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农业与后备兵员
次日清晨,维格前去参观学校。
如今鸦语者的工作重心放在神庙和医院,学校移交给凯米·野火管理。后者得知领主到来,立刻组织师生迎接。
“让他们回去上课,我有事情找你商量。”
校长办公室,维格对凯米在农业方面的贡献表示认可,“这些年在学校开辟三叶草、芜菁的试验田,还根据我提供的想法,带领学生摸索出具备实用价值的脱粒机,干得不错,我准备册封你为骑士。正巧阿伯丁郡的郡长年纪老迈,你收拾东西,下周前去赴任。”
凯米拒绝领主的好意,选择留在学校,他习惯了陪伴孩童的生活,贸然跑到阿伯丁担任郡长,恐怕难以胜任。
“是吗?如你所愿。”
维格不再强求,翻动花名册,让凯米找来十七名师生——他们发明了脱粒机,同时照料农作物试验田,目前还在尝试发明马拉收割机,属于泰恩堡公学最为精华的小群体。
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自学教材(维格没空上课),偶尔抽时间给低年级的学生授课,属于半工半读。
在众人惊异的眼神中,两个侍卫抬着一箱银便士进入房间,总计一百五十镑,分给包括凯米·野火在内的十八人。
被闪烁的银光晃花了眼,凯米小声呢喃:“这,这未免有些太多了。”
“不,这是你们应得的,甚至远不足以弥补你们的贡献。一旦这些农业技术扩散至整个不列颠王国和欧陆,会有上千万农民因此受益,可惜我只是泰恩堡公爵,给不了你们太多的荣誉,只能拿些白银作为补偿。”
分完赏钱,众人各自抱着一袋银便士离开了,维格留在办公室,翻看近半年的教学记录。
中午,他照例在食堂用餐,菜式种类和当年差不多,仍然是鱼汤、面包和时令蔬菜。此外,每人可以分到一个水煮蛋和一杯羊奶,属于仅有的进步。
吃过午饭,凯米邀请公爵来到学校后方的试验田,介绍自己摸索出来的小麦、芜菁、大麦、三叶草轮作制,无需休耕,适合取代目前的三圃制。
“你确定?”
为了推广三圃制,维格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听完凯米的想法,内心涌出一股迟疑。“芜菁、三叶草可以固氮肥田,但是取消休耕太冒险了,假如三年之内农作物产量保持稳定,然后再让各郡大范围推广。”
在维格的记忆中,英国在16世纪发明了诺福克四岔轮作制,但他不确定凯米的想法与诺福克四岔轮作制是否吻合。
“你别着急,把精力集中于马拉收割机。农业机械的运用有助于节约人力,让更多的人口投入手工业、商业,以及”
凯米才智过人,瞬间猜到公爵没说出口的词语——战争。
“又要打仗了?”
维格摇了摇头,“这不是你该管的事,安心在学校教书做学问,尽快发明马拉收割机,其他事情由我处理。”
目前,北境农民广泛使用铁制镰刀,普通男性能够做到每天收割0.5英亩小麦,每到农忙时节,连六七岁的孩童也要跟着帮忙。假如战争爆发,男性平民应召入伍,失去壮劳力,农作物收割必然受到影响。战争拖延得越久,士兵顾念家中农活,私自逃亡的比例越高。
“印象中,19世纪早期的美国出现一种马拉收割机,每天可以收割10英亩土地。一旦这种机械投入应用,战时可以征召更多农民,或许能组建一支上万人的军队。”
思索几分钟,维格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皮克特人、盖尔人、盎格鲁人属于异文化、异宗教,对维京统治者的接受程度较低。
假如战争爆发,动员比例最高的无疑是泰恩郡的数万维京移民。
相处超过十余年,再加上赫丽吉芙的盎格鲁血统,盎格鲁农民的动员比例次之。
再往后是北境五郡的皮克特人、盖尔人,维格对他们没有太多指望,只求他们按时缴税,别给自己添麻烦。
十月,维格再度去了一趟伦底纽姆。这次的他无事一身轻,提交贡赋清单之后,默默站在人群,围观其他贵族的觐见流程。
轮到乌尔夫时,他的神色阴晴不定,犹豫着说道:“陛下,去年帕斯卡向我索取总价值五百镑的物资,什么时候支付货款?”
王座之上,拉格纳的眼神冰冷,“现在是觐见仪式,这些琐事找首相,他会给你们一个答复。”
乌尔夫甘愿出头,其余贵族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
在众人看来,王室可以惩罚单个贵族,却无法违背整个贵族群体的意志,假设拉格纳有意赖账,别怪弟兄们不念旧情!
熬到下午,觐见仪式结束,维格伸着懒腰离开主殿,不料被古德温拉到一个小房间。
“公爵阁下,还有别的办法吗?”
维格愁眉苦脸,“我辞职的原因就是想不出办法,两万多镑的债务,你让我怎么扛?”
古德温:“不止这些,我找佛兰德斯商人借了一笔贷款,如今的欠款总额达到两万六千镑啦。”
这个消息着实吓到了维格。
中世纪早期,意大利银行业还未兴起,西欧君主的融资规模有限,无法做到像后世那样借取十万甚至数十万英镑的巨额贷款。
如今柏柏尔商人、罗斯商人、北欧商人、佛兰德斯商人被借了个遍,以后连借款对象都找不到了。
既然前任首相想不出办法,古德温狠下心来,决定加征农税和羊毛出口税。
随后,古德温主动找到西奥武夫、乌尔夫、伦纳德这类冤大头,他费尽口舌,把上万镑的欠债转变成年利率6%的低息贷款。
“好,我们尊重王室,但陛下也要体谅大家的难处,今后索取物资的时候,必须解释清楚这究竟是征用、购买还是赊欠!”
等到乌尔夫的发言结束,贵族们群起响应,隐约透露出一种限制君权的倾向,吓得古德温赶忙答应,勉强平息这场催债风波。
(本章完)
(/bi/286656/17237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