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扫元 > 第132章 伯仁大仁辅明主

第132章 伯仁大仁辅明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元疆域广阔,境内多民族杂居,礼法约束相对较弱。
    比如,对诸族婚礼便明确规定“各从本俗”。
    但江北之地汉胡杂居数百年,诸族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民族的习俗影响。
    世风二十年一小变,百年一大变。
    世上本来就没有千年不变之俗,如周礼规定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婚姻六礼,历代都在不断变化,到元时,已经简化成了只有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石山虽以“驱虏复汉”为造反旗帜,却对主张自己大婚恢复周之六礼的建议嗤之以鼻。
    所谓礼法,本就是“别尊卑、定万物”,专为维护统治秩序而搞出一套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度,千百年来,高高在上的贵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礼法也更新了无数个版本。
    天在变,礼亦在变。
    陈腐的那一套被抛弃,就有被抛弃的充分理由,后人没必要也不该再捡起来。
    石山是破旧立新的造反者,也是新礼法需要维护的上位者,以后的礼法,就应该围绕他的利益来制定。
    石山务实而精干,本就是联姻,自然不想大费周章,若不是考虑到大婚仪式也能有效提升治下民心士气,年前都能走完全部流程。
    明日是亲迎之日,刘家今日就安排亲戚来元帅府布置新房,诸如铺设红被、红毯、双连绣枕,设置桌子于东、西相向位置,以放果盘盏壶之物,又于南北设二盥盆等,颇具时代特色。
    石山身边没有亲族,新任元帅府礼曹知事郭宗礼全程操办婚礼仪式,生怕出点纰漏;童四儿领着沐英等五个小家伙身着新衣,忙进忙出,为元帅府增加了不少人气。
    当事人石山反倒没什么事,得到常遇春已经回城的汇报,后院有不少女眷进出,不太方便接见外人,石山索性在元帅府前院召见了常遇春。
    “元帅,这是吴镇抚让俺转交的呈文。”
    常遇春知道破城当日,吴六斤就派人传回了怀远之战简报,因为不清楚简报中具体说了啥,不敢瞎吹自己在此战中的功绩,见到石元帅,就立即老实转交了吴六斤要求带回的呈文。
    郭英接过呈文,正想转递给元帅,石山却摆手示意先收起来,随即走近常遇春,赞道:
    “收罪囚、降山贼、破怀远,很不错!我本想此战后授你乙等营指挥使之职,现在看来,似乎小了些,直接给你甲等营指挥使之令,你可接得住?”
    除了镇守五河、怀远两县的孙逊和吴六斤二人,被授予镇抚之职外,石元帅麾下,甲等营指挥使就已经顶天了。
    常遇春自恃一身好本事,迟早能坐到甲等营指挥使,却没敢想一战就爬这么高,但有功不争也不是他的性子。
    “元帅敢给,俺就敢接!”
    “哈哈哈,好!”
    石山招手,郭英会意,从怀中掏出一块铜质令牌,双手捧着交给石山。
    “甲八营指挥使常遇春,接令!”
    常遇春只认得上面有个“八”字,却知道成为甲等营指挥使,就是元帅的核心部将,倍感知遇之恩,心情激荡,当即双膝跪下,捧着令牌,叩拜道:
    “愿为元帅效死!”
    常遇春的表态很诚恳,石山心里还是很受用的,将其扶起,道:
    “你有伤在身,就不要行这此大礼了。”
    常遇春天生好体魄,过了这几天,伤口已经开始愈合,其实并不碍事。
    但他清楚卜辞源能随西征大军出征,并亲自给自己疗伤,全源于元帅的关爱,该表态还是得表态。
    “元帅亲自安排,卜大夫用心,上得全是好药,俺这伤恢复得很快,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若有大战,俺现在就能为元帅冲锋陷阵!”
    说罢,常遇春作势就要甩动胳膊,石山赶紧将他按住,道:
    “就算你没有受伤,最近有战事,也不会再安排你上阵。”
    有仗也不能打!
    常遇春顿时急了,脱口而出:
    “为甚?”
    见他这副急躁的样子,石山又想到了悍勇不下常遇春的薛显,没有急着解答这个问题,而是问他:
    “你可识字?”
    “俺——”
    石山要求麾下军官都必须识字,常遇春好歹在教卫营待过几天,自然知道这点。
    他确实不识字,可不识字,就不能带兵打仗么?
    其人虽然心里有些不服气,但片刻前才表态要为元帅效死,马上就闹别扭,却有些拉不下面皮。
    “俺可以学!”
    石山很满意常遇春的态度,谆谆善诱道:
    “一夫之勇,在小规模战斗或是冲击乌合之众常能建功,但若是超过万人甚至十万级别的大战,敌方阵列严密,长短兵配合有序,你便是再神勇,又能冲跨几阵?”
    常遇春并非无脑莽夫,清楚自己无论是收服大洪山山贼,还是先登破城,都不只是他个人的功劳。
    没有红旗营打出的威名,只凭他一人,绝不可能降服刘聚;没有“苦役营”将士和友军通力配合,他能不能杀上城墙都两说。
    他现在才统率一个甲等营,元帅就提到十万级别的大战,显然是对他有更高的期待。
    “元帅是想让俺先练好兵?”
    “对!”
    石山见常遇春如此上道,颇为欣慰,道:
    “一夫之勇,终究有上限;合军之力,方能无穷。你能有多大成就,就看你能将多少兵。”
    武将统兵,谁会嫌兵马少?
    当然是越多越好!
    只是,常遇春虽然没见识过万人以上级别的大战,但怀远之战只有千来人的攻防面,战场就已经很嘈杂了,知道自己现在最多就能将一两百人。
    再多些,光靠大嗓门吼,就很难保证在嘈杂的战场上,所有将士能听到自己的命令。
    但谁都不是天生就能统率上万兵马,无非就是旗鼓信号之类,还能比百般兵器更难学?练就是了!
    常遇春很快就燃起了斗志,道:
    “俺现在最多将几百兵,但以后肯定能将上千,上万!”
    “有志气!”
    石山先扬后抑,道:
    “军中能战的袍泽可不止你一个,想要多将兵,好好训练吧。”
    常遇春本想说其他人哪能跟自己比?却又想到各营指挥使都有些手段,终究不敢说大话,道:
    “战阵杀敌,各凭本事!等俺练好了兵,还给元帅做先锋。”
    “好!”
    敢战又能战之士,没谁不喜欢?这么好的苗子,可不能变成另一个薛显!
    石山今年满二十岁,几日前才给自己取了字“景行”(注),道:
    “你还没取字吧?”
    时人二十而冠,需加字,可那是读书人和大户人家的规矩,常遇春一个穷得都要靠卖力气活挣钱学武,名字都不会写的底层粗汉,哪有什么字?
    元帅突然提出这个问题,明显是想给自己取字,贵人赐不敢辞,常遇春再度行礼,道:
    “末将家里穷,没有字,还请元帅为俺取字。”
    石山迈步向前,沉思片刻,道:
    “虽说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你既喜做先锋冲锋陷阵,需明白战阵杀敌,乃是为了夺地争人心,以杀止杀,而非为杀而杀。
    为将者,当手持屠刀,而心怀仁念。我便为你取一个‘仁’字,你是家中长子,再加一个‘伯’,合为伯仁。伯仁,乃大仁。怀大仁,平乱世,救苍生!伯仁,你可当得起此字?”
    石山本意是要常遇春读书明理,严格治军,不可放纵心中杀念而铸成大错。
    但听在常遇春耳中,却是另一番感受。
    伯仁?
    俺叫伯仁!
    一阵清风吹动了天上的乌云,金色的阳光透过云间间隙,斜射而下,恰好将石山笼罩其中,从常遇春的视角看去,仿若有某种神性的光芒在元帅身上闪烁。
    他其实并不能完全听懂石山这番话,内心却仿佛有火焰在升腾。
    常遇春出身贫苦农家,偏偏长出了一副雄壮远超常人的好体魄,兼天生神力,耐受力更是惊人,而且,别人是见血就慌,他却是见血就兴奋。
    更离奇的是百般兵器一学就会,一会就精。
    身怀神异,宿命自生。
    常遇春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不是凡人,绝不可能庸碌一生。
    这些年,他靠打杂工四处拜师学艺,既是为了应对天下大乱时,可以凭借自身勇力博取公侯万代的富贵,也是为了迎接冥冥中的宿命。
    但他毕竟生于社会底层,见识有限,自己这一生究竟能干出什么成就,其实并无清晰的目标,更不知道实现目标的路径。
    今日听了元帅之言,顿时解开心中的疑惑。
    几日前,卜辞源说石元帅“学究天人”,常遇春还不屑其人拍马屁不要面皮。
    今日方知,元帅哪是学究天人?分明是天降真龙!
    这一刻,常遇春彻底相信了自己的宿命,元帅是为结束乱世而生的真龙,自己就是专为辅佐真龙而降世的将星,当即伏身大拜,道:
    “元帅金口,末将的字就是伯仁了,怀大仁,辅明主,平乱世,救苍生!”
    ……
    Ps:“景行”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本意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07.)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