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历史教育与基础建设
整风运动的同时,李思华还关注了教育问题。
在她去美国前,制定的中小学教育内容,主要是语文、数学、理工学、自然和政治思想教育这5门课程。随着海南教育的发展,正规化不可避免,所以历史教育就必然加入。而李思华看到现在编撰的历史教育课本,她只觉得哭笑不得。于是召开了历史教育工作会议。
李思华指出,这样的历史教育教材,简直就是典型又错误的教条主义的活典范。
历史的教材,是秘密请了一些国内的进步历史学家,又进行政治思想审核之下的产物。所以李思华这样说,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参与编撰的同志,脸色都变得青一阵白一阵——这个批评非常严厉。
李思华没有去管他们的脸色。她为什么这样说呢?李思华举了三个例子。
第一个是农民起义问题。
在这一系列的历史教材中,几乎都将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视为是正义的,推动了社会进步。对于农民起义,几乎都是褒美之词,什么打击了封建社会的反动力量之类的。而对于其破坏性,往往只在最后轻描淡写几句。
这不是历史的真实,也不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历史态度。
李思华指出,所谓的农民起义,从历史的真实来看,其实叫做“豪强起义”更现实一些,绝大部分都是地方的地主豪绅发动的,重要的起义中,恐怕唯有明朝推翻元朝的朱元璋起义,算得上是比较彻底的农民起义。
这些地主豪绅之所以起义,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王朝末期顶层的压迫,侵害了他们的利益,被他们利用人民的穷苦而发动。他们与被推翻王朝的当权者,实际上是一个阶级,他们的起义,代表进步?扯淡呢,在他们推翻旧王朝之后,由于人口在战争中大量死亡,土地溢出,导致的新王朝短暂兴盛,就算是进步?
这就是僵化的教条,让同志们错误地理解了革命理论,这是把造反直接就当成了进步,而不去分析造反的本质,革命一定要造反,但造反并不一定是革命。
农民起义并不代表“善”,很多起义军杀人屠城,凶残的程度更超过旧王朝的官军。这等屠夫,我们还要去褒奖?不是脑子有问题吗?历代王朝末期,往往是那些志在天下的豪强,需要收买民心时,才会强调军纪和发展经济,他们的出发点是皇权,而不是为了人民。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教授学生真实的历史,才能让他们从对比中,理解革命的“善”,理解我们不是历史上那种,一次又一次重复的失败和落后的农民起义或豪强起义,我们是完全崭新的站在人民一边的人民力量,是带领人民实现和创造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全新历史。
第二个是异族王朝问题。
她坦承自己看到元朝和清朝的历史教材后,反应的态度可以用“愤怒”二字来形容。这等历史的描述,已经不是政治倾向问题,简直是下贱!
听到她这样直白严厉的批评。在座的人脸都涨得通红,有一位“历史学家”愤然起身抗议,拂袖而去。
李思华没有管他,平静地阐述。
比如说元朝,对于忽必烈,说他入主中原后,用郭子敬等兴修水利,什么恢复了社会生产,然后又是马可波罗等,与世界交往。俨然是被褒奖的明主一个。
可是忽必烈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作为历史学家不清楚吗?此人率领野蛮的蒙古军,仅在北方就屠杀了汉人起码800万人,是十足的屠夫和刽子手,他的政权将汉人视为奴隶,肆意欺辱,例如蒙古人在村庄享有汉人女子的初夜权等。在座的都是汉人,对于这样的一个汉人死敌,应该千万世诅咒的畜生,居然在自己的史书上褒奖,简直是让人无语。
在座一片死寂。
李思华继续说,所以这样的历史教材有何意义呢?为了民族团结?团结必须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如果为之而公然扭曲真实的历史,那只会让人耻笑,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民族团结。
第三个,是世界历史或者说西方历史问题。
首先,我们教授学生的,是世界的历史而不是西方的历史。这一系列的教材,很少谈到西方之外的其它国家历史,这是方向性的错误。
但尤为严重的是,对于西方历史的讲授,完全照抄了西方人自己的说法,这是承认了对方对于历史的解释权。我们现在所做的是自己的历史书,必须基于我们中华为中心和本位,来解释历史,凭什么直接接受西方的历史说法呢?何况西方的历史学说,其实非常不严谨,充满了造假和伪史。
接下来,她举了一些西方伪造历史的例子。
例如,西方的考古发现,基本就是那些老遗址。挖了几十年,居然每年还能挖出来几十件新东西。我们中国的都是偶然发现新古墓,一下子就出土全部文物,所有生活中用到的物品都应有尽有,满地脏水污泥。西方这样的“考古”能不厉害吗?李思华冷笑着说。
例如,西方说2400年前古希腊有圣贤亚里士多德,这位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居然有300多万字。这当然厉害,我们2400年前的古人,不知道怎么才能将十万字甚至是几千字流传下来,你书写都找不到那么多材料,如果是刻竹简,居然2400年可以无损失。西方据说是用羊皮纸,不知道整个希腊的羊皮,都给这位圣人用,能不能够用。西方都是小国,战乱的程度远超过以统一王朝为主的中国,居然300多万字可以流传到现在。你们相信不相信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信。
例如,古希腊真的那么发达吗?古希腊几乎主要的地理是石质山区,一个破碎贫瘠之地,根本不太适合人居,以古代的生产条件,也无法承受较大的人口规模,而且古希腊明显没有作为贸易中介地的地理条件。这个地方也许有古文明,但像西方历史那样描述的文明圣地,简直是扯淡。
例如,耶稣降生,有所谓东方三圣,来向圣婴祝贺,这明显是唐朝武则天时代,过去现在未来这三际的历史流觞。也说明耶稣降生,至少在唐朝之后了,很可能是从景教回传过去的,形成了西方的新神话。
类似这样的例子,李思华随口说了一大堆。那些历史学家都听傻了。
李思华最后总结说,其实绝大部分的西方考古,只要看他们所谓发掘和发现的过程,用中国自己的经验去对比,就可以发现其拙劣的造假行为。按照她自己的理解,西方的历史根本不是从所谓的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起源,西方在他们所谓的公元1200年前,根本没有历史可言,就是一些原始部落。
从我们的史书记载,可以管窥到一些真相,例如罗马,是在公元1200多年时,宋史有记载凯撒。所以西方真实的历史,大约是从公元1200多年后起步,他们通过历史造假,将其文明之史,向前推了2000多年,无非是彰显其文明来源“高贵”,塑造其文明上的优越性而已。
这样拙劣的企图,我们居然要采信?她扫了一眼,有的同志羞愧地低下了头。
所以我们对于西方历史的记载,态度就是一句话,所谓在公元1200多年前的西方历史,由于造假太多,难以采信,不予记载与教育。我们的历史书,只撰写我们确认的西方历史。一个在公元1200多年后,才从蛮荒部落走向众多诸侯小国的信史。
其实李思华并不在乎西方历史的真伪,真真假假的,作为外国人,没有兴趣去搞清楚。她要的,实际上是保证自己国家对历史的解释权,从而捍卫民族的文明自信。
我们有古老的真实历史史书记载,和真实的考古证明,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光辉文明。而你们西方不过是刚兴起800年的蛮族而已,之前的历史,因为你们造假太多,证明不了。这就是我们的态度,至于西方在自己国家内如何描述,对我们而言,谁关心呢?
散会后,又有两名历史学家离开。不过其它人都流下来修改教材。他们未必完全信服李思华,但至少认知,她所占的思想高度,是大家无人企及的,而她的历史思想倾向,对于民族的历史教育是有利的。
在处理了一系列与政治思想相关的事务后,李思华的精力,转向了根据地与美国计划相关的建设准备方面。
她最重视的,无非是电力的筹备,以及煤钢化工业综合基地的建设。
在电力的筹备上,根据这个时代的条件,她决定以水电为主,煤电为辅。这也是不得已,因为海南的煤炭品质不佳,储量不高,煤电发展依托本土很难,而完全依托越南进口,则根基不稳,容易受到外界冲击。
在发展水电上,海南的条件还是不错的。
海南有河流3500多条,尤其前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蕴含水能丰富。而进一步考虑水利的话,南渡江、昌化江、珠碧江等主要河流,沿岸均有不同程度的盆地和峡谷相间,有利于建设水库大坝蓄水,可以将水电与水利结合,同时解决电力和灌溉问题。
因此,李思华和水利水电部门的同志们,协商确定了海南根据地的电力策略。可以概括为大水电、小水电、火电、输电网这四个计划。
大水电的计划,天字第一号工程,就是在南渡江上游的亲足口峡谷,建设第一个梯级水库,也就是松涛水库。预计集水面积1496平方公里,总库容将超过33.45亿立方米。建设松涛水库的目的,除了发电外,主要是跨流域,引南渡江水,解决海南岛北部的海口、澄迈、定安、临高、儋州等5个市县的灌溉用水问题。
在松涛水库修建的过程中,如果有余力,再依次推进昌化江上的石碌水库、望楼河上的长茅水库、太阳河上的万宁水库、美舍河上的永庄水库等项目建设。
小水电的计划,则是利用海南夏天和秋季多台风季节,降雨量大,河流流量也大的优势。由于海南中间是山脉高,四侧是丘陵低,流水从高到低,很多地方落差大,适合发展小水电,也能配套灌溉小区域。
发展小水电的目的,是为了向附近农地林地的发展,提供区域电力,也能在初期减少输电网的建设压力,有一个小水电,就可以建设一个“局域网”,而不是一开始就要上“全域网”。目前海南已经试探性地建设了几所小水电站,积累了初步的建设经验,不过短期内,发电设备还需全部依赖进口。
火电的计划,则是在石碌铁矿附近,建设一个火电厂,基本上是专供石碌煤钢化综合工业体专用。海南煤炭资源情况差,但从火力发电的角度,专供一个中型火电厂的电煤,还是能够满足的。这样从越南进口煤炭就可以专注优质的焦煤,用以炼钢。
有了电力,当然还要有输电网。建设的步骤是优先建设工业区电网,然后是各个城市。乡寨则先发展局域网,最后条件成熟再将所有输电网打通,形成全岛联通的输电网。
大工业建设上,则以军工导向的石碌煤钢化综合工业体为核心。工业区主要设置在石碌铁矿的西边,即由铁矿所在山区向沿海海拔降低的丘陵地带,大致是后世叉河镇一带。
工业区已经完成了场地平整和厂房宿舍等配套建筑的建设。等待导入生产设备和电力设施。而铁矿已经开始小规模开发,积累铁矿石。
按照事先的规划,后世的东方市,因为其优越的港口建设条件,设置为与工业区配套的港口。在这个时空,这也是个新市区。从东方市到叉河镇、再到铁矿的道路,正在抓紧修筑,不过目前只是用渣灰铺设的道路。李思华决定将这条路,升级为海南的第一条正式沥青公路,并且筹建东方市到铁矿的铁路,这也将是海南的第一条货运兼客运的铁路。全部建设周期,将配套工业综合体的计划投资时间,即2年内完成。
工业区按照1:10的绿植比,分散又集中地设置了煤炭储备区、火电厂、钢铁厂区、三个化工园区,以及最隐秘的两个机械军工园和制造炮钢和合金的冶金工业园。整个煤钢化工业园区将占据约两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在园区内,将建设内部轨道交通体系,实现有效率的工业物流。
整个工业区将围绕着钢铁厂计划的100万吨年产能,来规划其它部分的产能。这个产量很高了,相当于当时日本全国钢铁产量的近一半,超过民国产量的四倍以上。当然,和美国就没法比了,当时美国的年钢铁产量,已经接近五千万吨。仅钢铁厂投资部分,预计就需要五千万美元,这还是按照大萧条下的价格预计。
除了这个最主要的大工业区,李思华还计划在海南根据地,再建设两个比较大的大工业区,一个是民用工业加工(民用机械制造)园区,主要是利用钢铁产能的一部分,发展民用工业机械制造。另一个则是橡胶工业园区,主要是实现轮胎等橡胶工业品的生产能力。这两年海南的橡胶种植,已经快速扩大,原材料的蓄积增加很快,而且不足的部分还可以从东南亚进口。而各种工业小厂的设置,则主要是依据海南的资源禀赋,在各县城市郊区和部分山区设置。
对于其它重要的大工业体系,不太适合直接在海南建设,必须是未来在缅甸和云贵才有可行性。目前在海南,只是先设立了几个研究院和实验基地,进行非电能源生产体系(汽油、柴油、煤油、煤炭)、铁路轨道和公路交通体系、电力生产和电力网传输体系、无线电和通讯、材料科技、仪器仪表、化肥工业、建材工业、冶金等方面的工业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
在美国,已经与当时最著名的工业建筑商卡恩公司,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各个大工业体系的总体规划设计,由卡恩公司来进行设计,而在建设现场,卡恩公司则派出专家团队进行指导。这是非常必要的举措,因为在这个阶段,自身对于这种系统工程,还是缺乏技术团队的整体把控。
对于与安华财团的合作,卡恩公司如获至宝,是非常看重的,看成是救命稻草。对于这种大公司来说,此时美国的经济状况让他们感觉非常不妙,美国工业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危机下会有多少财团新建工厂呢?难道就靠服务一些美国的旧工厂,来为集团续命?应该说,大萧条,对于卡恩这样的公司是最致命的。
历史上,卡恩公司的幸运,是接到了苏联的大订单,整整20亿美元的订单,通过卡恩公司,苏联敞开胸怀,大量进口几乎是美国所有的机器设备及技术,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工业门类:从有色金属到钢铁工业,从石油工业到化学行业,从机械制造到电气设备的制造,从拖拉机到汽车,从铁路系统到船舶制造……,不仅是设备,还引进了美国技术人员近万人。这些举措使得苏联迅速实现了自己的工业化。苏联用的方式,往往就是整条生产线、整座工厂,被拆解装船运往苏联,然后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安装调试。
对于苏联的情况,李思华是非常羡慕的,人家是举国之力,拿得出20亿美元,而自己巧取豪夺,到现在也最多能提供苏联采购资本的一半规模。她现在采用的是拼凑战略,不像苏联是财大气粗,一切都交给卡恩集团,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她通过建立全美的网络,自己搜集所有需要的工业设备、生产线、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组织执行压价采购,省去了卡恩集团高额的中介费用。在她的计划中,卡恩其实是技术服务商,纯粹服务性质的。只有自己搞不定的少数设备和人员,才委托卡恩直接代理。
卡恩集团现在可不知道有苏联那么大的肥肉在后面,历史上这个大订单他们是到1931年下半年才接到的。所以这个时候对于李思华订单的重视,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