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貔武铄阵,藩虏慑胆
随着春狩的射猎演练结束,礼部尚书孙慎行高声道:“请陛下阅兵!”
朱由校微微颔首,乘坐御马缓行至阅兵台御座,俯瞰猎场。
呜呜呜~
号角长鸣,三千京营甲士列阵而出,铁甲森然,长矛如林。
他们步伐整齐,踏地之声如闷雷滚动,震得观礼台微微颤动。
朱由校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如炬,凝视着这支精锐之师。
他微微抬手,示意继续演武。
“砰!砰!砰!”
三声炮响,京营火铳手列队齐射,硝烟弥漫间,百步外的木靶应声碎裂。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侧首对身旁的孙慎行道:“京营将士,果然不负朕望。”
孙慎行躬身应道:“陛下治军有方,将士用命,此乃大明之福!”
朱由校颔首,目光再次投向演武场。
三千甲士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如潮,直冲云霄。
皇帝嘴角微扬,缓缓起身,抬手示意众将士平身。
他朗声道:“尔等皆是我大明栋梁,将士们辛苦了!”
将士们闻言,士气更盛,铁甲铿锵,长矛高举,齐声回应:“愿为陛下效死!”
咚咚咚~
战鼓骤急,一队身披赤甲的将士疾驰入场,正是威震东南的戚家军。
他们手持狼筅、长枪,阵型变幻如龙蛇游走,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朱由校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灼灼地注视着这支百战之师。
他微微倾身,对身旁的洪承畴道:“南兵名不虚传,果然有虎狼之威。”
洪承畴躬身答道:“陛下圣明,南兵乃我大明精锐,昔日抗倭平乱,所向披靡,今日得见其风采,实乃幸事。”
皇帝颔首,目光再次投向演武场。
“放!”
随着将领一声令下,戚家军火铳齐发,硝烟弥漫间,远处的木靶应声碎裂。
紧接着,刀盾手如墙推进,演练近战搏杀,刀光闪烁,盾牌铿锵,阵型严密如铁壁,毫无破绽。
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朗声道:“好!南兵不愧为国之干城!”
蒙古使者贵英恰站在观礼台上,瞳孔骤然一缩,脸色微变。
他低声喃喃道:“此等战法,若在草原相遇,我部骑兵恐难近身.”
皇帝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异样,侧目瞥了一眼,嘴角微扬,淡淡道:“贵使以为如何?”
贵英恰心头一震,连忙躬身行礼,强笑道:“大明军威,果然名不虚传,令人叹服。”
朱由校微微一笑,不再多言,目光重新投向演武场。
戚家军演武已毕。
皇帝缓缓起身,看着台下精锐戚家军,朗声道:“将士们辛苦了!”
将士们闻言,士气更盛,长枪高举,齐声回应:“愿为陛下效死!万岁!万岁!万万岁!”
兵卒校阅之后,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
随着令旗挥落,十门红夷大炮在铁轮滚动声中缓缓推出阵前。
漆黑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森然对准百丈外的土丘。
炮手们手持火把肃立两侧,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
朱由校端坐观礼台上,指尖轻叩扶手,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他微微侧首,对着观礼的外使、百官说道:“诸位且看,此乃我大明最新铸就的利器。”
“开炮!”
传令官嘶吼声刚落,天地为之一震。
十门重炮齐声怒吼,炮口喷吐出数丈长的火舌,震得观礼台地面簌簌颤动。
远处的土丘在雷鸣般的轰响中瞬间土崩瓦解,烟尘如巨浪般冲天而起,遮天蔽日。
飞溅的碎石如雨点般砸落在半里之外,在地上凿出密密麻麻的坑洞。
百官无不骇然变色。
几位年迈的文官踉跄后退,险些跌坐在地。
陛下,从哪里整来如此利器?
朝鲜使者手中的描金折扇啪嗒坠地,檀木扇骨当场折断。
他双唇颤抖着想要说话,却只发出几声含糊的喉音。
蒙古使者贵英恰脸色铁青,指节捏得咯咯作响。
他死死盯着仍在冒烟的炮阵,眼中既有惊惧又夹杂着不甘——草原骑兵再骁勇,又如何抵挡这等毁天灭地之威?
朱由校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缓缓起身,玄色龙袍在硝烟中猎猎作响:“此等利器,朕已命工部加紧铸造。来日若有不臣之心者.”
话音微微一顿,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贵英恰,警告之意不言而喻。
“不妨试试这红夷大炮的滋味。”
炮阵演练完毕,校场上鸦雀无声。
只有尚未散尽的硝烟在空中扭曲盘旋,仿佛一条择人而噬的黑龙。
众人皆静,魏朝率先伏地高呼:“陛下天威浩荡,大明四海臣服!”
群臣如梦初醒,纷纷跪拜:“陛下圣明!大明军威,震慑寰宇!”
朝鲜使者与贵英恰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忌惮。
这一刻,他们终于明白:
大明,仍是那个不可撼动的天朝上国!
日影西斜,春狩渐近尾声。
朱由校高踞御座,俯瞰猎场。
锦衣卫已将今日猎获尽数列于阶前——麋鹿、黄羊、山兔、野雉堆积如山,尤以那匹被御箭贯心的白鹿最为醒目,雪色皮毛上那抹朱红格外刺目。
“传旨。”
朱由校轻叩鎏金扶手,声音不大却令全场肃静:“京营将士今日演武有功,着赏银十万两,赐御酒百坛。”
兵部左侍郎张经世闻言一震,这般厚赏,自万历朝以来实属罕见。
陛下虽敛财无度,却也舍得花出来。
扑通~
京营将士轰然跪地,铁甲相击如雷:“谢陛下隆恩!”
收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他的每一次封赏,都会化作将士们的忠心。
而这个忠心,便是他改革的依仗,是他能够坐稳皇位的根基!
一个受到将士们拥戴的领袖,他几乎是无敌的。
“至于这些猎获.赐予今日射猎前三甲!”
朱由校指尖轻点,早有内侍捧来鎏金托盘,盛着御厨刚片好的鹿脯。
他亲自执刀割下最肥美的后腿肉,赐予今日射猎前三甲的武将。
祖大寿、戚金、黄德功接过御赐时,虎目含泪,这可比什么金银赏赐都珍贵。
“臣等谢陛下赐肉!”
赏赐完毕后,朱由校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意味深长地说道:“诸位爱卿想必都在疑惑,我大明火炮何以突现如此神威?”
此言一出,文官队列中顿时掀起一阵骚动。
几位须发花白的老臣交头接耳,宽大的袍袖遮掩不住他们惊疑的神情;年轻的翰林们更是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之色。
皇帝见状,朗声揭晓:“此等利器非天赐神授,实乃詹事府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徐光启潜心研制之功!”
朱由校登基之初,便独具慧眼地召见了精通西学的徐光启(小开不算挂),命其联合广东匠人研制红夷大炮。
经过数月苦心铸造,终成十余门威力惊人的新式火炮,今日校场震慑四夷的雷霆之威,正是这番未雨绸缪的成果!
朱由校目光灼灼地望向文官队列中的徐光启,魏朝适时而出,朗声宣旨:“擢升徐光启为武库清吏司郎中,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总领京营火器改制事宜!”
徐光启闻言浑身剧颤,当即以额触地,声音哽咽:“臣叩谢天恩,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春狩如此正式的场合之中,陛下将他介绍给群臣,这是何等的荣光?
徐光启心中已有明悟:明天他要上皇明日报了!
光宗耀祖,已成现实!
然而,他的震惊还在继续。
皇帝竟亲自离座,伸手扶起这位火器大家,环视群臣郑重宣告:“朕向来赏罚分明!凡能如徐卿这般铸就国之利器者——“
说着,朱由校从侍从托盘中取过尚方宝剑,铮然出鞘半尺,寒光映照着众人惊愕的面容:“朕以此剑为誓,必以高官厚爵相酬!”
“陛下,臣.”
徐光启感动得泪流满面,哽咽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陛下的恩情,现在真是还不完了。
朱由校目光坚定,意思也很明确:
造出红夷大炮,就能升官。
若是有谁将其他火器也升级改造一下,那他照样重重有赏!
朱由校就是要掀起一股科研的风气,告诉天下人:谁能够提高明军的战斗力,他就封赏谁!
他的目光扫过神色复杂的文官们,又瞥见朝鲜使臣与蒙古使者惨白的面容,心中了然:今日春狩震慑四夷的使命已然达成。
朝鲜使臣此刻当明白,面对大明的军威,他们需重新权衡是否该继续唯命是从。
至于蒙古使者贵英恰,待与兵部商议林丹汗同大明联军之事时,也该拿出十足的诚意来!
谈判,靠的从来都是实力,不是靠嘴皮子!
附红夷大炮图
(本章完)
(/bi/286248/17237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