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谁在背后冷笑
林曜的指节在桌面上无声地敲击,每一次落下,都像是在丈量着他内心的焦躁。
电脑屏幕的冷光映在他眼中,那封加密邮件的标题——“第三停车场,被遗忘的47分钟”——如同一根尖刺,扎进了他缜密如蛛网的思维里。
匿名,来源不明,却精准地指向了苏氏集团安保体系中最不为人知的一个漏洞。
他没有丝毫犹豫,权限在深夜被极限动用。
安保部门的后台日志被强行调出,数据流如瀑布般刷过屏幕。
林曜的目光精准地锁定在事发当晚的时间戳上。
凌晨一点十三分至两点整,不多不少,正好四十七分钟。
记录显示,第三停车场C区的配电箱被人为切断了电源,负责该区域监控、照明以及门禁的系统全部陷入黑暗。
官方记录的理由是“线路老化,偶发性短路”,一份由外包安保公司提交的巡检报告签字人,赫然写着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老周。
那个已经被顾慎处理掉的,看似无关紧要的棋子。
而提供这份巡检报告的外包公司,正是老周退休前服务多年的地方。
巧合?
林曜从不相信巧合,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所有的巧合,不过是尚未被揭开的预谋。
那四十七分钟的黑暗,足以让一头大象消失得无影无踪,更何况是一个人,或者一些见不得光的交易。
冰冷的怒意从他心底升起。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站在明处的猎人,自以为掌控全局,却没发现猎物早已在暗中布下了无数细小的陷阱。
顾慎,这个名字在他脑海中盘旋,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血腥味。
他抓起内线电话,声音因压抑而显得格外低沉嘶哑,如同深夜荒原上的狼嚎:“给我接通安全风控部主管。立刻,马上。”电话接通的瞬间,他的指令不带一丝情感,字字如刀:“启动一级响应。给我查,查所有与顾慎有过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员,资金往来、通话记录、社交网络,挖地三尺也要把线索给我挖出来。尤其是……他母亲住过的那家地下诊所,我要知道那里的每一只老鼠叫什么名字。”
黑夜,因他的一道命令而悄然涌动。
一场无声的风暴,正以苏氏集团为中心,酝酿着席卷整座城市的能量。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一间毫不起眼的城郊公寓内,最后一点微光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消失。
顾慎拔掉一个微型信号接收器,随手扔进了一旁的金属销毁盒中。
盒内红光一闪,接收器化为一撮无害的粉末。
屏幕上,是老周刚刚通过隐秘渠道发来的最后一张反向监控截图——林曜办公室窗外的停车场,几辆黑色的商务车正悄然驶离。
安全。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意识沉入一片虚无的数据空间。
淡蓝色的光幕在他脑海中展开,冰冷的机械音随之响起。
【系统启动,信息变量录入中……】
【变量一:目标人物‘林曜’已启动内部高级别清查,风控等级提升至‘橙色’。关联人物‘老周’被锁定为关键突破口。】
【变量二:目标人物‘赵明远’近七十二小时内,与苏氏集团法务部主管秘密接触三次,时长分别为十七分钟、二十三分钟、四十一分钟。】
【变量三:苏氏集团董事会决议,将于近期推行覆盖全体员工的心理健康评估项目,由‘苏晚晴’主导。】
冰冷的数据流在顾慎的意识中重组、碰撞、推演。
三秒钟,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随后,一幅动态的未来影像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画面中,是数名身着风控部制服的人员冲入一间破旧的出租屋,将一个头发花白的身影死死按在地上。
画面右上角,一个鲜红的倒计时正在跳动:七天。
【推演结论:若采取被动规避策略,林曜的调查网将在七日内精准定位‘老周’的藏身之处,关联信息链有73%的概率指向您。】
【方案推演:主动介入‘苏氏集团心理健康评估项目’,构建虚假身份‘沈言’,可创造与‘赵明远’及‘苏晚晴’的直接接触机会。综合评估,计划成功率58.1%。】
58.1%。
一个不算高,却充满诱惑的数字。
被动等待,是走向死亡的悬崖。
主动出击,是踏上布满荆棘的钢丝。
顾慎缓缓睁开眼,眸中没有丝毫犹豫。
他拉过笔记本电脑,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一个新的加密文件夹被创建。
他输入了文件夹的名称——“沈言档案”。
猎人与猎物的身份,从这一刻起,即将发生最戏剧性的逆转。
第二天清晨,苏晚晴的办公邮箱里,一封看似普通的邮件静静躺在收件箱中。
发件人显示为“市心理健康协会”,标题是“关于苏氏集团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的推荐函”。
她点开邮件,一封措辞严谨、格式规范的推荐信映入眼帘。
信中,市心理协会向她隆重推荐了一位名叫“沈言”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履历堪称完美:海外名校临床心理学博士,多家跨国公司特聘心理顾问,尤其擅长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高压职场环境下的情绪疏导。
最让她放下戒心的是,推荐函的末尾,附上了一位联席推荐人的亲笔签名。
那是她大学时代的导师,一位在国内心理学界德高望重的泰斗。
她对导师的笔迹和为人深信不疑。
然而,她永远不会知道,这封邮件的诞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顾慎动用了他前世积累下的一段早已被遗忘的学术人脉关系,通过一个身在海外、与导师有过数面之缘的退休教授的邮箱,发出了第一封“问询邮件”。
这封邮件又被自动转发至一个由他控制的、位于南美洲的跳板服务器邮箱,最后,才伪装成心理协会的官方邮件,精准地投递到苏晚晴的案头。
整个推荐链条经过了三层跳转和伪造,所有的原始痕迹都如融化的雪,消失在庞杂的互联网数据流中。
苏晚晴指尖在鼠标上停顿了片刻。
集团内部推行心理评估,确实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外部专家来主导,以示公正和专业。
导师的推荐,无疑是最可靠的保障。
她几乎没有过多犹豫,便在回复邮件中写道:“感谢协会的推荐,请将沈言先生的资料列入第一批候选人名单,尽快安排面试。”
面试当天,苏氏集团大厦三十六楼的会议室里,气氛严肃而专业。
顾慎坐在候选人的位置上,与平日里那个略显阴沉的他判若两人。
他戴着一副无度数的平光眼镜,镜片巧妙地改变了眼部轮廓的视觉效果,几近无痕的淡妆让他原本分明的棱角柔和了许多,肤色也调整得更加健康。
更重要的是,一枚藏在衣领下的微型变声器,让他原本清冷的声线变得温和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他就是“沈言”。
面对人力资源(HR)团队和几位部门高管组成的评审团,他表现得从容不迫。
无论是集团的组织架构,还是员工可能面临的压力源,他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他信手拈来的案例,生动而深刻,尤其在谈到“高压职场中的隐性焦虑与决策疲劳”时,精准的剖析让在场的HR们频频点头。
赵明远作为财务部的代表,交叉着双臂,靠在椅背上,脸上挂着一丝惯有的审视和挑剔。
他听着沈言的论述,心中不以为然,只觉得这些心理学家都是些夸夸其谈的骗子。
直到,顾慎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他,语气平缓地补充了一句:“特别是对于长期处于巨大财务压力,或背负着秘密债务的高管而言,这种压力极易诱发认知扭曲,导致风险评估出现致命偏差。”
话音落下的瞬间,赵明远的身体猛地一僵。
他交叉在胸前的右手指尖,不受控制地剧烈抖动了一下,虽然他立刻用左手握住,动作快得几乎无人察觉。
但这一幕,却被顾慎看得一清二楚。
在他的视野中,一个淡红色的数据框瞬间锁定在赵明远身上。
【目标:赵明远。情绪波动识别启动……焦虑指数:79%。恐惧指数:43%。威胁感知等级:中度。】
成了。鱼饵,已经被咬住了。
当天晚上,顾慎回到自己的公寓。
他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地站在黑暗中,闭上了眼睛。
在他意识的深处,那块古朴的铜签凭空浮现,轻轻震动起来,发出嗡鸣。
【签到任务完成:影响主线人物‘苏晚晴’的关键抉择——批准‘沈言’入职。】
【任务评级:优。】
【签到奖励发放:获得永久性能力‘情绪波动识别’。】
【能力说明:感知半径三十米内,所有智慧生命体的基础情绪波动,生成量化数据。综合误差率低于5%。】
一股冰凉的能量从铜签中涌出,瞬间扩散至他的四肢百骸。
顾慎猛地睁开眼,世界仿佛变得不一样了。
空气中不再是单纯的寂静,他似乎能“听”到一些别的东西。
楼上夫妻压抑的争吵,隔壁青年看恐怖片时陡然加速的心跳,甚至窗外流浪猫的警惕与不安……这些无形的情绪,此刻都像一张张细密的、不同颜色的网,覆盖在他周围三十米的空间内。
他甚至能分辨出,哪一段心跳的节奏里,藏着谎言的回声。
这,就是洞察人心的力量。
同一时间,在城市另一端的豪华别墅里,赵明远烦躁地扯开领带。
他走进书房,反锁上门,然后熟练地移开书架后的暗格,露出了一个嵌入式保险柜。
指纹、密码、钥匙,三道程序之后,柜门应声而开。
里面静静地躺着几本黑色的账本。
他一页页地翻看着,确认上面的每一笔记录都天衣无缝,但他心中的那份不安,却像藤蔓一样越缠越紧。
面试时,“沈言”那不带任何感情的眼神,和那句直刺他心脏的话,如同一根毒刺,扎在他的神经上。
他总觉得,那不是一次巧合。
犹豫再三,他还是拿起了加密电话,拨通了林曜助理的号码。
电话接通后,他刻意压低了声音,像一条躲在洞穴里的蛇:“帮我转告林总,集团最近不是要内部审计吗?我觉得是个好机会,不如趁机把一些时间比较久远、手续繁琐的旧账目集中清理销毁一批。名义嘛……就说是为了简化财务结构,配合集团数字化转型。”
挂断电话,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心头的巨石暂时被搬开了一些。
他没有注意到,在他书房窗户正对面的那栋废弃建筑的顶楼,一道黑影正缓缓放下一具手持式热成像仪。
仪器屏幕上,赵明远书房的灯光轨迹、他在保险柜前停留的时间、打电话时的位置,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形成了一份精准的行为分析报告。
黑暗中,顾慎收起设备,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猎物,已经开始因为恐惧而自乱阵脚,试图销毁自己留下的痕迹。
这很好。
因为一场精心准备的戏剧,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已经知道自己剧本,并会不折不扣地按照恐惧来表演的,主角。
而他,顾慎,或者说“沈言”,已经买好了第一排的门票,准备欣赏这场好戏的开幕。
明天,苏氏集团的会议室,就是他登上的第一个舞台。
(/bi/285964/36626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