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北殿轻取汉阳 汉口
正当湖南提督双福调汉阳、汉口兵勇入武昌,填闭武昌九门,命附郭民居迁徙离开,清野负隅顽抗,以待赛尚阿、骆秉章的援兵之际。
记名提督博勒恭武借口前往汉口调兵,带着家眷包衣,直接抢了民船溜之大吉。
城守营参将阿克东阿不甘落后,做的比他的前辈博勒恭武更绝。
阿克东阿下午诈死,晚上复活,趁夜携金银细软,带上三个信得过的亲兵出城,雇了艘船直接奔安徽省垣安庆,投奔他亲戚安徽巡抚蒋文庆去了。
武昌保卫战还没开打,直接没了两个要紧高级军官。
其中一名还是曾和双福保证要与他共进退,与武昌共存亡的记名提督博勒恭武。
双福整个人直接麻了,只能硬着头皮守武昌。
湖北清军兵力捉襟见肘到连汉阳、汉口都无暇顾及,更不用说在岳州府至武昌之间的六百里长江水道布防堵御太平军。
太平军的侦察部队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轻松地深入武汉三镇附近侦察敌情。
沿途汛塘皆为摆设,整得北殿负责侦察汉阳、汉口两地情况的黄大彪都为抓不到清军舌头感到头疼。
直至到了汉阳城城郊,黄大彪这才抓了三个清军逃兵回去向彭刚复命。
黄大彪见到彭刚时,彭刚已经乘坐翼殿提供的一艘漕船,行至距离武昌仅五十余里的黄陵矶附近。
黄大彪一手将马背上的清军舌头掷于地上,滚鞍下马,向站在甲板上的彭刚高声汇报道:“殿下!清军舌头我已擒来!清军尽收汉阳、汉口之兵勇于武昌城内,汉阳、汉口目下已是空城空市!无兵勇驻守!”
彭刚派小舟将黄大彪,并三个清军舌头接上他的坐船问话。
经过拷问,了解确认了汉阳、汉口的情况。
彭刚果断地给黄大彪下达了命令:“黄大彪,你带教导营一连,即刻驰马攻占汉阳、汉口,尤其是汉口,莫要让汉口的富商巨贾走脱了!”
“属下遵命!殿下静候属下克汉阳、汉口的好消息!”
接下任务,黄大彪也不废话,迅速集结教导营一连的士兵骑上战马,飞驰而去,前往五十里外的汉阳、汉口。
教导营一连是彭刚唯一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近二百人。
说是骑兵,其实不过是骑马的步兵,上马机动,作战时下马作战。
太平军此番攻打武昌,六王悉数出动。
北殿不可能独占武昌,但独据汉阳、汉口,只要速度够快,还是能够做到的。
汉口作为这一时期的十大市镇之一,百货山积,万商云辏,财货极为丰厚,富庶程度不下于江南地区的市镇,是一块难得的大肥肉,必须先行一步,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汉阳、汉口。
太平军各殿的舟船主要集中在陆溪口上游,陆溪口尚未疏通,舟船难过。
各殿目下所乘坐的舟船皆为翼殿在攻下嘉鱼、蒲岐二县所获的舟船。
两县舟船供给翼殿一殿的战斗人员乘坐绰绰有余,但分给各殿后,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彭刚此时身边只有教导营,大部队还在后头。
派出教导营的一连,彭刚又将随行的教导营二连、三连都派了出去。
命二连、三连乘坐快舟奔赴汉阳,只留下四连担任自己的警卫工作。
黄大彪率领教导营一连轻装沿官道疾驰。
不到一个时辰,教导营一连便骑马背铳,过了鹦鹉洲,杀到与武昌隔江相望的汉阳府府城汉阳城下。
汉阳知府董振铎所组织的三四百汉阳衙役民壮在汉阳城城头望见数百服装与清军迥然相异的骑兵气势汹汹地扑向汉阳城,吓得两腿发抖,只能扶墙勉强站立。
汉阳知府董振铎虽是汉人,可他是汉军镶黄旗人,要为大清尽忠。
仓促组织起来的衙役民壮都是汉阳当地的日子人,没有为大清效死尽忠的觉悟,见短毛杀来了,立时作鸟兽散。
黄大彪由此得以带兵攀墙入城,从城内打开城门,轻取汉阳府府城汉阳。
攻占汉阳,毙杀带着二三十名包衣负隅顽抗的汉阳知府董振铎。
黄大彪只留下两个排控制汉阳城,准备迎接后续的部队入城。
他自己则带领两个排,于长江、汉江交汇处的南岸嘴雇佣船夫渡过汉江,没有遭遇到任何抵抗,轻松地占领了空无一卒一勇的汉口。
前后不到三个时辰,北殿以一个连,不到两百人的兵力,便攻占了武汉三镇中的两镇。
仅有五名教导营一连的将士在汉阳城追歼董振铎的巷战中受了轻伤,无一人阵亡。
日暮时分,紧随北殿教导营一连之后的教导营二连、三连相继进驻汉阳、汉口。
北殿对汉阳、汉口两地的控制愈发稳固。
入夜,彭刚本人在教导营四连的簇拥下进入了汉阳城,并发榜安民,开设粥棚。
“对面的武昌城怎么在着火?”
进入汉阳城,彭刚登上汉阳城城墙眺望长江对岸的武昌城,发现武昌城城墙之外火光四起、烟焰上腾,询问随侍左右的黄大彪是怎么回事。
黄大彪回答说道:“湖北巡抚常大淳、湖北提督双福要清除武昌城外的民居商铺,勒令城墙外的居民离开住所,给予了三天期限让城外居民搬离。
常大淳、双福又担心咱们突至、城外居民跟了咱们。
竟出尔反尔,晚上趁着城外百姓熟睡,命武昌城内的兵勇缒城而出纵火焚屋舍,武昌城外的百姓死伤甚重。
我刚来汉阳城的时候,武昌城外的大火就在烧了,直到现在都还没灭。
听逃过江的百姓说,清军兵勇突然放火,他们反应不及,很多人被活活烧死。被烧死的还是幸运的,被烧得半死不活,还吊着一口气的,那才遭罪,好些个女娃脸都被烧毁容了。”
“衣冠禽兽!这他娘的是一省巡抚提督.呸!这他娘的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彭刚愤然不已。
明清时期的市民,大多数是住在城外郊区,能住在城墙之内的,只占十分之二三。
武昌城外,少说有十万上下的百姓居住,说烧就烧,实在是耸人听闻。
这些满清官员,眼里只有自个儿的顶子,压根没有把武昌城外的十万生灵的性命当回事。
“咱们在衡阳抄他常家没白抄,早知如此,应当对常家再狠些,还是太宽容了,满清的官员,没一个好货。”黄大彪向彭刚请示道。
“已有武昌外城的百姓从过江来投咱们,我刚来汉阳、汉口时兵少,无力接纳。现在殿下来了,已有一个完整的营进驻汉阳、汉口,是否接纳武昌城的难民?”
“组织船队,将对岸的难民运过来吧,汉阳、汉口已经是咱们的了,咱们不差粮食。”彭刚微微点头,示意黄大彪购船组织本地船夫前往对岸运输难民。
至于查抄汉阳、汉口两地大绅巨贾金银财货之事,缓一缓也无妨。
反正教导营已经控制住了汉阳、汉口,这些金银财货也跑不掉。
常大淳、双福出尔反尔,武昌城外的居民,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皆对常大淳、双福恨之入骨,巴不得生啖其肉。
黄大彪的船队刚刚渡过长江来到岸边,还没说明来意,沿岸的难民纷纷主动来找黄大彪,一点也不怕官府口中恶贯满盈的教匪。
教匪坏不坏他们不知道,可至少教匪没半夜趁武他们熟睡烧他们房子。
武昌城外的难民主动为北殿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情报,不少难民甚至主动要求当向导,协助北殿攻城。
从某种意义上讲,常大淳、双福此举反而帮到了北殿,帮到了太平军。
只是这样的忙,彭刚宁可不要。
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稍晚彭刚一步抵达了武昌城下。
武昌城外的难民,亦有不少人选择加入其他殿,为彭刚减轻了不少压力。
长江北岸的汉阳、汉口已克。
北殿仅仅只以一个营的兵力便轻松切断了长江南岸武昌城内的清军同西北方面清军的联系。
为后续太平军主力合围进攻武昌创造了有利态势。
次日,后续的太平军大部队相继进抵武昌城附近。
李卿谷、瑞元辛辛苦苦重金招募而来,部署在长虹、双凤(峰)山、洪山、小龟山千余武昌民壮,未战先溃,没有起到任何迟滞太平军的作用。
随着各殿兵马陆续抵达武昌战场。
杨秀清根据武昌难民提供的情报,对武昌地区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
仅仅只花了四天时间,太平军便以先期抵达武昌战场四万两千大军对武昌城完成了合围。
攻打省垣获得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这对于太平军而言还是头一遭。
杨秀清与诸王攻打武昌的信心愈发足了。
连大多数武昌城百姓都站在太平军这边,想不拿下武昌城都难。
这是自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军首次对省垣级别的城池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围。
此前无论是攻打桂林、还是长沙,太平军都是挑选重点方向进攻,都未能够完成对整个城池的包围,隔绝城池与外界的联系。
而他们的面前的武昌城,此时此刻,已彻底沦为一座岌岌可危的孤城。
常大淳、双福趁夜烧毁武昌外城是真事。连清朝官员庆霖上奏给咸丰的奏折都专门提了这件事:凡有湖北百姓,见常大淳三字未有不切齿者。……并闻得当贼匪未至之先,常大淳预为传知商贾,百姓,勒令迁徙。在百姓故土难离,只求宽限三日。而该抚既允所请,又恐贼匪突至,乘夤夜之间,人人睡熟,一炬成灰,亿万生灵全然不顾。
(本章完)
(/bi/285614/1723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