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中国对外情报和行动局(CFIA)
黑色的轿车停下,打开车窗,唐干林习惯性地左右看了一圈,才下车。他走到国务院办公厅的侧门,早已等待着的警卫,将他带进李思华的办公室。
看到李思华,唐干林那张似乎永远不露声色平静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两年他并不多见李思华,忙着全球布局,经常好几个月,才来向李思华汇报一次最新的进展,有的时候,是向政治局常委会汇报。
他现在是中国对外情报和行动局的局长,这个局,被美国等西方情报机构称之为CFIA,是“中国、对外、情报、行动”这四个词英文的首字母拼合,已经被西方列为全球几大情报机构之一,在他们看来,FIA无疑就是中国的克格勃。
其实并不是,因为在中国,内部安全与外部情报,一直是两条线。内部安全和反间谍由李克隆负责,而对外情报和行动,则一直由唐干林负责,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发展,现在CFIA在全球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以及若干精锐的海外行动小组(下属特勤局)。
实际上,中国的这种格局,更类似未来的美国情报组织,CIA主要对外,而FBI主要对内。同时,军队的情报系统则是独立的,由总参下属部门执行。
唐干林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国家情报总监,领导着国家情报分析中心。这个职位并不意味着他是中国最高的情报负责人,实际上没有人允许有权力,掌握所有情报部门。情报总监是一个协调性职位,从各个部门获得情况,然后在分析中心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这个职位在必要的时候,协调组织各个情报部门,统一力量行动。
见到唐干林干,李思华很高兴。这些年来,唐干林无疑一直是她最信任的人之一,协助她处理了无数的难题。
在李思华关心地询问了唐干林家庭和孩子的情况后,谈话逐渐步入了正题,即CFIA在未来数年的战略规划。
唐干林汇报说:“按照中央指示。在未来五年,我们将着重发展科技情报、企业情报、金融情报、革命区情报和中东情报这几个方面的网络,提高情报质量。”
CFIA并不注重发展所谓的“超级间谍”,而是注重发展情报网络,形成对基础情报的全面掌控。
科技情报指的是当代几大重要新兴产业的科技情报,最重要的就是电子信息产业。
中国在1945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晶体管电脑后,并没有向全世界公布,所以一直到现在,各国都以为美国在1945年研制成功的电子管电脑,是世界的第一台电脑,殊不知中国在去年已经研发成功了初步的集成电路,现在的中国计算机,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代计算机系统。
目前中国已经尝试将电脑应用于军事、科研等领域,但显然还无法大规模推广。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和吸收美国为主的相关科技情报,还是很重要的,短期的技术领先并不算什么。
李思华不是技术专家,在研制计算机时,她也只提供了逻辑门、集成电路、晶体管计算器、二进制、编程功能、程序存储体系结构这几个概念,对于以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后继发展,她无能为力,需要依靠中国科学家们的努力,而海外情报,也应该为此添砖加瓦。
至于李思华期望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估计没有个再十年,是看不到的,集成电路等科技的成熟度还差得太远。新时空新中国的芯片和其它相关科技,虽然并不太落后于此时的美国,但离开科技实用也还差得远。
另外,电子信息科技中的通讯技术,则是另一个情报获取的重点。计算机加通讯,其实就是未来网络社会的基础。
其它重点,还包括生物医药和材料科技。有些重要的科技,例如燃气动力系统和各类机械车床,其实新中国掌握的基础还不错,只不过这类科技,需要长期的实验数据积累,不断改进,不是获得一次情报就可以的,所以不可能作为情报重点。发动机这种每隔几年或十年就是完全复杂更新的一代,原来的必然落后,关是靠情报是不行的,需要自身的科研力量逐步赶上。
而企业情报,其实是“巨头追踪”,李思华早就向唐干林提供了一张表格,涵盖了她所知的会在二战后崛起的西方科技巨头,以美国为首,但也包括一些欧洲尤其是德国和英国的巨头。在这方面,不急于取得什么科技成果,而是在内部收买能够接触到他们科技的人员,扶助他们在内部晋升,从而在未来源源不断地取得他们科技发展的关键情报,又不引人注目。
金融情报,则是利于新中国进行李思华熟悉的当年金融运作的情报。大的金融事件,李思华当然了解,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导致黄金相对美元飙涨、例如两次中东石油危机等,但很多较小的事件,她也没那个记忆。需要情报机构的补充。
革命区情报,则是指中国重点推行世界革命的地区,例如印度次大陆,CFIA就应该将其渗透得像一个筛子,获得国大党的详细情报。在非洲,也要逐步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中东情报,自然是因为这里是未来数十年国际风云际会的地方,围绕着石油这种最重要的能源,美国西方、苏联和各种穆斯林势力,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的攻防。
整个框架实际上是李思华要求的,唐干林来汇报的,则是具体的执行计划和细节规划。
中国对外情报机构的获取情报目标,与此时的苏联有着巨大的差异。苏联重视的,当然是政治和军事情报,其次是军工科技情报,都是最困难的,需要“超级间谍”,而他们也有这个条件,对于西方而言,单单是大萧条期间,就为苏联提供了发展间谍的沃土。
而且那个年代,有非常多的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同情或者崇拜苏联,例如后来著名的苏联间谍菲尔比,毕业于剑桥三一学院,还有英国王族的血统,照样被共产主义所吸引,成为最成功的苏联间谍之一,他甚至坐上了英国秘密情报局第九处苏联处处长的职务,全权负责捉拿苏联间谍,一个苏联的克格勃担任英国秘密情报局苏联情报处处长,这在历史上也是第1次,成为冷战间谍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
中国没有苏联的条件,不是白人种族,远东这个遥远的地方,对当时的美英知识分子毫无影响,除了用钱收买,几乎不可能靠意识形态来影响和发展间谍。更何况,未来二三十年,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发达国家的人们,很难相信社会主义的体制会胜过他们“美好的生活”。
当然中国也不需要,李思华对于这几十年美欧的政治和军事上的主要发展脉络清楚得如同掌上观纹,无需在这些方面耗费情报资源。
所以相对于苏联,CFIA的目标更多的是西方科技和产业,使用的方法则是长期发展,逐渐嵌入,细水长流,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谈话中,李思华想起了原时空1968年主动向克格勃送上门的美国海军少尉沃克,此人将其它3名家人发展为苏联间谍,形成了一个海军家庭间谍网。
他曾经是美国核潜艇部队的密码通讯人员,少校军衔,受过系统的反潜作战和通信训练,了解许多美国海军核潜艇基地及反潜作战方面的高级机密。17年的间谍生涯中,他向苏联提供了美国海军全套的密码系统,以及全套水文资料,甚至包括美国海军司令部与各个航空母舰的所有密钥表。使得这17年美国海军的几乎所有行动,对于苏联变成了单向透明。最后如果不是沃克的前妻举报,这个4人组成的家庭情报网,应该还能为苏联服务很多年。
从这里得到启发,她提示唐干林,应该尽量寻找一些低职位的西方军官,主要是贪钱的那种技术军官,例如通讯和研发领域的。他们现在可能还接触不到什么机密,敏感度很低,不会引起对方情报机构的关注,但是未来就不一定了,可以花小钱先养一养,也许未来会为我们做出很大贡献也不一定。
对李思华而言,五十年代的情报,除了少数关键的科技之外,其实对中国没有什么大用。所以应该一切着眼于长远,而不是急功近利,想着很快就有什么大的突破。
她把这重考虑对唐干林详细说明了,要求CFIA需要部署的,不仅是一张“暗网”,更必须是一张“深网”,不露声色地吸纳一点一滴的情报和信息。
CFIA的全球布局,在默默地进一步完善,一个以发展十年后重要间谍为目标的行动,以美国和英国为重点,开始执行。
美国圣地亚哥,在美国的西南角,这里有着美国本土最大的海军基地。
加西亚嘴上骂骂咧咧,刚从棒球比赛现场出来,他喜欢的那只队伍,输得一塌糊涂,让他非常恼火。
他感到什么都不顺,前不久和妻子离婚了,因为他投资的酒吧生意不好,欠了一笔钱,也维持不下去了。被妻子多次嘲讽后,一怒之下两人就离婚了,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惋惜的,他早就看那个娘们不顺眼了。
负债累累,离婚了,就连看场球他娘的都不顺,这让他心里如同烧了一把火。那么事业呢?想到事业,他不觉又叹了一口气,他可不觉得自己的事业有前途。
在外人看起来,他应该还不错,毕竟是个美国海军的少尉技术军官,干的又是通讯,这是很稳当的职业。军官的收入虽然不算很高,但在社会上至少也是中产阶级。
可是他需要钱,靠那份薪水的话还钱要到什么时候?而且他一向大手大脚,那点薪水还不够他平时消费的。要不然他一个通讯军官干得好好的,怎么会想起来去投资酒吧?结果积蓄全砸进去了不说,还欠了很多钱。
怎么办呢?每个星期都被人追债的感觉可不好。要是军队里知道了,更不是什么好事情。需要赚钱啊,加西亚痛苦地思考着。
自己只是一个通讯军官,擅长的就是无线电通讯、密码技术等纯粹军队的活,说白了算一个技术男,而且又不是那种很高技术的,实际上就是海军通讯系统的一个操作员,能有什么赚钱的方法呢?他已经焦虑了一个多月,可是仍然找不到什么有效的方法。
“嗨,加西亚!”
加西亚扭头一看,是前几天才在自己酒吧认识的一个男人,他当时正在应付着债主,客人看到吵架,几乎都走完了,这个男人却走了进来,坐下来喝酒,看到债主走后,还走过来安慰了他几句,说他很喜欢这间酒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要太过忧心,让他痛苦的心情有了几分安慰,所以对这个男人,他还是有点好感的。
“嗨……,你是,你是哪个安东尼!”他终于想起了对方的名字。
“哈哈,那天在酒吧见到你后,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不如我们找个地方,请你喝一杯,谈一谈?”安东尼爽朗地说道。
加西亚不知道这个安东尼,找他有什么事,不过他正好是休假日,正好心情烦闷,有个人陪着喝杯酒也不错。
安东尼是个拉丁人,不过英语说得很不错,也没有那么重的口音。据他说,原来在墨西哥上过大学,后来移民到美国,现在做一些金融投资的工作,在一家投资基金工作。
安东尼很健谈,而且擅长开玩笑,加西亚的心情很快就愉悦起来,喝了不少酒后,安东尼才逐渐转向了正题。
他对加西亚说,他很喜欢那间酒吧,看到那天的情况,他觉得酒吧要是关掉了太可惜了,他有些闲钱,愿意入股加西亚的酒吧,可以先帮加西亚还掉借款,以后经营赚了钱,加西亚慢慢还给他就行。
加西亚险些没有激动得跳起来!太好了!安东尼真是个大好人!他连忙表示欠了3万多美元,都是投资在前期装修上的,目前经营的收入,勉强可以覆盖费用,却还不起当初的借款。
安东尼大手一挥,说没有关系,他的人脉还是不错的,可以拉一些朋友来消费,再通过他们传播一下,或许这间酒吧,就真的可以赚钱了。
两个人边喝酒、边谈话,很快就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加西亚喝得酩酊大醉,还是安东尼的酒量好,把他送到宾馆开了房,还是安东尼掏的钱。
就这样,这间酒吧变成了两个人合股投资,安东尼投资了一笔钱,其中大部分,其实是给了加西亚去还债,按照股权比例,以后他偿还安东尼一部分就行了。不过这间酒吧的生意还是一般性,稍微好了一些,每年可以略微多赚一点钱,但也不多。但是安东尼与加西亚的交情却是越来越好,因为安东尼根本不在乎分红,总是让加西亚有困难就拿钱去用。
跟着安东尼,加西亚还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例如在他休假的时候,安东尼偶尔会带他去一些高级的Party,好多美女!有钱人的生活真是美好!可惜自己,手里就只有那么两个美元,还是不够用啊。
所以,有一次安东尼告诉他想多赚点钱有其它方法的时候,他赶忙追问,安东尼说你不是海军的少尉嘛,还是搞通讯的。手里有军舰的密电码吗?迈克尔可以通过特殊管道,帮他安全地卖掉,可以赚大钱。
加西亚当时惊异地定神盯着安东尼看,安东尼却镇定自若。加西亚又低头想了一下,抬头问安东尼:“能得到多少钱?”
安东尼说了一个数字区间,当然也是根据情报的质量的。加西亚听了后颤抖了一下,然后绽开了笑容:“好!我干!”
十几天后,美国海军正在使用的30天秘钥表,出现在了CFIA唐局长的案头,一个关键的间谍招募成功了。
对于加西亚这样的重点间谍,CFIA当然是长期计划。要求他不要急于短期提供大量的情报,以至于主动去刺探惹来怀疑,不要平时过于奢侈,以至于别人觉得与他的收入不相符。还包括进行一些培训,包括伪装、表情、社交沟通和间谍摄影等方面。短期他的情报的作用对于新中国并没有大用,何况他的级别还是太低,但是等到新中国海军成长到一定阶段,必须面对美国海军的压力的时候,他的情报可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种大用途,起码还要等到10年之后。
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培训,其实对加西亚很重要,而针对性的训练和间谍的压力,让他逐渐变了一个人,在海军内部开始变得优秀起来,晋升的大门也逐渐打开了。
这间酒吧开了几十年,不管生意好与坏,都存在,当然多数时候,都是小有利润而已,熟悉的人听说老板也不在乎赚钱,只是因为当年的情怀,而保留了这个生意。而当年的海军少尉加西亚,一直干到了海军上校老了后才退役,酒吧到那个时候,才最后关门了。
实际上为了安全,CFIA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加西亚的前妻,听说勾上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和他一起去了纽约,到东部生活去了。至于他们去了纽约,还会不会永远在一起,圣地亚哥当地,那些熟悉加西亚的人们,就都不知道了,反正这个女人再也没回来过。
加西亚的事情,因为一直到他退役甚至在退役之后都没有暴露,就只存在了少数人的记忆里,而他们到老死,都不会再说这件事情。
在其它地域或城市,同样的一些可能永远不会为人所知的故事,发生在了西方各地阳光中的阴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