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73章 阿贾克斯与拯贾行动(一)

第273章 阿贾克斯与拯贾行动(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西元1953年4月,美国白宫,刚上任3个月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在仔细地阅读手中的一份文件。

    CIA的新任局长艾伦·威尔逊·杜勒斯,坐在艾森豪威尔的对面,翘着二郎腿,神态轻松地等着艾森豪威尔的回复,这份文件,是他上任两个月以来的心血。不过,他对于总统的尊重是有限的,杜勒斯家族限制权倾一时,他的哥哥,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就是同一时期的美国国务卿,以鼓吹冷战而知名。两个杜勒斯,都是原时空历史上的大名人。

    杜勒斯来见总统呈交文件,在他看来,不过是他对美国政体的尊重而已。在他心中,美国的情报机构,天生就应该被他指挥,因为只有他才有资格。

    他有这个底气,当初他瞒着杜鲁门,与德国党卫军参谋长卡尔·沃尔夫秘密接触,进行谈判,导致了百万纳粹和法西斯部队在意大利投降,成为美国情报界的经典之作,这就是美国情报史上大名鼎鼎的“日出行动”,他也因此被称为“传奇间谍”,名噪一时,杜鲁门虽然生气他的自作主张,但也拿他无可奈何——怎么能对付美国人心目中的传奇英雄呢?

    看完文件,艾森豪威尔沉吟了一会,然后说道:“那就执行吧,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杜勒斯点头离去,艾森豪威尔却陷入了沉思。杜勒斯的文件的主题是发动伊朗政变,推翻当时执政的摩萨台政权,建立亲美的伊朗政府。

    新时空的艾森豪威尔的仕途仍然顺利,作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司令官,他获得了巨大的荣誉,晋升五星上将。此后又先后担任美军参谋长和北约最高司令等要职,累积了巨大的政治资源。所以退出军界后,在总统竞选上也很顺利,对手们包括杜鲁门,都缺乏他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巨大声誉,使得他在今年即西元1953年的1月,正式出任了美国第34界总统。

    长期的统帅生涯,让他在担任总统后,迅速认定了中东是美国全球霸权的关键所在,因为石油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并且这种地位还在不断强化。控制了中东,就是保证美国霸权最关键的一环。

    他现在当然不知道,未来艾森豪威尔政府最知名的政策,就是美国企图控制中东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即1957年提出的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为了对付“共产主义侵略”,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四亿美元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等。

    既然重视中东,那么伊朗早已是他重点思考的对象国之一,所以杜勒斯的“阿贾克斯”行动计划很符合他的心意。

    在他看来,为了保卫中东,伊朗、土耳其和希腊这三个国家必不可少,在北约的近东和中东战略中,这三国构成了北约的北层军事联盟,这就是一条从地中海到南亚的防止GC主义进攻的前线。

    所以美国必须积极预防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陷落,那就可能导致不利的连锁反应。杜勒斯就曾经指出:“一个坏苹果会传染一桶好苹果。”

    当初好不同意逼得斯大林退步,镇压了希腊GC党,控制了希腊。而在伊朗的前期斗争也是风起云涌,苏联一度在属于伊朗的南阿塞拜疆(注意,此处指的是南阿塞拜疆,北阿塞拜疆即属于苏联的阿塞拜疆共和国)建立了傀儡政权,好在此举激怒了整个伊朗,使得美国和英国强压之下,斯大林不得不在1947年撤出了苏军,伊朗得以消灭傀儡政权,收复了南阿塞拜疆。

    可是伊朗执政的仍然是强硬的民族主义政党,摩萨台的“民族阵线”,他们坚持伊朗自己的民族主义立场,对石油的态度是坚定的国有化,企图以此来建设一个中产阶级的民主国家。

    何其天真!艾森豪威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讥讽的冷笑。没有实力,光有民族主义有什么用?除了防御中东外,美国想控制伊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控制石油,苏联对伊朗的兴趣,不也是因为石油吗?怀璧其罪,摩萨台指望在美苏之间骑墙,就能保卫伊朗自己的利益?

    无论如何,摩萨台已经成为美国在伊朗的绊脚石,必须除掉!而现在正是最好的机会,斯大林刚死,苏联的几大巨头,按照CIA的情报,他们正在激烈地内斗,自顾不暇。估计苏联一时难以将力量投射过来。

    那么中国呢?艾森豪威尔沉吟着,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美国加上英国与中国之间,实际上已经为伊朗问题交过一次手,而那一次,美英被迫后退了。

    西元1951年下半年,伊朗摩萨台政府强行接管了当年英国殖民当局支持的英资“英伊石油公司”,改名“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并在9月底占领了炼油厂,英国被迫完全撤出伊朗后,实质上对伊朗实行了“石油禁运”。英国纠结了国际石油公司抵制伊朗石油,并派遣军舰到波斯湾,威胁伊朗。导致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伊朗,经济形势恶化,社会开始动荡。然而中国出手了,拯救了摩萨台政府。

    中国向伊朗大量采购原油,并派遣技术人员,恢复了伊朗炼油厂的生产,使得英国的企图破产。在英国恼羞成怒,试图用军舰封锁波斯湾,不允许中国运油的时候,中国的巨大威胁来了。

    中国没有知会英国,而是直接联系美国,非要通过美国来通知英国,实际上这也是对美国的一次威慑。中国表明,如果英国封锁,那么中国空军将用空射核导弹摧毁英国的舰队,英国人不要以为他们的舰队强大,在核武器面前,那都是纸糊的。

    中国人随即邀请各国武官,参观了中国的空对舰核武器模拟试验,核导弹从数百公里外的轰炸机上射来,直接摧毁了在沙漠上构建的舰船模型。这种其它国家还没有的能力,让西方的武官们都沉默了,英国舰队只好撤离,封锁半天,结果封了个寂寞。而美国也无能为力,美国的核武器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无力对等反制。在美军内部,都觉得这是奇耻大辱,但暂时也无可奈何。按照美军现在的估计,要到19551957年,美国才能追上中国的核武器和导弹水平。

    对于美国的抗议,中国的回答是:中国需要石油,而伊朗是离开中国海岸距离最近,产量最丰富的石油产区,当然要进口伊朗的石油,就像现在中国一直从美国佛州进口石油一样,这都符合交易双方国家的利益。中国本来就与英国关系不好,看英国佬就是不顺眼,凭什么为了他们的利益,损害中国的利益?没有这个道理嘛。

    更何况英国和你们美国都在干涉印度次大陆,中国当时也向美国抗议了,可是你们是怎么回答的?“美国支持印度民族的独立事业,反对一切试图改变次大陆现状和分割印度的企图。”那么我们现在的回答也是一样——中国支持伊朗民族的独立事业,反对一切试图改变伊朗现状的企图。

    中国对于伊朗没有兴趣,有兴趣的只是它的石油,谁要是在伊朗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肯定要反击,不管是英国,还是你们美国,或者是苏联。

    想到这里,艾森豪威尔内心又耻笑了中国,“对伊朗没有兴趣?”对其石油有兴趣不就是对伊朗有兴趣?

    伊朗只能是美国人的,英国发现自己无力继续控制伊朗这个此前的殖民地后,已经被迫向美向国让渡了在伊朗的潜在利益,这是美国人的利益!

    对中国的担心还是挥之不去,他拿起电话,与杜勒斯又沟通了一会,提醒他行动中,要小心中国人的干涉。

    5月5日,李思华也看着眼前的一份文件,良久,签上了“同意,立即执行!”六个字,递给等待着的唐干林,冷静地说道“执行吧。”

    唐干林离去,李思华陷入了沉思。中国并没有获得美国行动的情报,但穿越者的优势就在这里,她知道原时空美国推翻伊朗摩萨台政府的阿贾克斯行动,发动的时间是8月份,在8月19日推翻了摩萨台政府,政变的关键人物,并不是国王巴列维,而是英国的代理人扎赫迪将军、中情局的特务科尔米特、第三“大山旅”的旅长阿萨科菲上校这3个人。尤其是扎赫迪,已经从英国的代理人变成了美国的代理人,美国此次政变,就是为了将他推上首相的位置,实质掌控巴列维王朝的权力,推行美国想要的政策。

    知道这些,已经足以让中国做出相应的动作了,一个“火线拯贾”行动因此成型。

    她想起当时与主席、恩未、李玉振等人商量伊朗战略的谈话。

    李玉振汇报了对伊朗政治力量的分析,指出伊朗主要有4股政治力量。

    一、执政党,摩萨台民族阵线,特点是世俗化民族主义,以石油国有化和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共和国为号召。

    二、国王巴列维、前国家警察局总长扎赫迪等的松散团体,特点是亲英美,不惜出卖国民石油利益讨好英美,巩固自己的统治和获得利益。

    三、以阿亚图拉.卡萨尼为主的教士集团,伊斯兰民族主义的保守势力,支持石油国有化,但反对西方化和世俗化。

    四、人民党,这是一个苏联扶持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党,苏联对其影响极大,同样支持石油国有化,但因其亲苏态度,在伊朗国内得到的支持有限,尤其是南阿塞拜疆事件后,不少伊朗人认为他们是“伊奸”,背叛了国家利益。

    本来摩萨台民族阵线在上台之初,得到了卡萨尼和人民党的大力支持,这是他实现了石油国有化的重要基础。但是这两年来,由于政策分歧,摩萨台与这两股力量都渐行渐远,实际上,他们已经反目成仇。

    所以现在摩萨台政府是孤立的,不过好在伊朗军队的参谋长里阿黑,以及在德黑兰附近驻扎的5个“大山旅”中,有3个旅长都是支持摩萨台的。所以军队中,对摩萨台支持的力量仍然占上风。

    由于中国对伊朗石油的持续购买(每年1000万吨以上),使得摩萨台政府能够维持民间的正常生活,民间此时对他的反对声势并不强。

    李思华自己知道,这才是与前世最大的不同——原时空摩萨台由于被英国封锁丧失了大部分石油收入,因此各界都对他不满,可谓是四面楚歌,但新时空中国帮助他稳住了基本盘,反对的力量,自然就没有那么强,否则新中国凭什么拯救他呢?

    在李玉振汇报后,李思华做了分析,她着重指出,伊朗对于中国有着巨大的战略和资源意义。交好巴基斯坦是长期战略,而巴基斯坦与伊朗接壤,未来通过巴基斯坦,甚至可以将伊朗的原油,由管道输送西北。当然这是长期的。短期而言,这里最重要的是打击美国,不让美国独揽中东石油利益。

    中国甚至可以允许苏联独霸伊朗利益,也不能让美国如愿。苏联在伊朗渗入深了,就会和美国在此展开激烈的角逐,这对中国不是什么坏事。

    唯一的,就是斯大林刚死,李思华知道实质掌权的贝利亚,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就会被赫鲁晓夫替代。在这种内部激烈斗争的当口,苏联还会关注伊朗吗?很难确定。

    对于苏联的内部斗争,李思华的建议是不介入。如果介入,拯救贝利亚是简单的,本来他就拥有实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预防不够,被对手们联合起来偷袭了而已。但中国没有救他的理由,因为在李思华看来,贝利亚远比赫鲁晓夫厉害,他当政的话,对中国更不利。

    李思华曾经与主席探讨过贝利亚这个人,表面上他只是个秘密警察头子,是个完全秉承斯大林意志的屠夫,实际上这个人很有思想、非常有能力。

    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担任了部长会议主席,表面上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贝利亚是第一副主席,兼任内务部长,实际上,贝利亚才是实质的掌权人,马林科夫成了吉祥物。

    在贝利亚掌权的这三个多月,被后世称之为贝利亚的“百日维新”,其政策为后世的苏联史学家所称道。包括反对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发起1953年大赦;改革户籍制度;发展经济;缓和国际形势等等。到了八十年代苏联才被迫实行的政策,他却早已准备推行,以至于多少年后,苏联政治家和史学家还评价贝利亚, “是一个拥有非凡智慧和巨大组织才能的人”,后面几任的苏联领导人,比起贝利亚来,无论在意志、行动力还是策略上,都是渣渣。

    李思华当时对主席说,她顾忌贝利亚的,主要是两点,一是这个人非常擅长组织、行动力很强,能力远在赫鲁晓夫之上;二是他实际上主张与美国等缓和,这对中国不利,北极熊不顶在中国的前面,怎么行呢?

    赫鲁晓夫也想与西方缓和,可此人好大喜功,要与美国并列,且性格受不得刺激,易于冲动,否则原时空就不会有古巴导弹事件,以及与中国彻底翻脸的事情了。

    想到这,李思华微微一笑,心想还是通知苏联吧,贝利亚在原时空是6月倒霉的,现在还剩下一个月,他倒台之后,就看赫鲁晓夫的了,如果他们对伊朗置之不理,那中国就完全自己干了,不过还是要以克格勃的名义,要拉住毛熊,死都不放。

    贝利亚走到了办公室外的花园里,他微微有点生气,中国人的来电不太客气呀。他很快平静了心情,中国人共享了如此重要的情报,苏联还是需要感谢的。对于伊朗的重要性,他当然是非常清楚的,肯定不能让美国佬趁着斯大林死去的这一阶段,占苏联的便宜。

    针对美国的这个阿贾克斯行动,必须挫败这些扬基佬。中国人提供了一连串的名单,包括了伊朗政变企图中最重要的扎赫迪等三人,以及其它一些政变领袖和CIA派遣主持此事的重要人员。

    中国人问苏联要不要行动,他们在伊朗的利益比较单纯,只要能从伊朗用合理的价格买到石油就好,以及不让美国控制伊朗。但并不愿意太过深入地渗入伊朗的政治势力角逐,所以如果苏联不参与,那么他们只能是派出特遣队,在通知摩萨台政府的同时,刺杀掉主要的政变组织者,来保持伊朗的稳定。

    但如果苏联出手,苏联在伊朗的实力,要比中国强得多,自然方法也多。事情就可以由苏联主导,中国可以配合。不过中国警告,苏联不要想着把人民党推上台,因为苏联在1947年南阿塞拜疆的失败,人民党并不受欢迎,将他们推上去,反而可能导致全伊朗对苏联和伊朗人民党的激烈反抗。最好的对策,还是让人民党支持摩萨台镇压叛乱,改善人民党与摩萨台政府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还说,不管苏联参不参与,中国方面的行动队,都会用苏联克格勃的名义,他娘的欺人太甚!又想把后果一股脑地都推到苏联的身上,让中国在边上当好人!

    不过来电的最后一句话,贝利亚是非常赞同的,中国人指出,让摩萨台领导下的这个反英但也不亲美的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政府在台上,总好过被迫让亲美派上台,那样的话,中苏两国都被动了。

    他决定要行动起来,让克格勃立即制定计划,必须挫败美国的企图!

    贝利亚并不知道,实际上,中国也通知了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以及军事上的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及其助手元帅朱可夫。五大高层都通知到了,可惜此时,只有贝利亚重视此事。其余几位,都是觉得贝利亚的刀子已经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了,正在全力密谋和串联,干掉贝利亚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谁能顾得上伊朗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