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213章 闪电合作(下)

第213章 闪电合作(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6亿?”
    王东生的目光在手里的资料与陈学兵的笑容之间来回切换。
    “你们能接受股权融资?!”
    他没想到合肥在这个问题上这么好谈,本以为这也许是一个需要浪费很多时间的议程。
    深圳的谈判,就是一直卡在这儿,他们不接受有可能的亏损,只同意以借款,贷款和贴息的形式支持,并且在厂房年折旧计提20%等抵押性质的风险上反复纠结。
    陈学兵从他的惊诧眼神中回到了早期谈判的思绪。
    “股权融资”这件事不是哪个政府都能接受的。
    上市公司可是有ST风险,甚至有退市风险的。
    只是当初他在想到京东方时就知道这是个股权融资大王,本身没什么资本,全靠政府支持,所以顺理成章地想到了股权融资。
    正好,重庆拿的就是一笔股权投资的示范资金,所以投资股权的事情没有争论。
    后来黄市长宁愿把这笔钱拆分投给那些小厂家,大概就是想着京东方规模太大,需要重庆配套资金的比例太大。
    赔基金可,赔兜里的资金则不可。
    后来他找到合肥,这又恰好是个具备投行思维的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那晚他在格力的大巴车里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便说服了吴市长。
    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很难谈的问题。
    前世,全国大多在土地财政上绞尽脑汁的时候,合肥在股权财政上走出了新路。
    陈学兵其实早就想过,完成京东方的投资,自己也成了“股权财政”的代言人,是否能针对这个模式大做文章。
    不过这都是后话。
    “王总,既然调查过你们,当然知道你们的困境,我找到合肥就是这个原因,他们的思维非常开放,合作诚意你们更是全国难找,我来合肥,跟孙书记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夏普来找合肥投资,要求京东方出局,合肥会怎么做」,孙书记的回答是「坚定不移」,这个答案,你们即使接着去找上海,也不可能得到。”
    王东生心里闪过一个:卧槽!
    而后与刘晓东对视,俩人眼里同时涌现一丝惊恐。
    找上海的想法,连身后那些随行工作人员都不知道。
    他又知道了!
    而陈学兵说到的“坚定不移”,在他们经过与深圳的谈判和与上海的初步接洽之后,这四个字的分量确实越来越重。
    “陈总,跟你谈,合肥那边能作数吗?”王东生对陈学兵的话语权怎么来的有很大疑惑。
    “全权代表。”陈学兵淡然说道:“你把合同看清楚,那16亿里面,有一半是我们长征资本出。”
    “嗯”王东生又看了看,心里对陈学兵的尊重顿时拔高。
    居然能出八个亿。
    他一直觉得这个长征资本能在股市狙击他们不过是小资金的取巧而已,要真能拿出这么多钱那说明人家对他们根本没出全力。
    长征这么红的名字,背后怕不是有什么来路。
    “陈总,在这里聊不合适吧?会议室准备好了吗?”
    陈学兵摆了摆手:“条件,已经帮你们跟合肥争取过了,就在合同里,我想你们会满意的,剩下的细枝末节让手下人去聊就好了,我只跟王总谈几个重要的问题,房间里聊就行。”
    王东生大概翻阅了一下,发现五年补贴3亿,光是贷款贴息每年就是3000万,政府帮他们承担一小半,还有管委会资助金5000万和增值税三年返还55%。
    相当不错的条件了,跟他们BJ建厂时差不多。
    但他们可是BJ国资委控股,这是外地。
    “按你们的测算,建厂投资三十亿?怎么算的?”王东生问道。
    “三十亿不够?”
    “原来我们确实算过,差不多…吧?”王东生看了一眼刘晓东。
    刘晓东点点头:“差不多,年产36万母玻璃,31亿左右。”
    王东生思索着,对着一个打开的房间抬了抬手,和刘晓东进入房内。
    陈学兵也揣着手进去,把门关上。
    “陈总,你帮我们争取这么好的条件,就是为了投资?”王东生坐到床边问道。
    “我当然有利可图,政府资金交给我管理,利润我有提成,另外我们是做二级市场的,扶你们上道,一年以后我们的资金要从股市退出。”
    “股市退出…你们有这么大信心能盈利?”
    陈学兵等的就是这句话。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没有信心可言,所以我们长征资本要参与你们的财务管理,以及科研规划。”
    这话一出,王刘二人一齐皱眉。
    要夺权?
    “陈总,我们头上是BJ国资委,上面不会答应的。”
    陈学兵笑着摇头:“我们只是需要董事会席位向你们提一些发展建议而已,参与财务管理说的也是关于上市公司的事项,这是在帮你们,就你们的财务报表,在我们看来,就是一堆垃圾,没有我们帮忙,你们的股价起不来,我们也无从盈利,所以这是合理要求。”
    “那…科研规划是什么意思?”
    “加大小屏幕研发投入,重点转向OLED屏的研究。”
    “OLED?”
    刘晓东是从技术员干到副总的,OLED的优势他很清楚,一听立马摇头:“做OLED干什么?要更好的显示效果应该研究MicroLED!日本先锋和韩国三星选错了方向!有机材料怎么能跟无机材料比?寿命就是天然的劣势!”
    陈学兵本来准备了一些说辞,可听到刘晓东说出MicroLED,也懵了。
    MicroLED,这特么不是他重生之前正在研究的新技术么?
    “MicroLED…什么东西?”
    陈学兵不是试探,这玩意儿他是真不知道,重生以来也没查到过相关资料,就只是前世听说过一个名字而已。
    “这是一个概念,6年前提出的,LED有红绿蓝三种发光二极管,如果能把LED做成像素级,并且整齐的排列到屏幕上,就可以通过控制三种光的强度,创造出无数种颜色,这样,屏幕就没有多少万色之说了,理论上就是无限种颜色,国际上一致认定,这是显示方案的终极之路,相比之下OLED只是利用多层有机薄膜结构产生电致发光,发光原理比LCD还要简单,靠的是有机物的性质,想通过微调整达到完美是不可能的!”
    “按你的说法,有研究条件?能做出来?”
    陈学兵听到这条件,多少有点激动。
    LED做成像素级,应该可行啊。
    相关的控制电路,更没问题了。
    像素级,这不就微米级工艺吗?现在芯片雕刻都纳米级了!
    苹果一代使用1677万色屏幕都领先全球手机显示效果了,搞出无限色的MicroLED,那还得了?
    王东生终于开口了。
    “红绿蓝三色二级管的攻克中,蓝光二极管最难,是中村修二带领的日本团队1993年解决的,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需要用到一种低阻P型氮化镓,最理想的制作衬底是蓝宝石面板,但蓝宝石是不能做屏幕的,也就是说,要在蓝宝石上制作出LED,然后转移到驱动电路上整齐排列,你想想有多少LED?这里面需要用到一种巨量转移技术,最简单的就是精确拾取和释放,另外还试了很多种方法,都不经济,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才能造出一块,这个巨量转移必定是超高的成本,而且准确率不高,发光二极管这种东西,一旦精确度达不到,任何一个像素出了问题,都会乱发光,你可以想见,屏幕上有很多乱发光的像素会是什么效果。”
    “额…”
    陈学兵想象到了。
    应该是炸裂前的感觉。
    制作简单,拾取和精确排布就难了。
    他当即就想问:有没有可能造出一种能用来造屏幕的衬底材料,直接在屏幕上蚀刻成型?
    哦…对,那是一个诺贝尔奖的距离。
    不,想想都知道,要发现,还要对应的性质,比诺贝尔奖难多了。
    陈学兵心绪渐渐平静下来,有些好奇道:“这些材料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你们都知道?你们这个行业没有知识壁垒的吗?”
    刘晓东笑道:“LCD是60年代末提出的,LED更早,二战之前,TFT—LCD技术也有二十几年了,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知识早就普及世界了,各个环节的原理我们都知道,难的是怎么造省钱,怎么能造得更好,各个厂家有各自的招数,都知道拳头打得死人,知名的拳法不也有千百种吗?”
    陈学兵恍然。
    工业上的壁垒,而非知识原理上的壁垒。
    怪不得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这么快。
    那尽早投入,对研发大概率是有帮助的。
    他越想越有信心。
    “OLED既然你们能入手,我觉得还得做。”陈学兵摸着下巴沉吟道。
    “为什么?”这次是刘晓东不明白了。
    “因为LCD是硬屏,无法弯折,驱动电路需要占用极大的空间,屏幕下方需要留出很大的边框,而OLED软,轻薄,是目前唯一能做全面屏的材料。”
    没有OLED,手机始终要停留在按键的时代,因为那一块下边框不做按键好像也没什么东西可做。
    手机也没法变得更薄。
    还不止如此,LCD屏幕不透光,屏下指纹识别也做不了。
    但是这一说,刘晓东有点激动了:“全面屏?做全面屏干什么??”
    陈学兵发现刘晓东一副要辩论的模样,有点不想跟他说话,有些事现在确实很难解释。
    “这样吧,你们建厂也需要时间,研发OLED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等到10月份以后再讨论。”
    十一手机发布以后,他再拿着实物来跟他们Battle,京东方肯定更容易接受。
    但陈学兵都提到建厂了,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王东生反而觉得没谈妥。
    “陈总,我承认条件不错,但是你们要参与管理的事情,我还是要回去跟董事会.”
    “王总,我话没说完。”陈学兵打断了他:“关于这件事,我们可以签对赌协议,半年内,我让你们的股价涨到6块以上,并且让你们上次收回的股份高价释放出去,达成条件,我们要三个董事会席位,以及一个财务副总的位置。当然,在此之前,我们也要介入,修改你们的财报和财务管理模式。”
    “六块?”王东生惊了一下。
    市值翻倍?
    “这是4.5代线之后,跟你们接着合作六代线的本钱,合肥的资金半年之内就能缓解过来,届时你们必须要有一个高市值来向银行借款,手里也得多一些自有资金,所以这次建线,我没打算让你们花钱,接下来,我们也会全力帮你们改善情况。”
    4.5代线,6代线
    王东生有些心动了。
    要是股价真能到六块,京东方A市值接近140亿,加上合肥支持,说不定真能同时做两条产线。
    往上突破,加上往下试探,京东方的困境也许真的能解决。
    “对赌协议.那要是没到六块以上,你们”
    陈学兵瞥了他一眼:“赔你们一块钱。”
    “这!”
    “王总,你搞清楚,你们才是上市公司,我帮你们干活,不收费也就算了,股价不到6块我还得赔你们钱?你们要是故意搞我们怎么办?”
    陈学兵义正言辞。
    实际上京东方要涨到6块,什么也不用干。
    两条大产线落地的消息加上牛市行情,只涨一倍的话,他还得压着点股价才行。
    京东方融资没有底线,不压一压,融多了,牛市过去容易出事。
    “额好吧!”
    王东升终于没能抵住诱惑。
    陈学兵露出微笑:“让你们的团队带着合同去办公室谈判吧,我希望尽快签约,接下来还有事情需要你们配合一下。”
    接下来的三天,京东方一边谈判,一边向上请示。
    主要是请示。
    他们发现实在没什么好谈的了。
    落地条件,长征资本提前谈好了。
    投资框架协议,长征资本做好了。
    20万平方米的地块,长征资本帮他们选好了,看完了,非常不错。
    需要110V的变电厂,合肥政府一口就答应了,厂子落地之前就帮他们修好。
    京东方能干的,就是发布定向增发公告,拿着资金回去谈贷款。
    31个亿的投资。
    京东方仅仅落地三天,双方确定签约。
    闪电式合作。
    这三天背后,是陈学兵三个多月的努力。
    这份努力,值得鲜花与掌声。
    (晚点,半夜还有)
    (本章完)
    (/bi/286214/1723742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