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天下已成燎原势
闻言,周闻道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石元帅洞察千里,仅凭一点蛛丝马迹,就能发现自己面临的窘境,知道瞒不过石山,苦笑道:
“还没有,但也差不多了。这些时日,有不少荆襄富商大户乘船逃往,小人由是打探到一些消息,说是徐宋大军久攻武昌不克,已经分兵。
向东,攻入兴国路;向西,攻入汉阳府、沔阳府、中兴路、安陆府、荆门州等地。”
元廷对行军地图的管控很严,即便各州、县衙门也没有相应图册,更极少会流落民间。
石山搜集了这么久,也只搜集到徐州至淮西一带部分地图,更远的地方,就只能综合行商、站户等群体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后世记忆,画出草图,因而有些印象。
兴国路在武昌路东南方,辖永兴、大冶、通山三县,与徐宋政权老巢蕲州路隔江相望。
汉阳府则在武昌路以西,领汉阳、汉川两县,治所汉阳与武昌路治所江夏也隔江相望。
顺汉水西进,过了汉川,就是沔阳府(辖今仙桃、天门);
中兴路(大致为现在的荆州地级市)、安陆府(大致为现在的安陆市和京山县)、荆门州(大致为现在的荆门地级市)三地分布在沔阳府西、北方,且都与汉水相连。
其中,沔阳府和中兴路南端均接长江北岸。
结合脑中勾画的地图,石山大略明白了徐寿辉的战略意图,就是剪除武昌路外围屏障,截断其兵员、物资援助路线,而后一举攻陷武昌路。
徐宋大军的出兵路线图十分清晰,从侧面佐证了周闻道提供的情报可信度较高。
但由这条情报展开分析,又引发了一个问题:徐寿辉率先建制称帝,元廷对其进剿的力度最大,徐宋政权正面扛住元廷大军的同时,还至少攻略七个路、州,哪来这么多兵力?
旋即,石山脑中灵光一闪,暗笑自己是以己推人,老想着攻陷一地就掌控消化一地,徐宋政权高层就算有这个想法,又哪有这个内外部条件?
其所谓大军,恐怕没多少成建制的老兵,大部应该是就地裹挟的百姓,不然就没法同时多点爆发。
即便如此,徐宋政权能同时裹挟这么多百姓,也非常恐怖了,除了元廷自己不做人的神助攻外,肯定少不了煽动性极强的政治口号。
乱世中,大户豪商最怕的不就是被裹挟的流民么?
毕竟,遇到红旗营这类有明确政治路线和严明纪律的军队,还可以选择出让部分利益的合作;遇到流民大军,不果断逃跑,就要赌他们抢光你的财产后,还能留你一条小命。
想到这里,石山故作轻松地安慰周闻道:
“他们这不是还没攻下武昌路么?即便打下了武昌,离着太平路还有很远,有啥好担心的?”
周闻道脸上愁容更甚,犹豫了片刻,稍稍靠近了石山,道:
“小人还听说龙兴路、袁州路、江州路、饶州路和信州路等地白莲教徒已经开始公开活动,宣扬徐宋‘摧富益贫’口号,有不少人受他们蛊惑,开始打制兵器,应该很快就要举事了,”
徐宋政权当前攻略的地方,还在江北河南行省和湖广行省两地。
但龙兴(今南昌)、袁州(今宜春)和江州(今九江)三路却在江西行省境内,而饶州路(今景德镇市及鄱阳、余干等县)和信州路(今上饶市)则在更东面,属于江浙行省的辖区。
尤其是江州路和饶州路,离太平路仅隔着一个安庆路,还有隔江相望的庐州“彭祖家”,徐宋政权又明确提出“摧富益贫”,直接将斗争矛头对准了所有大户富商,难怪周闻道会这么急。
徐宋政权这一手已经不是一般的军事攻伐,更像汉末的黄巾大起义,其队伍战斗力行不行先放一边,配合“摧富益贫”的政治口号,破坏力绝对惊人。
南方白莲教多年来深耕江淮各地,不断传教和反复造反,到现在终于开花,即将结果,多教区联合暴动,难怪可以不遵循军事规律,在敌后同时开辟这么多战场。
若周闻道反映的情况属实,恐怕不止长江中下游沿线地区,便是整个江南,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陷入战火兵灾中,加上已经乱成一锅粥的江北,天下将再无净土。
难怪周闻道会急着赶到濠州来,寻求石山这个反贼的庇护。
这下,石山也有些坐不住了,当即问道:
“情况属实?”
事关自己身家性命,周闻道哪敢再糊弄石山,严肃答道:
“白莲教信众在乡下公开活动,江南本就兵弱,又被大量抽到江北,官府不敢制止。这些都是各地行商和逃难士绅提供的信息,小人加以筛选和交叉印证,不敢保证十成属实,九成绝对有。”
周闻道如此笃定,那基本可以确定属实了。
石山起身,在房内踱步,急速思索红旗营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徐宋政权此番大规模行动若是成功,元末大乱极有可能会提前结束。
问题是,能成功吗?
汉末黄巾起义,无论规模,还是组织严密度,都远超徐宋政权,其势力最盛时足有百万兵马,但内忧外患的东汉政权一发力,百万黄巾就在朝廷和地方豪强的联合绞杀下,灰飞烟灭。
当然,黄巾起义能搞出这么大阵仗,离不开东汉统治集团的内部的权力角逐。
而大元南方白莲教能在地方官府眼皮子底下公开活动,焉知这背后没有大元各利益集团的博弈?
最终,也将随着利益集团博弈分出高下,而被无情抛弃。
届时,便会重演百万义军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悲壮一幕。
大元内部矛盾深重,风起云涌的大起义,只是其矛盾外显而已,矛盾不去,该来的谁也挡不住。
江南各地白莲教徒举事筹谋已久,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石山既没实力也没立场阻止这一悲剧发生,就只能尽可能利用这一大事件,为自己的势力谋取最大利益。
石山很快就理清了头绪,重新坐下,道:
“周东家,你们来时走的哪条路线?”
太平路治所当涂到濠州的陆路距离仅五百里,但大项货物贩运,一般都是走长江——大运河——淮河路线转运,虽然绕了一大圈,但物流成本却降了不少,途中风险也要小很多。
所以,当初周闻道才会出现在虹县。
因红旗营占据濠州和五河,这条路线现在已经变成了走私通道,一般人走不了,周闻道的商队带着二十匹骡马,想来应该是走的陆路。
只是,陆路也不好走,红旗营全歼董抟霄部精锐兵马的消息传开,原本被官军压缩到含山、无为两地的“彭祖家”义军受到鼓舞,趁机展开反攻。
据说“彭祖家”已经连胜几场,只是其部尚未与红旗营建立联系,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周闻道果然没走两军交战区,答道:
“小人赶时间,过完年,就由和州(庐州路辖州)登岸,经全椒(滁州辖县)、定远,到濠州。”
此行证实了太平路至濠州间,仍存在陆上通道,也是一条很有用的情报,石山点头,道:
“很好,周东家提供的这些情报都很有用。正好,我军这段时间积存了不少战获,都可以交给你处理,你们驮力不够的话,也可以安排货船。放心,途中关节自有人打理,可直达扬州。”
周闻道常年贩货各地,最重物流消息,其实听说过这条走私通道,只是现在形势如此危急,哪有心思再慢悠悠走水路贩货回去?当即道明自己的来意。
“红旗营所到之处,百姓安定,市肆不易。小人此来,想在濠州置业。战获交易,随后再议。”
所谓“置业”,其实就安家的委婉说法,但周闻道这类行商背后通常是大家族,乱世中一般都会分头置业,以分散家族覆灭的风险,不可能真的把宝全押在石山这个反贼身上。
石山也清楚这一点,他本就没有要挟周闻道的想法,双方的合作还是要建立在利益互惠的基础上,恰好,他还真有事,需要对方提供帮助。
“很好,我会安排陈知事全力配合。另有一事,也要麻烦周东家。”
周闻道是个非常合格的商人,坚信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互惠互利,唯恐石山对自己没有需要,见元帅要“麻烦”自己,反而来了精神,道:
“元帅请讲!”
石山想到怀远离谱的炼铁产业,靠本地积累,三五年都别想有多大成果,刚好太平路和紧邻太平路的集庆路,就有相对发达的冶铁和其他产业,道:
“江南估计很快就会大乱,届时流民四起,官府管控力大减,你想办法帮我招募一些匠人,特别是精通选矿、练铁、铸钟、磨镜、机关等技术的大匠、巧匠。所有开支,我愿三倍支付。如何?”
周闻道做的就是违禁品走私贸易,跟这些产业多有接触,清楚官府对匠人的控制之严,但石元帅也说了趁大乱浑水摸鱼,风险虽大,可利润回报也高。
“此事重在时机,小人须得先回去谋划一番。”
“无妨。”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