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陷入澳洲山地战的美国
1945年3月,美国对澳洲的进攻,已经持续了2个多月了,总指挥麦克阿瑟,发现自己陷入了大麻烦。
在美海军基本消灭了日海军后,美军登陆澳洲就已经不存在什么障碍了,不过还是需要前进基地,总不能什么补给,都通过海军从遥远的地方运来,所以巴布亚和所罗门群岛还是很重要的,在占领瓜岛后,美军首先实施了对这两个地方的攻击,在占领巴布亚和整个所罗门群岛后,建立了强大的前进基地,准备了空前的物资,才开始进攻新西兰和澳洲。
之所以这样谨慎,是太平洋群岛争夺战太血腥了,美军也感到损失实在是太大,到1945年1月,美军几乎攻占了所有此前日军占领的孤立太平洋岛屿,但代价是付出了20多万士兵的生命,虽然有10多万是澳洲和新西兰士兵的牺牲,但纯粹的美国大兵,也损失了1了5万人以上。
等到开启对澳洲和新西兰的攻势,才知道此前的血腥根本不算什么。
攻打新西兰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已经失去了巴布亚,日军也就不在乎多一个新西兰作为美军的基地了。所以在新西兰,日军只是留下了一些“死士部队”,随时准备与美军同归于尽,这很讨厌,但终究不难对付,在付出一些牺牲后,很快美军在本月已经完全占领光复了新西兰。
但是!新西兰可以说重新成为了一片蛮荒之地。除了隐藏到山区很深的少数新西兰人外,绝大多数新西兰人都被日本人掳掠到了澳洲去。日本人炸毁了新西兰各城市中的关键设施,例如电厂、水厂和交通枢纽,搬走了所有工厂,剩下的只是残垣断壁。至于新西兰的田野,也看不到牛羊,都被日本人迁走了。而农田中,都是荒草,去年的秋天,日本人根本没有在新西兰播种。
现在的新西兰,几乎就是一个死寂的大岛,所有的新西兰士兵,甚至包括澳洲士兵,都不由得落泪,他们对于日本人,完全是充满了刻骨的仇恨。这些士兵,失去了家庭,又失去了国家,只剩下了复仇的意志。
光复澳洲的开始,也似乎会一样的顺利。麦克阿瑟并不知道,最早的时候,日本人还是贪恋澳洲城市的繁华的,曾经考虑依托海军保卫澳洲的港口城市。但是在海军失败后,这类计划就被彻底抛弃,因为日军的高层谁都知道,这是妄想。美军有着战略轰炸的优势,又有着海军的绝对优势,怎么可能守得住港口?
在日军统一思想后,强迫“新日本”的民众完全放弃了城市,迁入了大分水岭已经基本准备好的各个居民点,实际上虽然有差不多1年半的时间,还是非常简陋的。不过至少有点好,占领澳洲后,日军获得了大量的钢材和水泥,所以山中到处应用这两种材料进行了建筑,坚固的程度远超过日本传统的木材。日军修筑的大量军事工事,也不缺乏建筑材料。对于日本人来说,澳洲太富裕了,几乎一切的需求,都可以动脑筋取得。
所以在麦克阿瑟登陆澳洲后,很快发现,澳洲的城市与新西兰的一样,都如同残垣断壁,重要的设施全部被毁,甚至澳洲的乡野和农田也是一样,完全被日军放弃。
但是有一点完全不一样,在这些“废弃”的城市中,有着大量的日军,利用这些残垣断壁,与美军展开了血腥的巷战。
例如麦克阿瑟就发现,这些狗娘养的日本佬,居然模仿制了美军的巴祖卡火箭筒!而且显然在澳洲大量制造了这类武器,这里可不是美军在其它岛屿发现的日军,只有轻武器或者掷弹筒,对于美军坦克的威胁很小。 在澳洲的城市中,这些日本佬利用仿照美军的巴组卡火箭筒,对于美军坦克近距离射击,那是一打一个准,把近34吨的谢尔曼坦克都点燃成一个火炬,太可恶了!
以至于在悉尼这样的澳洲大城市,他最后不得不命令地面部队先撤出,让战略空军对城市进行彻底轰炸后再重新进攻。这让那些澳洲士兵非常悲痛,但他也没办法,总不能拿美国士兵的鲜血去保护澳洲的城市完整。何况,现在哪还有完整的澳洲城市?狗娘养的日本佬,已经把澳洲重新变成半个蛮荒了。
包括澳新士兵在内,麦克阿瑟的大军,仅仅是陆军,就有120万人左右,空军战机无数,他本来以为打下澳洲实际上不难,但现在看来,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因为日军根本不和他打正面的打仗,全是现在这样像地老鼠一样地转来转去,和美军捉迷藏。
在登陆澳洲后,很快确定了日军主力和日本移民,都转移进入了大分水岭山区,显然日军是要借助这个面积广达60万平方公里的大山区,与美军打山地战而不是直接的决战,这对于美军而言,显然是很糟糕的情况。
麦克阿瑟现在就发现,他面临的很可能是漫长的战争,日本人的策略很清晰,就是要用山地战把美军的意志拖垮。
他在2月份,除了攻占澳洲的城市外,已经迅速组织军队,对大分水岭的南段进攻,因为这里靠近悉尼、堪培拉和墨尔本这几个澳洲最重要的城市,这里的海岸,也是澳洲的精华地带。
但是进攻山区的美军,遭遇了什么?
总结一下,就是洞穴、暗道、陷阱、埋伏、木签和地雷,这已经成为日军对付美军的六大法宝。
在这样的山区,有无数的洞穴,日本人在之前甚至将很多的洞穴工程联通,驻扎小股部队,他们用机枪和火箭筒、掷弹筒等突袭美军,打了就跑。很多洞穴其实很隐蔽,美军入山的时候,往往会被洞穴中的日军提前发现,他们可以提前准备。
日本人还修筑了无数的暗道,日军熟悉这些暗道,往往埋伏在隐蔽的暗道上,等待美军从“主干道”通过时,突然从暗道上袭击美军。
埋伏就不用说了,本身洞穴和暗道,就是日军埋伏的一部分。日本在山区广布眼线,一旦侦察到行军中的美军,就会评估美军的兵力,迅速地通过其熟悉的交通网络,调动军队进行袭击。而由于山区的地形限制,其它方向的美军支持过来的时候,可能被袭击的美军已经都被干掉了。这个时候美军又没有装备大量直升机,不存在机动调兵的可能性。
陷阱和木签,对于美军单兵而言,则是最讨厌的,日本人把山区狩猎的那一套,都用在了陷阱上,他们经常会挑衅道路上的美军,然后在美军追击的时候,消失在山林中,而美军士兵就可能遇上陷阱,例如绊锁,绳网,深坑等。
但最讨厌的还是木签。进入山区,在很多地域,就看得到日本人布置的无穷无尽的,用木头削尖了的木签阵,要是不注意踩上去,那肯定脚会被刺穿,在道路上日本人也布置用树叶遮盖的木签阵,车辆通过也会被扎破车胎。
还有地雷,日本人往往将木签与地雷结合在一起,在木签阵上布置地雷,有的地雷布置在木签阵背后,有的在木签子底下。破坏木签阵,必然引起地雷爆炸,士兵们想绕着走也不安全,导致美军吃亏后,接下来一旦遇到木签阵,都要让工兵来爆破前进。
在比较复杂的地域,日本人会多层次地组合使用这六大法宝,对美军构成了严重威胁。让几位美军将领,发现不妙后,都退出了山区,美军需要有对应的战术,否则这样在军事上太吃亏了,美军完全不适应这种山地丛林战。
麦克阿瑟和美军将领们这个月,想了不少办法,最直接的当然是战略轰炸,但是在山区,一则轰炸的效果比较差,地形复杂嘛,炸弹落下来被山石阻挡,也许敌人就在十几米外,但也炸不到他们。二则敌军这样非常分散,没有聚集性,战略轰炸就太昂贵了,难道用这样的炸弹去轰炸几个日本士兵吗?
麦克阿瑟的烦恼和无奈,在美军的报告中也传到了华盛顿,同样形成了在美军总部和罗斯福政府的忧虑,他们很容易理解麦克阿瑟遭遇的困境,日本人太狡猾了,看起来收复澳洲沿海城市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可是要消灭大分水岭中的日本人,就不一样了。
不过,美国人的注意力,很快被一件大事转移了——4月12日,64岁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杜鲁门接任。整个美国,都处于这件大事的震荡之中,麦克阿瑟的烦恼,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和他共鸣,看起来,他只能依靠自己和军队。
在大分水岭日军基地的日军大将山下奉文,也有着属于日本人这边的烦恼。
最大的烦恼,当然是已经与日本本土断绝交通很长时间了,只能通过电报通讯,大家都知道,中国军已经在全面攻击本土。而他很清楚,恐怕本土难以幸免,这当然让他非常烦恼。日本的复兴,就要靠澳洲的新日本了。
山下奉文已经接任了“新日本军总司令”的职位,但他完全没有欣喜,因为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什么时候居然让他山下,担负起了皇国的兴亡之责?
现在与美军的作战,短期他是不担心的,日军的准备极为充分。
1943年和1944年两个初夏,日军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几乎足够所有移民吃饱饭3年时间,而在大分水岭开垦的各种农地,由于面积很大,此后也勉强能支撑移民的食物。所以就算是打十年,他也有把握粮食不会出大问题。
但是支撑工业的矿产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此前澳洲并没有在大分水岭下功夫寻找矿产,唯一已发现的就是煤矿。而日军进驻后一年多的勘探,也只是发现了一些金属小矿,缺乏大矿,尤其是澳洲本来丰富的铁矿石,大部分在西部,而铝土矿,则在东北部,这些资源所在的区域,日军是很难守住的。
虽然日军已经将澳洲和新西兰所有的已产出矿石和产品,都运进了大分水岭,但是只靠存量能撑多久呢?这样的矿产情况,让负责经济的岸信介也烦恼不已,按照他的说法,即使节省着用,也只能撑三年,虽然已经动员了日本技术人员,对这块60万平方公里山区进行全面矿产勘探,但并不是太乐观,大分水岭并不是一块矿产丰饶的地方。
所以虽然有工业基础,在山区设立了大量的工厂,几乎此前日本拥有的一切工业,都在山区进行了复制和生产,但是新日本又重蹈了旧日本的覆辙,如果失去了澳洲的其它地方,资源就陷入了严重不足。
所以现在日军对于使用航空兵或者是重炮这样的战斗,是极为谨慎的,日军必须打的,是一场非常节省的战役,如果奢侈下去,最后连制造子弹的铜都不会剩下,那就太糟糕了。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以山地游击战为主。虽然日军此时的兵力并不缺,利用澳洲的资源,现在山下奉文的麾下,有着足足200万部队,而且超过1000万的男女移民,都参考中国的“民兵模式”,在近期进行了组织和粗浅的军事训练——正规战役,他们没有用,但是这种山地战,他们是日军很好的帮手。
岸信介理论上,应该比山下奉文更多烦恼,因为山下仅仅负责军事,而他岸信介,其实就是新日本的“首相”,负责整体内政包括经济,麻烦的事情比山下更多得多。
不过岸信介想得开一些,日本发展到了现在,澳洲就是日本最后的希望,想多了也没用,能否成功,在他看来,无非就是能够坚持几年,他可不信,美国人能在牺牲中年复一年,那他们就不是美国人了,变成澳洲人了。所以新日本还是有希望的,他甚至为此,构思了最后与美国人媾和的准备。
在岸信介主持的新日本建设中,在民生方面他的重点是大风水岭的北段,而不是雨水更多、条件更好的南段,就是因为他考虑到,一方面是美军进攻的重点,必然是南段,所以必须主要为军事考虑。另一方面,就是他对未来与美国媾和的设计了,他计划让出大风水岭南段的部分山区,这可以让美国在澳洲南部重建澳大利亚,因为澳大利亚此前的核心城市和开发地域,主要在南部的维多利亚州(墨尔本)、以及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堪培拉)。
而新日本则应该拿下以北部昆士兰州为主的地域,并在澳洲北段取得出海口。如果能达成,新日本就具备了国家的雏形。这些地域都在澳洲的东部沿海,至于西面的大面积澳洲领土,除了柏斯附近外,几乎都是沙漠,此时的价值不大。
所以民生在北、军事在南,虽然都是混合,但重心不一样,所谓新日本的工业基地,80%以上都集中在了澳洲大分水岭的北部,而此时,美军并不知道这个重要情报。
除了澳洲以外,这几个月美军对于荷属东印度的攻势,倒是进展很快。
尤其是菲律宾,因为现在日本军队的布置是以澳洲为核心的,越接近澳洲的地方,军队部署越多,而菲律宾显然没有这个条件,日军在那就是短期掠夺矿产和粮食等而已。
美军因此“光复”菲律宾的速度很快,到2月底就已经占领了整个菲律宾,让原菲律宾政府恢复了统治,麦克阿瑟还去装了回逼,意思是当初在日军进攻时我离开菲律宾,但现在我又打回来了。
不过麦克的装逼,并不算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有几个刚被从日本人奴役下解救出来的美国老兵,看到麦克阿瑟,愤怒到极点,喊着“麦克阿瑟你这个狗娘养的!”他们就要冲上去与麦克阿瑟拼命,让现场变得非常尴尬。这些老兵都认为当初麦克阿瑟自己逃命,却忽悠他们这些美国在菲律宾的守军誓死抵抗,这让无数他们的战友牺牲,也让他们这几年在日军的奴役下苟延残喘,他们和战友的生命,在麦克逃命的背景下,显得如此的不值一钱,让他们如何不对麦克阿瑟愤怒呢?
虽然尴尬,麦克阿瑟也只好故作大方,意思是当初撤离菲律宾是政府的命令,他只是执行命令而已,老兵们吃了很多苦,他不会与之计较。实际上,麦克阿瑟的黑材料多着呢,他也不在乎,只是让他这一次的装逼,显得很傻很假,很有点不愉快。
常桂联军的爪哇民国,已经打到东帝汶了,正在与日本在东帝汶的守军进行最后的作战,未来麦克阿瑟还打算让蒋桂军出兵苏拉威西和加里曼丹,拿了美国的好处,总要能做条好狗,主人打猎的时候当然应该跑起来。
蒋介石和李宗仁商量,放弃了以传统的雅加达为首都,那里离开共产党太近了,他们选择了东爪哇省的泗水作为新民国的首都。实际上,这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并无太大的意义。
计划中的爪哇民国,领土从爪哇一直延伸到东帝汶,这样龙目海峡之西有爪哇约14万平方公里,龙目海峡之东还有东帝汶等群岛约3万平方公里,总面积接近17万平方公里。
蒋介石等人可是“清乡剿匪”的能手,他从络绎不绝的1000多万大陆移民和当地华人中,迅速组织了大量“反共剿匪队”,将当地的印尼土著,尤其是那些地主和头目,纷纷以“共产党分子”的名目,全家或者被杀,或者被押解到几个事先选好的孤立小岛上。实际上,哪还有什么共产党,亲共人士早就在中日换俘时,回归中国了。
同时蒋介石等人,立即进行了大量土改,这是模仿我党的作为,将大量剥夺的印尼地主的土地,分给这些投奔党国的人士,当然立即就人心稳固、人人奋发了,这些当初的剥削食利阶层,终于在这个异乡,找到了过去的感觉,而大量的印尼农民,也就开始沦为他们的雇农。
当然,在蒋介石等人看来,印尼土著还是人太多了,现在爪哇岛上,至少有2300万土著,他们计划,在占领苏拉威西后,就至少把1500万以上的土著,赶到这个岛上,也不愁这些人不迁移,在苏拉威西同样搞一次土改就是了,把印尼上层的土地,都分给这些底层的穷棒子,让他们自己闹去。
几人最后认可的框架就是,共产党说了,除了现在的1000多万人,未来一年之内,还会驱逐1000多万人过来,加上爪哇的华人(亲共的已经回国,前期日据时期有超过600万回国)有三四百万,这样华人就可能达到2800万人,剩下的印尼人假设有个700万,那么爪哇3500万人,就足够有立国之基,他们已经知道了中共是将爪哇民国作为“异见者”的“垃圾输出场”,但他们乐观其成,他们可不认为自己是垃圾,只不过与中共“道不同不相为谋”。
1945年的春夏,日本帝国的最后挣扎中,让美国人在澳洲吃尽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