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元帅帐前罢歌舞
“濠州官民恭迎元帅凯旋!”
方仲文原本建议行叩拜礼,因今日化雪,地上全是人马践踏出的雪水淤泥,陈诚担心此举会引起元帅不快,建议行拱手礼,刘兴葛采纳了陈诚的意见,也提前告知了出城百姓,并做了彩排。
但刚得全城大发钱粮赏赐的承诺,有些百姓兴奋之余,竟然忘了刘长史之前的安排,仍行跪拜礼,引得旁边的百姓也跟着下跪,一时间,跪拜的百姓越来越多。
石山眉头微皱,却没有派人阻止,跪都跪下了,再阻止也弄湿了衣衫。
而且,率先跪拜者,多是衣衫褴褛的贫户和流民,他们才是真受了红旗营活命之恩的社会底层,跪拜的动作也格外虔诚。
还有,今日凯旋仪式本身就是走个过场,出城的百姓只是“背景板”,重头戏在后面的士绅大户投献,尽快走完过场,才能让百姓免受冻饿之苦。
礼毕,众人起身,红旗营大纛继续缓缓前移。
冯国胜身材高大,站在队列中,也能瞄到道旁临时搭建的木台上,见十来个身穿绿绸红纱的年轻女子一边奏乐一边唱曲,穿的都很单薄,尽显曼妙身姿,当即用胳膊肘捅了捅正在注视大纛的朱重八。
“嘿,这些女子真水灵诶。重八兄弟,玩过女人没?”
冯国胜说完,又俯视朱重八裹着红巾的光头,有些好笑地道:
“俺忘了,你是和尚,不好意思啊——要不要哥哥带你开开荤?”
朱重八没心情搭理死脸皮般的冯国胜,别过头去,耳朵却听着彩衣少女们哼唱的小曲:
鲁钱惊涛卷朔风,
红旗猎猎映霜锋。
董贼授首千营溃,
石帅扬威万矢从。
铁骑冲阵寒敌胆,
书生执笔颂奇功。
莫道淮西无猛士,
且看……
本是战歌,由女子婉转的歌喉演绎,竟然别有一番风味。
石山已经下马步行,一名中年士子在刘兴葛的引领下,献上自己的诗作。
“元帅大破鞑虏,使濠州免于兵灾,解救万民于水火,小可郭宗礼特献拙作《破虏赋·贺石元帅鲁钱河大捷》,为元帅贺,为濠州万民贺!”
石山接过刘兴葛转呈的诗册,只见笔力雄浑而不失飘逸,至于诗词,还真就是“拙作”。
不过,文采不重要,至少此人的心意已经全在诗中。
郭宗礼献诗明志,相当于主动纳上“投名状”,已是押上了全部身家,铁了心要投红旗营追随石元帅,刘兴葛敢将其人作为第一个引荐对象,能力至少不会太差,值得石山收买。
“好诗,好字,好气魄!”
石元帅一直没看奏唱自己诗词的乐班,且只评学,未论才,让郭宗礼略有些失望,但连说三个好,郭宗礼还是很受用,嘴上忙着谦虚“当不起”,眼睛却都快要眯成了一条线。
“长史,帅府可有缺额?”
现在的濠州元帅府就是个功能不全的空壳草台班子,当然有缺额,但刘兴葛刚才才被石山狠狠敲打一番,哪里还敢再擅作主张?其人犹豫了片刻,道:
“可先入经历司熟悉帅府运转,再请元帅量才适用。”
“可!”
刘兴葛没按昨日约定好的计划保举自己为新曹主官,郭宗礼明显有些失望。
不过,他也是看明白了,别看刘兴葛、方仲文等人在大户面前表态很响,但帅府人事任免权仍牢牢掌控在石元帅手中,自己又非庸才,好歹已经进入元帅视野,只要尽心做事,迟早能得重用。
“谢元帅赏识!”
郭宗礼刚刚退下,一名皓首老儒就在一少女的搀扶下,捧匣而出,颤声道:
“老朽黄彦文,有祖传《武经总要》七卷,今献元帅,愿助元帅练就精兵,驱逐鞑虏,早定中原!”
老者说完,作势就要下拜,石山连忙道:
“黄公免礼!”
这次的贺礼刘兴葛并未转递,而是由那名搀扶黄彦文的红衣少女自己献上。
此女正值妙龄,臻首蛾眉、皓腕凝霜,行走间步态婀娜,石山岂能不知这些人打的是啥主意?
暗道刘老头果然会玩,又是乐班唱诗,又是美女献书,你们就拿这个考验本帅?
“元帅,请!”
少女音如银铃,说话间杏腮桃颊,娇羞中带着几分柔媚,纤纤玉手已经打开书匣。
石山只是看了一眼这少女,就随手取出一卷,却见那兵书以苏绣包边,针脚细密精巧,扉页上的字迹娟秀,笔墨看起来很新,隐隐还能闻到一股淡雅香气,显然是用了大心思。
黄彦文知道元帅已经看破自己的小伎俩,坦然承认道:
“因保管不善,封页多有破损,恐污元帅法眼,新书封页乃小女彻夜装订,让元帅见笑了。”
“很好,黄公用心了。”
石山将兵书放回,一旁的童四儿迅速接过书匣。
那少女手中一空,脸上更显飞霞晕红,赶紧退回黄彦文身旁。
“我军草创,文武人才都很匮乏,纵有兵书在手,练就精兵也需时日,黄公族中若有才俊,还请不要藏私,多多举荐啊。”
红旗营基业才筑,投资正是最佳时机,但自家知道自家事,黄氏年轻一辈虽有几个人才,却都不甚出众,恐难以出头。
对黄氏来说,联姻为上,送人才入军中、帅府为下。
石元帅明明已经看破自己的心意,目光却只在国色天香的幺女身上短暂停留,黄彦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但大庭广众之下,却不好再纠葛此事,赶紧顺着石山的话,应道:
“岂敢,老朽回去就筛选子侄,明日再请元帅甄选。”
“好!”
黄氏女娇美异常,刘兴葛本不欲安排黄彦文献书的环节,但黄氏乃濠州大族,产业颇多,确实绕不开,此刻见石山不为美色所动,暗暗松了一口气,赶紧带着石山走接下来的流程。
“这是西城方……”
接见大户士绅的流程持续了小半个时辰,或是送人才,或是献物资,石山都一一笑纳,并勉励几句,以示重视,即便其中有几家本有劣迹,原计划寻个由头收拾的,也没有当场拒绝其献纳。
本就是一场军民相携的现场秀,石山自然不会搞得双方都太难堪,待仪式走完,大军在濠州官民夹道相迎中回到城中,已近酉时,刘兴葛早已命人备好酒肉,只待劳军。
将士们在外征战许久,也确实乏了,石山之前就计划好了回城劳军,并提前派信使做了安排,但即便暂时没有官军来犯的压力,也不能掉以轻心。
石山先安排乙一营(指挥使曾兴)替换乙二营(指挥使周十二)戍守城防,又安排好了各轮值营、队,强调了注意事项,便让将士们回到各自营中享受劳军宴。
“元帅!”
石山正待返回军营,被刘兴葛叫住。
“今日之事,实是下官考虑不周,请元帅责罚。”
“无妨。”
这些旧官僚,坏毛病不少,该敲打就得敲打,但想让这些人精尽心做事,就不能太过苛责,至少在有足够的人才替换掉他们之前,还不能做得太过。
至于大量调用民力犯忌讳之事,主要原因是双方磨合不够,此事本就不能摆上台面,石山要做的是从制度上预防类似的事发生,而不是揪着某个人不放。
“长史用心做事,我自会记在心里。造反大业不易,还请长史多多担待。”
当初在灵璧县被石山所掳时,刘兴葛知道自己死不了还能借此博取名望,面对石山没有丝毫心理负担;可自从明了君臣之礼,再面对石元帅,他便多了一些顾虑,说话也不那么干脆了。
“还有一事,须得请元帅明示。”
“说吧。”
“今日原本计划在帅府举办宴会。”
但凡大宴,酒菜都需提前备好,客人一般也会提前到场,都已经到这个时辰了,宴会应该早就准备好了,刘兴葛还要再请示石山,看来之前的敲打还是有些作用,但也只是有些而已。
“哦,此宴哪些人出席?所为何事?”
刘兴葛没看出石山的情绪变化,不敢卖关子,赶紧一口气道出:
“就是今日迎接元帅凯旋的部分士绅,城外严寒,时间安排又紧,不便士子一一尽展才学,正好借酒献策,请元帅详细品鉴。”
石山面色古怪,问道:
“是不是还有歌舞助兴?”
刘兴葛暗道不妙,但还是不敢欺骗石山,只能老实答道:
“确实有安排。”
石山颇为不耐地摆手,道:
“宴会罢了吧。酒水打包,交给士绅带回去与家人分食,算是本帅感谢濠州父老踊跃支持红旗营的谢礼。”
刘兴葛犹豫片刻,决定还是要尽到长史之责,劝道:
“如此,是不是有些不妥?”
“你不妥?还是我不妥,抑或是出席宴会的士绅不妥?”
不待刘兴葛回答,石山就接着道:
“俺就是个没甚见识的土包子,玩不来这些吹拉弹唱的高雅东西。若有濠州士绅觉得俺只有听得曲赏得舞,方能打天下,那大可不必委屈自己到俺帐下听用了。”
这话已经说得很有些重了,刘兴葛不敢再坚持,暗叹一口气,答道:
“下官这就回去罢宴。”
“老刘。”
刘兴葛正待转身,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称呼,突然愣住,元帅上一次喊自己“老刘”是什么时候来着?明明没过多久,却感觉如在梦里,
“我军立足濠州,确实需要本地士绅大户的支持,但他们也同样需要借助红旗营的力量,才能在乱世中保家兴业,咱们合作的基础是以我为主,而不是反过来。你明白吗?”
刘兴葛心惊,元帅这句话既是对士绅说,又何尝不是说给他们这些旧官僚听?
“下官谨记!”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