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扫元 > 第134章 有商远来献重礼

第134章 有商远来献重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当然,是不可能的!
    次日天刚亮,石山就如往常一样醒来,昨日的征伐大战,并没有让他留下什么疲惫,反而反觉神清气爽,待其翻过身,看向床内侧,却没有发现新娘云鬓乱、晚妆残的模样。
    “夫君,你醒了。”
    刘若云应该是起得很早,此时已经化好了淡妆,却只是安静地坐在床榻边,等待石山醒来。
    石山见她一脸期许,联想到妻子天还没亮就轻手轻脚爬起床,独自对着铜镜精心化妆的场景,顿时想到唐诗《近试上张水部》中的名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赞道:
    “入时!”
    刘若云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识文断字,自然知道这首以新妇闺意比拟近试士子复杂心情的名诗,当下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夫君的夸赞。
    该诗还有前两句“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石山父母皆亡,自然没有舅姑需要新妇侍奉,此番打扮本就是为了夫君一人。
    但联想到石山身边别无亲族,经受了多少风险磨难,付出了多少艰辛努力,才打下偌大家业,刘若云又莫名感觉心疼,心中一软,赶紧上前,道:
    “妾身为夫君穿衣。”
    待穿戴整齐,洗漱完毕,时间还早,石山立即召集亲卫,前往军营巡视。
    营中,众将虽然有些意外元帅昨日才大婚,今日一早居然没有懒床,还照常巡营,却均算尽职尽责,并没有元帅没盯着,就出现荒废制度的问题。
    红旗营事业蒸蒸日上,上升通道大开,诸将都铆足了劲比战功、比训练,乃至比竞技赛事,唯恐落后于人,内部一片欣欣向荣,即便有个别惫懒之辈,也会被这种主流裹挟着向前。
    石山见众将各司其职,欣慰之余,便向他们宣布了计划已久的军官休沐制度。
    队率以上军官,每旬可休沐一日。
    军官休沐,需提前向元帅府报备。休沐期间,无特殊事由,不得出城,且每营至少保持三分之二军官在位率,指挥使和副指挥使不能同时休沐。
    这项制度实际只针对在濠州安家的军官,其余人即便放他们休沐,也无处可去。
    暂时满足这个条件的,其实只有汤和一人,但他已经被石山调往怀远驻守,也享受不到这项福利,胡大海倒是因此动了接家小来濠州的心思,当场向元帅提出了申请。
    这也是石山制定休沐制度的初衷之一。
    有根才有牵挂,孤身将士固然更能为红旗营亡命,但面对其他势力的拉拢收买,就多了不少变数。
    至于濠州士绅借机拉拢麾下将士,这本就避免不了,也没必要视之为洪水猛兽。
    将士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终究要成家,人往高处走,石山自己都与士绅联姻,不让麾下将士与濠州士绅联姻,他们也会与庐州、滁州、江宁等地士绅联姻,拦是拦不住的。
    更何况红旗营也不会一直窝在濠州这尺寸之地,迟早都会打出去。
    与军官休沐制度相对,石山还推出了一般将士请销假制度。
    队伍休整期间,各营将士若需外出采买个人生活用品等事项,可以请假。
    请假比率控制在每营总人数的百分之五以内,要求两人以上同行,由各营指挥使审批,批假时限通常不超过一个时辰,且要留存记录,请假外出人员须持专有令符,以供核查。
    军队由人组成,管理再严的军队也需要与外界交流。
    实际上,各营之前就有将士外出办事。
    队伍规模小时,石山还可整体把控,现在光濠州城中就有十几个营,早将审批权下放,如今推出请销假制度,其实是对既定事实的进一步规范。
    请假将士外出期间,若遇军中聚兵战鼓擂响的紧急情况,两刻钟之内必须返营。
    因而,将士即便请假外出,其活动区域实际也被划定,必然会因此而在军营周边催生出一片吃、玩、购一体的商业体,石山也早有对这片街区改造并规范的规划。
    管理之道,张弛有度,一直把将士们困在营中,既不人道,也不现实,该放开就得放开。
    但放开不是放纵,与之配套的是绣衣营监察制度。
    绣衣营原本的监察范围只限于营中,编制三百多人,还有些冗余,正好教将士们识字,以辨识令符和请假记录等资料,现在一下子将监察范围扩展到全城,周十二等人少不得要忙乱一段时间。
    待石山回到元帅府,已近巳时,外衙各司人员早已到值,纷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或假装忙碌。
    石山与众属僚打了声招呼,就快步进入内宅——忙了一上午,他还没吃早饭。
    内宅,刘若云已经备好早点,就等石山回来,一起共进早餐。
    元帅府现在已有莺莺燕燕十来个,还有专门的厨娘,刘若云也有陪嫁丫鬟,当然不可能真下厨做饭搞得烟熏火燎,但今早还是到后厨,问清了夫君的饮食习惯。
    其实,石山也没啥饮食癖好,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军中粗饭能与将士们一起吃得很香,帅府的细菜也不挑。
    刘若云此举既是对夫君的关心,也是行使身为主母的职责。
    石山才回府,就敏锐意识到府中众侍女看向自己的眼神“规矩”了不少,再不敢如往日那般炽烈。
    就连暂未收入房中的妾室黄姝瑶也少了些故作娇憨之态,席间多了一丝幽怨。
    石山只当没看见,闷头吃饭。
    随着基业做大,以后他的“后宫”也必然会迅速扩充,以完成开枝散叶之任,但其人志在天下,哪有精力浪费在这些莺莺燕燕身上?
    刘若云有手段,能帮他打理好“后宫”,自然是好事,必须支持。
    吃完早饭,石山将府中侍女仆从都叫了过来,当众宣布以后府内一应事务,皆有主母主持。
    公开为刘若云站台后,石山便不再耽搁,迅速回到前衙,听取各司工作汇报,他也就昨日休息了一天,没什么工作挤压,本以为只是走流程的朝报,没想到新任市曹陈诚就汇报了一件事。
    “元帅!周闻道又来了,带了一支商队,共有二十七人和二十匹骡马,坚持要见元帅。”
    去年,石山占据虹县后刚,宣布稳惠商稳市政策,因途中遭劫折了本的太平路布商周闻道嗅到了机遇,伪称“献细棉布百匹劳军”,以求与红旗营合作。
    石山彼时缺人、缺钱、缺物资,更缺情报,看在周闻道确实能提供情报的份上,选择了与其合作。
    结果,几个月过去,双方也就做了那一单买卖,石山都快忘了这人,周闻道却又出现了。
    双方的合作不单是一般走私贸易,还涉及到更加隐蔽的情报贩卖和军械走私,周闻道坚持要见石元帅本人,陈诚不敢擅自做主,只能请示石山。
    “行,现在就带他来见我!”
    周闻道就侯在元帅府外,不多时就被带了进来。
    与几个月前在虹县的落魄相比,周闻道现在明显奢阔了不少,一身青丝云绣锦袍尽显华贵,但脸上却有掩饰不住的疲态,前脚才踏进侧房,就忙不迭行礼,道贺:
    “恭贺石元帅新婚,这是太平路行商行会的一点心意,请元帅笑纳!”
    石山自动忽略了“太平路行商行会”,太平路虽有不少行商,但其商业网络以水运为主,即便组织了行会,也不会轮到周闻道做代表。
    而且,自己从议婚到亲迎,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非常仓促,此事对利益相关的濠州士绅来说是大事,对数百里之外的太平路却只是一般传闻,非有心人都懒得传播。
    周闻道八成是在进了濠州城后,才知道自己已经大婚,为了从红旗营这里多捞点好处,临时胡诌一个行会,以增加“贺礼”的含金量。
    但接过郭英转交的礼单,石山才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周闻道——硫磺两百斤,明矾和硝石各三百斤。
    一个外地行商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管制物资作为贺礼,端的是下了大本钱,想到周闻道上次才四十匹布,就敢诈称百匹,石山调侃道:
    “周东家,你这回该不会又是讨口彩,拿几十斤矿药,糊弄咱吧?”
    石元帅旧事重提,周闻道有些尴尬,连忙解释,道:
    “昔日,小人折了本钱,走投无路只能铤而走险,幸得元帅大人大量,不计小人冒犯,还给了小人东山再起的机会,岂能不识好歹,得寸进尺?以上物资,皆是小人心甘情愿奉上。”
    在石山眼里,周闻道是很合格的商人,绝不会无缘无故下大本投资自己,莫非他猜到红旗营可能会进攻江宁,特意提前结个善缘?
    但想不想进攻江宁没有意义,想打江宁的义军多了去,重要的是有没有攻下江宁的实力,红旗营暂时还困于濠州,显然还没这个实力。
    不是因为趋利,难道是避害?
    石山的脑子转的飞快,很快就想到一个可能,道:
    “徐宋红巾军已经攻陷武昌路了?”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0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