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428章 欧洲沉沦与美国复兴

第428章 欧洲沉沦与美国复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西元1998年的1月,欧洲天寒地冻,不过比天气更寒冷的,是欧洲的经济,开始进入了酷寒期。

    石油和天然气涨价,欧洲虽然困难,还能勉强承受。毕竟新时空欧洲并没有自己作死,不去进口欧俄的油气,而且中东的供给,也是彻底满足的,无非就是价格贵了,成本高了,这还是可以抵挡的。

    但问题是,伴随着海湾战争,美国开始加息了,理由是非常充分的——油价一涨,物价就涨,美国的通膨就上升,通膨率高了,加息不是最典型的应对手段吗?

    可是美国的加息太狠了,短短四五个月,现在的利息率已经突破了6%,如此高息之下,美元暴涨,正在筹备中的欧元一下子哑火了,而欧洲各国的货币暴跌,资本都跑路去美国了。

    更要命的是,很多产业,都开始有点转移美国的迹象了。明摆着,欧洲的劣势开始“大暴露”,财经媒体上连篇累牍地讨论欧洲的4大弱点:

    一是能源劣势。欧洲就是个缺乏能源的大陆,美国人既然与海湾国家翻脸,那么未来海湾就没有宁日,而中国体系的各大石油输出国,并没有大幅扩产的意愿。这意味着,欧洲很可能要承受长期高昂的能源成本,就算是欧洲倒退回去,使用煤炭,情况也改善不了多少,这些能源的价格都是联动的,石油暴涨,也推动了煤炭涨价。

    更关键的是,无论使用哪一种化石能源,趋势都很明显了,欧洲就是全球能源成本最高的国家,石油涨价的背景下,中国却宣布,其本土的基准电价,预计每年下跌1分/度,原因是中国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混合堆的大发展,火电的比例正在快速下降。

    再加上中国新能源车的大发展,从长期看油气和煤炭作为能源的时代,正在过渡到新能源,但问题是,欧洲并没有能够跟得上中国的发展啊。即使未来因为中国对油气煤的用量下降,而导致全球化石能源价格下降,欧洲的能源价格,必然也是全球最高的。

    即使在资本主义世界,欧洲能源价格长期高于美国也是必然的,美国的化石能源丰富,而且最近的十年左右,经过了一轮大开发,通过向外高价出口补贴国内消费,化石能源的价格远低于欧洲,现在的差距几乎是倍数。

    在新时空,欧洲根本没有跟得上ICT产业革命的趋势,工业上完全靠传统工业支撑,能源价格在成本上,多数要在所有成本中占据15%甚至更高,在能源成本问题尖锐化后,欧洲的传统工业的劣势就突出了——确实比美国人的成本要高很多呀,甚至可能完全冲销了利润。

    二是资源劣势。除了能源外,欧洲在其它自然资源上也没有优势,而且几百年的发展,甚至连煤炭铁矿石之类的最基础工业原料,都要依赖进口。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这些工业相关的大宗物资,也统统上涨,而且社会主义国家系统,例如非洲那40多个国家,现在对于欧洲的出口越来越少,他们都是在中国体系内进行贸易,倒不是因为什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势不两立,而是因为欧洲没有可以交换的东西了,这些国家的工业产品,来自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欧洲还能对他们出口什么?奢侈品吗?他们模仿中国的体制,就决定了不可能。既然欧洲货币不可靠,那么他们出口欧洲干什么呢?

    所以欧洲现在很多的原料进口,除了欧俄,甚至要找到南美去。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几乎毁了,现在连开矿都很少。不找到南美去能怎么办呢?但这样的话,光是漫长的海运时间以及海运成本,都让欧洲企业的成本更高。

    三是人才劣势。美国的ICT已经够落后了,而这个时空的欧洲更是如此,电子工业因此出奇的落后,这导致欧洲能够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的人才很少。而制造业大量地被中国本土及其体系国家替代,整体上是不景气的。这导致欧洲的创新企业变得更少,就业困难,诞生人才就更少,这完全是一个恶性循环。

    法国和德国,已经在考虑更多的贸易保护政策了,没有这个,不能维持欧洲大企业们自身的本土市场,必然会被中国体系国家的产品打垮他们。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也就意味着欧盟的企业,脱离了全球的主要市场——中国及其体系国家,几乎占到了全球市场的80%。总不能你对中国市场禁入,中国还向你开放市场,你算老几?

    不过也没办法,法国和德国寻思的,就是组成欧盟自己的市场小圈,先市场闭关锁国活下来,否则真的要逐步退化为发展中国家了。可是欧盟以及潜在的可加入欧盟国家有20多个,尤其那些东欧国家,更看重美国人。要整合统一市场哪有那么容易?

    四是货币劣势。现在没有人对欧元有信心,作为一种信用货币,你总要有背托嘛,欧元的背托是什么?能源没有、资源没有、产业劣势、军事弱势,尼玛,虽然还有过去发达国家的架子,但本质上已经是发展中国家的里子了。现在产业的完备度,大致也就是与中国体系的次大陆那些国家类似。

    所以计划发行的欧元,除了欧洲国家自己,在全球都没什么人当一回事,也没人觉得欧元会是一种比肩美元的货币,多数国家觉得是多此一举。

    在如此的4大劣势的基础上,欧洲的企业信心,可谓是全面动摇,未来企业靠什么活下去呢?真以为欧洲的“企业家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都强过其它国家,所以在4大劣势下仍然能保有竞争力?

    资本没有祖国,资本只看利润,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大概是他们未来唯一的活路。加上美国商务部和CIA的不断私下工作,所以企以业转向美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潮流。当然这些企业也不会得罪自身政府,无非是用在美国投资方式转移,例如掏空欧洲本部,强化美国分部这样的方式。有些欧洲资本确实认为,未来资本主义国家,只会剩下美国一个中心了。

    当然,也有很多欧洲本土资本的反抗是坚决的。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忠诚于他们的祖国,而是认为如果跑到美国,恐怕后果基本是被美国那些财阀生吞活剥,反而死得更惨,还不如与国同命,国家如果能维持下去,那么自己的企业也能维持得下去。

    欧洲的底蕴毕竟也是深厚的,美国想要一口吞干净,也确实不可能。所以发展到1998年年中,美国人的评估是,同样只完成了原计划一半稍多的目标,欧洲的韧性还是出乎他们的预料。

    如果美国的高息能够持续下去,最后倒是有可能真的把欧洲彻底打垮。但问题是,美国也没有这个能力呀。这段时间,美国最高加息到了8%,国内实体经济萎靡得一壶,通膨爆棚,为了老百姓不至于造反,美国人是实施了按照每年报税额属于底层70%的家庭,每月补贴200美元的“直升机撒钱”福利。

    这意味着,有1.9亿美国人可以领导每月200美元的津贴,这相当于每月要补贴360亿美元,到1998年年中,美国差不多补贴了11个月,支出高达4000亿美元,再也补贴不动了。

    要知道,美国石油系统每天出口大约2500万桶石油,按65美元/桶算,大约是15.5亿美元/天,每年大约是5400亿美元,新增的税收不过是几百亿美元,根本无法弥补这样的大亏空,直升机撒钱不过是扩充债务而已,而这样的国债之所以能分得出去,不过是资本主义世界对美国掠夺欧洲和海湾成功的预期回报而已。

    所以美国如果持续下去,自己就会崩掉了,加息是有时间限制的。

    于是从1998年7月起,美国开始宣布不断降息来刺激经济,同时停止了对老百姓的补贴。

    应该说美国降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还是明显的,毕竟有那么多欧洲投资跑到了美国,而此前发钱的消费刺激作用仍然有部分“缓释”效应,其经济开始回升,让美国迎来了久违的“经济回暖”,后来经济学家们认为,从1999年到2002年这4年,算是一个美国经济发展的小阳春——美国的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确实是一枝独秀。

    欧洲被打得元气大伤,不过美元降息,也确实让他们暂时缓过气来,部分资本回流欧洲,抄底廉价资产,带来了投资,经济开始有所复苏。不过欧洲相对于美国就差远了,没有人还认为欧盟能够与美国相提并论——就算是最强的德国经济,在这一波危机中,也有不少的百年老店企业破产。

    以法国和德国为主,很多西欧、南欧和中欧国家,自然暗地里对美国恨得牙根痒痒,但他们又无计可施,有点像美国对中国无力一样,他们对于美国同样是无力的。法国和德国的想法,是只能抓紧推进欧洲的整合,要不然美国下一次再玩一次加息,反复来个几次,欧洲就要真的裸奔了。

    但是他们仍然不能克服一个问题,那就是高油价。现在美国公开支持、伊朗暗地支持的也门什叶派,与欧洲支持的沙特逊尼派,在沙特境内形成了反复的战争,谁都无法完全战胜对方,这种情况下,要油价下跌是非常困难的。

    高油价下,欧洲的复兴就显得非常艰难,媒体反复指出的4大劣势,欧洲并没有能克服任何一个。美国降息,不过是让欧洲暂时喘了口气而已,并没有解决欧洲的问题。欧洲似乎仍然在不可逆转地衰落下去。

    西元1998年10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

    希拉里和克林顿,正在盘算着美国的得失,基本的2个目的达到了,让油价暴涨,以及掠夺欧洲,让欧洲失去与美国竞争的能力。这让两人感到高兴,他们兑现了对于背后美国主人们的承诺。

    但是当他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时候,这种高兴就不见了踪影。

    中国最近几年,仍然保持在每年5%6%的增长率,而这一场资本主义内部的大动荡,使得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终于稳定地跌下了维持了七八年的1:1左右的汇率,现在基本上在0.9:1,1美元已经没有1元人民币值钱了。

    按照CIA的预计,1998年底美国GDP,大约是4.2万亿美元多一点——两年多的搞事,美国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加息和高油价,本来就是双刃剑,导致经济整体一直是萎靡的。而中国则从1995年的62万亿美元,发展到了84万亿美元,这是其稳定增长,加上美元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双重结果。

    所以,中国已经无限接近美国GDP的20倍了,这样的差距,使得美国的经济体量,相对于中国已经无足轻重。即使美国能号令欧洲和加墨,总和在一起,也只有中国的1/10而已。

    难怪中国都没有对海湾战争和欧洲事件多做反应,恐怕在他们看来,这不就是典型的“茶壶里的风暴”吗?欧美自己看起来天翻地覆,实际上放到全球,就是微不足道。世界本身,早已经是天翻地覆了,已经完全不是西方的世界了。如果没有核威慑,恐怕西方早已被中国人颠覆了。

    认知清楚了眼前的局势,希拉里与克林顿,都感到像是被一盆冰水浇了下来,固然清醒了,但也感到透心的寒冷。

    美国还只是走出了复兴的第一步,完全没有逆转与中国相差越来越大的逆势。如何利用美国现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绝对优势,让美国真的走上复兴之路,才是正解。

    欧洲仍然在担心美国会利用加息降息不断地收割欧洲,其实他们是想多了,除了要维持石油的高价,为美国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以外,美国并不会再次轻易地对欧洲发动加息战,原因很简单,美国仍然需要欧洲作为美国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大市场,如果彻底摧毁了欧洲经济,这个市场也就被毁掉了。

    对于美国接下来要走的道路,通过这几年与美国战略家们不断的探讨,已经基本定下了战略路径,那就是一定要复兴美国的制造业。

    这里有个大的机会,那就是随着中国人均GDP趋向于美国人均的3倍,他们的薪酬成本,远远超过了美国,这就使得美国拥有了原来没有的优势。中国享有的大规模生产的效应优势,在巨大人力成本的抵消下,并不一定还能保持对美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

    美国在科技和制造业方面的人才优势,虽然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但相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系统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是具有相对优势的。

    所以美国的战略应该是:通过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绝对优势战略地位,对部分美国锐意发展的产业,例如ICT和互联网产业,实现半封闭的市场效应,通过政治上的运作,将中国产品排除在西方市场之外,以此养育美国自身的产业,通过这种贸易保护的手段,逐步壮大美国自己的产业。

    为此,必然与中国代表的全球大市场,有一定的脱钩,这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西方市场的半独立运行,代表着各种产业成本的一定上升,但这种高成本,换来的是更多的产业安全,也能够培育美国的制造业复兴。否则,与社会主义世界展开自由贸易,成本是低廉了,但美国的产业发展机会,根本就没有了。

    美国接下来,就是巩固这两大市场,一个是美洲市场,主体是美加墨加上中美洲和南美的巴西、智利与阿根廷;另一个是欧盟市场,包括20几个国家。这里面原来算得发达的,大约是美加的3.2亿人,与欧洲的4亿多人,合计大约7.5亿人,其余附庸国家,包括东欧和欧俄,大约有7亿多人,其中有消费力的大约1亿多人。所以两大市场,大致是有9亿人左右的消费者。

    而作为一个半封闭市场,这些国家内部资源无所不有,主要集中在美国力量便于利用的美洲。而人才资源,美国加上欧洲,研发人员就有约400万人。

    所以这个市场半封闭起来,足够支撑美国复兴所需要的产业。

    这些年美国经济一直困难,甚至一场大疫死掉了一千多万人。但这不是没有好处——民众不再那么趾高气扬,而是被生活压迫,开始能够低头了。随着西方高福利时代的结束,他们如果不肯老实忍受剥削,生活就会越来越凄惨。而民众也都知道,指望过去的福利不下降,根本没有可能性了。如果他们要怨恨,也只能怨恨中国人,是中国人夺去了美国人的饭碗,美国与中国过去竞争的失败,导致他们失去了高福利。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或许能够倒逼地驱动美国人,去从事他们此前已经不愿意干的有苦又累甚至又不安全的制造业,反正轻松的职业越来越少,根本轮不到他们。

    中国人一直宣扬“艰苦奋斗”,他们建国的几十年,确实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今天美国人已经被逼到了类似的程度,必须让美国人开始“艰苦奋斗”了。

    这个战略不是没有缺点,其实是有大缺陷的。

    第一个,就是资本家们有多少兴趣来投资制造业。过去几十年美国不断金融化,使得金融资本的利润率远高于实业利润率,这造成了资本家们,肯定是喜欢投资金融,而比较少的人愿意投资制造业。有良好的意愿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则是另一回事。

    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希拉里计划要游说上层建筑,对实体制造业进行“定向减税”,而另外,一定层度上增加对金融业的税收,来降低两种资本的收益率之差。

    但这谈何容易?这是要动华尔街的奶酪的,最终能否说服他们,希拉里和克林顿现在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第二个,则是推动发展的制造业,能否形成竞争力的问题。螺蛳壳里做道场,出了螺蛳壳还有竞争力吗?肯定有不少西方企业,愿意利用政治上对中国形成的隔离市场而投资获利,但他们会不会做好了随时脚底抹油的准备?西方市场,目前只有全球GDP的大约10%了,这样的一个小市场,培育的企业,真的能够最终对抗中国大市场的那些巨无霸吗?

    但是现在别无他法,否则持续下去,美国的制造业都要完蛋了,而制造业完蛋,就意味着军事能力完蛋,更意味着美元完蛋。那最后美国,肯定无法保持强国的地位,国家能够不崩溃,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美国开始展开执行其“复兴美国”的各方面策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