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7章 回家
    不管是真帅还是被大雪暂时蒙蔽了神志, 反正两个人目前看起来也不可能有什么发展,两天以后,约好来接井熙的车按时来了, 她也到了回国的时候。
    坐在飞机上的时候, 井熙对着司宁青给她的联系方式笑笑, 然后把小卡片塞进了笔记本的夹层里。
    跟出来的路线差不多, 依然是转机,然后才正式登上回国的航班。
    十几个小时以后, 重新踏上熟悉的土地,听到熟悉而嘈杂的声音,井熙才真真正正全身放松下来。
    虽然偶尔的国外度假也不错,但是到底, 还是回到祖国更叫她安心。
    井熙先回学校报道,然后去两间实验室转了转,DAWN那边还在和即将建成的工厂合作, 研究成本更低的生产方式, 光电实验室她自己的项目组进展也很顺利,一切都按照井熙之前的计划, 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井熙过去的时候还特地和王师兄聊了聊, 提起她这次在洛桑冒出来的新想法,王聪对此挺感兴趣的,但是他仔细琢磨了一阵,还是不太确定的说:“但是这个难度太高了, 而且以咱们项目组的经费……差得也太远了吧。”
    井熙点点头:“我先去和钱教授聊聊,探探他的口风。”
    准备走的时候,王聪还提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边我们人手本来就不太够了,现在又增加一个项目, 项目组是不是可以加几个人了?”
    这事儿说起来,还是因为井熙的身份实在有些尴尬,作为本科生,她没有招收学生的资格,又因为资历实在太低,虽然成果一个又一个的出,但是过了这么久,项目组也没有机会扩大。
    加人这件事,一样也要经过钱教授的同意。
    钱教授比井熙早回来几天,一看见她就眉开眼笑的问:“听说你参加比赛去了?成绩怎么样?”
    井熙笑:“还不错,拿了个冠军回来。”
    “很好很好,给咱们学校争光了。”钱教授笑起来。
    井熙又跟他聊起了自己的新想法:在继续研究激光全息技术之外,她同时还想做极紫外波段的研究。
    极紫外波段又叫EUV波段,因为这个波段内的强吸收作用,所以对其的辐射研究变得非常困难,直到1972年有科学家通过多层膜结构,理论上获得了较高的非掠入射反射率,才给这个问题的研究找到了方法。
    即便如此,因为多层膜结构过于复杂,成本也高,目前研究这项技术的实验室还不多。
    “你怎么突然想起做这个了?”钱教授不太理解。
    井熙:“极紫外光波长短,能量密度高,理论上能够达到非常高的精密程度和锋利性,应该大有可为。”
    井熙也是偶然听一场报告的时候,才想起这么一个之前被自己忽视的关键性技术。
    单纯说起极紫外光或者EUV,绝大多数人或许还有些陌生,但是要是说起光刻机,国人能聊的事情就多多了。
    而EVU,正是先进制程的7nm/5nm光刻机必不可少的技术。
    当然,现在的钱教授并不能预料到这个技术以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只是本着师长的关心叮嘱了井熙一句,研究的范围还是不要盲目扩大,先做好自己手上的项目再说。
    “您放心吧,”井熙说,“实验室下一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短脉冲激光,对紫外光的研究本来就是计划内的事情,我只是想把领域稍微扩大一点点。”
    超短脉冲激光是瞬态激光全息干涉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井熙的想法并没有太跳脱。
    本着对这个学生的信任,钱教授果断的点了点头:“提前的技术积累也不是坏事,不过我顶多再多拨给你二十万的经费。”
    井熙很爽快的点头答应了。
    二十万经费,或许连制备一套极紫外多层膜的钱都不够,这还是看在井熙一连串丰硕成果的份上,但是井熙要的,主要也就是钱教授这个态度。
    毕竟多亏了双频激光干涉仪,她们组如今申请经费比之前可容易多了,虽然还是没有到经费不愁花的程度,但是稍微活动活动,拿出一部分做极紫外光的研究,还是能撑很长一段时间的。
    这时候多层膜的技术还在研究阶段,极紫外光也没有到实际应用的程度,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这些钱也够了。
    只要开始做项目,井熙可不担心后续成果的问题——毕竟极紫外光的未来,她可是相当看好的。
    钱教授点了头,也同意了加人的事,井熙再次回到实验室,给项目组的人列了要看的书籍和文献,要王师兄先跟几个有意向的人谈谈,等她回来再做最终面试确认人选。
    井熙这几天准备回家一趟。
    之前为了赶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进度,井熙已经好久没回家了,如今正好趁着项目间隙回去看看。
    电话里井熙听说姐姐又升职了,如今已经是厂里销售部的主任,手底下管着不少人。
    张成栋那边也一切顺利,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绝,厂子赚钱赚得风生水起,听说最近还交到一个女朋友,就是电话里含含糊糊的,也不肯说清楚。
    一路上井熙还在清点从国外给家里人带的礼物,可是没想到才下火车,就听说肉联厂出事了。
    “厂里起火了,”张成栋一脸严肃,“你姐正忙着清点损失呢。”
    “怎么起火了!”井熙心里一紧,“人没事吧?”
    “只有几个救火时被烧伤的,都送到医院去了,”张成栋说,“起火的地方是冷库,库里不少猪肉都被烧坏了,据说损失至少上千万。”
    井熙皱着眉,跟着张成栋赶回了家。
    姐姐还在厂里忙着,据说过火面积太大,厂里一多半库存都完了,不过也抢救出一些只是被火舌舔过的猪肉,姐姐还在抓紧处理后续事项。
    井熙到厂办的时候,就听见他们正在吵架。
    “这些猪肉的品质受到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用了。”井媛坚定的说。
    “不就是被熏了一会嘛,肉还是好好的又吃不坏人,到时候多加一点香料,顾客也尝不出异常。”另一个人说。
    “是啊,要是这一批都作废,损失可就有几千万了,咱们厂的贷款还没还完呢,能省一点是省一点,”又是一个年纪大些的人说,“厂长您说说,是不是这个理。”
    姚厂长一句话也没说。
    井媛还在据理力争,说这批猪肉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用了,要不然对品牌的影响太大。
    井熙看厂办里吵得厉害,也没有进去,只是站在窗边往里看。
    姐姐穿着一套铁灰色的西装长裤套装,头发挽在脑后,看上去比以前精干多了,甚至还敢和大老爷们直接拍桌子吵。
    明明出了这桩大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井媛的模样,井熙就觉得,姐姐肯定能把事情处理好。
    双方争执不下——或者说,是井媛单方面和其他人吵,而姚厂长沉默的坐在主位上,沉着脸,一言不发。
    又一个肉联厂的老资历和井媛争论不过,转头问姚厂长:“厂长,您说句话,总不能让一个小丫头大包大揽吧!”
    井媛也转过头说:“厂长,您是最强调产品质量的,也知道火场里拉出来的肉虽然还能吃,但气味已经受到了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做火腿肠的原料了,我的意见还是把肉处理掉。”
    几年不见,姚厂长明显又苍老了不少,原本乌黑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身上也少了些锐气,多了些老朽。
    低价把肉处理掉,姚厂长确实舍不得,但是再用做原料,他心里也清楚这选择实在不可取。
    姚厂长托着额头,只觉得脑子里轰隆隆作响,火是昨晚上起来的,他先是参与救火,然后是灭火以后的善后,这时候已经十分疲倦了,这时候几乎是强撑着精神来开会的。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正准备开口说话,忽然眼前一黑,直直的就倒了下去。
    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会也顾不上开了,忙急着去喊救护车。
    等着救护车的时候,还有老人责怪井媛:“都是你在边上唧唧歪歪的,这不把厂长都气病了。”
    井媛心里火气上来,也不憋着,直接骂道:“我看是你们在气厂长!咱们厂里辛辛苦苦打出来的牌子却一点都不珍惜,你们知不知道做好口碑比登天都难,可是想要毁掉口碑,却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
    这时候井熙也进来了,给姐姐帮腔:“就是,你们要是再继续用过火的肉,就是把咱们厂子生生往火坑里推!”
    井熙在肉联厂也算是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了,那人看了这两姐妹一眼:“你们年轻人就是浪费,怎么就往火坑里推了,这种困难时期,咱们不也是为了省几个钱嘛!”
    不管怎么样,这时候都不适合继续争论了。
    救护车终于来了,井媛一边要其他人赶快去通知厂长的家人,一边跟着上了车。
    又过了两个多小时,井媛才回到家里,说厂长的爱人去医院了。所以要她先回来,医生说厂长是劳累过度导致的心梗,还好处理及时救回来了,不过这时候还没有清醒,还需要住几天院看他的恢复情况。
    井媛的父母这时候也顾不上高兴好久不见的小女儿回来了,焦急的问井媛:“厂里都说这回损失太大了,又还欠着银行的贷款,怕是很难撑过去,是不是真的?”
    井媛安抚父母:“不用担心,这回损失是不小,但是咱们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肯定能撑过去的。”
    “就是不知道厂长什么时候能出院,这时候少了他,厂里就更加人心惶惶了。”井熙的父亲叹口气。
    井媛井熙两姐妹也只能努力安慰焦急的父母。
    晚上姐妹俩睡在一起的时候,井媛才跟井熙说,最近市面上多了一个很厉害的对手,价格比状元肠低了一截,所以他们的销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要不是有皮冻肠这个更便宜的产品撑着,市场都快完全让出去了。
    “厂长最近本来就忙着这件事,我们发现那家厂子卖得便宜,主要是因为淀粉含量比咱们高,所以厂里正商量着,要不要也把肉含量降下去呢,”井媛叹口气,“我也知道其他人担心什么,如今冷库被烧了大半,再加上生猪的缺口,这一块市场说不定真要被人家吃掉了。”
    “含肉量降低?”井熙脑子里灵光一闪,忽然想起来上辈子看到过的那场火腿肠大战的全过程,“姐,可千万不能上别人的当,要是真跟着降了,那才是把市场彻底让出去了。”
    “怎么讲?”井媛好奇的问。
    井媛就把上辈子听来的那些骚操作,当故事一样简单的和姐姐讲了一遍。
    简而言之,就是九十年代初,因为火腿肠生产能力已经接近饱和,所以几家大厂就开始了价格战。
    最开始挑起战火的是一家新兴的肉食品公司,打着降价不减量的旗号大肆抢占市场,其实就是提高淀粉含量,降低肉类,尤其是猪肉含量来压低成本。
    另一家火腿肠公司市场被占只能无奈跟进,对方却步步紧逼,于是整个市场的火腿肠价格就这么一路下滑,从刚开始的一块五一根,最后降到只有四五角钱一根,至于火腿肠的味道,更是沦落到狗都不闻的程度。
    那家老牌公司因为早期的盲目扩张,再加上口碑一泻千里,很快就败退出局,后来复盘整件事的时候,大家才发现那家新兴公司其实玩了一个套路:他们厂的火腿肠猪肉含量每降低一次,这种火腿肠就少生产一些,最后当他们把肉含量降到最低的时候,其实市面上这种难吃的火腿肠并不太多,其他还有更贵和味道更好一点的选择。而那家败退的老牌企业,却全是这种难吃的火腿肠,自然直接被消费者判了死刑。①
    当然,这家玩出花的新兴企业其实也没捞到太多好处,这么一通骚操作下来,对手是被搞死了,但是火腿肠的名声也彻底臭了,后来又出了几次食品安全事件,这种曾经红极一时的方便食品,终于彻底消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