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178章 培训掌令

第178章 培训掌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崇祯调兵遣将,准备等开春之后彻底剿灭群寇时,江瀚也没闲着,他正忙着培训掌令。
    按照江瀚最初的设想,他是想着每十人设置一名掌令,把全军上下都给牢牢控制住。
    可经过赵胜一番统计下来,结果却不容乐观。
    全军上下,能认得三百字以上,勉强可以通读文书的,满打满算,也不过百余人而已。
    虽然江瀚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在军中开展了扫盲运动,试图提升麾下兵将的文化水平。
    但奈何开设识字班的时间太短,而且最近这几个月里,军队一直在行军作战。
    真正能安稳下来,让大家识字的时间,少之又少。
    因此,军中的识字率,也一直提不上不去。
    无奈之下,江瀚只得暂时做出调整,将掌令从“什”一级,提升到了“队”一级,每队五十人,设掌令两名。
    现在全军上下大概三千人,共计六十个小队,这一百来号人,勉强能够满足这一编制需求。
    江瀚给部队定下的开拔时间,是正月底,他必须赶在黄河化冻之前,从潼关杀回陕西。
    前后算下来,培训这群掌令官的时间,其实相当紧迫。
    所以,新年正旦的鞭炮声一过,江瀚就把这一百多个未来的掌令官,全拉到了陕州城里最大的明德书院里。
    江瀚直接将整个书院清场,暂时征用。
    他准备利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对这些未来的骨干,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主要目的,是要给他们定下一个明确的章程,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掌令官的职责,以及日后该如何开展工作。
    ……
    大雪纷飞,窗外寒风肆虐,明德书院的讲堂里却烧着几盆旺盛的篝火,暖意融融。
    江瀚站在讲堂内,没有穿甲戴盔,只穿着一身朴素简洁的青色棉布袍,看起来更像一位师长而非统帅。
    而下面盘腿而坐的,则是一群裹着鸳鸯战袄的大汉。
    “诸位,”
    江瀚的声音温和,在略显空旷的讲堂内回荡,
    “就在不久前,我刚刚得知了东路义军盟主,王嘉胤兵败身死的消息。”
    “今天我便给大家好好讲一讲,这些声势浩大的首领,是如何兴起,又如何败亡的。”
    接下来的小半个时辰里,江瀚便将他所知道的,像是神一魁、王嘉胤等人的事迹,以及他们最终的结局,都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遍。
    看着台下众人或沉思、或震惊的表情,江瀚缓缓开口总结道:
    “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这些曾经搅动风云的义军首领,最后的结局大多都殊途同归。”
    “无论是横扫庆阳府,一度威震陕北的神一魁,还是纵横山陕,号称拥兵二十万的王嘉胤,他们无一例外,都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所以,我特意设立掌令一职,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我需要你们这些未来的掌令,与麾下士卒搞好关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时刻注意下面的士卒有无异心。”
    话音刚落,一名黝黑精壮的汉子举起手,嗓门洪亮:
    “大帅,俺.俺有个问题。”
    “您说要咱们和下面的士卒搞好关系,可可具体该怎么搞呢?”
    “很多时候,下面那些兵丁,一看见军官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根本不敢多说一句。”
    “俺以前当兵的时候也是一样,看见那些军官,都恨不得绕着走,谁敢跟他们掏心窝子啊?”
    这汉子提出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堂内一片议论,显然,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困惑。
    在明末,军官与普通士卒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制度性的压迫和战时互相依存的复杂状态。
    能够真正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将领,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凤毛麟角。
    更多的将领,则是将普通士卒视作牛马,随意欺压,因为他们天生就掌握着对下层士卒的生杀大权。
    有的将领,动辄打骂士卒,克扣军饷,压榨士卒的劳动力,逼迫缺钱的士卒借高利贷,甚至还会动刑惩处不听话的下属。
    平日里,普通士卒对于这些军官,大多都是畏之如虎。
    而战时,这些普通士卒,反而又会紧紧地靠在这些将领的旗下。
    无他,因为他们需要依靠将领们豢养的家丁,前去冲锋陷阵。
    这群家丁个个装备精良,战力强悍,是全军最精锐的部分,也是进攻的主力和稳住阵脚的核心。
    一来二去,就造成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而江瀚自然也很清楚。
    他点点头,回应道:
    “掌令之责,不独在识文断字,更在明事理、孚众望、率士卒。”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要真正地团结士卒,了解士卒!”
    “想要团结士卒,那你们就必须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当他们遇到困难,你们要积极帮着解决,要是他们受到不公,遭受欺压,你们更要敢于挺身而出,替他们撑腰。”
    江瀚环视众人,一脸郑重:
    “大家都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谁也别想在我的队伍里作威作福!”
    “往后,要是你们发现,军中有任何人,无论官阶高低,只要敢无故欺压普通士卒的,你们只管往上报。”
    “报到我这里,我亲自扒了他的皮!”
    台下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精神一振,眼中不由得多了几分光彩。
    江瀚顿了顿,继续说道:
    “想要了解士卒,那你们就要主动去和他们拉关系,要放下身段,多和他们交流沟通。”
    “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生人勿进的样子。”
    这时,学堂内又有人高声发问:
    “大帅,那具体该怎么拉关系呢?”
    “我以前当小兵的时候,见了长官,恨不得把头埋到裤裆里,根本不敢跟长官单独说话。”
    “平日里都是听令行事,长官让干啥就干啥,不敢有半句废话。”
    江瀚看着众人脸上依旧迷茫的表情,当即决定以身作则,亲自下场示范一番。
    他走下讲台,来到众人中间坐下,语气也变得更加平和亲切:
    “如果下面的士卒因为害怕,不敢和你单独交流,那你可以多拉上几个人一起嘛。”
    “像我这样,三五个人凑在一起,席地而坐,谈谈心唠唠嗑,一来二去,不就熟了?”
    “要是弟兄们嘴严,不好意思先开口,那你们这些做掌令的,就得先带头,话匣子一打开,自然水到渠成。”
    江瀚扫了一圈众人,微微一笑:
    “当然了,挑选的话题也很重要,最好能先聊聊生平经历,找找相同之处,免得人紧张。”
    “就像我江瀚,在场的诸位弟兄,应该不陌生了。”
    “我呢,老家是安塞的,家里遭了灾,全家都死光了。”
    “后来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和炮营的董把总,跑到延绥去投了军,想着混口饭吃。”
    “本以为当兵就能吃上皇粮,不至于饿死。”
    “结果大家都知道,当兵也是三天饿九顿,没办法,只能自力更生,偷偷跑到外面去干点杂活,换点嚼谷果腹。”
    “后来入京勤王,本想着跟鞑子拼命能混口饱饭,可临了,那姓吴的狗贼还要克扣咱们的卖命粮”
    “忍无可忍,我就带着兄弟们杀了吴贼,反了他娘的。”
    江瀚缓缓讲完了自己的关辉历史,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
    “听了我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觉?”
    “是不是觉得,我江瀚的这些经历,和你们以前过的日子也差不多?”
    话音刚落,一个脸上带疤的汉子猛地站了起来,激动得满脸通红,
    “大帅!俺就是,俺以前也是延绥镇的!”
    “俺叫李天二,是马队的,是最早跟着大帅您造反的弟兄!”
    “俺记得清清楚楚,那个姓吴的狗贼,不仅昧了咱们的粮饷,而且还把军马都卖了换银子!”
    江瀚听罢,重重地点了点头:
    “看见没,要想让弟兄们跟你交心,首先你得让他们觉得,你跟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咱们军中,不仅有总兵标营的、有定边营的、还有甘肃镇的。”
    “大家伙儿的出身来历或许各不相同,但经历的压迫和不公,却都相差无几。”
    “大家可以像我一样,畅所欲言,互相拉进关系嘛。”
    此话一出,讲堂内瞬间沸腾了起来,众人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一个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汉子,此刻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情绪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血泪史。
    有人红着眼睛:
    “我是定边营的,当初在王庄那一战,我就投了大帅。”
    “当时咱们定边营都揭不开锅了,一个个饿得不行,后来听说守王庄有粮食,咱们才跟着赵参将屁颠屁颠的跑去守卫王庄。”
    “你们可知道,我在那个王庄里,都看到了啥?”
    “粮食!堆满了一个山洞的粮食!”
    “黄澄澄的谷子、金黄色的小米,码得跟小山一样,有的都馊了!”
    “可就算这样,咱们这帮人吃的还是糜子饭。”
    “我记得很清楚,有两个弟兄,因为饿极了,偷了几只鸡,结果就被王庄管事拉出来穿箭游营,凄惨无比。”
    “不仅有粮食,还有酒窖,外面的百姓饭都吃不上了,王庄里还在酿酒。”
    “咱们定边营的兄弟,有不少人都是因为冻饿而死的,可这帮朱家的王爷们,随便一个王庄,存的粮食就够咱们吃上大半年。”
    “后来是大帅来了,不仅不杀咱们,而且还开仓放粮,宰杀牲畜,让咱们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好的。”
    那汉子说到激动之处,猛地一拍胸脯,
    “就冲这个,我这辈子就跟定大帅了!”
    “谁敢说招安,老子第一个剁了他!”
    一时间,学堂内唾沫横飞,气氛热烈。
    “没错!就凭能天天吃上饱饭,俺这辈子都不会招安!”
    “就是,要是招安了,还不知道要被那帮当官的怎么磋磨呢!”
    “神一魁的例子就在眼前摆着,我打死也不招安!”
    讲堂之内群情激奋,各种控诉和表忠心的话语此起彼伏。
    本来是一场严肃的“岗前培训”,可教着教着,竟然就演变成了一场“思想动员大会”。
    不过,江瀚却并未制止,反而乐见其成。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光靠死记硬背可不行。
    他得让这帮即将上任的掌令官们,通过这种简单直接的方法,尽快与普通士卒拉近关系。
    想要真正深入基层,光靠一味地照本宣科,可是行不通的。
    掌令们必须跟士兵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了解其真实想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更重要的是,要让下面的每个士卒都清楚,他们今天跟着江瀚造反,可不是因为江瀚一个人的野心。
    这是为了全军上下,所有遭受欺压的弟兄们,讨回一个公道。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江瀚抬手虚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待堂内逐渐安静下来,江瀚这才缓缓开口:
    “各位,今日大家所言,我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有朝一日,咱们这帮丘八,一起打上那金銮殿,到时候问问皇帝老儿,还敢不敢再欠饷!”
    说着,江瀚话锋一转,神情肃然,
    “但是,咱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朝廷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
    “官军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仅会从正面战场上围剿咱们,更会想方设法的从我们内部下手,分化瓦解咱们的队伍。”
    “王嘉胤的教训,就是最好的明证。”
    江瀚环视一圈,正色道:
    “所以,从今往后,你们这些掌令官,要是在军中发现了有人行为反常,意图不轨,都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向上汇报!”
    “此事关系到我军生死存亡,绝不可有半分懈怠!”
    “明白了吗?!”
    众人点点头,齐声应道:
    “明白!”
    江瀚对此倒是颇有信心。
    眼前这百余名人,都是跟着他一路杀出来的老兄弟,是他的嫡系心腹。
    这帮人的忠诚度,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他之所以设立掌令官,主要还是防患于未然,免得以后队伍扩大了,鱼龙混杂,从而被官军钻了空子。
    4点了
    今天白天有点事情,耽搁了,只能晚上熬夜补了。
    前面的内容已经更新,大家可以倒回去看看。
    
    
    (本章完)
    (/bi/285610/17237461.)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