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扫元 > 第103章 再整编先定后方

第103章 再整编先定后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聿!”
    李武率骑队一路追敌数十里,官军无不是丢盔弃甲亡命逃遁,没想到此时却受阻于眼前这支近千人的乡勇队伍。
    面对狂奔而来的战马,这些衣衫杂乱的乡勇虽然慌张,却能在大小头目的呼喝下稳住阵型。
    不过,骑兵打步兵,尤其是轻骑兵,本就极少冲阵。
    寒风呼啸,这些乡勇结阵坚持不了多久,迟早要动,一动队形就会散,剩下的便是骑队无情掩杀。
    唯一可虑的就是拖住这些人,便要放弃更有追杀价值的官军。
    李武正犹豫间,敌阵慢慢打开口子,一名高大汉子带着三辆大车走到阵前。
    “敢问义军将军名讳,咱们是淮东盐丁,某号田丰,这次随官军来五河只为发财。能不能行个方便,放咱们一马,日后也好相见。”
    骑队表面看士气高昂,但历经半个多月的行军和血战,已是强弩之末,也就能追追溃敌,真要与敌人厮杀,损失肯定会很大。
    以精骑换甲胄不全的盐丁,怎么算都是亏。
    李武攥紧缰绳,板着脸,应道:
    “红旗营李武!”
    语气很生硬,但愿意搭话,而不是驱马骚扰,就已经释放了善意。
    “李将军高义,田某铭记在心。青山不改,后会有期!”
    田丰行完礼就留下大车,果断退入阵中,带着手下盐丁徐徐后撤。
    李武命人检查了大车,发现里面装的全是粮草辎重和财货,也就不追击了。
    泗州官军前锋一战殁于五都村外,城内人心惶惶,急派信使求援的同时,日夜不停修筑城防,以应对贼军即将到来的攻城战。
    谁料,数日时间,形势就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先是贼军大举来犯,其哨探抵达泗州城下,主力离城已不足三十里,却突然撤退,守军疑是贼军诱兵之计,不敢贸然追击。
    一日后,田丰率一千盐丁赶到泗州。
    又过了一日,神保也派人辗转送来情报:贼军主力进攻泗州,偏师攻打五河,其后路虹县已被官军所断,两部贼军必仓促回师,建议泗州官军乘势追击。
    贼军主力此时已经逃远追之不及,唯五河贼军偏师,倒是可以试一试。
    泗州守将贪功心切,当日就点齐三千大军,沿淮水西进。
    途中得知五河已经失守,贼军数量多到“无边无垠”,官军不敢撄贼军锋锐,顿兵原地整整三天。
    三日后,斥候探得贼军大部已经撤往虹县,仅留余部千人据守五河。
    元将胆气大壮,唯恐跑了唾手可得的战功,立即派前锋急扑五河城下,务必要缠住贼军,待其率主力赶到,就立即攻城收复五河。
    石山率军返回五河,南渡浍水时,官军前锋正在城下搦战,得知红旗营主力已至,仓惶撤军。
    孙逊如何能让鞑子在眼皮子底下跑掉,当即大开城门追击逃敌。
    五河东、北两面临水,官军仅在城南一面展开,当韩成由东城门而出,直冲码头抢夺未及时离港的官军战船后,这一战便基本宣告结束。
    泗州官军一千前锋,除百余人被阵斩,近百人驾船逃脱外,其余皆被俘虏。
    石山虽然定下了西取濠州的战略,却不介意再削弱泗州官军一把,大军渡过浍水前,就派李武、胡大海两部东进,沿淮水直下追击溃兵。
    冷兵器作战,士气这东西玄妙而又真实存在。
    回师虹县期间的斥候战,鞑骑士气高昂时,以七战十还能稳压红旗营斥候一头,可当士气崩溃后,便被李武追着打。
    泗州官军远不如连战连胜的神保所部,得知前锋溃败,元将吓得差点弃军潜逃,幸得部将劝止,改以重金请盐丁为其断后。
    盐丁首领田丰乃淮东盐枭,手下本就有一大帮亡命徒,所募盐丁也多悍勇之辈,果然不负元将厚望,居然成功“惊退贼军”。
    等李武、胡大海带着斩获返回五河,石山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军政改革。
    这段时间,红旗营掌控下的人数暴增,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随大军南下的虹县百姓,这些人家园被毁,没粮没房熬不过寒冬,在孙悟本等人的鼓动下,拖家带口来到五河就食,总数近两千。
    二是随着红旗营接连大胜,声名渐起,主动投军者越来越多,仅大军返回五河短短两日,就已经有五百余人投军。
    三是这几日抓获的官军俘虏,总计过千。
    红旗营组建之后,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整训本就不足,将这么多人全都囫囵吞下,肯定会“消化不良”。
    石山借机做了部分军事改革,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升级现有编制。
    骑队升级为骑营,下设五个队,配弓弩、长枪、骨朵、铁锏、套索、狼牙棒等兵器,编制员额五百二十六人,统兵官仍称指挥使。
    因战马不足,扩编后的骑营总数仅满三百,剩余员额只能等日后慢慢补齐。
    步营分级,并重新排序。
    楮兰整编时,石山定六队为一营的编制,本就是因陋就简。
    彼时,队伍刚刚组建,各类装备奇缺,训练严重不足,军官不熟悉旗鼓号令,战阵指挥主要靠吼,编制只能定这么小,再大就要出乱子。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尤其是多次战斗磨炼后,各级军官快速成长,加之这几战缴获了大批装备,升级步营已经具备客观条件。
    石山将麾下九个战营分为甲、乙两级。
    乙等营维持编制人数不变,但更换了部分兵器,提升其攻防能力。
    甲等营由六个队增加到十个队,其中长枪四队,弓弩三队,刀盾两队,锤、斧、叉等奇兵一队,长枪兵另配绳索、投矛、飞斧等器械,以适应多种作战任务需要。
    首批共三个营升级为甲等营,分别为:
    甲一营,指挥使傅友德;
    甲二营,指挥使孙逊;
    甲三营,指挥使吴六斤;
    教卫营比照甲等营装备,增加传令、护旗、甲仗等编制,共计员额五百六十人。
    乙等营共六个,分别为:
    乙一营,指挥使曾兴;
    乙二营,指挥使周十二;
    乙三营,指挥使韩成;
    乙四营,指挥使胡大海;
    乙五营,指挥使费聚;
    乙六营,指挥使耿再成。
    二是组建战训营。
    战训营职司暂时主抓新兵训练,日后再拓展战营轮训任务,暂编“带新老兵”一百八十人,指挥使为梁仲毅。
    新募兵卒需经过战训营训练后,转为补充兵,随时可补充战营战损。
    因战事频仍,战训营训练周期暂定为半个月,待战局稳定后,再延长训练时间,补充兵暂时要求熟知队列和队一级旗鼓信号,视情组织长枪和刀盾训练。
    需要说明的是,弓弩兵和奇兵属“技术兵种”,除极少数天赋异禀者,十天半个月根本训练出不啥效果,其兵源主要还是依靠俘虏和带技投军者。
    三是分割辎重营职能,组建战保营。
    战保营主督兵甲打制、维修和军需物资生产指标下达、筹备等任务,指挥使闻四九。
    其荣军社职司暂时由石山兼领,邵照、孙悟本等人协助。
    荣军社组建的时间不长,缝制军服、打制军械、炒制军粮等几块主业实际单独运行,管理还比较简单,仍需时日才能将之有效统合。
    石山返回五河后,就与闻四九开诚布公地谈了,明说自己有脱离徐州自立的打算,让闻四九选择何去何从,若回徐州备酒相送,愿留下来则继续委以重任。
    大略是对徐州高层的表现彻底失望,又或者是还想保留一份羁绊,以便日后两军还可以继续协作,闻四九没作过多犹豫,就答应继续为石山效力。
    战保营与辎重营职司的区别在于,战保营管造,辎重营管用,以避免职能过于集中而滋生各种问题。
    整编后的红旗营共三个甲等营、六个乙等营、一个骑营、一个教卫营、一个战训营、一个辎重营、一个战保营,总计战兵四千八百余人。
    此次整编被裁汰的青壮,小部分补入辎重营,以适应扩编后的队伍保障需要。
    剩余的大部分,暂时先修筑城防,待开春后就转入民屯。
    这几日,除了忙于军务,石山还带着方仲文、陈诚等人,初步理顺了五河政务。
    作为“桥头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五河以东靠近临坏(泗州治所)的半大个县,将会在官军反复征讨中被彻底打烂,此地百姓要么流亡,要么被官军消耗殆尽。
    但五河城以西小半个县为红旗营实控区,即便有淮河漕粮可做军用,大量熟地还是不能放弃,该种就得种。
    未逃亡的百姓善加安抚,逃亡或者被灭门的地主,收其田地,用作民屯。
    战前派往濠州的朴道人已经派人带回城中虚实,大军即将开拔,濠州一下,五河就是红旗营必须稳住的“后方”。
    五河水患严重,农业基础薄弱,石山并不指望这些民屯能大量产粮供大军征战。
    此举主要是为了安定人心,就是明确告知治下百姓,红旗营不是只会破坏的反贼,也不会在五河闹一阵就跑,而是愿意给百姓活路的义军。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36.)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