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335章 中国插手下中东战争的序幕

第335章 中国插手下中东战争的序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坦桑尼亚的革命,在全球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是因为主要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在革命中死去的人数并不多。真正震撼了全球的,是发生在中东的另一场大战,加上仍然在进行中的伊拉克战争,让全球都感觉中东就是一个火药桶,油价因此又猛然爆发了一波大的涨幅,直到战争结束。

    西元1967年4月底的一天,中国驻埃及大使谢飞带着一位中年男人,来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总统官邸,他们已经预约好了纳赛尔,此前告诉他中国将有特使派到埃及,希望与纳赛尔秘密沟通。

    纳赛尔当然同意了,他对此很好奇。尤其这是中国主动要求的。此时他正在总统官邸等待他们,并且推掉了上午的一切其它事务安排。

    这些年埃及与中国保持着良好但又“普通”的关系,在支持阿尔及利亚反对法国殖民者的斗争中,中国提供了不少的武器,还在外交战场上,支持阿尔及利亚人的独立斗争,这赢得了阿拉伯人的好感,包括纳赛尔个人也是如此。

    但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对于介入中东,似乎却不是很感兴趣,虽然他们强力地支持了伊拉克人反对美国的战争,但那似乎更多地是出于反美的意识形态,而不是真正对中东有很大兴趣,他们的利益,几乎局限在了伊朗这个中东的“远东”,在伊朗他们有很多投资,并且与政府和宗教界的关系都很密切。但除了伊朗,就很少关心其它中东的事务了。

    中国现在也向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七国购买石油,但他们不愿意支付美元,沙特等国也因为美国的压力,无法同意“货币互换”模式。所以最后就变成了特殊的一种贸易方式,即这些国家每年进口多少中国的产品,中国人就买他们多少石油,相当于是一种“石油换产品”的等额交易,只不过用美元记账来做为中介,双方无需发生真实的美元交易,由这几国自己的银行来做划拨。

    中国的民生产品,已经是世界的主流,性价比远远高过美国和欧洲货,因此这个折中方案,被海湾七国都接受了,而美国最后也不得不勉强接受,他们并不能完全控制这几个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持续进行的过程中,美国的声誉,在这几国民间,已经是臭不可闻,这使得美国不能在伊拉克战争以外的各国利益上,太过强势。

    所以几年下来,这种“石油换产品”的贸易,也做得越来越大,中国民生产品,已经成为了中东民间消费品的主要来源,埃及现在也是一样。

    但无论如何,中国在中东的政治上很低调,似乎也没有和哪一国发展特殊关系的欲望,所以纳赛尔领导下的埃及,现在还是主要依靠苏联的支持,与苏联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虽然纳赛尔也希望中国像苏联那样支持埃及,那样的话埃及的主要敌人——以色列,就将面临比现在大得多的压力。

    纳赛尔是有雄心壮志的,他的壮志就是统合阿拉伯民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阿拉伯现代国家,但这个梦想的主要阻碍,就是以色列——在以色列没来之前,埃及跟波斯湾连成一片,跨过西奈半岛就过去了。埃及如果能占据巴勒斯坦,联合伊拉克和叙利亚,利比亚等,就可以建立一个横跨波斯湾和北非的强大帝国,重新将中东整合起来,阿拉伯人就可以实现组织起来,抵抗西方的打击和入侵。

    在纳赛尔看来,一切的罪恶都是美国人造成的。以色列就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要掌控中东,就必须防止中东建立强大国家。这几年美国甚至发动了侵略战争,试图完全占领伊拉克,控制那里巨大的石油资源。美国的这两个行动,都是直接针对纳赛尔的梦想的,让他痛恨不已。

    唯一可能破局的办法,就是打败以色列,干掉这个美国扶持的国家,埃及才能强大。但是阿拉伯人的力量需要积累,现代战争,光靠人多是没有用的。此前阿拉伯人就是忽略了这点,招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惨重失败。现在埃及正在苏联的支持下,快速地建设军力,与以色列再次一决雌雄的日子,可能不远了。

    那么中国人找我是干什么呢?纳赛尔内心猜测着。

    谢飞带着金武怠,与纳赛尔握手寒暄,然后他告诉纳赛尔,金先生是受到领袖李思华的亲自安排,来向埃及预警的。

    纳赛尔脸色大变,他知道中国肯定不会开无聊的玩笑,一定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那个金先生并没有介绍自己,而是从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个文件袋,内有一份中国总参的分析文件,以及一叠卫星照片。

    金先生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告诉纳赛尔,中国的侦察卫星,拍到了以色列很多部队调动的照片,而发现这一事实之后,中国动员了CFIA在中东尤其是以色列的情报网络,最终判断以色列已经全面动员,将在6月初大举进攻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

    金先生警告纳赛尔,美国不会像第二次中东战争那样,催促以色列撤军。最近的3月到5月,美国已经低价向以色列,提供了400多辆坦克、250架新式飞机,并派遣了1000多名空军人员到以色列,实际上把美国看成是参战的一方也可以,他们只会拉偏架了。

    至于阿拉伯一方的苏联支持,金先生也警告,中国判断苏联不会参战,只会支援,支援可以来自苏联在原油上涨上的获利。所以这一战,军事上阿拉伯一方,只能依靠自己。

    中国判断,以色列发动战争的原因是,先发制人,摧毁阿拉伯各国在苏联支持下,正在不断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阿拉伯各国策划的,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这对以色列来说,是关系生死存亡的问题。

    至于美国支持以色列,是因为在美国内部,犹太财团的力量,已经变得极为庞大,他们当然会支持以色列,而约翰逊并不会反对他们。在美国看来,这是对阿拉伯各国的严重警告,因为不管是埃及,还是叙利亚,都有不少苏联的训练营,将伊斯兰世界的圣战者,经过训练,源源不断地送入伊拉克对美军发动游击战,所以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并不足奇。

    中国也知道知阿拉伯国家现在对以色列的策略,是后发制人,以坚固的防御,击退以色列的进攻,但中国认为很可能挡不住。说白了,阿拉伯三国虽然准备了战争,但准备的是传统的战争,例如埃及西奈半岛以色列边境地域,集中了10万军队和1000多辆坦克。

    按照中国的看法,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其实此前就已经准备与以色列开战,但明显准备不足,对于以色列的进攻,完全是缺乏预防。

    金先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两方面军事情报:

    第一、以色列现在只有350架左右的战机,看似相比三国的500多架相差较远,但其实空军实力在三国之上,因为从飞行员训练,到以色列现在装备的主力战机(法国幻影III),包括埃及空军在内,都相去甚远,虽然埃及开始装备了米格21这种先进战机,但以现在埃及飞行员的程度,能够发挥的战力,恐怕是不及以色列飞行员的。

    根据中国的可靠情报和总参的分析,以色列很可能在6月4日6日,空军倾巢而出,袭击埃及的军用机场,优先秩序肯定先是10个战斗机机场,然后是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在消灭埃及空军主力后,才轮得到次要方向的约旦和叙利亚的空军基地。以色列会采用多波次的反复袭击战术。

    第二、以色列陆军攻击的第一重点方向,肯定是西奈半岛,根据卫星照片研判,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这三个方向,多半是重点对象;除了西奈,第二重点,是约旦的约旦河西岸,那里有耶路撒冷圣地;第三重点,这是叙利亚方向的戈兰高地。

    相关情报,中国也派了特使通知叙利亚,不过对于与英国关系密切的约旦,中国没有理睬,埃及自己通知吧。

    陆战的胜负,其实取决于空战,谁有更大的空中优势,就能够对这个半沙漠战区的敌人,进行充分的轰炸,这将决定陆战的胜方。这里不是山区,空军的威力太大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可不是靠坦克战。

    不过金先生警告,不可过于相信6月4日6日的开战日,因为阿拉伯三国最近的军事调动,都可能刺激以色列调整计划,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纳赛尔越听越惊,中国人这是钻到以色列的肚子里了,居然对他们的军事计划如此了解!他忽然想到二战时中国,曾经庇护了200万来自德国和欧洲的犹太难民,中国人是救了这些人的命的,很多人非常感激中国。而这些人后来除了少部分留在中国的,很多人去了美国,但多数人还是回到了以色列,这些人中,肯定有中国人的情报网络!

    实际上,纳赛尔只猜到了一小半,关键的情报,其实还是李思华亲自给出的,五次中东战争,是冷战期间著名的战役,每一次都代表着美苏武器、战术等方面对时代的影响,李思华在原时空作为一个军官,当然对此有比较深度的研究。

    纳赛尔送走了两位中国客人,他平复了一下被震惊到有点木然的心理,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中国人的情报无疑是真的,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提供了一个天大的礼包,说不定就挽救了三国的国家命运,这份礼物太贵重了。

    他将感谢藏在了心里,让人立即通知埃及总参谋部,召开高层军事会议,需要立即进行一些军事调整,并提高警戒,至少要做到以色列一进攻,埃及就可以立即反击,不能让他们的突袭成功!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当然是通知约旦,并且立即协调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之间的军事联动,大家的力量要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军事效果!

    5月开始,阿拉伯三国,都开始疯狂地调整军事部署,和提高军事警戒,尤其是对以色列空军的监控,光靠雷达站是不行的!需要军队全部动员起来!所有的飞行员,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都开始进入了最高级别的警戒。军官们也没有什么上下班了,金先生尤其郑重警告,例如上午8点半到9点左右,埃及军官们通常还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这种“交接班”时刻,正是以色列最易于取得空袭效果的时刻!

    以色列国防部,国防部长摩西·达扬、总统扎勒曼·夏扎尔、执政党以色列工人党的总书记西蒙·佩雷斯都参与了会议,甚至邀请来了已经年迈退出了政坛的本古里安,这将是决定以色列命运的时刻,以色列最重要的人物都参与了,已经超出了普通军事会议的范畴。

    以色列拥有著名的情报组织摩萨德,阿拉伯三国几乎都被他们渗透,近期疯狂的军队调动和备战,迅速被他们发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三个国家已经知道了,以色列会在近期对他们发动突袭,否则无法解释他们的行动。摩萨德动员了全部力量,得到的情报是,有大国通知了埃及等国,以色列将对他们发动袭击。所谓的大国,要么是苏联,要么是中国。

    在摩西·达扬详细介绍了到目前为止的情报,以及三国军事部署的调整动作后,给出了结论:三国对于以色列计划行动的情报,确实已经掌握,并做出了对应的部署,军事行动已经泄密。所以以色列的选择,无非是两个,要么是取消进攻计划,但这样就被动了,阿拉伯三国会主动进攻以色列的,他们也是箭在弦上;要么就选择继续进攻,但要对原计划进行一些调整,可能包括时间和进攻地点。

    达扬本人倾向于进攻,他认为此战无可避免,只有主动进攻,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等待敌人的进攻太被动了。三国军队的军事素质都不高,虽然从大国那里,得到了以色列的准确情报,但在调整之后,以色列仍然可能获得一定的先发优势。

    佩雷斯认为,虽然还不清楚到底是苏联还是中国,向埃及等提供了情报,但摩萨德更倾向于是中国,因为摩萨德对苏联驻埃及和以色列的大使和武官都进行了试探,可以明确他们不清楚此事。但中国的外交官近期极为低调,驻以色列使馆的人员,也降到了历史最低,所以嫌疑很大。

    本.古里安咳嗽着,插话说:“不用怀疑,应该是中国人干的。”会场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等待着这位以色列各界最尊敬的老人说话。

    他想起了几年前,他去拜访当时的中国驻以色列大使,他们的关系不错,古里安年轻的时候,曾经倾向于GC主义,所以两人还是有不少共同语言的。

    当时那位大使直言不讳地告诉古里安,他认为中以关系的未来不乐观,一方面,大家都要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负责,以色列为了自己的生存,必然与阿拉伯世界仇深似海,至少在20年内,难以和平,而阿拉伯世界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石油资源,这种现实利益,使得中国不可能占到以色列一边。

    另一方面则是那位大使颇为恼火的事情,在美国的犹太财团,开始积极地反华,很多美国针对中国敌对的策略和行动,都是犹太财团在背后推动的,中国对此非常清楚。中国不知道以色列是否与此牵扯,但无论如何以色列与这些犹太财团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因此中国内部对于犹太人的观感,在急剧地变坏,包括当初犹太人在日本支持下,试图分裂中国,在东北建国的事情,都上了中学历史教材。

    当时那位大使惋惜地说,对于中国拯救了无数犹太人的事情,至少在中国人看来,你们犹太人中的很多人,尤其是上层,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关系变化,也就无可避免,以色列恐怕在未来,会为这些犹太财团针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古里安当时就感到很不安,这是深度得罪了中国这个超级大国了。但是他仔细思忖之下,也觉得别无它法,以色列生存的机会在于美国,否则撮尔小国,如何在阿拉伯世界的围攻中,生存下来呢?而美国与中国敌对,以色列只能是选择站在美国的一边。那些美国犹太财团的作为,以色列也不能反对,否则同样是得罪了美国。

    现在,这是中国人的报复来了。

    当这个老人缓缓地说出这一段故事,所有人立即就相信了他的判断,会场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总统夏扎尔缓缓地说道:“无论如何,这种战略格局,以色列自己是改变不了的,我们能做的,是打赢这场战争,否则以色列就无法生存。我们只有先活下来,才能考虑其它的事情。”

    情况既然清晰,对策也因此很快就决定了下来,达扬负责调整军事策略,大家都倾向于提前发动,不给阿拉伯人更多的准备时间。另外一方面,就是以此向美国进一步求援,以色列人为亲近美国,实际上已经在付出惨重的代价,美国人不能没有回报,佩雷斯则负责联系在美国的犹太财团,请求他们向美国约翰逊政府施压。

    在达扬的指挥下,以色列军队开始疯狂地调动起来,他们的进攻时间提前了,而进攻的重点和次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有的指挥官和基层军官,必须立即熟悉新的计划。

    在此期间,双方的各种小冲突仍然不断,在全球电视媒体上反复出境,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硝烟似乎开始弥漫,猜测起一场战争是不是会开始。

    以色列的军事调整,也被此时高度警惕的阿拉伯三国注意到,但效果仍然是明显的,信奉防守反击的他们,对于以色列接下来的行动变化,开始变得模糊和有点茫然了。

    纳赛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到空军指挥部,视察空军的戒备情况,中国人不停地警告他——以色列军的行动很可能提前,他可不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被以色列军队的突袭所打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