧名之下,又有了新舰。日军的六艘航母,包括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都出现了,他们也不嫌不吉利。
这六艘航母,一共装载了393架飞机,其中包括零式21型舰载战斗机、九七式舰上攻击机(可携带鱼雷及重磅炸弹)、99式俯冲轰炸机,算得上此时日本海军的精华了。
稍迟几天,日海军的另一只机动舰队,已经朝向菲律宾而去,他们将在确定珍珠港袭击的结果后,第一时间袭击菲律宾的各个美军基地,重点是海军和航空兵的基地,争取重创美国在菲律宾的实力,从而创造陆军登陆菲律宾的契机。
在日本开始军事行动的同时,对民间的动员开始,数百万个家庭接到了准备移民的命令,当然还没有移民的地址,但要求一旦政府正式下令,任何人不得拒绝,否则就是非国民,作为叛徒可以被枪毙,包括全家。
日本全国都知道了,国家将有大行动,但多数人都是猜测即将在朝鲜或者桦太岛与中国对抗,不过为什么要移民呢?所有人都迷惑不解。美国情报人员也知道了,他们当然也觉得奇怪,不过还是没有人能想到这居然是为了澳大利亚。有比较警觉的,开始在日本加紧打听。
静谧的海上,赤城号的指挥室,南云忠一正在思考着珍珠港美海军的情报。计划袭击的时间仍然是3月7日,因为按照情报机构最近的观察,山本严令必须击沉的3条航母这几天都在。
当然,作为一个“大舰巨炮”主义者,南云更重视的,是美军太平洋舰队的那8条战列舰,这才是他的主要目标。
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宾夕法尼亚号,南云一个个地念叨着美海军在珍珠港的8条战列舰的名字,仿佛在轻声地念叨他的情人。
除了3艘航母和8艘战列舰,在珍珠港的美海军还有不少巡洋舰和驱逐舰,是第二档的次要目标,例如洛利号、海伦娜号、檀香山号这些巡洋舰。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满编实力,总共有152艘舰艇。
就是明天!南云忠一的视线似乎穿透夜空,看到了让他神魂颠倒的珍珠港。
新时空1942年3月7日早晨7点半,360架战机逐一从日海军的6艘航母上起飞,它们将分为两个波次突袭珍珠港。早在他们之前,日军的潜艇部队已经提前进入珍珠港,他们将在航空兵袭击差不多的时间,同时对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全面袭击!
惨烈的日美太平洋战争,就此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