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459章 大英帝国解体

第459章 大英帝国解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西元2015年3月,英国伦敦。

    满脸白色胡茬的科尔宾,对同样年老的马罗科夫叹息了一声,说道:“我已经老了,工党并不是我的信仰,而是我的生命。三十多年了,对工党的改革失败了,我也没有力量再去组织新党。如果是年轻的时候,我可能会听从你的建议,但现在对我来说,已经晚了。”

    马罗科夫遗憾地摇摇头,他是俄国裔,二十多年前苏联解体的时候,他作为一名医生,移民了英国。不过他对资本主义的狂热,很快在对英国社会的观察中死去,现在他其实是亚俄的一名情报人员。

    当然,科尔宾并不清楚他这位老朋友的“真面目”,马罗科夫是他的家庭医生,而且当年是从前苏联移民的,熟悉左派的理论,而且到了英国以后,他的思想,反而转回了社会主义,这与科尔宾有不少的共鸣,两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科尔宾是英国政坛的奇葩,因为他的立场,在英国工党这个所谓的“左派政党”看来,也是左得令人可恶。科尔宾所谓的“英国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国有化、对富人征税、反紧缩、反核武、反君主立宪,保守党支持什么,他就反对什么。

    在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科尔宾这样的人,只不过是英国政坛的笑话。但随着英国日渐衰落,民众生活日益困难,科尔宾的主张,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而且他这个人喜欢深入底层宣传和沟通民众——他头戴列宁帽走访民众的白胡茬老头形象,在英国人尽皆知。使得他得到青年人的爱戴,在几年前一举打败工党的传统政客,成为了工党的党魁。

    虽然工党的传统议员们,几乎都是科尔宾的反对者,他还是让保守党的脱欧决定,被迫拖延到去年即2014年的年底。但终究胳膊扭不过大腿,保守党的脱欧决定,还是得以通过,科尔宾也只好辞去了工党党魁的职务,实质上退出了政坛。

    马罗科夫这几年,与英国一个名为“英国青年GC主义联盟”的组织关系密切,这个组织可不是无名之辈,它成立于1921年,与中G是同一年建立的,算得上是现在很少见的西方第一代的GC主义者组织。

    1921年的时候,它是当时英国GC党的青年组织,在西方社会主义低潮时期的1988年,这个青年联盟曾经被解散,而且英国GC党也于1991年解散。不过在中国的隐秘支持下,1991年这个青年联盟反而复活,从那以后,这个“套皮重生”的青年联盟组织,变成了一个中国思想流派的GC主义组织。

    从最初只有几百人起步,到现在也只有几千人,青年联盟的影响力并不大,不过这也是与中国国内的策略有关系的,并不急于壮大在西方的GC主义组织,而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干部、夯实基础、低调发展,毕竟这样的公开组织,总是受到英国政府的严密监控。

    不过随着英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变得一团糟,无疑组织发展的黄金期来临。马罗科夫之所以要求科尔宾,正是因为他在英国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而且他的思想,本来就受到列宁的影响最大,与青年联盟的思想整体上可以对接,属于思想上的同志。不过被科尔宾拒绝,也是意料之中的,毕竟他确实老了,而且不想背叛工党。马罗科夫的邀请,也不过是“尽人事”而已,果然“捷径”并不好走。

    告别了科尔宾,马罗科夫开车来到伦敦东区的一栋建筑前面,这里是“英国青年GC主义联盟”的公开总部,实际上马罗科夫并没有掩饰自己与青年联盟的密切关系,他在英国这些年表现出的,本来就是一个左翼思想的知识分子,与青年联盟这些人“臭味相投”也是很自然的。

    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一个等待他的青年男子艾伯特,他是青年联盟情报部的负责人,看到马罗科夫,笑着问了一句:“与科尔宾谈得如何?”

    马罗科夫遗憾地摇摇头:“他拒绝了。”

    艾伯特也摇摇头,他一点都不意外,说道:“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边说话,边递给了马罗科夫一个香烟盒。

    马罗科夫皱了皱眉头,说道:“早就告诉过巴里特,不要再使用这种原始的古老的情报传递方法,他还是喜欢这一套。”

    他打开烟盒,取出其中右侧的第一支香烟,香烟的烟丝已经被掏空,里面有一张纸条,用密码写着情报,他打开纸条随即把情报翻译了出来,情报是关于苏格兰民主党独立公投的具体行动计划,艾伯特看了看,不由得吹了一声口哨:“这些家伙,终于要发动了吗了?我还以为他们会一直嘴炮下去呢。”

    马罗科夫随口说了一句:“英国终于脱欧,苏格兰再没有了任何不独立的借口。你这个英国人,不遗憾吗?”

    艾伯特耸耸肩:“我可不是民族主义者,再说我的父亲是苏格兰人,我的母亲是威尔士人,严格来说,我肯定不是英格兰人。”

    马罗科夫感叹了一句:“你们的民族关系,还真是复杂。”

    情报立即被传送给CFIA的伦敦情报站。于此同时,一场最后的谈判,在苏格兰与英格兰的领导人之间展开了。

    一边是首相卡梅伦与内政大臣特蕾莎梅,另一边是苏格兰民主党的两位领袖尼古拉·斯特金与亚历克斯·萨蒙德,两边都是一男一女。

    斯特金轻松地对卡梅伦说道:“首相先生,您很清楚,你们无法阻止苏格兰的独立公投,而且这一次的公投,苏格兰人必然会支持独立。”

    卡梅伦心烦意乱,英国刚刚完成了脱欧公投,在他看来,这是英国的一次胜利。可没想到苏格兰的反应是如此强烈,原本赞同独立的苏格兰人,正好是在50%的危险线上徘徊,但脱欧成立后,苏格兰赞同独立的人口比例,一下子飙升到了68%以上,超过了2/3,可以说是人心所向。

    卡梅伦不由得想起了英国人的著名说法:英格兰人与苏格兰人,看上去相似,其实是茶水和盐水之间的差别,内里根本没有相似之处,上千年也无法融合。英格兰保守,以自由市场为导向,不信任欧洲,喜欢介入国际事务。苏格兰则想要经济的多样化,更好的福利,更信任欧洲,比英格兰人更爱好和平。

    这他妈的都是扯淡,无非是苏格兰这个小王八蛋,看到英国整体不行了,就想单飞脱离老大了呗,哪有什么真正的民族性格不同?

    卡梅伦强硬地说道:“英国政府不会同意苏格兰的独立公投,如果你们强行发起,英国政府也不会承认公投的结果。”

    萨蒙德摇了摇头,对卡梅伦说道:“总统先生,我们已经可以满足英国全民公投的条件,可以让全部英国人先行公投,决定是否允许苏格兰独立,从法律上,您无法阻止全民公投。”

    卡梅伦僵住了,这正是现在英国政府的困境。谁知道英国人都信了什么邪,按照现在的民调,居然有56%的英国人,不分种族,都赞同苏格兰独立。所以如果全民公投,其最终结果,很可能与让苏格兰单独公投无异。

    卡梅伦说道:“政府内部,需要对你们的提议进行协商。”

    一番争论过后,尼古拉·斯特金与亚历克斯·萨蒙德站起身来告辞,斯特金对卡梅伦说道:“苏格兰人民已经无法等待,一个月以后,如果英国政府的态度只是拖延,那么我们会主动发起全民公投。”

    两人走后,卡梅伦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居然敢对他这个英国首相下最后通牒?太不像话了。

    特蕾莎梅一直没有太多地说话,这个时候却对卡梅伦说道:“确实如他们所说,我们阻止不了全民公投。但首相先生,苏格兰未来对于英格兰的意义,还有过去那么重大吗?”

    卡梅伦冷静了下来,惊异地看了特蕾莎梅一眼,这不是废话吗?英伦又不大,苏格兰就占掉了7.8万平方公里,失去苏格兰,就可能进一步失去北爱尔兰和威尔士,英国会变成一个只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那还有什么国际影响力,如何制衡欧洲?恐怕美国也会觉得英国的价值不大了吧?

    特蕾莎梅知道卡梅伦这一眼的意思,但她说道:“最近我听过一些战略家的分析,我觉得他们的说法,还是有点意思的。”

    卡梅伦无可不可地说道:“那你说来听听。”

    梅姨接着说道:“苏格兰对于英格兰的利益,在经济上是北海油田和北海渔场,除了这两个,那里都是高地山区,人口又少,经济的价值并不大。在战略上则是北海是欧洲的出口,战略上可以遏制法国和德国的出海口。”

    卡梅伦点点头,作为首相,这点战略认知他还是有的。

    “所以不是苏格兰有价值,而是北海有价值。北海的价值,过去很大,但是现在已经不大了。低油价时代来临,北海油田的成本过高,现在开采还不如从中东购买;北海渔场本来价值就越来越小;北海的欧洲大陆出口的战略价值,确实仍然很高,但英国现在还有什么能力,能够用这个出口,来阻挡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的出海呢?我们的海军,未来还会剩下多少呢?”

    卡梅伦的脸色变得难看,但他知道梅姨说的是正确的。

    “欧洲都快在全球跌到第三第四档的层次了,无论法国、德国还是英国,都已经不是过去的列强了,至少几十年以内,欧洲恐怕并没有发生类似过去海洋争霸那样的可能性,都已经是世界的边陲了,还争斗什么呢?”

    “所以北海出口的战略价值,除非是我们仍然完全遵循美国人的要求,以之来压制欧洲大陆,才有真正的价值。可你也知道,美国人自己都已经退守北美了,他们未来对于欧洲,真的还会投入很大资源,来做所谓的平衡战略吗?英国人真的能从其中,获得足够的好处吗?我们继续得罪法国和德国,但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算什么呢?”

    “英国未来的定位,在西方应该是美国与欧洲贸易的桥梁,因为我们属于盎格鲁和欧洲两个圈层,具有天生的中介地位,即使失去了金融中心的优势,但正常贸易总可以吧?另外,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反华反G的立场,那么多我们过去的殖民地国家,英国当然也可以作为欧洲与他们贸易的中介和桥梁。”

    “至于苏格兰,或许我们真的要考虑让他们独立出去,甚至是北爱尔兰地域。首相先生,英国已经不是大国,未来甚至可能都不算强国了,我们的目标可能要变得现实一点,小而美、小而强可能更好。每年英国政府的精力,都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独立牵扯,英格兰的实力,大量地花费在这两个地域,而我们努力到最后,可能还是无法阻挡他们的独立,尽快地止损,可能并不是坏事。当然,我个人以为应该阻挡威尔士独立,威尔士的位置,太影响英格兰的经济和安全布局了,而且威尔士独立的意愿最弱,因为威尔士人的力量也最弱,便于我们控制住。”

    “我们盎格鲁民族,从来就不擅长民族融合,小小的英伦三岛,各族之间的矛盾,千年来几乎从来没有改变。既然大英帝国实质上已经不存在了,矛盾肯定会越来越尖锐,因为共同利益越来越小了,勉强维持,只能是越来越耗费英格兰有限的国力。”

    “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英格兰的包袱。能够卸下也是一种解脱。大英帝国的实力,还是被英格兰人继承的,毕竟我们有5000多万人,不是其它民族可比的。”

    卡梅伦陷入了沉思,他不能否认特蕾莎梅上述说法的一些合理性。美国人在全球霸权上,对中国认栽了,所以在撤退回北美,而且由于欧洲美元市场日渐萎缩,英国对于美国的价值自然大跌,依靠美国制衡欧洲的战略难以为继。

    英国脱欧,本身是为了英国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不受法国和德国制约。但并不是为了与欧洲为敌,相反,与欧洲的自由贸易,仍然是英国的立国之本。英国不可能像历史上的大英帝国一样,能够在法国和德国之间游走,制衡他们,现在这样干,只能让他们反感,因为两国都在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主权独立,这个时候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一定会被压制。

    美国撤退,英国自己的力量不够,或许“认栽”也是必要的,不要把过去大国的负担,继续压在一个已经非常孱弱的英国身上,确实可能是必要的。按照特蕾莎的意见,英国未来应该是一个贸易立国之岛,是美国、欧洲与过去的英联邦国家之间贸易的中介和服务。

    从这个角度,确实保留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可能只是更大的麻烦,而不会给英格兰带来更大的好处。如果未来英格兰重新强盛,其实拿回这些所谓的独立小国,也不会是很大的问题。一个500万人的苏格兰,如果未来超过5000万人的英格兰,真的要消灭他们,他们又凭什么阻挡呢?疆土相连,这是他们永远改变不了的致命缺陷。

    但是这样的“撤退”,在英国的议会和政府里引起的风波,可想而知。卡梅伦有点疲惫地拍拍额头,作为一个当年的花花公子,投机政客,他可不愿意面临这样“地狱级”的政治沙场,那个辞职的意愿,突然变得更加强烈。

    卡梅伦突然对特蕾莎梅说道:“我想辞职了,我不愿意面对这一切。你愿意接替我的职位吗?你的思路,或许由你来亲自实现,更有意义。”

    特蕾莎梅一下子愣住了,她当然有担任首相的雄心,但从没有想过直接接替卡梅伦,以前的思考,都是参加卡梅伦卸任后的英国首相竞选。这个建议非常突然,但她不能不说很有诱惑力。英国再是一个烂摊子,但政客嘛,还能害怕烂摊子吗?

    如果完成了上述的设想,某种意义上,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新英格兰的塑造者,这也算是不错的历史成就吧?

    梅姨问卡梅伦:“你是认真的吗?这可不能开玩笑。”

    卡梅伦点头说道:“当然是认真的,完成了脱欧后,我早就想辞职了。”

    两人协商了一会,因为都要与背后的一些人物商量,才能最后决定,所以两人约定在3月底,两人会带着各自的团队协商,做出最后决定,而且决定后必须要有所交接嘛。

    西元2015年4月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由于还在保守党的任期中,特蕾莎梅通过党内选举,在4月16日接任了英国首相。

    按照她与苏格兰民族党事先的协商,她开始推动两院同意苏格兰公投,她的那套理论传遍了英国的上层政坛,也确实说服了一些人,所以最终英国的两院批准了苏格兰议院公投,来决定苏格兰未来的地位,这其实就是给苏格兰独立开了绿灯。

    苏格兰的独立公投,在7月举行,超过65%的苏格兰人赞同苏格兰独立,公投顺利地将苏格兰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效果,从“联合王国”中分离出来。无数人热泪盈眶,但冷静的人都知道,无论是英格兰还是苏格兰,未来都是莫测的,独立是福是祸,现在还很难讲。

    苏格兰的独立进程,当然刺激了北爱尔兰和威尔士。不等他们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英格兰的行动很迅速。一向是英国动乱之源的北爱尔兰,很快也在6月,得到了英国两院的批准,在9月举行独立公投,顺利地独立,其后他们与爱尔兰的合并谈判,英国当然就不管了,只不过在北爱,有不少的英格兰新教徒,他们将拥有双重国籍,也可以回到英格兰。

    只有威尔士,让英国政客们全力以赴地说服了,本身威尔士的独立意愿,就是最弱的,无非是想向“中央”讨要好处罢了,所以去掉了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英格兰本身也可以提供威尔士较大的好处,因此最终威尔士的独立意愿,基本上被摆平了。

    在全球看来,大英帝国本土终于解体,代表着英国退出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历史发展实在是快,一个八十年前的全球霸主,今天沦落至此,不能不让很多人唏嘘感叹。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