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新能源的大时代
赵云腾虽然内心早有准备,但看到眼前的壮观,还是叹为观止,这是比他在原时空在电视里看到的更壮观的情景,或许是因为身临其境的缘故。
西元1991年他年满65周岁,卸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退休后,不再担任正式军职。此时中顾委还在,他担任中顾委的中央委员,这也是他唯一剩余的公职了。
多了不少时间,这两年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就是为的好好看一看日新月异的这个新中国,有几次他还是陪着李思华,例如这一次到雪域省。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因为李思华毕竟年事已高,中央是不同意她多跑的,即使她身体似乎还好。
眼前是2千平方公里的庞大光伏阵列,一眼望不到边的整齐的倾斜光伏板,犹如阅兵式上整齐排列的兵器一样,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工业化的极度壮观。
雪域省的土地,在引水和进行盐碱处理之后,能够利用的主要分为三级,第一级最好的当然是农业生产,是种植业;第二级有一定盐碱成分,主要是种植耐盐碱经济植物,或者是畜牧业草业使用,或者是植树造林;第三极的盐碱成分较高,除了畜牧种草之外,难以使用,现在第三极的土地,主要就成为了光伏与畜牧业的共生土地。
倾斜的光伏板,起到了防风固沙、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牧草规避了太阳的直射,辅之以一定程度的喷灌,能够长得更加茂盛,用来养羊就非常好,含盐分和碱性的牧草,使得羊只的质量和口感更好。
现在雪域和天山两省的乡寨,很多都是与光伏产业伴生的。除了极少数技术人员外,其它的光伏就业,全部由附近的乡寨,就地消化。光伏发电基地,也就是这些乡寨的畜牧业基地,有些除了养羊,还有养鸡等方面的其它畜牧。
赵云腾看了李思华一眼,发现她的眼中,也满是赞叹,这是工业化的伟力。他对李思华说道:“现在国内全部光伏发电基地的总面积,已经突破了1万平方公里,这大概是我国现在发展最快的两大产业之一了,另一个是新能源车。”
李思华其实很清楚赵云腾说的这些数据,她虽然老了,但记忆力可没有衰减多少。
她有点心满意足地说道:“再发展10年,到时的光伏科技,就可能做到只要8万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基地,就相当于我国现在全国的发电量。希望到时候的成本,也能跌破1分钱(新时空人民币相对于原时空的币值,此时大约相当于1:6),加上混合堆核电科技和水电,廉价电力能源的时代,就会完全开启。”
旁边陪同的这个全国最大光伏发电基地的总工,心想乖乖,领袖要求光伏电价成本跌破一分钱!这个目标有可能,但难度确实还很大,现在恐怕大家都没有这个把握。
他大着胆子对李思华说道:“领袖,按照我们现在的技术推算,大约三五年时间后,每一百平方公里铺上光伏电站之后,一年可以发200亿度电。每一万平方公里铺上电站,一年就是2万亿度,也就是只要铺八万平方公里,就能顶得上1992年全国的用电量(约16亿度),您的测算是正确的,10年后我们一定能达到这个目标。”
“现在这个光伏发电基地,我们已经做到了发电成本低至3分钱。我们会按照领袖的指示,努力推进光伏科技的进步,争取早日达到1分钱以下的成本水平。”
李思华点点头,对于电力成本,她是非常关心的,其实了解的程度,远超这些人的想象。
混合核电堆的发电成本,目前是最低的,已经达到了0.5分/度的水平;但核电的布局需要考虑安全,所以总量还是要控制,除非以后研发出了完全的聚变电站。
光伏和风电的目标,都是1分/度左右。其中光伏达到的可能性很大,风电的难度要更大一些。
水电的成本由于前期的工程费用巨大,因此现在核算下来大约是5分/度左右,但这个“高成本”,主要是投资的财务成本,如果以20年周期左右回收投资,其后运营的成本并不高,主要就是电站维护和电机运转以及行政成本,做到1分/度也是有可能的。
上述4种发电手段,等待科技和产业发展完善后,火电就可以逐步退场,因为成本受制于煤价,很难低下来,最终最多做到5分/度左右,成本太高了。
平均发电成本1分/度,给予各发电行业足够的利润,再考虑行政、运行、维修、技改、输配费等综合费用,最终的上网电价,就可以控制在2.2分2.5分/度左右。对比一下,美国的上网电价,预计会保持在1213美分左右,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致保持在1:1的汇率尺度,意味着中国电价的平均水平,将是美国的1/5左右,这足以左右所有耗电型产业的未来。
电价便宜,就能让中国奠定一个“全电化”的大时代,让油气提前从能源领域退场,只保留其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的地位。例如新能源车,现在的运行成本,已经在逼近每百公里耗电十五六度,也就是说,每公里约2分钱。而燃油车,现在处于高油价时代,每公里燃油价格大约是1毛钱,而由于中国一贯的私车高油价策略,大约是1元钱。
所以单单从能源价格看,就知道新能源车必将完全替代燃油车,能源成本相差10倍以上,而在中国则是100倍。
国内新能源车,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国内充电桩的全国普遍布局,并预留了新产品升级换代的余地。这使得新能源车在国内,几乎已经彻底打垮了燃油车,预计再有5年左右,汽油机轿车将完全退出市场,一个轿车的新时代来临了。
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完全出乎了欧美的预料,他们在这方面的科技储备,现在还是非常不足的。当然由于充电桩体系不具备,在欧美购买新能源车的客户总量还是有限——往往是拥有车库这样具备自身充电能力,并且主要在城市内市用来通勤代步的人群。
不过趋势已明,所以欧美的汽车厂商,这几年一片惊慌。这个欧美最后的产业堡垒,似乎也将失守。再有10年,中国新能源车一次充电,或许能达到1000到1200公里的续航能力,这会在另一个尺度上,彻底压倒内燃机汽车。德国和美国的汽车业,正在迎来科技彻底换代,带来的噩梦时刻。
收回思绪,李思华问那个总工:“光伏的最大弱点,当然是日夜的不均衡,白天发电,晚上没有太阳,就不能发电,需要储能和放电之间的平衡。目前你们这里是怎样做的?”
总工自豪地回答:“我们现在发的电,都是通过特高压输电网送走。电力不平衡的问题,解决方式是已经接上了南水藏调储能一期工程的系统,能够通过这个系统反复的抽水蓄能和放水发电的功能来调整,使得输电网保持平衡。附近还有风力发电站,也是同样解决的。目前这个抽水蓄能系统,能量损失大约是25%左右,能够保持75%的电力,据说5年之内,能够达到保持80%电力的能力。”
李思华内心高兴。红旗调水工程原计划20年,从1969年开始,其实提前了2年多,在1987年初就完成了。南水藏调储能的完成时间,则可望大大提前——当初低估了科技发展和连续施工实践,带来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这个原计划20年完成的超级工程,预计可能在10年就完成,现在已经施工5年,一期工程去年就投入使用了。
总工又接着说道:“目前在雪域省,正在试验另一种蓄能方式,那就是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它是用很多凹面镜,把阳光聚焦到塔顶部的吸热器上,吸热器中用熔盐循环带出热量,热量再产生蒸汽,用汽轮机发电,更有一点值得强调,它能够24小时发电。”
“目前兴建中的第一个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占地高达8平方公里,使用若干小镜片,组装成了1800个大面积的定日凹透镜,定日镜围绕吸热塔,环形布置,镜场面积大到145万平方米,简直就是一个地面上的平面的太阳,实在是壮观。这个光热电站,一年就可以发电4亿度。”
“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所产生的热量和效率,是光伏发电的大约两倍,并且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可以持续发电,优点多多。它也应该算是下一代光伏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李思华听得悠然神往,她想着是不是这一次干脆去看一看。
她对赵云腾说道:“能源价格的降低,是国家持续进步的最大保障之一。例如我们的铁路,现在基本都是电气化的,电力成本降低,铁路运输的成本就能同样降低,这带来运费的优势;发电成本降低,意味着电解制取氢气的成本也就低了,那么氢能科技,也就能发展起来了;再进一步,利用制取的氢和空气中捕捉的二氧化碳,制取甲醇,化工行业也将迎来深刻变革。到了这一步,碳中和就可以便利地形成,因为二氧化碳有用了嘛。”
“能源、运费、化工原料,这些成本连锁反应地降低,意味着社会生产力可以大大地扩展,原来很多不经济的生产和服务,未来会变得经济了嘛。”
“我国需要的电力,如果按照现在的线性发展,大约20年后,正常需要的程度大约会翻一番左右,达到32万亿度。但由于廉价能源的发展,实际上对电力的需求,会是几何级上升的,我预计可能需要发展到80万亿度甚至更高,电力替代石油的大时代来临了。”
赵云腾信服地点点头,发展到现在,他觉得现在中国至少有一半多的科技领域,都已经完全赶上了他印象中原时空的2022年,这是30年的跨越——按照他的看法,提前建国抢了10年,人才和工业化的提前建构,抢了另一个10年,而数十年来精心的国家治理,抢了最后的10年,加起来就是30年的跨越。而且后劲,恐怕远在原时空2022年的中国之上,单单现在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规模就达到了1400万人,是原时空2022年的4倍以上,而且没有那些明显的科研弱项。当然,有部分科技,还是落后于原时空的,总有一些各自不同的特点嘛。
这是姑姑他们这一代革命者,拼了命地为新时空的中国,争来的超级优势。再有30年,发展到姑姑和他穿越时的2022年,新时空中国的科技,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呢?真是令人神往啊。
相反现在美国的科技水平,赵云腾觉得ICT科技发展的道路已经被堵死了,其它大部分先进产业之路,也被中国堵死了。由于新时空中国体系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市场隔膜,大家大部分只是展开资源和民生产品的贸易,当然中国还对西方输出有意设置科技程度的ICT等“先进产品”,西方对于中国大量的科技进步,实际上虽然有相关普通的情报,但对于自己已经落后的程度,是完全认知不彻底的。
虽然他们也用上了一些中国出品的,相比原时空同时代更先进的ICT产品,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他们自己做出来,就是其科技水平根本还达不到的。
姑姑设想的,要彻底领先美国科技30年以上的决战时刻,恐怕真的会在2020年以后,达成这样的基础条件。
他接着李思华的话:“我觉得在数字经济上的意义更大一些。电力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字化科技的应用竞争,因为整体数字经济产业的共同需求,是随着数据传输量不断的几何级增长,需要不断扩建机房、增加集群机器,相应的蓄冷空调系统,也必须不断增加,对电力的损耗就不断增加。电力耗费,应该就是整体数字经济硬件系统运行中,最大的成本因素。对低成本电力的追求,显然将会影响数字经济产业硬件基地的空间布局和地理布局。”
“特高压也很重要,电压越高,传输损耗就越低,而且传输能力就越强。我国现在的电力,大约有1/7是在传输中损耗掉的,其实浪费很大,据说现在特高压系统,有着降低损耗1/3的潜力,如果实现了,相当于电力总成本下降5%,这也是很大的优势。”
李思华笑着点点头,对他说道:“现在你对经济蛮熟悉了嘛,年轻的时候只关心军事,倒是老了对这些关心起来了。”
赵云腾只能苦笑一声,退休了嘛,才有足够的时间关心这些。以前太忙了,他又不是姑姑这样的天才,对广域的领域,都有足够深度的研究。
李思华感慨说道:“能源成本的降低,可不是简单的生产成本问题。它就像是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核反应产物之一,又引起同类核反应继续发生、并逐代延续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远超想象的能量。”
“这几种新能源的生产,如果能把我国的电力成本,控制到按今年不变价格上网电价2分出头,就必然带来我国产业的一次晋级和扩张。你想想看,如果电力非常便宜,单单是家庭使用的各种电器,都要增加很多。而各产业的产品,其实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消耗能源,每一个产品都是多道消耗能源的环节的多重堆叠。”
“重化工业的能源成本,可能高达27%以上;而普通工业品的能源成本,大约也在10%到15%左右。综合来看,2分/度的能源成本,意味着整体工业的成本,下降5%是起码的,而很多产业的净利润,大约就只有5%那么多,这是多大的改善呀?”
“能源价格低了,民众对于消费能源的承受力就提高了,所有服务业的服务成本也下降,这本身就是扩大了消费市场,也就是扩大了各种关联产品的销售市场。所以说是释放大量能量的链式反应,是一点都没错的。”
“单单把光伏、风电这些新的电力生产方式,视为替代煤炭火电的清洁能源,这种认知,未免太狭窄了。我更看重这些新能源生产模式,可能带来的电力成本下降,这大幅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对其促进,根本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乘法,是几何级的跃迁。更不要说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构成了新的战略优势。”
旁边的总工等陪同人员,内心震动。领袖关心的事情,与他们就是不一样。这下子这些人都知道,为什么领袖如此关心光伏发电的成本了,这才是最重要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绿色环保的价值。
李思华也是因为知道原时空,光伏发电模式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到她穿越前,产业化的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下降到了0.15元(相当于新时空的2.5分),而实验中的技术,已经有7分钱(新时空1.2分)的潜力。所以推动光伏发电的成本,尽快地降到1分甚至更低的可行性,她内心是有数的。
再有57年,南水藏调蓄能工程,以及东水西调蓄能工程均可以完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模式的发电不稳定性,可以通过20%到25%的损耗代价,得到基本彻底的解决。特高压技术的成熟,以及全国特高压输电网建设的迅速扩展,也使得广域的跨地域输电得以实现。新能源发电大发展的瓶颈,基本上已经不存在,这个时候当然要大干快上,在这个产业大领域,迅速建立在全球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这其实也是奠定全球电力霸权的基础底层体系。在发展中,将中亚和亚俄的电力系统,也进行全面整合。从亚俄向北蒙、西北和中亚的输水工程,本身也是一个存在多级电站的抽水蓄能超级工程,是中国三大调水蓄能工程的补充,能够进一步的实现新能源的蓄能管理。
未来实现的这种廉价能源的供给,是中国实现对亚俄和中亚不可动摇的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亚俄和中亚加入了这个中国廉价电力能源体系,就意味着他们的产业发展,不可能“脱钩”中国的影响。
常人能够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的产业收益。但作为国家领导人,需要看到的,则必须要宽广得多,光伏发电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