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洛克菲勒基金会
1960年1月的一天,洛克菲勒三世走下了专机,他好奇地打量这个最大的红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都华京,当然,此时他只能看得到机场。
与接机的官员寒暄后,他有点失望,这显然只是中国外交部的一名普通官员,根本没有高官来接他,中国人对他的态度礼貌,但并没有真正的重视。
能来中国一趟并不容易,他此前曾以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名义,专门写了一封亲笔信,给中国的领袖李思华,回忆他父亲与李思华的交往,谈论洛克菲勒基金会当时在全球最大的一笔“慈善”投资——建立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从1916年至1939年的23年间,该基金会用于创建、维持和发展协和的拨款总额,超过了3500万美元。
其它还包括持续资助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等,当时这个研究所,是民国时代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所。
他在信中表示,愿意正式在美国的法律手续上,将洛克菲勒原来在中国的资产,都无偿赠予中国政府。1939年中国强行接管了一切涉及“庚子赔款”的外国资产,作为他们国家侵略中国的赔偿。美国政府在建交的时候,回避了这个问题——拿不回来还只会丢了新的订单,到了二战,为了打击日本人,美国政府更是承认,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过去。但对洛克菲勒这种资本家来说,这种问题自然还不算完。
但显然,他的投石问路,没有任何效果,李思华根本就没有理睬他的来信,甚至连回复都没有。
他只好通过德州财团来做中国的关系,好不容易让不情愿的小麦基逊(老麦基逊的儿子)同意帮他向李思华斡旋。德州财团与他们洛克菲勒家族之间可谈不上交情,而且因为洛克菲勒在德州石油业的强势存在,让德州财团感到不爽,这一次也是动员了很多人情,才让小麦基逊买账。
洛克菲勒并不知道,小麦基逊直接向李思华,撇清了自己与洛克菲勒的关系,德州财团太清楚洛克菲勒的底细了,就没觉得他们会在中国干什么好事,他们可不愿意“失去中国”——德州财团在中国享有其它美国财团没有的特殊利益,是全美都知道的,这是他们生意上的一个金娃娃,怎么会愿意与洛克菲勒分享呢?所以小麦基逊告诉李思华,他们觉得洛克菲勒不怀好意,不过这一次他们必须给他“面子”,所以只有恳请李思华能够接见他一次,算是还了这个人情。
李思华同意了德州财团的请求,她也想见识一下这一代的洛克菲勒,有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对于小麦基逊的提醒,她的内心反应是,对于洛克菲勒这个家族的阴暗和狠毒,我恐怕比你们这些美国财团还清楚。
洛克菲勒三世压抑下了内心的那一丝不满,对随行的助手,时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的亨利.基辛格,笑着说道:“亨利,我们终于到中国了。”
基辛格秒懂,会意一笑:“是的,这是我们在中国的开始。”
洛克菲勒内心摇头,这是重新的开始,从他爷爷老洛克菲勒时,就开始对中国布局,结果却因为新中国的建立而一切付诸流水,其中这个李思华就是关键人物。现在洛克菲勒想在中国重新开始,仍然绕不过这个女人。
虽然老洛克菲勒的名声不好,可他洛克菲勒三世的名声是很好的,现在算得上全球最知名的慈善家了,在美国人的眼里,他是一个醉心于艺术和慈善的人,对于商业并不太关心;在全球,他主管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大名鼎鼎,其宗旨“促进全人类的安康”在很多国家得到盛誉。可为什么李思华对他丝毫不感兴趣呢?是因为GC主义信仰吗?可他实在难以相信,她可曾经是美国三十年代十亿美元级的超级富豪,应该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意识形态啊?
一切都只有等到与李思华沟通之后,才能清晰,这要等到明天下午。
基辛格贪婪地观察着华京的街景,作为美国研究国际关系的大学者之一,中国自然是他的重点关注对象。他早就计划要访华,可惜这几年中美关系冷淡,麦卡锡思想的影响,在美国还是很厉害,为了避免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当时才放弃了访华的打算,直到这一次洛克菲勒邀请他随行。
他很快发现了自己过去研究的一个盲点——过于用苏联的体制,来想象中国了,很多判断肯定是极其错误的。华京的街道上商业非常繁盛,这还是一个纯粹行政性的首都。来往人的衣着,与欧美很不一样,充满了东方色彩,但是其中一些人,让他感到穿得似乎比欧美还要华丽?商店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几乎都是中国自己的品牌。
中国人无需对他们做假——基辛格有着清晰的判断,洛克菲勒一行很低调,而且中国人也明显不是很重视,没必要为了他们而做假,所以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一个比美国人想象中要繁华得多、先进得多、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国,中国远比苏联更有活力,这是可以肉眼可见的。
基辛格提醒自己,按照中国人自己公布的数字,他们的人均GDP超过了美国人的1/4,其实已经很不低了,更不要说GDP的总量,已经开始远远超过美国了。很多美国经济学家和政界人士,不相信中国的数据,但他今天亲眼所见的种种,让他倾向于相信,中国的数据恐怕是真实的。
这是一个允许私有经济存在的奇怪社会主义国家,哪怕中国的私有经济,被美国经济学家称之为“笼栅式私有经济”,他们与苏联就是不一样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基辛格想到在中国,这样的现代城市听说已经有几百个,这不能不让他敬畏,这是一个强大不下于美国的大国,是可敬可畏的对手。
走进李思华的办公室,洛克菲勒和基辛格打量着相关的布置,很简洁,没有太多的装饰,两人都注意到,外间有着跑步机等一整套的健身设备,心想李思华看来是个非常注重身体健康的女性,难怪在电视和视频中见到的她,仍然非常有军人的风范。
走进内间,李思华已经在等着他们。洛克菲勒的视线落在李思华身上,54岁的她,头发已经半白,但仍然身姿挺拔,那一双著名的锐利双眼,仍然似乎有着压倒一切的霸气,看到她,总是让人觉得一种莫名的气场笼罩在全场,似乎此时此刻,世界的中心就是她。洛克菲勒承认,美国人喜欢叫她“女皇”并不完全是调侃,很多人是真的把她当成了真正的女皇,让人顶礼膜拜的无上贵族。
他内心不无恶意地想到,要是李思华还在德州,如果她要竞选,那些牛仔乡巴佬,肯定会真的匍匐在她面前吧。
李思华眼中的洛克菲勒和基辛格,两人看上去都是文质彬彬的西方知识分子,中年绅士。她微微一笑,这只是表象而已,美国真正的精英人物,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简单。
双方寒暄,洛克菲勒表达了从他父亲开始就对李思华传奇人生的仰慕;基辛格则看起来更诚恳,表示对自己这几年影响最大的,就是主席和她的《定国策》,让自己懂得了大国治理的顶级思维云云,两人都算是擅长说话的主呀。
寒暄完,李思华单刀直入,问洛克菲勒:“你一定要见我,为了什么?”
洛克菲勒倒是对李思华的直率吃了一惊,不过想到有关李思华的一些性格的说法,他又觉得这也是正常的。
洛克菲勒表示,其基金会一直以世界人民的安康为宗旨,慈善是基金会的核心使命,此前就非常关心中国人民的健康,当初创立协和医院,也是想为中国人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培养医疗人才。
现在基金会很想在中国继续贡献一份力量,愿意向中国人民提供在医疗卫疗生、计划生育、农业改良、人文社科这4个方面的合作,请求中国允许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和展开服务合作。
听完洛克菲勒一番真诚感人的叙述,李思华似笑非笑,突然对洛克菲勒说道:“很遗憾,你完全浪费了我给你的机会。洛克菲勒先生,你一点都没有表现出诚实。”
洛克菲勒和基辛格,都对李思华的话大吃一惊,这么不客气的吗?洛克菲勒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李思华继续说道:“我以为你们了解我过去在美国的历史,应该知道我了解你们这些财团的底细,需要对我说真话。可我听到的,仍然是这样一篇你对无数人重复了无数遍的动听的废话,这真是浪费时间。”
洛克菲勒试图解释,但李思华摇手制止了他。说道:
“让我们诚实点,先生们,我理解这个基金会,在你祖父1914年用私军镇压了勒德洛的矿工们以后,觉得有必要改变太过僵硬的剥削措施,有必要改善洛克菲勒家族的公众形象。那一次事件干掉了多少矿工?不下200人吧?”
“当然,本质上,基金会能够让你们家族,不必将财富交税给美国政府,交到基金会手里,对你们而言不过是左手换右手,但是就省掉了高昂的税收,很划算的交易。不过这也没什么,美国的财团们,都是这么干的。”
洛克菲勒已经冷静了下来,他一言不发,想知道李思华究竟对洛克菲勒家族,了解到了何等程度。
“但是你提议的这几个领域,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吗?居然还敢当着我的面提出来,简直是佩服你无知的勇气。”
“你们那个医疗卫生支援,本质上不就是为了你们控制的斯特林药品公司这一系列公司的利益吗?真是很大的企图,不仅要控制美国的医药卫生,还想着要控制全球的医药卫生,甚至是我们中国的。”
李思华说到这里的时候,洛克菲勒的脸色突然变得铁青,他没想到李思华居然连这样最深的秘密都知道,他敢说连边上的基辛格都还不知道!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药集团,然后利用你们其他的利益集团施加压力,以提高药品销售量。很精妙的布局,不愧是美国最大的资本集团。”
“我了解你们在美国所有与卫生有关的联邦机构里,都安插有自己的眼线,1948年你们控制的洛克菲勒—摩根连锁利益集团,在卫生和药品事件的公共信息上投入的广告占全美的80%;《纽约时报》的发行人苏兹贝格,就是你们药品托拉斯的理事,所有美国的医药新闻其实都是你们控制的。你们售卖的1.8万种药物中,大部分都是有毒害的,每年美国仅因为药物毒害住院的人,就超过了100万人。美国医学会是你们药品托拉斯的前线,它提供那些庸医。”
“你们的影响力当然不止于上述,从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联邦贸易委员会、空军军医局、陆军军医局局长办公室、海军医药局、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研究委员会,到国家科学院,你们无所不在。”
“我想,你们不用我再详细讲述你们在农业改良和人文社科方面的布局了吧?农业改良无非是控制种子和技术,每年都能卖一遍,价格完全控制在你们之手。人文社科无非就是软性的文化侵略,用你们精心编撰的思想,占领民众的头脑,让他们不能再独立思考,而是围绕着你们的指挥棒转圈圈。”
洛克菲勒的手都在抖,他的脸色已经不是发青,而是发白了。他感到了一种恐惧,这个李思华怎么会这么厉害,把洛克菲勒家族和基金会的老底,给了了底透!他不敢对上李思华锐利的双眼,觉得那双眼睛,能看透到他的心灵最深处。而旁边的基辛格则是目瞪口呆,很多逻辑他也是第一次知道,他只是国际关系专家,洛克菲勒可不会对他讲那么深!
“实际上,洛克菲勒先生,我们对你们在美国的所作所为,是乐观其成,并不反对。因为你们的作为,是在挖美国资本主义的墙脚,让美国更快地衰落。美国得利于你们祖先资本家们的实业奋斗,最后也会衰落于你们这些后辈资本家的利润垄断,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理解,这就是天道好还。”
李思华心想,你们这一路墙脚挖下去,可不得了,未来美国每年的医药卫生费用,高达GDP的18%,快1/5了,是每个美国总统都认为的美国心腹大患,每个总统都想改革,可是没有一个人能突破你们的防火墙而成功。这对中国是大好事,干嘛要反对呢?
洛克菲勒对于李思华的这段话,却感到了啼笑皆非,太他妈的挖苦了,真是个牙尖嘴利的女人。
“只不过,请不要把这一切,带到中国来。如果你们敢伸手,我们就会剁掉你们的爪子!慈善对于普通人,是很好的包装和烟雾弹;但对于你我,都很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不要妄图愚弄我们。你们这种通过给予外国的大学和政客们金钱和资源和名誉,然后附带各种条件的新殖民体系,在我们这是完全行不通的。”
“而且你们当初推动民国政府废除了中医,这笔账我还没和你算呢,你们当时告之医学院校,如果它们想从洛克菲勒慷慨的赠与中得到好处,它们必须使中国人民,信服地把他们经过多少个世纪检验的,赤脚医生安全、有效却又廉价的草药,扔到垃圾箱里,让中国人民赞成使用美国制造的昂贵的,有致癌、致畸作用的“神”药,当这些药致命的副作用,再也掩盖不住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地用新药来替代。这笔账要怎么算?”
洛克菲勒还能说什么呢?只有苦笑。李思华又继续说道:
“你们洛克菲勒家族是个典型的犹太人家族。”
洛克菲勒出声打断:“我们洛克菲勒不是犹太人。”
李思华哈哈大笑:“哈哈,好吧,我不去理会这种真实性,不过犹太人自己都说你们家族是犹太人,崛起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犹太资本家的帮助和支持,甚至联姻的对象也多是犹太人,亚伯拉罕家族、雷曼家族、布热津斯基家族、科恩家族、哈里森家族、基辛格家族、摩根家族。”
听着李思华如数家珍的叙述,洛克菲勒感觉自己像是一头被剥光了衣服的光猪,难堪极了。
李思华不再理会他,转头向着基辛格说:
“既然洛克菲勒否认他是犹太人,那就对你说吧。亨利,最近你们通过对美国的媒体掌控,大力鼓吹犹太人是一个天才的民族。我得承认,你们民族中的一些个体,确实很出色,有不少优秀的科学家和学者。当年苏联列宁的政府,几乎就是一个犹太人作为高层的政府。”
“不过从另一方面的事实来看,你们既然号称流浪了几千年,这就是一个悖论。没有哪一个优秀的民族,几千年了,居然都建立不了自己的国家的。由此来看,你们犹太民族可称不上优秀。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这下子轮到基辛格难堪了,他刚才都已经听傻了,一下子哪里反应得过来?李思华于是说道:
“因为犹太人中所谓这些最精英最优秀的人士,几乎都是一些完全自私自利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却不会为了同胞的国度而奋斗。如果不是二战牺牲的400万犹太人,恐怕今天的以色列不会存在。”
基辛格默然,他内心知道,李思华说得对,可是犹太人就是这样的民族性,希望通过以色列国来改良吧。 李思华说这一段,当然是讥讽洛克菲勒这样的犹太人,只知道自私自利,所谓慈善,其实都是糖果里包含着毒药。
李思华摇了摇头,站了起来,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洛克菲勒先生,请记住,如果想从中国获得利益,那么首先这种利益必须是正当的、不损害我们的人民利益的;其次,请拿合理的同等价值的利益来交换,而不是用这种骗术。”
从李思华那里出来,洛克菲勒握紧了双拳,这是他一辈子最难堪的时刻。他对基辛格说道:“不能和中国人做生意,那么我们就要积极地推动封锁,不能让西方的科技和医药知识,再流入中国。”他有点恼羞成怒。
基辛格点点头,但他心想,哪有这么容易,而且这样的一个大国,自己真的就没有能力赶上西方吗?在来之前他阅读了一些中国出版的英文书籍,其中一本很有趣,论证了西方的科学,包括牛顿三大定理,其实都是中国先发明的。不去管真假,但这个国家可并不是没有科学的传统和能力,大炸弹、洲际导弹、卫星,他们的科技能力,正在突飞猛进,西方未必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