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皇明 > 第272章 积舰成军,水师固防

第272章 积舰成军,水师固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津卫,大沽口。
    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掠过堤岸,与两个月前的荒乱萧瑟不同,如今的港湾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曾经坍塌的堤岸被新砌的青石加固,拓宽至三丈有余,堤上往来的脚夫扛着货箱穿梭,号子声此起彼伏。
    岸边的吊臂风车缓缓转动,将船舱里的货物吊运至码头,栈桥上堆积的粮袋、布匹如山丘般连绵,商号的伙计正拿着账簿核对数目,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最惹眼的是那座翻新的商港。
    原本破旧的木质码头被替换成坚固的条石结构,能同时停靠十艘中型货船。
    此刻,三艘挂着“晋”“徽”商号旗帜的漕船正缓缓靠岸,船工们忙着抛锚系缆,甲板上的水手互相吆喝着,将一捆捆山西的潞绸、江南的茶叶搬运下船。
    不远处,两艘来自登州的渔船刚卸下鲜鱼,鱼鳞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很快就被闻讯而来的商贩围住,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只是,这热闹里透着分明的界限。
    商港西侧,一道丈高的栅栏将港湾一分为二,栅栏后便是戒备森严的军港。
    这里才是大沽口的核心。
    偶尔有运粮船驶入,也需经过三道关卡查验,才能靠近战船卸货。
    “军港重地,闲人免进!”
    栅栏旁的卫兵厉声喝止了一个试图靠近的货郎,手中的长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商港的喧嚣与军港的肃杀,在这片港湾里奇妙地共存。
    往来的商人都清楚,大沽口的热闹,一半是靠商船带来的商机,另一半,则是靠军港的战船撑起来的底气。
    有这铁壁般的防务在,才能安心做这跨洋越海的买卖。
    当然,大沽口的热闹比起天津另一处所在,终究还是稍逊一筹。
    此刻整个天津卫最是热火朝天的,当属从三岔河口绵延至塘沽的那段海港。
    三岔河口本就是天津的命脉所在,海河、北运河、南运河在此交汇,河面宽阔如湖,历来便是北方最繁忙的内河码头。
    往日里,这里商船云集,漕船穿梭,脚夫的号子、商贩的吆喝、船工的呼喊交织成一片,早已是天津最鲜活的底色。
    而自皇帝下旨在此开设市舶使司后,这片水域更是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以往那些偷偷摸摸驾着海船出海打鱼、或是冒险与南洋诸国通商的商贾渔民,如今终于能光明正大地扬起风帆。
    只要手持一份官府签发的“船引”,便可合法出海,再不必担心被当作“海寇”缉拿。
    更妙的是这船引的获取之道,并不困难。
    按新制,凡献一艘船给市舶司的,便能换得三年期的船引:献载重百石的大船,便得大船船引,可远航至吕宋、暹罗。
    献仅容数人的小渔船,便得小船船引,能在近海捕鱼。
    这等“以船换引”的法子,既充实了官船储备,又让寻常百姓踮踮脚就能摸到出海的门槛,一时间,天津周边的船匠铺子都忙得昼夜不歇,新船下水的鞭炮声几乎日日不绝。
    此刻,大沽口天津水师衙门内,青砖铺就的甬道上脚步声整齐划一。
    天津分巡道佥事陈奇瑜身着青色官袍,正带着一众属官检查水寨的修复工程。
    他手里捏着一卷图纸,不时停下来与身旁的工头比对,目光扫过新砌的寨墙、翻新的营房,嘴角噙着满意的笑意。
    这一切能如此迅速见效,多亏了此前抄没天津贪腐官员所得的资财。
    那些银钱化作了砖石、木料和工匠的工钱,让停滞多年的修缮工程得以全速推进。
    更重要的是,如今北方流民遍地,最不缺的便是人力。
    衙门贴出告示,凡参与修缮者,管三餐饱饭,每日还能领两文钱,消息一出,数千流民蜂拥而至,挑土、搬砖、砌墙,干得热火朝天。
    不过一个多月的功夫,曾经坍塌的寨墙已被丈高的夯土墙取代,墙头还加筑了箭垛与瞭望台。
    破旧的水师衙门被彻底翻新,朱漆大门上悬挂的“天津水师”匾额锃亮如新,院内的演武场铺着平整的细沙,兵器架上整齐地排列着火铳、长刀,连廊下的灯笼都换了新的红绸。
    “去看看粮仓和火药库。”陈奇瑜吩咐道。
    一行人转过月亮门,只见两座砖石结构的库房矗立在东侧,门口有卫兵把守。
    打开粮仓大门,里面堆满了黄澄澄的小米和大米,粮囤上贴着标签,注明了入库日期与产地。
    火药库则更为严密,地面铺着防潮的木板,火药桶码放得整整齐齐,桶身刷着防火的桐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石味。
    “不错,不错!”
    陈奇瑜连连点头,转身对属官笑道:“看来让京营的几位将军监工,果然是选对了人。”
    他口中的“京营将军”,指的是神机营参将赵率教、神枢营参将祖大寿、神武营参将黄德功。
    当然。
    说是监工,实则更像“历练”。
    这三人皆是军伍出身,最看不得敷衍了事,这三人盯着工匠砌墙,要求砖缝必须用糯米灰浆填满,连防潮层的厚度都亲自丈量更是带着亲兵守在火药库,连一根火星都不许靠近。
    也正是有这些闲得蛋疼的京营将士在,天津卫才这么快进入正轨。
    出了水师衙门,沿着新铺的石板路走到堤岸,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原本局促的码头已被拓展开来,新砌的条石堤岸向水中延伸出数十丈,足以容纳更多船只停靠。
    与两月前水面上仅孤零零漂着几艘破旧苍山船的景象不同,此刻的港湾里船只密密麻麻。
    乌艚船、艟艏船、沙船、火船、连环船、鹰船、车轮舸、赤龙舟
    陈列其中。
    这满眼的船影,看得随行官员们啧啧称奇。
    陈奇瑜站在堤上,望着这片热闹景象,嘴角带着几分自得。
    这些船,来得可不容易:有部分是他让人沿着海河两岸寻访船家,好说歹说加钱买下的。
    还有一部分是从漕运衙门“还”回来的旧船,原本堆在船坞里蒙尘,如今修修补补又能下水。
    最多的还是靠“船引”换来的,那些想出海的商户献上自家船只,换取合法航行的凭证,其中不少便被水师挑拣着留了下来。
    “佥事大人,这才一个多月,咱们水师的家底就翻了几番啊!”
    新晋的水师千户兴奋地说道,指着水面上穿梭的船只。
    “再过些时日,天津水师就可以恢复往日荣光了。”
    陈奇瑜却轻轻摇了摇头。
    “热闹是热闹,可拿得出手的不多。”
    “你看这些船,多是百石以下的小船,能在近海转悠,真要遇上大风浪,怕是撑不住。”
    尤其是福船那样的巨舰,更是难觅踪迹。
    那种能载三百人、架二十门火炮的大船,才是水师的“定海神针”,可如今整个大沽口,连一艘像样的中型福船都没有。
    不过,陈奇瑜望着水面上穿梭的船只,眉头渐渐舒展。
    好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
    陛下早已下旨,命江南造船厂选派百名熟练工匠北上,在大沽口另起船坞,专门打造福船、广船这类大型战船。
    此刻,那些带着江南口音的工匠怕是已经在赶来的路上,用不了多长时间,港湾里定会有真正的巨舰下水。
    再加上通过船引收拢的这些中小型船只,天津水师的运输调度能力,总算有了个初步的模样。
    至少往辽东运送粮草、军械,不必再全然依赖漕运了。
    只是,运输是运输,海战是海战。
    下一步,便是要让这支刚凑齐船板的水师,真正具备在海上与敌交锋的能力。
    这个念头刚起,陈奇瑜便觉得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
    这绝非一蹴而就的事,简直是任重道远。
    毕竟小船再多,也抵不过一艘能架二十门炮的大船。
    就像眼下这些乌艚船、鹰船,用来巡逻缉私尚可,真要是遇上海盗的福船,或是西洋人的夹板船,怕是连人家的船板都打不透。
    更棘手的是,大船造出来了,火炮从哪里来?
    天津本地的铁匠铺最多能打些鸟铳。
    像佛郎机炮、大将军炮那种重炮,还得靠京师的兵仗局调拨。
    可兵仗局如今正忙着造鸟铳,哪有多余的精力管水师的火炮?
    就算能匀出几门,如何安装在船上、如何校准射程、如何在颠簸中稳定发射……
    这些都是没现成答案的难题。
    海风卷着水汽扑在脸上,带着几分凉意,正像他此刻的心情。
    前路明明看得见光亮,可那光亮与脚下的泥泞之间,还隔着数不清的沟坎。
    他抬头望向京师的方向,暗自思忖:或许,该给陛下递份密折了。
    不仅要催催江南工匠的进度,更得问问兵仗局,那改良的火炮,能不能先给水师匀出几门试试水?
    毕竟,光有船壳子不行,得让这些船真正装上“牙齿”,才算得上是能打仗的水师。
    “陈佥事,新招募的水军已清点完毕,请您去营中查验!”
    就在陈奇瑜陷入深思的时候,一个亲兵快步从兵营方向赶来,在陈奇瑜面前躬身禀报。
    “哦?新的一批兵卒又招募好了?”
    陈奇瑜闻言,脚步转向兵营。
    天津水师先前形同虚设,满打满算只剩几十个须发斑白的老兵,连操船的力气都快没了。
    要重建水师,招募精壮水兵是头等大事。
    可水师不比陆军,不仅要会使刀枪,还得懂看水流、识星象、会掌舵、能填炮,要求高出不少。
    他原以为两个月能招到千把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竟这么快有了眉目。
    刚走到兵营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整齐的呼号声。
    抬眼望去,校场上黑压压站着近两千名汉子,个个身着短衫,腰束皮带,虽衣衫新旧不一,但站姿挺拔,眼神里透着军人特有的锐气。
    “这……竟有这么多人?”陈奇瑜有些惊讶,转头看向陪在一旁的赵率教。
    赵率教捋着胡须笑道:“陈佥事有所不知,这些可不是寻常百姓。大半是南直隶水营裁撤的旧部,还有些是登莱水师打散的老兵,都是在水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手,掌舵、放炮、接舷战样样精通,自带战力!”
    陈奇瑜这才恍然,这定是陛下暗中调拨的兵力!
    他心中一暖,看向校场的目光愈发热切:“有这些老手在,事半功倍啊!有了他们,往辽东运粮、跨海投送兵力,总算有底气了。”
    “不过,这水师整编之事,恐怕还得麻烦赵参将你们了。”
    赵率教拍着胸脯道:“陈佥事放心,整编的事交给我!这些老兵底子好,只需统一号令、操练配合,不出一个月,保管能形成战力。护航、剿匪、运兵运粮,都不在话下!”
    他是最希望天津水师重建好的。
    等把这水师整顺了,自己也该向陛下请命,调去辽东了。
    听说沈阳大捷斩了贼酋之子,那般硬仗没能赶上,实在可惜。
    若是自己在辽东,凭着这身本事,定能立下更大的功劳,总好过在这大沽口监工修船。
    陈奇瑜没察觉他的心思,只拱手道:“那就有劳赵参将了。待水师成型,我亲自向陛下为你请功!”
    “好说,好说!”
    赵率教哈哈应着。
    心里,却早已经飞到辽东去了。
    。。。
    PS:
    距离下一次月票加更,还有一百多月票。
    月末了,有票可以投一投了,正常订阅我这本书的,应该会有月票的。(这个月已经更新了近十九万字了)
    所以~
    有月票投一投。
    订阅走起。
    毕竟作者君还是要靠订阅吃饭的。
    (本章完)
    (/bi/286248/1723736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