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大学和文化界的思潮
赵云腾走入青华的大门,他是来找钱莹的。钱莹已经考入了青华的哲学系,她和张巧云的选择很不同,张巧云考入了西南军医大学,立志成为一名军医。钱莹或许是文科比较好的缘故,最后选择了青华。
他和两个小丫头一直保持着通信,在得知他有几周的假期并要去东北之后,钱莹的回信,就撒娇要求他来北平看看她,几天时间总是有的吧?所以他只好排了几天的时间到北平,这让他的东北之旅也是急匆匆的。
赵云腾穿着军便服,军人的气质还是很明显的,进入青华后,在别人的眼中很醒目。他正按小丫头自己画的青华地图,寻找着她宿舍所在的位置,就有女孩子看到他,凑上来问:“这位解放军同志,您是在找人吗?”
他抬头一看,是两位姑娘,其中一个挺漂亮的,两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眼中有着惊叹,他心里不由一阵苦笑。
他收起地图,说道:“我有个妹妹刚到青华报道,她是哲学系的新生。”
两位姑娘雀跃着说:“我们知道!我们带你去吧。”
他只好跟着他们走,两位姑娘介绍一个姓黄,一个姓许,都是文学系的。路上她们询问问他的情况,他只好回答说自己姓赵,军校放假,因为有个妹妹考上青华,暑假就提前到学校报到了,所以趁着假期来看看她。
一会儿来到宿舍楼下,两个姑娘依依不舍地告辞。他松了一口气,心想还好,这个时代的姑娘就算是大学生,都比较矜持,要是后世,恐怕非得把他的联络方式什么的,弄到手不可。
这个时候的宿管,还没有那么严格,他登记之后,管理的大妈就放他进去了,来到302,他轻轻地敲门。
“谁啊?”有人开门,是个是陌生的姑娘。她看到门口是个英俊的解放军同志,眼中一亮,问道:“您找谁?”
赵云腾回答:“我找钱莹,我是她哥哥。”
女孩说道:“哎呀,钱莹到教室自修了,估计还要好一会呢。要不,我带你去找她?”
他连忙感谢。这位姓刘的女孩比钱莹高一届,已经是大二的学生。她边走边向赵云腾介绍着青华的景物。赵云腾前世来过青华,不过现在他觉得差别很多,估计这里在解放后的规划建设,与前世是不一样的。
很快到了教室,女孩轻声地指了指钱莹的位置,他转头看去,一个俏皮漂亮的姑娘,正在很专心地看书,他不由得一笑,几年没见,长成大姑娘了,长漂亮了,不再是哪个粘豆包的小丫头了。
他向刘姑娘表示了感谢。然后走到钱莹桌前,轻轻地敲了一下她的桌子。钱莹有点不高兴地抬起头,她盯着赵云腾,突然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虽然几年没见,她还是很快地认出了他。
“哥哥!”钱莹跳了起来,一下子就扑入了他的怀抱,这让他感觉一阵尴尬。
整个教室都被惊动了,大家的视线转了过来,钱莹从他的怀抱下来,看了看四周,吐了吐舌头。赵云腾注意到,有几个男生的面色不善,呵呵,估计追求钱莹这姑娘的男生不少。
两人走出了教室,在青华园中漫步。钱莹絮絮叨叨地向他讲述着这几年的一切,他微笑地听着。不一会,两人来到一块草坪上席地而坐,边上的人也不少。
钱莹提到了她喜欢西方哲学,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及近代的尼采。赵云腾的脸色逐渐变得严肃,他打断了钱莹的说话:“那你可知道,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柏拉图,历史上很可能根本不存在这两个人,他们的哲学是近代西方人伪造的。而后世伪造的哲学,有精华,可是糟粕也非常多。”
他的声音大了一点,旁边的人也听到了,有几个人的注意力转向了他们。
钱莹奇怪地问:“不会吧?他们不是西方大名鼎鼎的人物吗?”
赵云腾摇了摇头,说道:“西方在近代,进行了一次超大规模的造假运动。从历史、哲学、文化、天文学、数学等,虚构了一整个西方古代。”
这话说出,周围的人都注意到了,他们仔细地倾听着。赵云腾继续说道:
“古希腊一大堆著作多是有千年的完全空白,然后再突然冒出来。有趣的是,一种死了1000多年的古代语言,居然号称被阿拉伯人的翻译运动都复原了,可是这些翻译人员是如何在1100年后能够翻译自己不懂的语言的?他们甚至没有中国古代的韵书。迄今看得到的所有有关希腊的文献,都是所谓公元1000多年后突然冒出来的。你想想中国的情况,有没有什么书,能消失1000多年后冒出来的?他们的造假,非常拙劣。”
“希腊更没有什么民主可言。这是一个贫瘠多山、人口稀少、粮食稀缺的地域,根本不可能撑得起盛大文明。他们说粮食来自埃及,其实埃及自己是沙漠地区,缺乏粮食。一直到古罗马时代,铁器几乎都是软如泥,如何雕刻那些精美石雕?而这些石雕都是三无产品,缺乏史籍记载,发掘记录,发掘现场,造假痕迹实在是太明显,甚至有太多的使用现代混凝土的痕迹。”
“民主典范的雅典,实际上最多就是个氏族社会。而斯巴达,就是个君主制小城邦。”
“西方这些书籍的来处,据说是2000年前亚历山大的图书馆,可是按照地理考证,2000年前亚历山大图书馆原址在海里——根本不存在。对西方古籍的考证,所有的纸张都是宋代以后。”
“甚至古埃及也有问题,2000年前尼罗河三角洲还是海洋,怎么可能建造金字塔呢?所谓亚历山大港更是一片沼泽泻湖,不可能建造城市,港口,灯塔,更不用说图书馆。”
“你所说的这希腊三大贤,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每个人都有几十本著作,所谓地流传到今天,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尤其那个亚里士多德的名字下,号称居然有几千万字的著作。”
“所以整个西方古文明的体系,几乎都是造假出来的。你阅读这些书籍,一定要小心。这些都是西方为了传播有利于其现代殖民的理念,包括所谓的自由民主,而生生编造出来的,是有毒的书籍。”
“西方没有古代历史,在古代他们就是一些原始社会的蛮族。800多年前他们才兴起,所有的西方文化,其实都是现代的,都是从他们海盗和游牧的历史中诞生出来的。”
钱莹目瞪口呆,而周边听到他们说话的学生也是一样。
赵云腾很不满意,摇了摇头,他想,要向李思华建议,进一步加强大学里的历史教育。
他当初就不主张钱莹,来上什么青华,这样学校的思想环境太复杂,她这样单纯的姑娘,容易被带歪,还不如张巧云那样,去上西南或者西北的一流学校,那里学生的思维,比较单纯统一。
接下来,他详细地问了钱莹现在国家对大学的管理,旁边也有人开始插话解释,周围人多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讲。了解了以后,他的心情才变得比较放松。
现在国家对大学的管控还是很严密的,尤其是文史哲领域,全面实行了负面清单管理,教授讲师们讲述的内容,如果触犯了负面清单,就意味着一定会被处罚,甚至被解聘,严重的还会被纳入“文化禁入令”,所以青华的同学们,还没有发现有老师说什么崇洋媚外,或者是那种明显和社会主义思想不相融的内容。
据说,国家现在有“文化教育巡视员”制度,巡视员在各个大学和机构秘密巡视,会扮成学生或老师,参与随机听讲课程,以及阅读老师和研究机构成员们、包括学生们的文章,并将自己的意见上报。不过有的人包括一些同学,对此很有意见,认为是“文化东厂”,不够自由民主。
有些教授甚至学生想移民,不过现在很难下这个决心,因为国家虽然不阻挠,但是移民要交相当于个人家庭所有财产的80%作为“移民税”,因为国家认为所有的移民,都长期享受了国家提供给他们的福利,既然移民放弃祖国,那这些都要还回来。
甚至现在留学都要签协议。国家认为在教育上,国家在国民都还很贫穷的当下,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投入了巨额补贴,因此要求学生认知国家的代价。所有出国留学的学生,都要签署协议,规定国家代理公司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并需要家长附署,同样承担他们的义务。
如果是公派的学生,学成不返视为背叛国家,需要五倍赔偿国家培养费,不赔的,代理公司会在异国起诉要求赔偿,其父母在国内的资产作为抵押,父母将可能因为子女的背叛而失去住房、公职、党员、敏感职业及其它福利。
如果是自主留学的学生,学成不返(按约定时间延后2年),需要双倍赔偿国家培养费,除了金额差别外,其余与公派学生等同。
所以现在留学是很严肃的事情,就连父母对子女的思想不摸底、没把握,都不敢走这条路,这等于是一旦学生出问题,全家人的前途和生活,都给他陪葬了。
移民上,确实有老师在考虑去爪哇,他们认为那里至少“言论自由”,当然如果能去美国就最好。可是移民的代价太大,很少人敢迈出这一步。
所以有的老师是消极的,他们固然不敢说现在方针的什么不是,但在教授内容上,只是很简单地讲教材,不发表评论,不提供参考资料。
不过,学校在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年开始,每学期都对老师有“360度考评”,对他们的教学质量、讲述思想、对学生态度等进行多维度考评,不合格的就要解聘,甚至追究问题。重点就是对付消极的老师,要把他们清除出教育的队伍。
好几个学生都觉得,钱莹她们的问题不是孤例,因为除了主要的教材外,我们中国的哲学或者历史学,现在还缺乏体系,缺乏多方面的专著,所以学生易于去阅读西方的著作作为参考,甚至将西方著作,作为了学习的主要内容。
赵云腾内心,叹了一口气,这就是国家的底子还薄呀,在教育这些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就更是如此。我们现在是尽量的防守,扎好扎紧藩篱。但在进攻上,还显得单薄,这需要一代社会主义新学人的努力。
他开始对钱莹,以及周围越聚越多的同学,说他的观点。
毋庸讳言,我们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上一直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有新中国建立不久,自己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备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恐怕是中国文明性与西方不同的缘故。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西方,最强大的意识形态体系就是宗教。西方的文化受宗教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意识形态色彩也远远强于中国。这一点,其实多数的中国人是不理解的。
我们中国,传统上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淡,宗教从来就没有成为政治的主要部分。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主体是儒家,儒家思想是一个哲学体系,而不是信仰体系,就算是诸子百家的时代,也是一样,百家都是在谈自己的哲学体系而不是信仰体系。
信仰体系的核心是排他性。信了基督教就不能信伊斯兰教。而中国人对于儒释道都有点信仰或者信奉的人,比比皆是。
说到这里,很多学生都点头称是,他们的见识,知道赵云腾说的是真实。他接着说道:
“中国文化中从来就没有诞生过像是基督教、犹太教或者伊斯兰教这样的一神教,例如传统的道教,就是典型的多神教体系。所以中国一向是中庸的宗教和政治,这是中国的传统。但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庸是最没有战斗力的。”
“这种缺乏战斗力,影响了最近百年的贫穷积弱,导致一盘散沙。直到我党的建立,找到了一种强悍的意识形态,来调动人民的力量。我党的胜利,证明了强悍的意识形态的力量。”
“但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仍然是世俗的、是基于人民利益的。而不是西方那种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要么是我的信徒,要么是我的敌人。”
“所以我们的意识形态,在进攻上思想说服力就比较差。因为我们民族的传统是中庸之道、实用主义。我们能做的,是用我们的实践证明给其它的民族,而不是用口舌之争,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但口舌之争,正好是西方民族在宗教加持下的强项。”
“别人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往往是反思自己,到底有哪里做得不好。而西方的反应则是这就是异端,是必须斗争和打到的对象,而且需要不折手段,他们认为他们的上帝,只会因此而欣喜。”
“所以我们看西方的哲学、历史,甚至包括文学书籍,背后都有强烈的宗教思维。他们用宗教思维,来掩饰背后的白人种族主义。例如他们谈民主自由,你觉得他们是在争取人权,其实他们心目中的人,只有他们同类的信仰上帝的白人,其它人都是异端、异教徒,你我这样的根本不是人,只是可以掠夺、奴役甚至屠杀消灭的人畜。”
“民主自由,只是对他们一个阶层的,甚至他们本国的人民,都未必当成人。例如英国都工业革命了,他们的上层建筑仍然认为有纳税能力的公民,才是人”
“所以人家谈民主自由的时候,其实是在谈他们上层建筑间,彼此如何协调利益,达成共识,避免相互的你死我活斗争。对于我们或者其它国家民族,那当然只有考虑征服和掠夺。所以切忌自己瞎想,看了别人的两本书,就以为西方人真的是这么想,那完全是扯淡!”
“记住,西方学界,他们说的人、人民、民主、自由等等概念,都是要加引号的,因为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才被他们认为适用于这个范畴。其它的都是贱民,都是上帝牧羊人鞭挞的牛羊,都是他们的食物。”
“类似柏拉图这样的理想国中,从来没有底层人民的位置。因为如果人民都与他们平起平坐了,他们凭什么维持理想的生活呢?”
有些学生想和赵云腾争论,他摇了摇头,站起身来,对钱莹说:“我时间有限,请你吃个饭吧,晚了我还要赶火车。”
学生们让开路,不过他们自己,还在激烈地辩论着。
吃过饭,赵云腾送钱莹回宿舍,钱莹泪光粼粼地目送赵云腾离去。回到宿舍,她趴到床上捂着被子哭了起来,她觉得自己今天搞砸了一些事,让哥哥不满意了。
赵云腾本来能够在北平呆三天,他此前准备带钱莹出去玩两天的,现在放弃了。他内心中有着很多想法,想着回到华京,赶紧写出来给李思华。至于钱莹,那还是个单纯的孩子,他并没有钱莹担心的对她不好的想法。
我们得磨砺一些思想上、文化上进攻新的武器,例如对西方哲学和思想渊源、用意,宗教意图的揭露,例如对于西方历史造伪的分析、总结和披露,例如我们对于世界历史的总的脉络的描述,不管是对东方还是对西方。
我们需要定义西方对其古文明的描述是“古代小说”,其历史学家、古代哲学家,是“古代小说家”。我们需要揭露,西方从古代中国、古代阿拉伯,窃取了无数的历史和科技,然后把他们包装到自己白人的头上。
赵云腾想起那个著名的西方科学故事——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呵呵,故事编的很好,只是破绽就露了出来,阿基米德凭什么知道地球是宇宙中漂浮的一个圆球?2000年后,欧洲还为此烧死了布鲁诺呢。?
这样的破绽不胜枚举,但我们需要一只团队,来系统地整理和总结,把它们变成我们自己的武器。
文化界的思潮,想要达到毛泽东和李思华的期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