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文化东厂与中宣战五渣
赵云腾的报告,李思华看了好几遍,对于赵云腾讲述的事情,她并不意外,文化抵抗本来就是最困难的博弈之一。
真正达到中美文化可以对攻的程度,需要迈过两道大关,第一是物质生活水平,先要同等甚至超越;第二才是民众心理的颠覆,从仰视到平视,甚至到俯瞰。
前世00后开始有很多青年,就是因为国力强大了,见多识广了,对西方也认知比较深刻,从而开始平视甚至俯瞰,这种转变,从2010年以后才有一点点的苗头逐渐扩大。而新时空才建国几年,很多人内心的“因为我们贫穷落后,所以文化也落后”的心态,哪有那么容易改变。
看到赵云腾提到的有学生说,有人认为现在的“文化管制”是“文化东厂”,李思华不由露出了冷笑。这是把自己当成了与东厂作对的东林党?呵呵,当年崇祯那个傻小子,就是相信了那些“东林党”的“众正盈朝”,以为他们是什么好东西,结果把明朝的末日,又向前推早了一大步。后来反省,也没有找到好办法。
这些“东林党人”的特点,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现代的特点,就是张嘴自由,闭口民主,任何限制他的东西或制度,那都是极权和压制,是东厂。可是要他做一点奉献,呵呵,对不起我没这个义务。只想索取而不承担任何责任,至于自己索取的,会不会造成对别人的损害,那关自己什么事?一群垃圾而已。
现在新中国整体上,还是处于文化上的守势,这是没有办法的,还没有到转折点,实力不够。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此时中美各自开放电影产业,美国好莱坞电影来到中国,会有多少观众?肯定是个非常大的数字。相反相中国电影到美国放映,恐怕除了少数华人,根本没人看。这并不是电影制作精良就可以解决的,而是民众心理上的强势与弱势。
至于说“文化东厂”,这还说对了,最近的党和政府组织的调整,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正是文化和宣传。
1946年11月的1天,上午文化部,下午宣传部。李思华到两个中央部委,宣告了对这两个部委巨大的变革。
上午,李思华走上文化部大会议室的讲台,她扫了一眼台下,原来文化部的那些著名作家、报刊主编之类出身的人员,几乎都已经清退,台下基本都是新入职的同志,这让她感到满意。
此前毛泽东和她,精力都在二战的博弈和实现大一统的地缘战略上,军事上关心得比较多,其次是经济体系的建设上,花了大量的精力,所以她虽然很重视文化教育,但也仅仅注重司法等少数领域。
所以到了1946年下半年,她将注意力开始转向文化教育领域的时候,立即感到了很大的不满意,决心进行彻底的变革。
例如这个文化部,在当初她拒绝了成立统战部的前提下,实际上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同志,就把文化部当成了第二个统战部,吸收了很多所谓的著名作家和文人,他们以为文化部的工作,是对文人统战呢。
李思华发现后气得要命,好不容易才压抑住自己的恼火,毕竟自己当初没有说得太明确。今天她特意要求他们都必须旁听,并且直接要求他们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
李思华的第一句话,就震惊了台下所有的同志,包括周恩来和邓小平。她说:
“同志们,此前我们对文化部的定义,是完全错误的。文化部不是一个管理部门,不是一个统战部门,它应该是一个军事化的战斗组织,是一只文化领域的军队。”
台下的同志们都目瞪口呆,李总理对文化部的定位居然是这样的?原来大家都以为文化部嘛,管着国家的文化事业,职责应该就是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有的同志有点恍然,怪不得把自己调到文化部来,本来自己还在奇怪,自己擅长的是军事策略,与文化事业,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啊?
李思华继续说道:“文化部要打的仗,就是与西方为主的外国文化侵略,未来的长期博弈和文化战,这是看似不流血,其实更残酷的长期战争。”
“战争永远分为进攻和防御两个部分。所以我们今天也会成立文化部的两个最重要的部门,第一个部门是反文化侵略局,简称反侵局,负责文化防御。而第二个部门则是文化战略局,简称文战局,负责文化战略战术和文化进攻。”
“反侵局干什么呢?就是利用文化禁入令、文化汉奸罪和协助文化侵略罪这样的法律武器,建立起一只强悍的对文化侵略的侦缉部队,调查国内各种外国机构和汉奸,对国家舆论、教育、学生等方面的文化侵略事项,制止和消灭侵略行为。这只部队,战斗的领域将是广泛的,包括但不限于文学、哲学、书籍、政治、历史、美术、音乐、电影、电视、教育体系、课本、媒体、其它出版物等方面。”
“反侵局要培养我们各领域的反文化侵略知识分子型战士,以他们构成反文化侵略的主力力量。”
“反侵局有权力对国内各级主要的体制内部门、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大学和中小学体系、社会团体和企业部门等,进行跨部门的广泛调查并提起司法诉讼,对文化汉奸和外国文化间谍进行刑事追诉,而不仅仅是文化执法。”
台下同志们有点骚动,因为按照李总理的说法,那么反侵局就是一个强力执法部门了,可不仅仅是调查部门。
“我们一贯强调主动性,反侵局更是如此,这是一个完全的主动部门,绝不应该是大老爷一样坐等投诉,而是应该在国内建立起一张对文化侵略调查的大网,主动地寻找目标并摧毁,这才是文化军队的意义。”
很多新调来的同志开始激动了,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内容!这是真的在另一条战线上保卫祖国!
“反侵局的同志们请注意,未来会有很多文人,污蔑你们是现代的文化东厂,认为你们是我们在文化战线上极权、暴力和镇压思想的工具,你们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同志们有没有决心在这条战线上打赢文化保卫之战?”
台下同志们起立,响亮的口号震撼整个会议室:“我们有决心!”
李思华挥手让大家坐下,又说道:
“文战局干什么呢?就是规划我们文化上的战略战术,主动地进行文化进攻。例如历史上,我们应该组织有思想觉悟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对我国从古代部族社会,到夏商周国家发展,再到近代的历史进行真实的梳理,形成对我国历史的主导叙事。另一方面,要搜集整理西方对其古文明造假的各种证据和逻辑推演,形成我们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拥有不间断文明的种族,对世界历史的主导叙事。”
“例如服装上,我们要挖掘整理历朝历代的服装样式和特色,进行现代改良,发展民族服饰,这就是汉服运动,从中要诞生未来新中国的各种礼服和有传统的时尚。”
“例如美妆上,我们要挖掘历朝历代的医美方子,进行科技改良,形成中国特色的非化学美妆产品系列。”
“例如美术和雕塑,我们民族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有无数璀璨的作品和技法,这些都需要挖掘并进行现代化的改良应用。”
“一个领域或许不显,但是如果文战局能够在几十个领域、上百个领域成功地实施战略战术,推动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发展,那么总体上,就会形成我们中华民族新时代强烈的文化特征,这是中国风格、中国自信、中国美学,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自成体系的中国文化。”
“所以文化部,哪里是去搞文人的集合体呢?它应该汇集各方面的人才,形成强大的文化军队,不仅是文化知识分子,还要有军事策略人才,以及联通各方面的科学家和文化创意团队。它还要与宣传部密切配合,宣传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哪里少得了文化战线的支持?”
“当然,今天我们还成立了文化管理监督局,对反侵局和文战局的业务进行纪律和经济监督。这是应有之意,大家都可以理解。”
“这才是文化部该干的事情。此前的文化部在干什么呢?成立了作协、美协一大堆协会,这些协会有什么用呢?让大家来喝茶聊天?例如那个作协,作家需要协会吗?他们只要不违反负面清单,就让他们去自由创作,
靠作品吃饭。现在花费工资和经费养起来,那还是作家吗?只是在作家中搞了一部分特权阶级而已。有这个经费,不如多创立几家刊物媒体,给作家更多的发表作品的平台。这些协会,还是早点解散的好。”
周恩来和邓小平相视苦笑,难怪李总理对文化部如此不满意,定位完全是南辕北辙,相差十万八千里。
下午到了宣传部,李思华同样将宣传部门定位为军事化的战斗组织和特殊战线的军队。
前世她对“中宣战五渣”的印象非常深刻,甚至难以理解,无论在省还是市,宣传部长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职位,基本都在常委的前五,而且各地宣传部都养了一大帮人,可是怎么会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呢?基本上就是“传达部”,哪是什么宣传部呀,对各种媒体的管理,也可谓是左支右绌。
所以在这个时空,她也决心对宣传部进行重大的改革。主要就是将宣传部分为两块职能,一块是传统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是传达和解析解释。另一块更重要,就是将舆论战部队导入宣传部,宣传部应该是不断发动舆论战的部门,引导民间舆论,甚至未来引导国际舆论。
宣传部要成立心理战参谋中心,要设立舆论战部队,建立舆论战士的培养和晋升机制,主动地设计和规划舆论战,形成社会对某种事件的合理看法。
例如在历史上,宣传部就要与文化部文战局合作,在全球逐步展开历史舆论的攻势,确立中华民族对全球历史解释权的优势地位,打击西方伪造古文明等一系列的历史造假,使得其它国家和民族对西方历史解释权形成抵抗和耻笑。这都需要创造一系列事件和宣传来逐步达成目标。
从这里开始,文化部和宣传部都有了重大改变,从原来的行政管理部门,转变为技术型的、准军事化的职能部门,未来主官,基本上不再是行政领导,而是谋略家和技术专家。
在宣传部的会议上,李思华还踢爆了一件事情,以警示宣传部要正确地把握党的路线方针。
她提到平津市委市政府,批准了邶大和青华,修筑专门的留学生公寓,因为二战结束了嘛,一定的国际交流还是需要的。不过为什么留学生不可利用现成的学生宿舍呢?非要修建高标准的留学生公寓?难道他们觉得留学生比我们自己的学生重要,需要超国民待遇?
台下有着大家小声议论的嗡嗡声,李思华平静地继续说道:
“平津市的宣传部,还将这作为一件得意的事情,在平津日报上进行了宣传。我让人找到了这份报纸,在报纸上用大大的红字,写下了两个字——下贱!”
台下霎时鸦雀无声。李思华继续平静地叙述,但同志们听得出她平静中蕴含的愤怒:
“我用信函又写了一段话:我党的组织和政府,要坚持革命的基本原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最起码的一个目标就是平等,人民都是平等的,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就更应该实行平等的目标。所以凭什么让留学生享受超国民待遇呢?这是想干什么呢?有的人跪久了,腰杆都是弯的,腿也直不起来,看到外国人就想跪舔,下贱!”
台下安静得似乎落针可闻。李思华冷静了一下,说道:
“我已经把这份报纸和我的批文,让办公厅送到平津市,让他们给中央一个交待。”
会后,周恩来和邓小平来找李思华,对文化部和宣传部的工作进行检讨。
李思华摇摇头,说道:“这件事不怪你们,我此前自己都还没想清楚,更没有向你们交待清楚。不过我要批评的是,即使这两个部是按照你们设想的方式组建,此前的工作显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两个部门,其作用很小,变成了养老爷的部门。”
“我希望的是,同志们都能坚持原则性,例如刚才提到的平津市的这件事。我能理解平津这些同志们的想法,中国人好客嘛,要让外国人宾至如归。可是这是正确的吗?凭什么打破平等的原则,让自己的学生低人一等?输送国家的利益给留学生?在国际上留学,就是一门生意而已,留学生们觉得我们国家有可学的,两国政治上也许可,那就自己准备费用来留学,我们提供与他们费用相匹配的合理待遇。”
“一些具有政治性的留学,例如未来我们支持非洲的革命,可能会有一些非洲留学生,是由国家提供费用,但也应该平等,来中国就和中国的学生一样,没有特殊待遇。否则我们培养的留学生又是什么人呢?坦率地说,以为提供留学生以超国民待遇,别人就会感到中国人的友谊了?恐怕适得其反,反而让别人嘲笑我们民族的怯懦和愚蠢。”
“我希望你们在未来工作中,多考虑党和政府的原则性,少一些人情世故的考虑。如果是你们在平津,当时会怎么做?”
李思华没有让他们回答自己的最后问题,这是留给他们反思的。同志之间对于不同的事务,总是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思想矛盾,但有一些原则,她认为自己是无从退让的。
实际上,在收到李思华的批文后,平津市的市委市政府,已经是翻天覆地。
市委书记胡茂公,打开文件袋看了李思华的批文后,脑子嗡的一下,他有点眩晕,手抖了起来,好半天才平静下来,“跪舔、下贱”,李总理用词如此之狠,足见对此事有多么愤怒。这不是普通的错误,这已经上升到革命的原则性了。
胡茂公现在深恨自己当初忽略了此事,这是副市长吴寒一手操办的。当初自己就没有注意到此事,平津市每天多少大事,自己哪里顾得上,没想到就捅了那么大的篓子!
需要马上向中央检讨!胡茂公迅速决定。他也反思自己,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经济事务上,对于文化这样的“边缘”事务,必须重视起来,作为党的高级干部,他知道,在一五计划完成、二五计划开启的背景下,国内的经济格局基本确立,中央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一些“务虚”的事务,这些事务,在中央看来,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文化事业就是其中之一。
对中央政策方针理解不够啊,自己的敏感性太差了,现在来看这件事,不正好是中央要抓的典型吗?自己的疏忽,以及对同志们的教育不够,才使得这样的事情发生并通过。
平津市立即召开了市委扩大会议,书记和市长等常委决议,向中央诚恳检讨,撤销副市长吴寒职位,立即停止所有留学生公寓的修建,未来留学生只能是与中国学生同等待遇等。
中央在平津市委市政府检讨后,对书记和市长都给予了记过处分。副市长吴寒失去了公职,不过这也许是反而救了他的命。
这件事被中央通报了全国,引起了各地党组织和政府的极大重视,“平等”的原则由此开始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