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445章 欧俄的艰难与东欧移民

第445章 欧俄的艰难与东欧移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就在特朗普当选的那一天,西元2009年1月6日,欧俄新任总理普京看着特朗普连任美国总统的报道,长舒了一口气,特朗普至少是愿意对欧俄表现友好的美国总统,总比民主党的人强。

    自从2000年普京正式接替叶利钦,担任欧俄总统以来,到2008年他已经担任了2届总统。由于此时模仿美国的欧俄宪法,规定总统只能是两届,所以从2008年5月开始,由梅德韦杰夫担任欧俄总统,而普京则出任政府总理。其实虽然职务换了一换,但他仍然是实质掌控欧俄的真正强人,说白了,不过是为了符合宪法而做的“技术性处理”而已。

    过去的8年,对他而言,一点都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如履薄冰。

    作为欧俄西化派中的自由派,在2000年他与梅德韦杰夫等盟友,确立了“西方化”的总路线,全力向西方示好,希望能加入西方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开始的时候,向西方示好的策略,似乎确实有效,尤其是2000年到2002年,是普京和西方的蜜月期,他与西方的领导人打得火热,与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关系都处得很好。在美国方面尤其下了大功夫,虽然他对希拉里和克林顿并没有什么好感,但他还是努力地与这对夫妇相处得非常融洽。为了讨好美国,他还下令关闭了位于古巴的侦听站,这可是冷战时代,前苏联最重要的对美国的海外军事设施。

    通过建立上层关系,他试图让欧俄融入西方社会,甚至计划加入北约,彻底倒向西方,西方也表达了对斯拉夫兄弟的欢迎之情。尤其是德国总理施罗德,看上去因为感谢欧俄让两德统一的恩情,愿意尽快推动俄罗斯加入北约。

    但是2003年之后,普京和他的团队就发现,西方一点都没有放松对欧俄势力范围的侵蚀。在过去的几年,北约的势力范围,已经推进到了欧俄的眼皮底下,就在2002年,北约一口气扩招了7个东欧国家,包括3个前苏联加盟国,北约的势力范围直抵欧俄,却不接受欧俄加入。而且北约随后,还要在这些国家,部署新式武器,声称不是针对俄罗斯,这他娘的,已经不是欺负欧俄的虚弱了,这是在侮辱普京的智商。

    从那以后,普京已经开始变得对西方非常警惕,但他觉得还不能放弃努力,毕竟西方与前苏联斗了70年,不信任欧俄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欧俄出让一定的势力范围,也算是表示欧俄的诚意。

    在2005年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算是对普京一次失去信心的补强,因为特朗普曾经数次夸奖他,认为普京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但很显然,特朗普对欧俄的个人示好,反而导致了美国建制派,对欧俄的更多攻击和不信任,而特朗普也无法改变美国对欧俄若有若无的敌视政策倾向。

    这几年欧俄与西方的关系,一直难以保持稳定和热络,尤其是去年2008年8月的南奥赛梯事件,实在是让欧俄忍无可忍——他娘的,欧美长期在煽动格鲁吉亚闹事,要把格鲁吉亚也收到北约里去,最终导致在2008年 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欧俄不得不进攻格鲁吉亚,通过南奥赛梯战争,形成对格鲁吉亚和北约的威慑,否则北约还要把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到格鲁吉亚这里。

    但是美国立即定性欧俄与格鲁吉亚的冲突,是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侵略,这让普京既感到愤怒,又感到一丝对于西方友好的绝望,他们一边可以对你个人夸奖和建立良好关系,另一边则对侵削欧俄的安全和其它利益,毫不手软。

    普京自己都还没有注意到,在与西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过去的不切实际的热望,逐渐在退去,而作为15年克格勃精英训练得到的本质——自律,聪明,抗压,对人性不抱任何幻想,开始显露出来,要知道他当年在克格勃档案中的特长一栏,可是注明了,擅长使用各种交通工具,暗杀,爆破,深入敌后!

    而他在克格勃的工作,主要是做什么呢?是被派去侦查分队,主要跟踪国外使馆工作人员和收集情报工作。他需要从很多的信息里面,去分辨和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然后上报给莫斯科。这样子的工作,他干了整整15年!

    所以对西方不切实际的热望变得冷却,作为精英特工人员的素质和思考能力,就开始发挥出来。他对于原来完全倒向西方的战略,开始怀疑起来——欧俄真的能做到吗?西方真的能接纳欧俄吗?

    本来普京以及梅德韦杰夫,对此都是确信无疑的,应该说,比李思华原时空,更确信这一点——因为亚俄的存在,那么欧俄就成为了西方对抗社会主义体系的前线,那么他们支持欧俄,不就是支持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一切不应该都是顺利成章的吗?

    然而现实是冰冷的,欧俄自诩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部分,可是西方并不这样想呀,他们似乎还是把欧俄看成异类,所以“攘外必先安内”,欧俄就成为他们对抗社会主义“攘外”之前,必须先消灭异类的“安内”。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俄能怎样做呢?一直放任西方,不断通过北约向欧俄的边境推进,是不行的,俄罗斯的历史上,缺乏缓冲带带来的恶果,再鲜明和显著不过了:拿破仑攻破莫斯科,以及二战希特勒闪击苏联,这都是历史给予俄罗斯的最大教训。更何况,失去了乌拉尔以东后,欧俄并没有太大的回旋余地,没有缓冲带,就没有国家安全。

    但是完全得罪美国和北约,变成他们的敌人,更不可取,单凭欧俄一个人口不满亿的国家,如何能对抗西方的压力?依靠核武器威慑吗?那经济怎么办?欧俄现在的最大外汇来源,就是向欧洲出口两大油气区生产的油气。

    普京这两年一直觉得,得欧俄的战略形势,变得非常恶劣,恐怕是俄罗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劣势。

    西方的策略,很可能是侵吞欧俄以西的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东欧国家,将战线推到欧俄的边境——实际上,他们是想把欧俄,变成与社会主义国家体系之间的缓冲区,让欧俄成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抗磨盘。

    欧俄肯定不能接受这样的一种安排,这不是让欧俄变成了两大势力的前线战场吗?那欧俄的国家命运,必然凄惨无比。当年欧洲的宪兵,居然要变成欧洲的炮灰吗?

    向东看,欧俄的形势就更不妙。亚俄发展的势头迅猛无比,现在他们的经济体量已经是全球的第4位,仅次于中国、殷华(在2008年刚刚合并成立新国家)和美国,而且看发展的趋势,可能不出10年,就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前三的经济大国。

    但普京已经无法把亚俄看成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了,现在亚俄的人口差不多有2亿人,其中5000多万是原苏联的国民,而加上东欧移民,两部分大约是6000万人,其余1.4亿人,都是双重国籍的中国人,算起来中国人 已经占据了亚俄人口的70%,这还算是俄罗斯吗?就算是沙俄曾经狂妄地设想过的“黄俄罗斯”,那也应该是俄罗斯人当家作主嘛。现在这个亚俄算什么呢?只能算是整合了部分俄罗斯人的另一个小中国。

    但不管怎样,欧俄在国力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亚俄,欧俄的人口现在都只有9000多万,虽然在欧洲还是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可是相对于德国的8000多万人,法国和英国的6000多万人,其实也只是同一个级别。

    所以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普京觉得压力很大,俄罗斯民族的未来,就在于欧俄的复兴,可是太困难了,现在这种东西双向挤压欧俄的格局,已经开始逐渐明显。说来好笑,欧俄判断西方不敢进攻欧俄的主要原因,除了核武器,居然是因为欧俄与亚俄,毕竟在法理上算是一个邦联国家,如果西方进攻欧俄,那就等同于进攻亚俄,自然会遭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全力反击。但这不可笑吗?欧俄的生存,居然要靠自己的敌人?

    欧俄的前途,仍然是变成西方的一员,当然不是作为炮灰,而是作为盟友,否则俄罗斯民族就不会有前景。欧俄仍然必须努力说服西方,就像是当年欧洲对抗庞大的蒙古帝国,匈牙利和波兰作为欧洲的保护者一样,今天欧俄就是这样的角色,欧俄作为对抗“新蒙古帝国”的前线,理应得到后方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全力支持,而不是拆台和偷食。

    西方要接受欧俄的这种定位,不仅仅是说服他们国家的领导人,还需要通过他们的领导人,去引导西方内部的重新定位。这很困难,但似乎欧俄也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主要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美国,而特朗普仍然是达成欧俄目标最理想的美国领导人,至少他是个商人,一切都可以交易,而不是那种冷战老将,总是充满了对于俄罗斯的敌意。

    当然,西方如果转变对于欧俄的战略,那是最好的结果。但欧俄需要有备份的战略,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重整军力,好在最近十年的高油价,让欧俄恢复了一定的元气,有能力在军备上进行一定的投资,俄罗斯或许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希望西方不要触动欧俄的逆鳞。

    从最恶劣的情况考虑,如果与西方转为敌对,那么欧俄的出路,就在于重新拿回乌克兰,白俄罗斯,以此构筑一个自身有资源有工业有纵深的大国;想办法,哪怕是忍辱负重,也要与亚俄和中国调整关系,减轻来自东部的压力。重新大幅度提升与社会主义国家体系之间的贸易和往来,争取加入全球的主流市场。

    有了这样的一个新俄罗斯,就可以压迫东欧各国,反过来让他们成为欧俄与欧盟国家之间的缓冲区。做不了西方的盟友,那就做他们不能不重视,被迫要在一定程度上讨好的强邻。

    特朗普连任对于欧俄虽然算是利好,但欧俄不能太单纯了,特朗普或许也无法推进让欧俄融入西方的道路。两条腿走路的战略,现在就要开启,调整“东方战略”同样是当务之急。或许,我本人需要出访一次中国和亚俄?不去沟通是不行的。普京内心下了决定。

    CFIA欧俄与东欧分局的局长刘韶华,登上了一座小山,这里属于基辅西部的较高地带,可以看到一部分的基辅市区。

    来到乌克兰已经十多天了,所见所谓仍然让他感到触目惊心,没想到这个原苏联排名第二的发达地域,现在居然衰退到这个地步。

    发展到2008年,乌克兰实际GDP仅相当于解体时1993年的41%,原来乌克兰的生活水平与波兰相仿,据说现在还不到波兰的一半。当然,这也与西欧国家,宁可投资波兰,也不会来到乌克兰有关,毕竟欧俄对乌克兰的“禁脔”情绪是明显的,资本对于长期的安全性,肯定是有疑虑的。

    轻工太轻,重工太重,是乌克兰经济结构上最大的弱点,这里原来是苏联军工的生产重心,却不是民生经济的重心。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为了向西方靠拢,几乎完全废弃了军工业,也就是废弃了其工业的重心,那还能剩下什么?乌克兰是欧洲的粮仓,没有乌克兰的俄罗斯,注定成不了帝国。而乌克兰没有了俄罗斯,也就是一个没有能力自我发展的孩子,就彻底沦为了资源出售国。

    刘韶华不由为这个国家叹息了一声,乌克兰前后几任的国家领导人,用垃圾来形容,那都是侮辱了垃圾。或许这个国家本质上太年轻了,在苏联之前,其实也几乎没有过独立的乌克兰,他们的领导人,没有那种国家文化的传承,根本不知道如何领导一个国家,也没有有效的立国之策,完全是在胡搞。

    明明是一个发达国家的底子,现在搞得比那些农业国还不如,东欧国家整体已经是够糟的了,但最糟糕的,无疑还是乌克兰,就连白俄罗斯,也要比乌克兰稳定得多,人民的生活也要好一些。

    不过这种情况,有利于CFIA完成自己在东欧地域的任务。这些年过去,这里的底层民众,饱受资本主义的酷毒,虽然在西方宣传和洗脑下,从内心并不向往社会主义——说实话,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眼界狭窄。

    就像是乌克兰,年轻的男人跑到欧盟,在底层做工赚辛苦钱,年轻的女人大量沦为妓女,变成了欧洲妓院和欧洲子宫,技术人员大量流失。这种情况不改善的话,长期而言,乌克兰这个国家必然消亡。

    这些东欧国家,对于华盟的价值并不大,只有一点吸引了中国的关注,那就是年轻而有教育基础的人口。并不是因为华盟需要这些人口,而是因为不想让所有的这些人口,都流入欧洲,为欧洲提供充裕的底层劳动力,让欧洲资本主义,因此而“回暖”。

    亚俄的蓬勃发展,使得其有充分的空间,消化这些青年人口的就业。从世界革命长期战略发展的角度,也需要重新培养大量的理解和可以执行中国模式的欧洲裔干部,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所以CFIA这些年,已经在东欧建立了一张“移民之网”,重点就是乌克兰,因为它的情况最糟糕,其次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及波塞地域。不过对于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就是完全放弃,因为这些国家对于前苏联无比仇恨,不仅是制度问题,而且是民族冲突的问题。这种仇恨,也不仅是延续到了眼下的欧俄和亚俄,实际上相比历史上还加强了,西方一直在煽风点火嘛。

    到去年即2008年,移民亚俄的东欧人,大约有800万左右,其中超过500万都是乌克兰人。虽然很多乌克兰人,同样对于俄罗斯有着民族情绪,但也有很多头脑清醒的人,他们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到亚俄做一个无歧视和职业稳定的大国公民,还是到西方做底层无保障的打工者或者妓女。

    刘韶华看到现在乌克兰的情况,他可以清晰地判断出,随着亚俄经济长期的高速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又因为乌克兰以及其它东欧国家糟糕的经济情况(在新时空这些国家的经济情况,要比原时空糟糕得多,因为欧盟国家,这些年自身经济一直不好),移民亚俄的吸引力,会变得越来越强。

    前苏联解体十五年过去,当初头脑发昏的一代,除了那些有着狗粮利益的家伙,东欧民众都已经冷静下来了,不过是那种躺平与淡漠的冷静——反正怎么样,都没有希望了。中国对于拯救他们,也没有兴趣,兴趣只集中在新的青年一代。

    当然刘韶华其实个人有着疑问,因为他觉得中国自己有着足够的人口,干嘛还要吸引东欧的青年。他只能认知为,这是为了未来重新颠覆东欧做准备。

    其实在李思华的《遗国策》中,提出东欧移民,应该是一个长期小战略。他们的人口体量,确实微不足道,但反正中国也不缺他们的容身之地——未来还要考虑在加拿大和澳洲,建设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呢。但是有了他们,未来在资本主义社会崩溃的情况下,不难再把这些国家翻过来。而且这些人口,是中国对欧洲整体工作的一种储备。

    在打垮美国后,中国并不会强制性地把欧洲包括东欧,都变成社会主义的天下,这里资本主义的思维土壤,太过丰厚。但总要埋下种子,等到这些国家与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发现自己要变成新时代的原始社会的时候,再看这些国家民众的最终选择。

    发展社会主义,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升维,我们不会拒绝任何积极进取的国家和民族,也会“授人以渔”地给予种子和方法论,但如果一个民族或国家中的大多数民众,最终仍然拒绝社会主义的模式,那就是自身的无悔选择,我们的前进,不会再等待他们。

    在不知不觉之中,不管是欧俄,还是东欧其它国家,他们并不知道,或许他们已经来到了他们民族数千年历史上,最关键的一个选择期,这个选择期的阶段,只有2030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