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李思华疯狂的地缘和资源战略(一)
接下来的大问题,是地缘战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打败蒋介石政府,统一全国,建立新中国,这是已经确认的现阶段的战略。但是,我们现在就要为未来布局,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布局,如何让新中国,尽快地从整体落后贫穷的面貌,转变和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强国、大国和让无产阶级富裕起来,成为共同富裕的有产阶级呢?这第二步的大战略尤为关键。
李思华先从关键的地缘战略谈起,她问主席:“您知道为什么当初发展西华的时候,为什么我一定要从缅甸破局,将之作为革命发展年的第一个大根据地?要知道当时的同志们都很难想通,我完全是用自己的威信,来作为赌注的。”
主席哈哈一笑,说道:“成功者是不受谴责的,所以现在同志们没有人说这一战略不好。但是如果在事前啊,包括我在内,多半也是会反对的。因为缅甸的英军势力虽弱,但英国是世界霸主,正常的想法,当然是如果英国大举派兵,形势就会逆转,出兵缅甸,不但不是寻找到了弱点,甚至可能是碰上了全球最强,有点鸡蛋碰石头的味道嘛。”
李思华笑了:“做出这一战略选择,当然因为前世的记忆,使得我对于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窘状,非常了解,知道他们害怕再打一次类似布尔战争这样的消耗战,他们的霸主地位已经很危险了,所以其实是似危实安。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选择缅甸本身有什么意义呢?”
主席想了想,说道:“你的资本和武备来自于美国,必然需要出海口,这是原因之一;其次,你肯定对东南亚有想法。不过,占领缅甸这个事情本身,一些同志是有想法的,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受够了帝国主义的欺辱,将心比心,所以我们不应该去欺负其它的弱小民族。民族自立自治,应该是我们的原则。”
李思华冷笑了一声,说道:“迂腐的书生之见!只见一叶,不见泰山;只看着表象,却不去深究内理;只顾着眼前,却不去思考将来;只顾着所谓自己的迂腐道德,却忽视整体民族的生存发展。短视之至!”
主席哈哈一笑,说道:“不要生气嘛,来,说说你的见解!”
李思华说:“首先这个所谓民族自立自治,我是就非常不认可的。这些同志自己不研究,完全是听到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就以为真的是事实,这是懒政以及懒于学习研究的一种表现。”
“东南亚所谓的各民族,是哪里来的?都是从我国西南,从蚩尤那个时代开始,在中华的部族时代,在内斗中失败了的各个部族,不断向更南方迁徙,与当地的南洋海岛原生人结合,形成了现在东南亚的各个部族,所以哪来的什么独立民族?不过都是中华苗裔,是中华部族的一部分,文明都是从中华传过去的。”
“所以对于文明和历史必须有自己的解释权,就在于这种关键的地方。不是要正当性吗?这就是我们从文明和历史出发的正当性,而且是颠扑不破的真实历史。既然是中华苗裔,我们去统一,有什么不可以?”
“你放弃了阵地,敌人就会去占领,前世东南亚各国,不管是因为我们在文明和历史上放弃也好,还是因为那个时空建国后的力量不够也好,总之就是这些部族,真正成为了独立民族以及独立国家,然后就开始被美国、苏联等利用,给我国找了不少麻烦。”
她给主席举了不少例子,最典型就是越南,我们支援他们独立建国,结果是他们转身就咬了我们一口,打了10年的中越边境战争。缅北一大堆诈骗犯,朝鲜和韩国就不用说了,韩国还变成了著名的“偷国”,不断窃取我们的文明,连孔子和朱元璋都被他们说成是韩国人了。马来西亚,我们放弃输出革命后,马共解体,华人成为二等公民。更不要说印尼了,五十年代对华人的大屠杀以及1998年的大屠杀,每一次都是几十万华人被杀被抢。
随着李思华讲述的一个个实例,主席的脸色越来越严峻,还有几分愤怒。
李思华继续:“我们好心以民族自立自治的原则,让一个个国家独立,后果就是这些国家,反而因为中国是最近在咫尺的大国,认为天然就威胁他们的独立和安全,所以暗地里的敌视,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像越南是最典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如果因为缺乏力量,倒也算了。但在这个时空,我们明明有力量,却因为所谓的民族自立自治而放弃这些阵地,那除了“其蠢如猪”的叹息以外,还能说什么呢?”
“而且让这些部族自立自治,就是真的对这些部族的底层人民好吗?其实自立自治,都是这些部族的上层建筑搞出来的,东南亚的底层人民,几十年后,大部分过的日子好吗?例如缅甸,底层人民过的是什么日子?例如越南,被侵略了几十年,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不是要解放全人类吗?结果连东南亚人民都放弃,不是扯淡嘛?这些部族的治理自治,其实就是让这些部族的剥削食利阶层,得以长期统治这些部族的底层人民,满足了他们的私欲,这是革命吗?”
“在我前世,这些部族最后的独立民族自立自治,何尝不是对中华民族放弃了他们的一种反噬?”
主席脸色深沉,点燃了一颗烟,在烟雾中注视着李思华,说道:“那你是认为我们有机会、也有力量占领东南亚,并使之成为我们的领土咯?”他心里已经接受了李思华对于“民族自立自治”的逻辑。
李思华点点头,继续阐述:
“按照我的了解,东南亚目前诸部族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主要的殖民势力是英国,其次是法国,而美国还没有深入。”
“到1937年,我们的工业力量会超过日本,而财政收入也会赶上日本,如果顺利,我们能够在1939年,即通过两年的奋战,在大陆击败日本,将之逐出中国,建立新中国。那我们在时间上就有了一个绝佳的周期。”
“从1939年到1945年,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几乎无法干预我们,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届时留在东南亚的力量都微不足道,而美国此时,必然被日本的海军力量所牵制。所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此时不取东南亚,不是傻子吗?”
李思华对于西华工业力量的发展进行了预估,从1937年到1945年,工业总产值至少会翻4倍以上,而大陆加上东南亚,几乎可以提供所有的工业生产资源,以及非常充足的人力资源。如果用1937年财政收入15亿美元来测算,到1945年是60亿美元,其实不止,毕竟那个时候是统一的全国,而现在1937年的财政收入预测,仅仅是根据地的,所以到1945年,很可能财政收入能达到75亿美元以上。
她向主席解释了GDP衡量经济的意义,然后告诉他如果用GDP来衡量的话,财政收入大约会占GDP的20%左右,所以GDP可能会达到380亿美元左右,然后到1950年,还会至少增加50%~60%,即发展到接近600亿美元的水平。
李思华并不记得1945年各国的GDP,但是对于1950年的主要大国GDP,还是有一些记忆的,到1950年,美国是3000亿美元,苏联是950亿美元,而英国仅有380亿美元,法国仅有290亿美元。根据上述数据她给出了总结: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我们养500万按照二战水平,高度机械化的陆军,以及一只还算强大的空军,是没有问题的。面对我们强大的军力,1945年已经被德国打得苟延残喘的英国,根本没有力量来重返东南亚,更不要说是届时刚刚复国的法国了。等到1950年他们初步恢复的时候,我们的国力、军力都已经远在他们之上,无需顾忌他们了。”
“唯一有力量干涉的当然是美国,不过我们背靠苏联,美国必然忌惮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联手,他们军事干预的风险并不大。我们则需要在美国和苏联这两颗鸡蛋上跳舞,利用他们的彼此忌惮,来实现我国的稳定发展。”
“当然,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力量是有边界的,过度使用力量,只会让我们衰弱。所以对于东南亚,我们的目标就是“陆权的边界”,即从缅甸、越南开始,一直到新加坡的大部分东南亚半岛,这些都是与我国大陆相连的陆地,是我们无需海军保护,就能够直接使用陆军武力,抵达的地域。”
“这些地域,如按照我前世的国家分野,大概是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本岛部分、锡金、不丹和印度的东北七邦,唯一的一个岛屿是苏门答腊岛,这主要是考虑全面控制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与新加坡之间,狭长的海峡,就是马六甲海峡,如果不去得苏门答腊,就意味着只控制了半个马六甲,而且美国肯定会利用苏门答腊,来形成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安全威胁。”
“苏门答腊有47.3万平方公里,足以建设一个大省,可以承载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大量驻军,所以虽然是岛屿,在缺乏海军之下,也能够牢牢控制。”
“所有上述东南亚攻略的领土面积,是约285万平方公里。除了东南亚以外,我们还剩下两个战略方向。”她指着桌上的世界地图继续阐述。
“第一个战略方向,是朝鲜、日本北海道、九州岛、库页岛和千岛群岛。这个战略方向的实现,要看日本与美国的矛盾发展到何种地步。如果最终还是按照我前世历史的演进,就非常有可能。”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日本被新中国逐出了大陆,甚至连朝鲜都保不住,那么他们剩下的,就是还算强大的海军力量。相反新中国的强大,并不在海军上,反而对于美国的军事威胁,是完全不存在的。日本在大陆无所作为了,其海军力量,能够停手不用吗?以日本军部的疯狂程度,必然还会选择进攻英国和荷兰的殖民地。”
“在东南亚半岛的本土,他们将面对我们强大的陆军力量,因此只能避开。那么需要海军力量来保障陆军登陆作战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就会成为日军攻略的天然选择,他们够疯狂的话,说不定澳大利亚都会成为他们的目标。顺便说一句,我觉得我们建国之后,我们要努力将这个概念,灌输给日本帝国主义,引导他们走上这条路。”
“如果日本在大陆失败,就只能走向海洋的“南进之路”,这就必然与美国形成激烈的冲突,于是我们在战争末期就有了机会,那就是与美国合作,登陆并取得北海道和九州即筑紫岛,以及收回库页岛和千岛群岛。”
说到这里,李思华又冷笑了一声:“对那些民族自治自立者来说,我这个战略又该是烧着他们的屁股,要跳起来了。他们就从来不会考虑一下自己的民族利益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从鸦片战争后开始,近百年的时间,日本帝国主义欠下了中国人民多少血债,不让他们痛入骨髓,如何安慰我们民族的数千万冤魂?去问问那些所谓“宽以待人、要向前看”的同志,他们有什么资格,能代表地下的冤魂,去原谅日本帝国主义和日本人?扯淡!”
主席神色严峻,李思华的“野心”,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并不顾虑什么“道德”,而是担心自身有没有这样的力量,这个战略的困难,还超过了东南亚,因为几乎都是海岛,没有海军的话如何控制?
李思华解释说:“按照前世美日太平洋战争的情况,海军上美国确实后来就占了上风,但是海岛的陆战,让他们非常痛苦,硫磺岛战役,美军死伤超过2.5万人,冲绳战役,美军死伤7.5万人。如果不是美国适时研发出了原子弹,接下来攻略日本本岛,可能的伤亡,简直让美国高层不寒而栗。马歇尔自己曾经估计,至少伤亡50多万人,这其实肯定是低估了。”
“所以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必然试图利用中国,那我们就可以做交换。所以在战争后期,在美国海军的配合下,攻占这些岛屿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守住。”
“为什么我们要这些岛屿呢?因为对于新中国的战略意义极大。”
李思华指着地图上这几个岛屿的位置,对主席阐述。
“从北至南,库页岛、千岛群岛与北海道这3个部分,压制了日本的北方,总面积17.55万平方公里。这3个地方是“鲸海”即日本海的东北出口;朝鲜半岛与九州岛这2个部分,压制了日本的南方,朝鲜半岛面积22.6万平方公里,而九州岛是3.65万平方公里,合计26.25万平方公里。”
“所以北与南,正好构成了2个省,将日本死死地钳制在中间,不得动弹。未来日本必然是美国与我们斗争的基地,而如果我们达成上述战略,日本就很难发挥美国期待的作用。”
“单看朝鲜半岛与九州岛,控制了这两个岛,加上收回台湾和台湾北上接壤九州岛的一系列小岛例如钓鱼岛等,就意味着不仅渤海,而且黄海和东海,都将成为我们的内海,这将极大地保障在缺乏海军武力的基础上,我们从大连一直到广东香港的沿海安全。这个意义非常大!”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得到,从朝鲜半岛、九州岛、台湾北系列小岛到台湾,就形成了对中国沿海的一条防护岛链,这条岛链,在前世是美国用来封锁我国的“第一岛链”,在这个时空,我们要将第一岛链,变成我们自己的武器,给我们圈进了非常一大片的内海,增加了大量的海洋国土。这样我国的沿海城市,安全就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而渤海、黄海和东海这3个内海,几乎完全变成我们的海洋领土,我们就可以用来充分发展海洋经济。”
主席听得心潮澎湃,这真正是战略上的大手笔!“以陆制海”的大国策!但问题是如何保障对这些海岛的控制呢?海军没有至少五十年,恐怕难以与美国对抗。
李思华的答案是5个策略。
第一是原子弹,目前已经全面开始研制,而且中程和洲际导弹载具,也在一起研发,目标是到1945年历史上美国完成的同期,我们也完成,开始形成与美国的彼此核威慑。美国因此必然顾忌,进攻我们占据的海岛,会导致双方的核大战。
第二是侧重发展空军和防空、反舰导弹部队。在这些海岛,要形成密集的“刺猬岛”,让美国知道,进攻这些岛屿,必然付出非常惨烈的代价。
第三是移民,这些海岛,除了库页岛等少数地区,多半非常适合人居,大量移民,形成当地经济基础,并组建起我们野战部队-地方部队-民兵组织的3级军事体系,让美国对于登陆的陆军作战完全绝望,那将是远比他们进攻日本岛屿更惨烈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
第四是充分利用美苏矛盾,在美国眼中,欧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东亚。美苏在欧洲的矛盾,更加是不可调和。美国十分清楚,一旦与我们交恶,就是逼迫我们倒向苏联,正将形成地缘政治上“世界岛”陆权的彻底成型,他们不可能不顾忌。
第五是贸易捆绑。我们的大市场对于美国,尤其在我们经济有一定发展的前提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我们也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还是需要发展一定的对外贸易的,其中对美贸易必然是大头。贸易的利益,也会构成对美国的一定制约,虽然这方面的制约是相对弱势的。
主席对于李思华的岛链战略,感到既振奋又担心,这个战略远比东南亚战略要更冒险,需要看我们十年后的发展结果,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实力,这个战略才有实施并完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