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53章 大裁军和刺杀李思华

第253章 大裁军和刺杀李思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曹子卿看完李思华递给他的“1947中国人民解放军授勋方案”,他的手不由有点颤抖,抬头诚恳地对李思华说道:“思华,这份方案会让一些人不满意。不是授勋上的高低,而是授勋之后的去军权,有些人会觉得中央卸磨杀驴的。”

    李思华深沉地点点头,说道:“又是大裁军,又是去军权,有人不满意肯定是正常的,但是现在不立个好规矩,让那些人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私兵,那还得了?这份方案本来就是块试金石,要让那些人跳出来,提前清除出革命军队的领导岗位。”

    她正色对曹子卿说:“军纪委、三军和警备纠察部队、军事情报局、特种部队,都要在这段时间对内部保持高度警惕。对所有部队,近期要强调纪律教育,明确没有军委的直接命令下,所有部队不得执行的任务类型,主官命令无效,违者视为背叛。”

    曹子卿狠狠地点了一下头,这个方案可能会引起大风波,万一要有人疯狂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大家都是军人,长期习惯了用枪说话,走极端也不是没可能。

    李思华又说:“最后的方案,我还要与主席商量,虽然之前已经和他汇报过我的想法,并得到了他的支持。”

    曹子卿走后,李思华又深思了好一会,然后冷笑一声,招呼了一下秘书戴明诗,说道:“帮我约主席的时间,我需要和主席长谈。”

    李思华静静地喝着茶。毛泽东拿着那份方案已经看了快一个小时了,一支接一支的烟,都抽了小半包,她过去也没有看到毛泽东抽烟这么凶,一支完了马上接上一支,可见内心思绪的激烈。

    毛泽东终于放下名单,又点上一支烟,突然笑容绽放,对李思华说:

    “18名元帅、18名大将,你这是水浒传36天罡星嘛。”

    李思华笑了,她知道毛泽东是为了缓解过于严肃的气氛,因为事情很大,影响会很深远。她说:

    “酬功就要彻底。我前世10大0元帅10大将,老是说这个委屈,那个应该评,对谁不公平,谁又是名不符实,各种争论不休,暗自角力。所以现在索性名额就多一点,充分一点,这个没关系。”

    “但是权力就不能和功劳挂钩,否则不就变成世袭了?人民军队传承的,只能是为人民而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能是英勇无畏、为民族为国家为信仰而战的精神,是真正的军魂,而不能是所谓的派系,所谓的老部下又老部下,那不是皇绅的军队吗?”

    毛泽东叹息说:“有的人,恐怕想自己任职的军队,军权就要控制在他所谓自己人的手中,因为有着权力好办事。无论如何,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我们要向固化的利益藩篱宣战,对党内盘根错节的问题进行梳理。自我批判、自我开刀、自我革命,由此带来的压力、风险和挑战,只有勇敢者才能顶得住、扛得动。”

    毛泽东正色:“我坚决支持这个方案,其实在你的最后方案之前,我们已经协商过多次,包括很多细节。方案出台后,我和你都会受到很大压力,但这是革命必须过的关卡,硬着头皮我们也要过关!”

    毛泽东和李思华两人之所以对“授勋方案”如此慎重和严肃,是因为授勋之外,会确定未来的军事权力原则。

    按照授勋方案带出来的军队晋升机制,所有升任大将或元帅的军官,均必须退出一线部队,不再拥有直接的军权,对军队再不能直接指挥。

    所有元帅和大将,正常情况下将成为军委委员,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的一员,参与军队的集体最高决策,承担军委下达的战略和咨询研究工作。到65周岁,则完全退休,也不再是军委委员。军委的7常委,除了毛泽东和第一副主席2个职位外,其余5名从军委委员中选择。

    元帅和大将,除了是军事委员外,还可承担非一线部队指挥外的其它军事职务,例如担任军校教育、国防科研机构、战略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有的可能告别军职,担任一些特殊的非军事国家高级职位。

    他们重新直接带兵指挥的唯一机会,是在大规模战争爆发前提下,由军委特别派遣任职方面。

    这个做法,就是去掉了军队中有最大概率出现的36个山头,避免长期把控军权的“军头”的出现,而他们因为崇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又对一线部队的指挥将领,形成制约。

    而这个做法,当然会让一些人一肚子怨气。

    更大的影响在于,由于大裁军,很多授勋后的上将、中将,也将告别一线的指挥职位,这肯定会扩散不满。还有国卫部队,同样是大复员,一些高级军官也要退役。

    李思华敢于这样做,是因为新时空的“山头主义”,远不如原时空,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是缅华和西华时代正规训练组建起来的,是一个严密的制度和教育体系下生成的,高级军官大多数是空降,而不是从头开始自己建军,对军队基层军官和士兵的影响力,就没有原时空那么大。

    此次的大裁军,主力部队将只剩下300万,一股脑大概裁掉了300万左右,一半的人裁掉了,尤其是高级军官的位置,大大减少,当然会有点伤筋动骨。

    300万正规部队中,大约有140万陆军,撤销了野司的编制,编成28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大约4.5万人左右,其余还有一些独立的师、旅,以及陆军的特殊部队。按此编制,大致就是原来的每个15万人的集团军,缩编到了4.5万人左右。

    空军50万人,海军20万人,海军陆战队20万人,军委直属特种部队10万人,战略支持部队、战略导弹和军事院校60万人。所以总和是300万人。

    李思华和毛泽东都知道,未来还有一次大扩军,就是在苏联在七十年代扩军到500万的时候,中国也只能跟着被动扩军,但那是个时代的插曲。总体上,未来军队的规模会变小而不是变大,战争的形态开始不断向高科技转化。

    按照军委的合议,在原野司基础上设置七大战区,中北(蒙古)、东北、西北、东部、华南、西南和中部,基本上就是按照“三大经济区+大西北+中部机动支援+对北对南的两个辅助战区”这样的体系来设置的。

    大裁军后,陆军的机械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首先实现全军摩步化,在未来十年,再争取全面实现履带自行基础上的全军机械化。而国卫部队的装备水平将大幅提升,使之完全具备虽然是二线,但是精锐的预备役部队的水平。

    而解放军的兵源,也不再是地方直接招取,而是来自于“流动民兵体系”,必须经过这3年以上时间至少3地的地方民兵历练,才能当兵。而军事学院的学生,学制改成了6年,前2年其实就是军事学校组织下的流动民兵,要至少在2个地方进行历练。行千里、观世界、有思想、树信仰,而后成军。

    在毛泽东和李思华的思考中,其实军队还只是个开头,未来要扩散到整个干部队伍,例如未来干部普遍60岁退休,高级干部必须65岁退休等的政策规定,都会引起风波,需要未雨绸缪。

    1947年3月,大裁军、军队晋升体制和授勋名单公布,以及内部裁军后新的任职命令下达,果然立即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看到当场就摔了杯子,号称“老子白革命了!”、“赵匡胤还知道杯酒释兵权,要给予荣华富贵补偿,他娘的我们有啥?”、“一辈子提着脑袋干革命,不就想子孙后代能享点福?妈的现在儿子可能连兵都当不了了!”很多自私自利的想法,平常藏着,这个时候激愤之下,公开都说出来了。

    当然,不满的多数人,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唉声叹气,要么两三人串联,想向中央要个说法。

    毛泽东和李思华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做思想工作。

    毛泽东先说授衔。打仗的时候大伙都是命不要都可以,现在和平了,为了肩膀上一两颗星,争得你死我活,有什么意思呢?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战友们,他们应该授什么衔呢?

    然后说军权和利益。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不是私人的军队,任何人,如果企图长期把持军权,那是什么心思呢?是想做皇绅时代的“将门”吗?这种心思,已经完全从一个革命者堕落了,这是想变成奴役人民的统治阶级。党不会容忍这种思想,人民更不会容忍。军委之所以制定现在这样的政策,正是对大家的一种保护,我们从制度上,先尽量杜绝同志们犯下错误的可能。

    至于利益上也是一样的,每个退休的高级干部,国家对生活保障的耗费,至少是普通人民的十倍甚至几十倍,这就是党和国家对你们抛头颅洒热血革命的物质回报,而革命者的精神本来就是奉献,难道是投资要赚钱吗?

    李思华则补充毛泽东的发言,重点谈了干部子女问题,她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能为他们安排到什么时候?古话还说富不过三代呢。我们革命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平等的世界,每个人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当年你们很多人参与革命,不就因为觉得旧社会是一个不公平的世界吗?现在革命成功了,就有人反而想回到那个不公平的世界,因为自己有了可以占便宜的地位吗?我们是革命者,绝不能从屠龙者出发,而最终自己变成了恶龙。

    在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后,反对的呼声淡了下去。不过总有少数人仍然是愤愤不平,甚至恶向胆边生。

    3月17日,发生了一件轰动高层的事情,就是第5军有一名副军长亲自刺杀李思华,正是因为他的地位高,多次见过李思华,所以警卫对他的警惕性相对低,因此他得以藏了一只小手枪,接近了正在视察部队的李思华——最近因为相关事宜,李思华视察部队是很频繁的。

    不过由于他的神色有点紧张,被警卫的周小红注意到,在他面目狰狞拔枪之时,周小红迅捷拔枪打在了他的手腕上,不过他的第一枪也已经击发,而王春妮很敏锐地推开李思华,用她的肩膀替李思华挨了这一枪。

    被警卫们拿下之后,那位副军长还大叫:“我要见主席!我为革命流过血、拼过命!”

    旁边的军长王金山目瞪口呆,警卫也把他拷了起来,包括周围的几个军领导。只有原政委周弄潮,几周前因为另有任用,已经到国防大学短期培训去了,没有牵涉在内。

    对5军军部不敢信任了,戴明诗立即电话联系5军军部附近的1个师,那个师长出自李思华最早建军的第一连,李思华认为他是可以信任的。接到李思华的电话后,师长娄盛二话没说,立即亲自带领师特种营,坐上装甲车就向军部狂飙,并且命令全师动员,立即包围军部。

    该师的政委也是从海南根据地的第1团出身的,他对李思华遇刺同样怒火冲天,在娄盛出发后,他也极速地动员了剩余全师,向军部开进。

    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央军委,军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大怒,命令立即对5军军部所有军官停职,军纪委立即进驻5军军部查清事实,对参与者严惩不贷。5军下属各部,暂时由还未撤销的野司直接管辖。

    毛泽东当时在中央军委就拍了桌子:“反了天了!这些人是革命的叛徒!该死!”

    娄盛赶到后,在他带领的警卫营的护卫下,李思华离开了5军军部。她临走前看了军长王金山一眼,看他满脸的绝望之色,忍不住说道:“我相信你没有参与这个事件,不过一切都要经过组织的调查程序。”

    王金山眼泪一下子出来了,哽咽着说道:“李政委,我是真想不到会在5军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对不起,我没有领导好5军……”他有点语无伦次,但李思华知道他的意思。她内心叹息一声,或许他的运气就是不好,在原时空倒霉,到了新时空也碰到这样的事。他不可能参与对李思华的刺杀,但至少作为直接领导,也是要追责的,不可能再带兵了。

    至于那个副军长,此时在她心中早已是一个死人,她完全没有再关注。这就是革命者的道途,总有人会落后,有人会退出,也有人会变成叛徒。

    从1928年开始到现在,近20年了,期间李思华遭遇的刺杀或者刺杀企图,没有十次,八次也是有的,不过这一次,确实是最惊险的。

    在李思华自己的坚持下,这一次的刺杀,没有演变成席卷全军的大风暴。

    但影响还是很大的,几乎没有人再抱怨军委的政策了,有的人是想通了理解了,李政委居然为此遭到了刺杀,这大大震惊了他们,党内和军内有同志确实是堕落了,居然为了自己的私欲,企图刺杀领袖。作为革命者,自己不能拖党和军委的后腿,哪怕当下还没有完全想通,也必须服从党的纪律。

    少数人则是不敢响了,这是何等严重的政治事件!自己的抱怨,找组织要说法,会不会因此变成一场政治风暴的打击对象?

    所以很奇异地,整个授勋和相关政策顺利地推行了下去。

    对于某些人,影响还是很大的。除了5军军部完全被撤销以外。一些前期跳得比较凶的人,几乎都被排斥出了军队的指挥体系。原来各部领导层对于这些人的抱怨,只当成是比较小心眼的发牢骚,但现在的性质就不一样了,没有人敢用这样的“牢骚干部”,不但是对这些人的政治可靠性有了怀疑,也认为会给自身埋下政治地雷。

    随后,伴随着大裁军,政治思想工作开始大力地加强,“党指挥枪”被反复强调和教育。

    按照毛泽东与李思华的讨论,目前对于军队体系,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军官待遇体系,以中国的生活水平来看,算是比较丰厚的,大多数军官应该是基本满意的。所以少数人的抱怨,其实整体上小泥鳅翻不起巨浪。

    李思华曾经对毛泽东感叹:“我并不担心什么山头主义,时代已经不一样了,经过教育的子弟兵慢慢现代化,他们的忠诚不可能再属于某一个个体,而是国家和民族。”

    “我真正担心的是,长期而言,解放军还能否保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人民的忠诚。随着科技的发展,正规部队是必然越来越职业化、专业化的,未来的军队,实际上是一群职业技术人员,是一群知识分子。必须保证他们来自人民、忠诚人民。”

    “所以我们的10%人口民兵组织与流动民兵制度,我越来越觉得要长期地坚持下去,必须列入国家的宪法,予以最根本的保障。民兵的实质,就是将底层人民中最积极最先进的一部分人挑选出来、组织起来,以有组织的形式和力量,来维持人民的利益,保证党员、军人和干部的主体,出自这一根本组织。民兵绝不能被削弱,削弱它,其实就是在削弱底层人民的力量,削弱党的力量。”

    “我还建议,任何未来要加入公职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必须拥有流动民兵至少2年以上的历练,例如大学生要考公务员,那么先去当2年流动民兵。如果这点苦都不愿意吃,没有深入中国基层的经历,公职人员不能录用。相对于正确的思想,知识是次要的。由此形成的财政负担,我认为是值得的。”

    这是李思华最近升级的思想。党政军公教,这些职位必须掌握在拥有革命进步思想信仰的人手中,不能只是看个人能力、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在当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下基层历练和调查研究,有这个基础再谈入职不迟。

    流动民兵(实质是长期下基层)加上四流工程,这就是筛选合格党员和公职人员的一道道栅栏,本质就是看一个人能不能深入和加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以他们的利益为利益,而不是汲汲于谋取自身的利益。

    毛泽东非常赞同:“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要组织最广泛的人民统一战线,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在战争期间,民兵反应的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在和平时期,民兵则成为群众中最先进的力量,是组织群众的最有效形式。”

    “军队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能改变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我军的根本任务,仍然是三个,除了执行打仗,还要做群众工作和生产。和平时代了,或许生产变成了次要的,但也要做一些帮助和融入人民群众之中的生产任务。只有坚持三大任务,才能保持军队与人民永远的一致性。”

    1947年的春天,不仅国际上的博弈逐步展开,国内的博弈也是持续不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