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62章 送战友与美股之夏

第62章 送战友与美股之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4月初,在她离开之前,有一批同志却将更早离开,不过他们的去向是缅甸。

    他们就是第一批赴缅部队10个师中的最后2个师。最近几个月,利用缅英当局忙于镇压下缅甸反英大起义,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到了下缅甸的良机,同志们可谓疯狂地向缅甸输送部队和移民,以及武器弹药,甚至是重装备。

    从若开邦和钦邦的沿海,通向山区的渣灰大道已经开通,而山区的很多基地之间,已经开通了5米宽的道路,最近的200多万移民,几乎有一半以上都在筑路,毕竟这个时候修的路,不是后世那种高要求,只是开辟5米宽的山路,在足够的小型施工机械的帮助下,使用100多万劳力,进度自然飞快。

    因此到3月,部队携装备已经可以勉强通行整个上缅甸山区,大规模部署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从3月初到4月初,一个月时间,10个师陆续海运,他们从实兑、乌克亚、孟都等港口潜入。他们预计将分别部署到若开邦、克钦邦、钦邦、马圭省、实皆省等地,甚至有一个师,还将进入掸邦。

    实际上部队已经不能说是潜入了。在孟都等港口还好,在若开邦的实兑港,因为是主力港口,难以瞒过全部的信息。因此是提前直接冲入英国的领事馆并加以占领,并解除了港口全部护卫力量,把所有英国人和他们的仆从,全部暂时关了起来,避免他们直接观察到部队。然后就是3天内连续2批海轮,将6个师从实兑登陆。等到这6个师扬长而去,已经不见踪影。他们才将这些人释放出来。

    同时,他们在实兑大肆散播各种谣言,例如已经失踪的某少数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在海外训练了一批精锐部队,现在回来了,他们通过若开邦,杀到钦邦去了。又有传言,缅甸前王族的部分人员,不甘心于英国人的统治,他们从实兑登陆后,将进攻下缅甸,支持起义军死灰复燃,要进攻仰光所在的伊洛瓦底省等等。反正就是谣言满天飞,等到英国领事被释放出来,打听消息时,得到了不下七八种的传言。不过传言中总的精神,是有缅人或者少数民族的独立势力在搞事情。而且各条道路上,都有一些“痕迹”,似乎每个方向都有可能。

    最后,领事向英国驻缅总督英尼斯汇报的内容是,有缅甸独立势力从海外潜入,肯定有外国势力支持,有传言是德国,但无法证实。这部分人马登陆若开邦后,目前并没有在若开邦搞事,而是消失了,去向暂时未查明。

    另外,这只队伍应该有部分卡车运输,虽然部队行动的时间集中在晚上,附近居民还是有看到的。显然,这只力量相比起义军,肯定武器装备等不可同日而语,也许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武装。

    英尼斯得到汇报后,暂时也无可奈何,他手上武力只有一万多人,而且多数是从缅甸“少数民族”和印度招聘的,真正的英国军人少得可怜。到现在为止,刚刚把起义军主力镇压下去,各地余火尚未扑灭。一时间哪里抽得出军队,去若开邦,搜寻那只新的“叛军”呢?他也只能回电实兑领事,稍安勿躁,等待命令。

    他已经有一种预感,缅甸已经成为了一座活火山,地下暗流涌动,虽然他镇压了在下缅甸的喷口,但也许在上缅甸很快就会爆发。他疲倦地揉了揉自己的双眼,命令秘书记录,电告伦敦和英印当局,他需要增援,至少给他一个真正的、正规的英印师。他盘算着,如果能给他增援,那么届时他会合并总共2万多人的部队,部署到伊洛瓦底省北部、卑谬、马圭省等地,如果上缅甸有新的起义爆发,就从这几个地方分路进兵,合击剿灭。

    李思华送别的这最后2个师,他们将会在钦邦的孟都登陆,然后穿过钦邦,屯驻到蒙育瓦附近,等待进攻命令。

    李思华并没有去海港送行,而是在大校场送别了出征的战士。看着铁流滚滚向前,一队又一队昂首挺胸的战士们神色坚强地行进,她的眼睛不由湿润了,这是民族的武力,是共产主义的武力,他们承载着革命的理想,无数人将从此开始牺牲,鲜血将染遍中华大地,甚至是异域山河。

    歌声响起,是她以前教授给战士们的一首“老歌”,虽然是粤语歌,但这些来自河南和山东的战士们都很喜欢:

    “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

    胆似铁打骨似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誓奋发自强做好汉

    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

    看碧波高涨,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

    即是男儿当自强

    昂步挺胸大家做栋梁做好汉,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

    送别大军出征,李思华平静了心情,她也要开启一段新的征程了。

    1932年5月初,回到了美国德州奥斯汀的李思华,正紧张地与金融小组的成员们协商着接下来的操作。与会的不仅有自己的同志,还有在美国招聘的一些“金融精英”。他们都非常兴奋,这将是他们人生中令人难以置信的大行动。

    李思华的“预判”是,美国股市将在7月份迎来一次真正的大反转,经过从1929年9月到1932年6月,差不多3年的大跌,最坏的时间要结束了。反转之后,先是一轮急促的大反弹,然后还会有很长时间的筑底,不过应该不会再见到新低了,接着就是等待契机,恢复股市的上涨。

    股指很可能在6月见底,创出历史最低点,这3年的总跌幅甚至可能达到90%,3年前喧嚣一时的美国股市,只剩下原来的1/10。

    李思华要求,从6月开始建仓,建仓的信号是道琼斯指数跌破43点(历史上最低是41点)。股票必须选择那些资金大容量的蓝筹股。

    很可惜,这个时候的美国股市,总市值只有八十多亿美元,简直是个小池塘,无法容纳巨鳄。所以她只打算买入6亿美元的股票,其实就是动用2亿美元现金作为保证金,从各银行取得杠杆,放大到6亿美元投入股市。

    至于何时抛售,她要求等待她的指令,现在当然不会提前泄露底盘。那些美国“金融精英”,虽然未必完全相信了她的“预判”,可也不敢有任何异议,李思华的威信太高了。上一次对英镑的阻击,在他们看来那完全是“神一般的操作”,谁敢否认这一次在美股市场上,她不会重演奇迹呢?

    这一次为了隐秘,她将从全美各个银行,分散获取杠杆资金,并不仅仅以安华的名义,很多生存下来的马甲公司,现在也有了一些募资能力。

    例如一家“麦克莱恩海陆联运公司”是近期的大热门,虽然在大萧条最坏的时候,但财阀们都看好它的发展。因为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集装箱式的海陆联运,从纽约驶往休斯敦的试验中,每吨货物的装卸成本,居然从5美元降低到了0.2美元,简直是运输史上的奇迹!这家公司表面上与安华并没有关系,其实是通过马甲公司掌握,是李思华构建的美国与根据地运输体系的一部分。这家公司开始在筹备在1933年上市,她本来就要出售一部分股权,让这家海运公司更安全。

    再有一家“哈罗午餐肉公司”,也非常引人注目。它抢在荷美尔公司的“斯帕姆午餐肉”之前,在全美第一个推出了午餐肉,按照哈罗午餐肉的说明,其主要原料是猪肉、火腿、食盐、水、糖和亚硝酸钠。每56克午餐肉,含7克蛋白质、2克碳水化合物和15克脂肪,能提供170卡热量及每日所需摄入量1/3的盐。其实这玩意叫“肉”,但鬼才知道到底有多少肉,到底是什么肉,口感其实也一般。基本上,午餐肉主要还是淀粉,只不过混入了一定比例的碎猪肉和大量猪油而已。

    可是它就一个特点,便宜、真他娘的便宜——40美分就可以买一罐,价格大约是同等重量肉类产品的1/3。对于几百万快要饿死的美国人,以及其余二三千万的、家庭已经拮据到吃不起肉的美国人来说,哈罗午餐肉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这玩意如果不是每天吃、顿顿吃,还是能让你感觉到“肉”的美味的。因此它现在有一个绰号,“胡佛萧条肉”,也有人将之称为“国民肉”。

    不仅是美国人接受哈罗午餐肉,在这个经济危机的时代,很多外国人也非常欢迎,出口量都不少。

    所以哈罗午餐肉,也成为这个阶段中,受到财阀们欢迎的不多的公司之一。

    不管是哈罗午餐肉,还是海陆联运公司,表面上与安华都没有直接联系,不过他们的募资能力无疑都比较强。

    不过李思华想到哈罗午餐肉,脸上还是不由露出了笑容。她想起前世二战期间,美国大兵们只能顿顿吃斯帕姆午餐肉,有的连续几个月,简直是吃到了怀疑人生,以至于将午餐肉称为“灵肉”。在他们复员后,显然一辈子都不会再碰这玩意。

    不过午餐肉,确实是军用伙食补充能量的神器。哈罗对外没有销售的两种比较高品质的午餐肉,即使用了较多比例的德州牛肉和猪肉作为原料的,被李思华将全部产能,都海运缅甸和海南根据地,作为部队的便携食品。哈罗午餐肉的生产设备和流水线,现在已经在海南建成,将以猪肉为主要原料。不过根据地当下,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猪肉原料,只能是小规模生产。

    5月,安华的募资全面展开,就像是一只蜷缩的蜘蛛,这个时候舒展了所有的肢节,在它的蛛网上行动。以各种方式几百万、上千万地汇集资金。最终到6月初,完成了6亿美元汇集的时候,其中以安华名义出面的,只有2亿美元出头。

    6月12日,道琼斯指数跌破43点,一股神秘的力量开始进入股市,他们开始缓慢地抄底,各种蓝筹股的抛单,都被各种不同的账户无限制地接盘,这些账户有的是基金,有的是实业公司,还有更多的是个人。股指神奇地止跌了,没有继续跌到历史上的最低点,即41点,而是跌破43点就见底了。

    成交量开始缓慢攀升,连续十几天,股指在43点到45点之间震荡,交投开始有点活跃了。这个时候,每天的成交量几乎达到了前期的3~4倍,行动已经不可能完全遮掩了。

    华尔街的很多机构开始注意到了股市的“异动”,很多分析员开始倾向于股指已经见底,至少是一波反弹可能出现,成交量的放大不会是空穴来风。而他们顶层的财阀们,更是开始了调查,进入股市的神秘资金,来自何方?

    很快各种信息汇聚而来,有些财阀,确实查到了安华近期筹备了2亿美元的资金,看起来就是流入了股市。他们很快得出了结论,安华财团已经判断股指见底,从而入场了。而并不止于安华,其它一些较弱的力量,也开始在进入股市。

    这导致了接下来这些财阀机构们,频繁的内部会议。然后,不同的财阀资金也开始流入股市,他们要比安华谨慎一些,投资肯定没有安华大,但众多的机构都有资金流入,加起来就成为了恐怖的数字。

    成交量继续放大,很快达到了前期的十倍以上。而股指也开始缓慢爬升,到7月10日左右,股指已经攀升到接近50点,较前期最低点43点,已经上涨了15%左右!

    这个时候,很多没有死在大萧条中的散户和大户,都已经注意到了。而从7月10日后,各种媒体关于股市大反弹的舆论,在整个美国响起,例如股指已经见底,美国股市否极泰来,大反弹已经开始,新的牛市在3年苦难之后,终于回来等等。气氛越来越热,股指开始不断攀升。显然,财阀们默契地合作,创造出新的“牛市”舆论。

    这确实是一波牛市,前世从1932年到1937年,这轮牛市持续了5年,道琼斯指数上涨了4倍,一度接近200点,不过在1937年又下跌了一倍,跌破了100点。

    但李思华不会等那么久。她的决定是上涨80%后,她就开始抛售。因为她记忆中这一次大反弹,最高就是80%多的幅度,不过此后没有跌多少,基本是横盘,直到此后继续上涨。

    在这一波收割后,对于美股的市场炒作,就要非常谨慎了。她的影响力已经太大了,容易造成蝴蝶效应。

    未来计划在1933年,将海陆联运和午餐肉这两家公司送上市,在后继的年份,从安利、百事可乐以及这两家新的上市公司中,逐步抛售股权,筹集1934年到1937年可能需要的资金,直到最后用一家银行将剩余股份抵押,全部撤出资本,用最后撤出的资本,在1937年春天最后做一把空,从而完成全部美国计划。当然,现在还是一个粗略的计划,随时可能修改。

    9月中,股指这一段时间明显疯狂了起来,很多美国人开始相信,美国股市的灾难岁月结束了。股指开始一路攀升,而成交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不过李思华没有等待,在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75点之后,她的逐步抛售指令就已经发出。由于此时的成交量已经很大,所以不过是10天左右,就完成了全部抛售,而安华的抛售甚至没能打低股指,这一波反弹的幅度,超过了李思华记忆中的历史,一直到突破100点才衰竭。

    她想,这也许就是蝴蝶效应吧,李思华对华尔街财阀们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了上涨更厉害一些。不过,她还是很高兴,6亿美元的投资获得了几乎75%的收益,近4.5亿美元,去掉财务费用等,净盈利高达4.3亿美元。这使得组织在美国的现金储备,空前充裕。

    不去管几家公司的股权,自从她来到美国后的4年,前前后后,赚取的现金总额已经接近20亿美元,而如果计算股权,可能总价值高达24亿美元,如果4家公司的股权能放在1935年后开始释放,甚至总价值可能超过30亿美元。

    得到这样的成果,李思华感觉也非常自豪,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现在我们从美国对工业的收获,将超越苏联。这二十几亿美元的收获,由于是深入美国社会,节省了大量开支,效率和成本都远远超过了苏联。苏联想做到组织这样的程度,至少还要把投资再翻一番,40亿美元才有可能。

    想起前世奠定新中国大工业基础的,是156项从苏联的进口工厂,使用的是3亿美元的苏联贷款。在这个时空,我们能带给祖国的,是十倍以上的工业基础,更不要说人才和科技积累了。

    所以大采购就变得更加疯狂,所有与军工和大工业有关的采购,尽量会在今年完成,预算达到了3亿美元。有些工厂设备,已经开始向缅甸提前输入。它们不会马上建设,而是会在一些地区的仓库里储存起来,直到可以开展建设的时候。

    不过一整套小型的弹药生产体系,以及枪械修理厂,则提前在缅甸开始了建设,海南根据地抽调了精兵强将,要求在9月底之前,实现缅甸根据地局部的弹药自给,大量原材料也在疯狂地向缅甸输入中。

    随着缅甸首期部队的抵达和分配驻扎,各地几乎已经是半公开地打出了根据地的旗号,不过旗号还是有几十个,给外界的印象,还是上缅甸的“各族”,出现了彼此大规模的独立势力割据。英国人在这些地方的统治,正在陷入麻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