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203章 城建之路

第203章 城建之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在合肥,飞机在跑道上减速。
    陈学兵和座位邻近的蔡志坚还在密切讨论到达合肥政府后的口径。
    负责头等舱的空姐忽然急匆匆说着“收到”,快步走到驾驶室门口敲门,进了里面。
    等她出来的时候,有些迷茫地望向头等舱的客人。
    “请问哪位是陈总?”
    迷茫传给了所有人。
    不过飞机不大,头等舱平时上座率也很低,除了股安集团的,就两个人,应该是对夫妻。
    陈学兵抬了抬手:“你说哪个陈总?我是陈学兵。”
    空姐望向陈学兵的眼神尊敬起来。
    “陈总,你们公司的人很快可以下机了。”
    陈学兵再次迷茫了。
    都到机场了,可不很快了嘛。
    头等舱客人可以先下机,不过没必要提醒一遍吧?
    不过疑惑很快解开,飞机没去航站楼廊桥那边,在一个空旷的位置停下了。
    “陈先生,你们可以下机了,有人在外面等你们。”
    空姐话落,股安的人集体看向窗外,正好在陈学兵这一侧,不远处来了一辆轿车和一辆大巴。
    嚯尼玛。
    大家都惊了。
    跑道接机啊?
    一行人下机的时候,后面的舱室,朝着舱门这一边的议论纷纷。
    “有人下飞机了!”
    “飞机出问题了?还能在这儿下啊?”
    “可能要坐摆渡车出去!”
    可等到飞机舷梯收起,舱门关上,飞机重新起步,留在飞机上的人才意识到:遇见大佬了。
    有拍照设备的纷纷怼着窗户拍,甚至有人在飞机起步的过程中离开了座位去拿包里的相机,引起一片混乱,空姐快步过来制止。
    陈学兵下机与吴市长和几个政府官员热情握手,班子成员竟来了三位。
    常务副和统战部长。
    他回头看了看重新开车的飞机,有些感慨道:
    “市长,受之有愧,诚惶诚恐啊。”
    场内接机可是外宾待遇,按理说不是件随意的事情,书记虽然没有亲自来,但肯定是同意了的。
    这诚意可是拉得太满了。
    “不够,不够!”吴市长笑着摆摆手:“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陈总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咱们合肥啊,穷,地主之谊不能尽意,只能用这种方式迎接陈总,我们对投资的诚意还远远不止如此!”
    吴市长开口就来了句诗,旁边还有政府的人在拍照,陈学兵也想回敬两句。
    但环眼一扫,这地方确实落魄。
    挺小的骆岗机场,只能跑中型客机,地面竟还不怎么平整,能看到水泥面的细小裂缝,航站楼就在旁边,看着跟个汽车站一样。
    这还是合肥唯一的机场。
    外面的光景也可以想见了。
    怪不得吴市长亲自跑到机场里面来接,估计是怕他们看这地方太穷,有什么想法。
    他腹中是有几句诗书,但称赞眼下环境的,好像只有“斯是陋室,惟汝德馨”。
    “哈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陈学兵一边很没文化地强夸一句,一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几句古文里的场面话,以后跟政府打交道,少不了这些。
    大家客套了几句,吴市长见他们来的人还是上次那些,不多不少六个人,也就一起上了金龙大巴。
    车从停车场通道绕出来,外面竟是街道,没走多远,便看到了有不少行人的老商业街。
    机场居然在市区里,真真是火车站无疑了。
    外面的风景,县城味道很足。
    低层建筑,结构单一,也不是没有高楼,但都是方方正正的,几乎没什么特色建筑,实用性太强。
    人倒是挺多的,经过的那条老商业街,人挤人,人口密度竟不亚于华强北了。
    来之前他就做过了解,合肥的城镇化率才三十几个点,城镇人口40多个点,远低于省会平均水平,连普通市的平均水平都差一点。
    “吴市长,你们这儿人挺多哈?”陈学兵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哈哈,咱们这的老百姓喜欢热闹,文化氛围也好,一到周末和过节,只要有商业的地方,到处都是人,现在快过年了,那些商铺生意好的不得了,我们蜀山三里庵引进的家乐福超市,开业第一个月,创下亚洲单日客流量之最!现在已经是华东地区的标志性卖场!”
    吴市长说着,侧着身子一脸神秘地道:
    “陈总,你要是认识什么开商场的老板,拉到咱们这里来盖一座新商场,生意一定火爆。”
    那样子,好像在传授什么商业秘籍。
    陈学兵却呵呵然。
    来这儿修,城建落后,地价却也不比别处省会便宜多少,人多,消费能力却不一定强。
    凭什么?
    “您要是在市区免费给我批一块地,我来给你们修个豪华型的商业综合体,绝对的城市地标。”
    这句话,车上的三个班子成员一齐来了兴趣。
    “商业综合体?什么意思?”
    这年头,还很少提及这个概念。
    “就是一种多功能的高效率建筑群,商场,酒店,写字楼,商住楼整合到一起,把办公,文娱,餐饮,居住等多个元素组合,土地集中利用,提供一站式的商业服务.BJ的国贸中心,知道吧?只要把人流量做起来了,周围土地一招商,高楼大厦跟着一建,就是一个城市CBD地块。”
    陈学兵话不多,却句句往领导们的心窝子里头戳。
    “这这这得多少钱啊?”统战何部长有些没见过世面地道。
    陈学兵伸出两根手指,来回翻转。
    “至少,二十亿。”
    二十亿真不多,建个高楼,几个亿就没了,另外还有商业广场,公共设施,绿化.
    “需要多大土地?”吴市长试探道。
    陈学兵笑了笑:“至少20万平方米吧?给多大就能建多大,这是没有上限的,20万,跟上海的正大广场差不多,要是给50万平方米,我就能建个50万的,比东莞新开业那个华南MALL还要大。”
    建商业综合体,是日后地产界的最高追求,陈学兵也不是瞎吹,只要合肥敢免费给地,他真敢建。
    这里的中心市区商业地价少说两千一平,20万平的地块就是4个亿,还不算增值价值。
    拿去银行,少说能操作出来两三个亿,打个地基磨个一两年都够了,要是自己的队伍来干,说不定楼板都搭起来了。
    等过个一两年,股市的机遇也过了,手里有钱了继续干呗,即使慢悠悠的干,三年也能磨出一个大广场。
    到时候合肥产业发展起来,地价至少都翻倍了,回本大半,手里还拿着个地标广场,整体出售,少说三四十亿。
    要是不要脸,走黄瓜李的路,甚至能一分不投,就靠银行贷款,卡着政策限制磨来磨去,等环境好了再高价转手给别人建。
    吴市长当然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又试探着道:“要是扩大城区的土地能建吗?”
    陈学兵干笑。
    “扩大城区,就是城区外呗,人都没有,建它干什么,浪费钱。”
    他说完摆摆手,表示不用提。
    吴市长也悻悻地回过头去,叹了一声。
    陈学兵根本不知道,吴市长此时说的“城外地”是合肥未封顶的新市政府大楼所在地,日后三万一平的网红打卡地天鹅湖。
    刚挖出来的天鹅湖,风景优美,吴市长是真想一次给他五十公顷(万平米),让他开发。
    就是接近经开区,人少了点。
    但眼下城中心的土地就这么多,真拿不出来一块这么大的完整地块。
    “陈总。”吴市长不甘地再次回头:“你要是能签合约,建你说的商业综合体,市区有块27万平的地,可以按折扣价给你,挂牌价,六折。”
    合肥规划新城区,太需要一个CBD了。
    不止新城区需要,整个合肥都需要。
    目前市区就一个百大集团打造的“CBD购物中心”,说是CBD,其实就是一个商场楼而已,根本达不到陈学兵说的那种规模。
    陈学兵却再次摇摇头:“以后再说吧,这地,可是合肥打包资产证券化借款,发展产业的关键。”
    27万平,好几个亿,打六折?
    打骨折我也买不起。
    我要是买得起,还跟你画什么饼。
    吴市长听到这话,眉头渐皱,却没说什么。
    车越开,周围越空旷。
    “吴市长,咱们这是去哪?”陈学兵问了一句。
    吴市长指指前面:“时间还早,陈总不急着休息吧?咱们去经济技术开发区看看。”
    旁边的郭常务也接上了话:“咱们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是国家级,全国经开区综合排名前十,规划非常大,超过250平方公里,分为南区和北区,有物流园,保税区,以后还有航空港呢!”
    “哦”
    陈学兵眼看这路修得确实不错,又平又宽敞,有了些大城市的气派,心想人家既然带自己来参观,肯定是往城市亮点去。
    沿路看着还真不错。
    有一些新楼盘,虽然分布比较稀疏,但都是高层电梯楼,有后世城市的味道。
    感觉合肥已经在布局扩大城区了。
    这里空地很多,想象力很强,离主城区也不远,以后要把城市扩出来,还是比较容易。
    潜力方面没有制约。
    像一百多公里外的南京,就是犯了这个问题,没地方扩张了,千方百计想把马鞍山划进去,搞得合肥乃至安徽日防夜防。
    南京要是再大,安徽的几个邻近市可就留不住人了。
    包括合肥。
    不过后来安徽出了个杀招:三家分巢。
    2011年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市把巢湖整个市给分了,强行扩大了马鞍山的区域,马鞍山实力大增,不再是南京一个地级市吞得下的,彻底死了南京的心。
    巢湖,我国第五大淡水湖,780平方公里,专门以此湖为名建了个地级市,三家分巢以后巢湖变为县级市,由合肥代管,水资源也大半归了合肥。
    这座城市,是有努力,也有气运的。
    陈学兵回想着前世刷到那些关于合肥崛起的短视频,对照眼前的含苞待放的合肥,愈加觉得这座城市值得投资。
    不过沿路上吴市长没怎么说话,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在介绍,气氛显得有些奇怪。
    到了一处聚居区,车停下了。
    下车,正好在一块“欢迎您来开发区投资建设”的牌子面前。
    “明珠广场!这里以后就是新合肥!”吴市长单手背着,一手扫着面前笑道:
    “那边,有一个乐凯公司,中国航天科技公司的下属企业,搞光学薄膜的,获得了三家银行的支持!”
    “格力的新工厂在那边!”
    “那儿有个信雅达蓝天环保!”
    “长虹去年年底也入股了我们的美菱,合资工厂选址离这里不远!中间还有格力朱董的介绍。”
    陈学兵听得咋舌。
    搞半天长虹美菱这个牌子是这么回事。
    挖一趟格力,还带了个长虹,合肥真是走哪都不忘了试两锄头。
    旁边的秘书此时走过来,展开一本资料,递到陈学兵面前。
    “陈总,您看看,这是我们最近招商的企业,有很多都是非常有潜力的高新企业。”
    陈学兵愣了愣。
    随后,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特么.把我拉倒荒郊野外,逼我投资其他项目?
    不投呢?不拉老子回去了?
    “吴市长,这是.”
    吴市长背着手转过身来,叹了一声:“陈总,我们跟京东方谈过了,可他们的情况恐怕拿不出钱啊,那份财报,你也看到了吧?按照你的规划,要让他们拿出60个亿,难如登天,他们跟深圳政府谈的是大头出资,TCL,创维,康佳,长虹四家彩电企业入股,京东方只出20亿和技术,控股比例40%这个条件摆在我们面前,实在为难。”
    听到这话,陈学兵神色一松。
    这些情况,他早就知道。
    前世合肥入股京东方是08年,现在是06年,京东方虽然落魄,但还没被深圳上海放过两次鸽子,深圳虽然有夏普捣乱,但也没有完全放弃,此时此刻,京东方说话肯定要大声一些,谈出的条件也肯定跟前世不同。
    20亿,占股40%,这是要上天啊,真特么敢想。
    京东方老特么挨媒体骂,是有些缺乏逼数的成份在里面的。
    不过也好。
    提前让合肥做个心理准备,有利于他们放下幻想,全力筹款,别总想着拿小钱办大事。
    “建厂资金呢?需要多少,他们说了吗?”
    这是陈学兵唯一不确定的问题。
    “这个.倒是和你评估的比较相近,他们说是140亿,但我估计,里面有些水分。”
    吴市长的话,让陈学兵露出轻松地笑意。
    他推开秘书递过来的“投资菜单”,笑道:
    “吴市长,我们是基金,首先要考虑退出渠道,要投的必须是上市企业,并且要是我看好的上市企业,其他的项目,我是不会投的,不过关于京东方,我们可以再谈谈。”
    (本章完)
    (/bi/286214/17237436.)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