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对日本本土命运的判决
李思华神情轻松地阅读着来自“伊登”的一封密电。她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丝微笑,显然心情很好。
在帮助德军挫败盟军的第一次霸王行动后,伊登组织解散,所有人要将所有的秘密留在心里,直到进入坟墓。
实际上,英美情报机构已经从德国叛徒们那里知道,有一个神秘的情报组织一直在帮助德国,取得了很多关键的情报,所以对于伊登的调查已经开始,继续活动太危险了。
而且伊登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德军更多地损耗英美苏的实力。现在这个任务已经完成得很好。不需要继续画蛇添足了,那样反而可能最终暴露。
属于中国的情报战士们,都被调回国,他们再不会在西方出现。而那些德国人眼中的“情报员”,其实都是不知道组织来源的工具人。不过他们也从德国人身上赚了很多钱,按照“组织”的要求,从此开始隐姓埋名,组织建议他们去南美例如阿如根廷和巴西,比较合适。
临解散前,德国情报机构还接到了伊登的密电,表示由于他们提供了关键的霸王行动的情报,英美情报机构正疯狂地追索他们,因此机构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必须暂时解散和停止活动。这让德军感到无比的痛惜——这个伊登,显然是对第三帝国做出最大贡献的情报组织,没有其它之一。
在新时空后世的历史上,伊登情报组织变成了一个著名的传奇和谜团,没有人知道他们自何而来,为什么会有那么精准的情报,也没有人知道最后他们的结果,这是二战最大的不解之谜之一。
英美组织对伊登不懈追击,到五十年代末期,他们甚至真的逮捕了一名原伊登组织的成员,但严厉审讯之下,发现他只是一个传送情报的工具人,至于他的上级,虽然他有名字和容貌描述,但再也没能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他。而几十年后,也再也没有人发现关于这个组织的任何线索,他们在历史的迷雾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以至于后世很多作家和剧作家从他们身上得到灵感,产生了很多部的电影和小说。
不过李思华现在当然不会去想这些,她考虑的是,根据二战的最后进程,来决定新中国的相关战略。
按照东方和西方两个战场的情况,李思华现在可以判断,恐怕相比原时空,二战至少要晚结束一年,即至少要到1946年的5月之后,才有可能结束。毫无疑问,英国和苏联相比原时空,虽然同样打赢了二战,也伤得更重,其国家实力的底子损耗得更严重,这将让新中国取得更长时间的和平发展,能够以更强的实力,应对最终实力肯定会复原的苏联。至于英国,肯定就此变成二流国家了,已经不可能挑战中国了。
英国人现在极为困难,所以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在美国人的压迫下,与中国签署了相关领土的确认条约,并与新中国建交。这意味着从西方法律上,明确英国已经完全放弃了在东南亚等地的殖民属地。单单这个行动,就让李思华和中央领导们确认,现在的英国,实质上有多么窘迫,它已经完全不是几年前的那个世界霸主了。
1945年1月28日,政治局会议,全体政治局常委和部分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参与了这一次的重要会议。
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如何结束对日战争,朱德总司令,汇报了军委和总参的初步计划。
由于朝鲜和库页岛已经稳定,因此计划从4月份气候稍好开始,跨海进攻日本本土北端的北海道和南端的九州岛,这两地是日本本土,势必战斗激烈,将动员四野和七野全部兵力,并加上一些协助部队,计划在3~4个月左右,占领全部两地,然后进攻日本本土最精华的四国和本州,那将是最后的战斗。
在承受了长期的战略轰炸后,日本本土已经变得几乎丧失了大多数工业力量,根本无从补充大批的军备,而且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因此预计虽然反抗会激烈,但程度肯定达不到目前美军进攻澳洲的那种程度。
朱德完成汇报后,很多政治局委员提了一些问题,也有一些建议,朱德都逐一回答或者答应补充考虑。
这个时候,毛泽东注意到李思华一直在沉思,没有说话,于是主动地问李思华:“李总理还有什么别的考虑吗?”他很熟悉李思华的性格,看到她这样,觉得她可能有了新的想法。
李思华回过神来,说道:“确实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原来就有的,不过一直在等待核武器研究院的消息;另一个则是刚刚想到的,原来自己有点知见障,没有想通。”
大家都很有兴趣,毛泽东笑着说:“好吧,我们就听听你的新想法。”
李思华点点头,说道:“第一个想法是,对日本本州和四国的进攻,很可能无需地面这样连续的强攻,这样我们的损失太大,日军可能实施焦土策略,我的意见是,用原子弹来解决日本。”她接着解释说:
“根据核武器研究院的进展,4月份就将正式对核导弹进行最后实验。我们到5~6月份,就有可能在筑紫岛或者北海道,用核导弹打击日本本州或四国。但这并不重要,因为现在我们就可以用轰炸机投掷核弹。所以我们应该控制节奏,在7月之前打下九州和北海道就可以,要降低人命的牺牲。”
“根据我们海外机构的情报,美国可能在1946年的2月,试爆核弹,这样推算的话,到明年即1946的3~4月左右,至少他们会具备战略轰炸机投掷原子弹的实力。所以二战的主体,很可能会在1946年的6月左右结束。当然,澳洲日本人的抵抗,则可能拖一段时间。美国短期比较少的原子弹数量,不一定能让澳洲日本人屈服。”
场上马上响起了一阵嗡嗡的小声议论,大家没有想到,美国人那么快地就跟了上来。李思华内心苦笑,这已经是通过海外情报机构,尽量推迟美国速度的结果了。
海外机构对美国原子弹计划的阻挠,主要是3次行动。
第一次是针对爱因斯坦的好朋友西拉德,此人是匈牙利裔科学家,前世历史上正是他撺掇爱因斯达给罗斯福写信,从而启动了美国研制原子弹,当然这有夸张之嫌。当时爱因斯坦名气太大,不好下手。海外小组就对西拉德制造了一次食物严重中毒,让他在医院躺了3个多月,真的就让爱因斯坦的关键的信件,晚发了3个月。
第二次是针对犹太裔的科学家奥本海默,此人是美国原子弹计划的真正关键人物,因为他组织起了一个庞大的研制体系。所以在1943年下半年,海外小组精心组织了一次车祸,导致奥本海默断腿和肋骨骨折,这下子他呆在医院和修养超过半年多,也严重迟滞了美国的研发计划。
最后的一次行动,则是针对她前世研发出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的费米,让他在一次野营中食物中毒,差点死去,身体因此变得比较差,修养了两三年才恢复,这样也达到了一定的迟滞效果。
通过上述的努力,才让原时空美国在1945年7月16日就会成功的原子弹,推迟到了1946年的2月左右,晚了7个月。
对于这个结果,李思华已经很满意,美国上万的科学家投入研究核武器,终究是不可阻止的,而且行动上顾忌很多,也很难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最好不要杀科学家,否则一旦暴露,新中国在全球的声誉会变成啥样??1
她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所以我认为合适的对日使用原子弹的时间是8月。在使用前,先邀请各国武官和大使,参观一次核导弹的发射和爆炸过程,这是威慑。然后则是对日本的正式核打击,我不相信连续6颗左右的原子弹轰炸下,日本上层建筑还敢于不投降。”
“如果逼迫日本本土在8月投降,那么我们就相对可能在1946年6月才结束的欧洲战场,多了10个月的时间,这足够让我们彻底收拾包括日本在内的第一岛链,建立起核威慑下的稳固防御。”
听到这里,其实毛泽东已经回过味来,他说道:
“你是考虑要全部占领日本,而完全不让给美国一部分了?”
李思华点点头,说道:“最多搞一个象征性的美军占领区,例如东京的一小部分。让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在获悉日本居然移民了4000万到澳洲后,我就开始逐渐地有这个想法了,这实际上是日本人赌博到动摇本土根基的程度了,现在本土只剩下不到2700万人,我们就可以考虑将日本纳入新中国了。”
台下又是一阵小声议论,李思华的这个说法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李思华继续说道:
“日本在地缘战略上对于新中国的重要性,各位都很清楚,不用我多啰嗦。简单总结一下的话,就是日本如果与我敌对,那就是对我北方构成了一道锁链,是北方的重大威胁;而如果日本在我之手,它就变成了一道防御的屏障,将敌人从海上对我北方的窥视,牢牢地挡在外海。总体来说,有了日本,我们就几乎控制了完整的第一岛链,这绝对是具备长远的战略意义的。”
与会者都点头同意,李总理总结得非常清晰、非常正确。毛泽东吸了一口烟,他想着,这样的话,未来美国对我们的威胁,就主要是南方了,而菲律宾会成为其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李思华非常冷酷地说道:
“如果是7千万人的原日本,那很麻烦,人口太多,我们吸纳的话,是给自己找麻烦,肯定消化不了,会在我们内部造成非常多的问题,而且国民怎么可能愿意与大量以前的侵略者和平相处呢?”
“但是现在,日本人自己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主体,实际上是跑到了澳洲。我们分析一下剩下的这2700万人,日本的老人几乎都留在了日本,这就是1000万人,他们没有生育能力,只是等死而已。其余的1700万人,儿童算不到25%的话大约是400万人,其余就是1300万人,而从1年前开始的战略轰炸,以及接下来的战争,至少去掉300万人,剩下的就是1000万,估计会有400多万的男人和近600万的女人。”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消化,那400多万的成年男人,他们需要为参与日本过去的侵略付出代价,除了少数可用的技术人员外,其余可以充做道路施工等方面的劳力,劳动改造,部分积极支持日本侵略的妇女也是一样。”
“其余的妇女儿童,分散到各地,他们会逐渐组织新的家庭,让日本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过去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移民2000万到日本,就反过来建构了新中国稳固的东海省。”
李思华的这一番话,犹如石破天惊,场内同志们压抑不住,各种情绪都有,议论纷纷。周恩来等几个曾经留学日本的同志欲言又止,他们心有不忍,想劝阻,可是他们也知道,李总理的这个计划,肯定会得到大多数同志的坚决支持。这是彻底的一劳永逸,彻底地解决了日本对中华造成的千年威胁,没有道理不如此努力。
毛泽东内心很激动,他站起来走了几步,心想,这样的话,未来新中国就构成了沿海的三个战略方向,北方的日本,中部的台湾,和南部的柔佛新加坡以及天南省,来应对美国从太平洋、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这几个地域对新中国的军事压力。而最妙的是,每个方向,我们都能发挥一定的“以陆制海”的战略,保护了最关键的产业区域,通过强大的空军、导弹和原子弹,来弥补几十年内海军的不足。
对于消化日本,同志们也有着充分的信心,这不是刚建国的时候,而是已经进入了建国后的第7年,一五计划已经进入尾声,不仅是国力大增,更重要的是,国家各地域的基础已经稳固,东南亚和东北大区的大移民已经接近尾声,今年可以全部完成,而基本各地区都做到汉人:非汉人6:1的人口比例,而在国卫部队+民兵组织+警察体系的三重结构下,各地的治安现在非常稳定,大量的非汉人,正在习惯于从心理上完全接受自己是中国公民和国民的身份,早年的“民族差别”,正在变成遥远的记忆。
因此,消化2700万人口,不,实际上是1700万人口的日本本土,同志们并不觉得为难。那1000万日本老人,可以就让他们在日本终老,等待他们老死,除了惩罚一些当年参与侵略的老人。至于其它人,按照李总理的分析,到时可能只有1200万左右,因为300万可能被炸死,而占领后的清洗,也许还会枪毙100万帝国主义分子。
周恩来叹了口气,他想到,李思华一直主张“以血报血仇,有仇今世报。”决不妥协、绝不放弃、绝不宽恕,日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她这样的策略下,整个日本的国家和民族,都要不存在了,这正是最高层次最彻底的报仇雪恨。而中国这样,就真正一统了东亚,不是所谓的东亚霸主了,而是中国就是东亚。
想起十年前才初遇李思华,周恩来不由得一阵恍惚,谁能想到,仅仅十年时间,就走到了这个份上?天翻地覆呀!
李思华这个“疯狂”的想法,立即得到了毛泽东和大多数同志们的支持。毛泽东现在信心非常强,他最近仔细地研究了原子弹,对于李思华所说的“核威慑战略”非常感兴趣,多次与李思华探讨,让她觉得毛泽东一定会成为未来世界最精于核威慑的大国领袖的。
决议通过后,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迅速修改了战略,而对于日本筑紫和北海道的攻势,也就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了。
这个时候的日本本土,则是愁云惨雾。很多人都后悔当初选择澳洲战略,包括裕仁在内,但是吃后悔药也来不及了,本来存在的向美国投降的选项,现在完全不存在,他们可是很清楚在澳洲和新西兰发生的事情,两国1000万人,在日军的屠杀和奴役下,死掉了超过400万人,而苟活的白畜,更是生不如死,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如何妥协?完全没有机会了。至于向中国投降,现在没有人那么想,两国之间血仇太深,他们根本不敢想,中国或许会放过底层的平民,但是他们这些得益于当初侵略中国的贵族和上层?做梦吧。
澳洲的新日本能不能生存下去,他们已经完全交了出去,而且现在交通已经完全中断,根本也不可能干预了,只能是祈祷天照大神,能够庇佑他的子民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本土的防御。
在中美联合战略轰炸下,日本本土的多数城市,都已经崩坏,就算是东京,还能使用的建筑,也不到原来的1/4,广大的国民,只能是到处搭建棚屋,艰苦地住着。
幸好当初从澳洲和新西兰,运回了一些粮食,这使得日本本土到今天,还可以勉强维持生存。但是这样持续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日本本土的收成,在现在这样的打击下势必大量缩减,粮食是一定会发生危机的。
关键还是军事上抵御不住了,北海道和九州岛,眼看着就要失去,杉山元们发现,他们以为的“七千万决死”,其实在现代条件下没有太大用处,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又缺乏武器的日本人,打不起游击战,更打不起阻击战,中国的人力规模远在日本人之上,在占领城市后,他们就有大量的国卫部队和民兵进驻,然后就是整理城市秩序和乡村剿匪,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每占领一个,都会留下足以防御的部队,这样的人力规模,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这哪里是日本的本土,在中国的人力下,要变成中国的本土了!
但是又能怎样呢?御前合议下来,暂时还是只有这样的层层防御,没有人能想得出新的有效战略。先抵御一天算一天吧,大家都悲观地想着。整个日本的终末,开始变得死气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