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取濠州群豪毕至
冷兵器时代守城,守的是人心是否坚定,物资是否充足,城防是否完善反在其次。
元廷自废城防,又丧失人心,天下就没有破不了的城池。
但石山坚信几日时间就能攻破濠州城,却不是基于鞑子无道自废城防,而是源于自己的努力,既来自于对红旗营长时间的磨砺,也来自于提前布局。
派朴道人摸透濠州虚实潜伏内应只是其一,石山手里还另有破城神器——火药。
自得知元军已经在战争中运用火药后,石山就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硫磺和硝石,并安排童四儿研究火药制作工艺。
配方很简单,后世早有流传“一硝二硫三木炭”(注),难的是发射药、爆炸药、引线药等不同性能火药具体配比,及原材料提纯等工艺。
童四儿心细手巧,每次试验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尽管识字不多,试验记录让石山只能连蒙带猜,但不到两个月就摸索出了相关配方,也殊为难得。
因原材料稀缺,忙活了这么久,也就炒制出近五百斤火药,石山全部带来了。
之前虽然做过多次爆炸试验,但每次最多几斤火药,威力有限,也不知道五百斤火药一次性用完,能不能炸塌濠州城墙。
当然,火药只是备用手段,能不用最好。
毕竟,炸塌了城墙还得自己修,若让官军受到启发,开发出更犀利的攻城技术,可就坏了大事。
火药研制一直在秘密进行,李武并不清楚这些,但他信三哥,毫不怀疑石山能在三五日内攻破濠州,并由此想到另一种情况。
“若是俺们攻破了濠州,定远那帮人还要来,咋办?”
“当然是欢迎了,单打独斗何时才能推翻朝廷,红旗营以血火为底色,欢迎所有愿意与咱们联手,合力杀光鞑子推翻朝廷的义军。”
石山见李武眉毛皱起,就知道他并不认同这句话,又补充道:
“但既然是联手,就得分清主从才能形成合力——先破濠州者为主,后来者是从。咱们先破濠州,郭子兴再来,就必须听从号令,统一号令,不得擅自行动。”
“俺明白了。”
李武心中疑虑尽去,不再耽搁,起身便走。
“三哥放心攻城,俺不会让这些定远人坏俺们大事。”
虽然在李武面前表现得从容若定,但石山清楚自己是过江猛龙,想在郭子兴这个坐地虎嘴下夺食,就不能太从容,此战必须速战速决。
次日正式攻城,石山将主攻方向定在北城墙。
为此,集中了甲一营(指挥使傅友德)、甲三营(指挥使吴六斤)、乙四营(指挥使胡大海)、乙六营(指挥使耿再成)和教卫营(指挥使龚午)共五个战营。
东、西两面佯攻,分别部署乙一营(指挥使曾兴)和乙二营(指挥使周十二)。
南面为守军预设溃逃方向,由乙三营(指挥使韩成)前出设伏。
结合虹县、五河两场攻城战的经验,石山改进了攻城战术,确定“小股多路、叠浪冲城”的攻城策略,将各营分为若干攻城波次,以有效利用攻城器械。
乙六营打头阵,指挥使耿再成清楚麾下降兵居多,胆气不足,只挑选了其中一半胆壮者为攻城队,将其分成三个批次,轮流攻城。
其余人皆为掩护,推着攻城器械进入守军射程范围即退后,换攻城队继续前进。
为激励士气,耿再成还将指挥权交给副手,亲自带着攻城一队,顶着城上的箭矢飞石,冲到城下拒马阵前,浇油点燃拒马后就立即撤退。
拒马主干粗大,烧透需要一些时间。
耿再成稍作休整,待体力恢复,就又带着攻城二队,以大斧、长枪、铁钩等,快速清理仍在燃烧的拒马残骸。
即便有本方弓弩手压制,顶着守军不时飞来的箭矢飞石清理障碍,仍极耗体力。
石山虽求速胜,却没想过以麾下将士的血肉填平城壕,战前就明确要求各营各队围绕各战斗阶段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任务主要是破障,突出一个“快”字。
不等耿再成力竭,攻城三队就已经杀到,替换二队袍泽,继续清理城下障碍。
中军望台,石山登高望远,整个战场态势尽收眼底,及时下达命令。
“传令:乙四营上,甲三营准备。”
随着旗语和战鼓信号发出,各营军官接令后,逐级下达任务,队伍依次调整位置。
城墙上,守军惊慌躲避红旗营压制火力,又不时在军官鞭笞下反击几箭。
城墙下,乙六营第三批攻城兵卒还在清理残余障碍,胡德济就已带着乙四营首批攻城队开始加速冲锋。
出发阵线,胡大海看着城墙下的长子才清理出一小片空地,就匆匆竖起云梯,摇头暗叹大郎立功心切,这种情形下,便是架好了云梯,又如何能抢下先登?
果然,云梯才竖起,就被守军发现。
几把木杈迅速戳来,合力将尚未挂牢铁钩的云梯推倒,这几个守军也因此暴露位置,硬接了红旗营一波箭雨,当场就有数人被射倒。
“你们先清障,等俺带第三队杀到,再架云梯。”
胡大海吩咐完,就下令攻城二队出发。
待胡德济返回本阵中,胡大海确认长子并未受伤,骂道:
“蠢材,攻城哪能像你这般猴急?眼睛瞪大点,看你老子如何登城!”
胡大海只穿了一身皮铁罗圈甲,以确保战斗中的身体灵活,手持圆盾、短刀,就压着本营第三攻城出发了。
其人步频并不快,甚至从头至尾都没有跑起来,却仗着身高腿长,步幅极大,一步几乎抵得上常人两步,始终紧紧地跟在队伍后侧五六步处。
面对守军断续抛射的箭矢,胡大海也不腾挪闪躲,只是在箭矢即将临身时,以圆盾或短刀快速格开,整个人就仿若一块中流砥浪的巨石,丝毫不受箭矢飞石影响。
阵列中,吴六斤见到胡大海的英姿,就知后者想要登城,命本营弓弩手出阵。
“弓弩手上前,掩护胡指挥登城!”
乙三营三队杀到城下,后方压制火力突然加大,打得守军抬不起头,早就侯在城墙下的二队士卒趁机钻出防护器械,迅速架好六架云梯。
待铁钩云梯顶端的鸦嘴钩咬住垛口,便有几名胆大的士卒攀梯而上。
激烈的战斗仿佛与胡大海无关,他只是站在离云梯十步位置,集中全部精力,仔细观察城上砖石抛出的轨迹,以此推断守军躲藏的位置。
不多时,胡大海就找到了守军薄弱部位,用嘴叼住短刀,突然发力跨步猛冲,选准一架刚跌落士卒的云梯,借着身体前冲的惯性,一步就跨上了的云梯第四阶。
随即手脚并用,好似游蛇,又如巨猿,竟然后来居上,迅速超过之前爬梯的几名袍泽,三步两爬就攀上了云梯顶端。
“好身手!”
吴六斤头脑也很冷静,善于把握战机,虹县之战还曾两度爬上城墙,但与静如磐石动若巨猿的胡大海相比,仍感觉差距巨大。
看见胡大海如此迅捷爬上了城墙,吴六斤便知今天多半就能攻破濠州,当即下令:
“二队、三队随俺上!”
城墙上,为躲避红旗营远程打击,守军正缩在城墙外侧女墙后,以大盾防护不断落下的箭雨,只每隔五丈设一悬户,通过铜镜折射观察城下敌情。
“快!贼,贼人上来——”
观察手的话还未喊完,贴墙蹲守的守卒意识到不妙,刚要直起身准备反击,忽然眼前一暗,一个庞大的身影从天而降。
“呔!”
胡大海落地之前就已吐出短刀,交由右手接住,随即大吼一声,犹如龙鸣狮吼,震得近前的几个守卒瞬间失神。
趁此良机,胡大海突入人群,起腿正中一名守卒的下颚,将其踢倒,手中短刀左劈右撩,瞬间又杀两人。
“快杀了他!”
待守军千户反应过来,胡大海已经夺过一把长枪,竟凭着臂长力沉,将长枪当做狼牙棒抡起,枪头所到之处,非死即伤,无人敢近其身。
短短数息时间,胡大海就以一己之力清出了一段城墙,正好接应先前攀上云梯的袍泽上城。
“护在俺身边,杀!”
守军这边,无人能是这长身大汉的一合之敌,士气急剧下跌,任那千户如何催促,都没人敢上前,硬接胡大海一枪。
“增援,快增援!”
守军增援其实早到了,但城墙甬道就这么宽,正面能展开的兵力有限,后面的人向前冲,前面的人却被胡大海逼得连连后退,撞在一起,再多人也使不上劲。
那千户仗着铁甲护身,急欲杀掉胡大海,挤到了前面,谁料交手仅两招,就被胡大海一枪崩掉手中兵刃,旋即枪尖直刺其面门,当场殒命。
“千户死了,快逃啊!”
随着这些守军溃逃,拥挤的甬道上顿时变得开阔起来,原本无处下手的守军弓弩手寻到了机会,纷纷开弓搭箭。
胡大海仅着皮甲,不敢托大,赶紧跟上溃逃的守军,以这些人为掩护杀将过去。
“杀啊!”
中军望台。
石山听李武汇报过五都村之战始末,知道胡大海勇猛,却也没料到竟如此勇猛,只是一个冲锋就攀上了城墙,还迅速打垮了守军,迅速调整命令。
“擂鼓!全线猛攻!”
城中,某处小巷。
朴道人看着城墙上的守军狂奔乱吼,就知道有人已经杀上城墙,又看了眼身前仍在焦急眺望风月楼方向的精瘦汉子,揶揄道:
“汤兄弟,亏你还说城中鞑子都是精锐,怎的如此不经打?贫道劝你还是不要等曹兄弟他们放火了,再不动手,此战就没你们杀鞑子立功的机会了。”
“娘的,拼了!”
汤姓汉子也发现守军有崩溃的迹象,不敢再犹豫,一口唾沫吐出,举刀朝身后众人大喊道:
“随俺杀出去,迎义军进城!”
这帮人刚冲出巷子,正要冲散准备增援城墙的一队守军,斜刺里突然冲出来二人,吓了汤姓汉子一跳,待看清这两人相貌,忍不住问道:
“郭兴、郭英,你们怎的会在这里?”
“嘿!汤和你能杀鞑子迎义军,俺们便不能跟着义军造反?”
汤和正苦恼人手不足,郭氏兄弟又皆有勇力,自是欢迎。
“哈哈,好,一起杀鞑子!”
“杀啊!”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