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万事皆由草台起
濠州,临淮门。
“此战我军能一鼓而下,固然是因为胡指挥勇猛异常,守军怯懦一触即溃。但濠州城防不全空有地利,却难发挥其效能,也是重要原因。
趁官军尚未进军,需及时修筑城防。”
之前的攻城战中,石山就已经发现了不少防御薄弱部位。
破城后,石山带着方仲文等人在城墙上巡视一周,又看到了更多问题。
“除了所有损毁处及时修缮外,还要做如下处理:其一,北城墙下需挖壕沟三道,三十步一道,沟底埋设毛竹刺,壕沟规制参照虹县;
其二,所有谯楼加筑一层,改为箭楼,前后箭窗各十二,左右箭窗各四;
其三,城墙四角皆设瞭望台,每面城墙隔五十步增筑一道马面,城下修筑羊马墙;
其四,先清理护城河淤塞河段,再决濠水直通淮河,以增加护城河宽度;
其五,涂山门两侧增设箭楼,挖藏兵洞六个,临淮门外建瓮城一座。”
方仲文运笔如飞,快速记完石山的话,又在心里默默盘算这些城防大致需要的工程量,算完微微皱眉,提醒道:
“如此的话,一两个月时间怕是有些仓促,烧砖所需的柴薪也有不足。”
“无妨。”
破城之后立即大规模修城,并非石山心血来潮,而是有着较为充足的情报支撑。
濠州是州城,朝廷下发的邸报更快也更细,近期邸报显示元廷正焦头烂额。
元廷好不容易再度调集大军,交给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和威顺王宽撤不花二人统率,分别攻打颍、蕲两部红巾军,结果却是连战连败,由此引发了严重后果。
一是邓州布贩王权、方城张椿等人见官军屡战屡败,响应刘福通起义,攻占邓县、南阳等地,号为“北琐红军”。
二是江西邓南二举兵攻打瑞州,此人虽然很快就兵败,被总管禹苏福擒杀。
但起义烈火由江北烧到江南,大元这栋破房子已经四处漏风,是个人都过来想踹一脚。
三是蕲州红巾军借大败宽撤不花,缴获无数,趁机大举渡江,攻入武昌路。
邸报还证实了元廷在淮安路招募盐丁之事,并增设了淮东元帅府,准备以新募盐丁为攻坚力量,围剿徐州红巾军。
徐州红巾军虽然丢了睢宁和虹县两城,又走了石山这员得力干将,四面开花急剧扩张的势头被遏制。
不过,其总兵力仍有大几万,收缩兵力后,防御剩余的几座城池,仅凭几千盐丁和不足此数的官军,却很难啃得动。
元廷连开三个大战场,兵力紧张到不得不放开团练之禁,至少一个两个月内,都无大军可以抽调濠州开辟新战场。
但这并不代表濠州就可以高枕无忧。
直面淮安路的五河县就不说了,本地其实也有镇压起义军的武装。
据说安丰路西南面霍丘、安丰等地有起义军,声势闹得挺大,攻陷了几座城池,近期正被官军围攻,消息还需进一步核实。
总之,大形势很好,但仍不能放松警惕,高筑墙、广积粮肯定是没问题的。
石山身为统帅,军政大计皆由其定夺,该谨慎就得谨慎,该大胆就必须大胆。
“朝廷当下以颍、蕲、徐三地红巾军为主要目标,无力顾及其他方向,就算拼凑些许兵力来濠州,战力也不会太强,我军能御敌于境外就不会放进来打。
城中流民不少,我军虽要扩编,一次性也吸纳不了这么多人,趁冬日农闲水枯,招募流民以工代赈,也有利于安定治下人心。
待濠州稍定,我会出兵拿下怀远,扩大防御纵深,并伐木炼铁,多余柴薪便顺淮水直下,足够烧砖。
还有,这些城防也不用一次就修筑到位。你先拟个方案,将城防工程分为三期,每期做哪些事,需用多少工费多少钱粮,都详细列出来。”
方仲文暗暗点头,修城任务虽重,但工程量远不及新筑一城,只要不逼着他强行压缩工期用人命去填就好说,剩下的也只是钱粮保障和督工了。
“属下必竭尽所能,不负元帅所托。”
人心的成见,犹如山川。
即便方仲文已诚心投靠石山,但先前昏了头居然敢试探元帅深浅,搞坏了印象,想要获取信任,就只能加倍努力干好每一件事。
昨日,石山命方仲文为拟新安民告示润色(在原有“安民六条”基础上做了部分修改,并增加了招纳贤才、正税免捐两条内容)。
若是以往,这等小文方仲文基本一挥而就,但有了心理包袱后,却字斟句酌,足足写了一个时辰,本以为会博得石元帅欢心。
石山却道“堆砌辞藻不知所云”,强调官府文章要念给不识字的百姓听,还要求以后拟文先读给正在学文的童四儿等孤儿听,他们听懂了再进献,让方仲文好生难堪。
好在此举并非针对方仲文一人,石山对刘兴葛、陈诚、夏茂等人也同样要求,行文不仅要用白话,还要尽量使用俗体字。
虽然有失斯文,但不得不承认,行政效率确实提高了不少。
交代完城防建设要求,石山回到设在城中西北面的军营,主持战后总结,汤和等人虽然刚刚加入红旗营,也出席了总结会,以适应红旗营有别于时代的运行规则。
此战,因守军溃败太突然,首功毫无悬念的归先登破城胡大海所有,其余各部争议也不大,众将更关心的是战营升等。
甲、乙营分级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区别,装备、人员配备完全不是一个层次,镇抚改为元帅后少不得要继续攻城略地,能够独立领军者,也必是甲等营指挥使。
五河整编时,因装备不足,仅编练了五个甲等营(含骑营和教卫营),此番缴获众多,足够同时整编几个营,各营指挥使当然要争一争。
内部有竞争是好事,石山自不会压制,他只是进一步完善了战营晋级规则:除战功积累外,日常训练效果也作为重要参考。
毕竟,当初楮兰整编制定六队为一营的粗糙编制,除了装备严重不足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级军官不识旗鼓号令,人多了只能充排面,反而难以有效指挥。
当初,芝麻李夺下徐州后,都知道先练兵再攻城略地。
自石山拉起队伍后,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一直没有条件系统训练队伍。
数次攻城虽然都快速解决战斗,主要原因却是元廷自毁城防,守军士气低下,或被劝降,或因内应轻松告破。
便是真打了的虹县、濠州两战,也只需几员战将身先士卒爬上城墙,守军短时间不能将其赶下城墙,士气就急剧下降,很快就会崩溃。
自始至终,红旗营都没有经历需要排兵布阵的野战考验,短板其实很明显。
如今,终于有了一块相对稳定的地盘,能稍稍喘息,还不抓紧时间整训队伍,等日后队伍撒了出去,就再难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为了提高各营训练积极性,石山不仅明确了以后战营升等,指挥使须得通过指挥能力考核,还当场决定半月后分营大比,一个月后分队大比。
并强调凡在大比中表现不合格的军官,须入教卫营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锻炼,其职缺由教卫营将士补上。
没错,石山就是要借全军大比的机会,公开给各营“换血”,进一步推动军官交流,以保证其人对全军的有效掌控。
事关个人权位和日后富贵,散会后,各营就迅速行动起来,安排本营训练,生怕在首次大比中丢脸出丑。
全军大比前,新募兵员和经过鉴别筛选的濠州俘虏,除少部分补入汤和的新建营和各营战损外,其余皆由战训营统一训练。
随着训练全面展开,军中散漫之气一扫而空,甚至抓捕作乱大户、查抄鞑官家产之类“油水”较多的任务,各营、队也不像以往那般争破头了。
在此期间,陈诚和方仲文分别提交了各自方案,红巾军濠州节制元帅府正式成立,石元帅大赏全军。
除了赏赐钱财及敞开供应三天酒肉外,战功卓著者及有特殊贡献值皆有封号。
傅友德封镇朔都尉、李武封骁骑都尉、孙逊封忠武都尉、吴六斤封奋武都尉、胡大海封拔山都尉、朴道人封翊运校尉。
与徐州红巾军不同,这些所谓的都尉、校尉都只是荣衔,有封号者并无额外的统兵权,但可以为各自营头冠以封号。
如甲一营冠名镇朔营,甲二营冠名忠武营、甲三营奋武营,甲四营(新晋)冠名拔山营等。
濠州元帅府设置如下:
元帅兼领濠州总管石山,统军政要务。
长史刘兴葛,负责元帅府日常政务,管理经历司,属僚名为经历,有陈诚夏茂二人。
另设军令司,掌握军令、谋略机宜等,主官名为军师,由朴道人担任,直接对元帅负责。
同时成立濠州总管府,暂设两曹,各曹主官名为知事。
兵曹,掌兵甲、军需筹备等任务,主官为知事闻四九;
工曹,主营造、工程、屯田等,主官为知事方仲文;
从机构设置就能看出,濠州元帅府和总管府都非常草台,职能也很混乱。
但没办法,谁叫石山手下现在就这点人,连架子都撑不起来,又不想让旧官僚染指元帅府核心业务军事呢?
他倒是通过安民告示,表达了招纳贤才的诚心。
只是时日尚短,威信未立,名声不显,真正的贤才或在观望,或尚未得到消息,主动来投者仅有两人,皆略通文字,不习庶务。
石山也没有赶这两人走,给了他们书办之职,一个放在教卫营,给军官和随军孤儿扫盲;一个放到荣军社,教伤残老兵识字算术。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