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华京决断和次大陆决战
来自次大陆的情报又急又多,但李思华主要琢磨的,还是“美国志愿航空队”的事情,她感到一个关键的机会来了。
仔细思考后,她提议召开了军委常委会,主席也亲自参加了这场重要的会议。在1954年,主席开始准备退休事宜,已经辞去了党的总书记的职务,由李思华继任,当然李思华也从担任了三届的总理职务上退了下来,新的总理是宋长彩,由恩未担任常务副总理。
主席仍然是军委主席,这样重要的决策会议他当然要参加。
李思华的建议是组建“援次大陆革命志愿队”,其实是派出空军和特种部队,直接介入这一场决战,打垮甚至消灭印军主力,一举改变次大陆的斗争局势。
她认为,既然美国有“航空志愿队”,那么我们派出“革命志愿队”,在全球舆论上就扯平了,否则我军单独介入,在第三世界舆论上会因为“侵略”而失分。现在则会被认为中美都介入了这场战争,彼此构成了大国对抗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舆论反而不会一边倒,这是外围氛围的可能变化。
而西元1955年,对于中国来说,则进入了核优势的最后阶段,实际上,在核弹方面,三国基本上都已经扯平,都有了氢弹嘛。但是在载具上,中国还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去年射程6000KM的东风4型成功试射,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掌握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这种优势预计还会保持两三年。
所以必须把这种优势最后利用一把,次大陆的攻防就是很好的标的——美国航母舰队不敢直接支援印度港口,例如使用舰载机轰炸什么的,否则将直接处于东风4核导弹的打击之下。换言之,他们只能是“志愿队”,而不敢将美军直接投入。
美国对印度的直接军事支持,还是玩小花样,我们干脆直接玩把大的——空军介入,直接在几天之内消灭掉印度空军和美国志愿队;特种部队在空军支持下,对于印军关键节点进行打击,指导当地革命军对印军中路55万主力,进行穿插包围和分割成几块,然后迅速发起总攻,消灭印军的主力。
印军主力被消灭,基本上就分崩离析了,南部印军还有40多万,革命军主力一部南下,在南方各游击队的协助下,这第二步消灭掉南部印军,次大陆的南方各邦,就能全部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在次大陆上,会出现至少六七个社会主义国家,正是我们期待的局面。
尼赫鲁政府肯定倒台,但因为印度此时没有能替代国大党的政治力量,不过是换人而已,尼赫鲁只能是退到幕后,威信也几乎荡然无存。这将可能导致出现弱势的国大党印度政府,我们放过其北方军团的话,他们在西北方向还有65万军队,可以和巴基斯坦形成一定的平衡。
这就是李思华构思的次大陆新局面,至于未来让整个次大陆社会主义化,那是未来可能的任务,步子太快容易扯着淡,不着急,也未必要中国主动去推动。
印度土地肥沃,只要实施土地改革,并由中国向其输出农业科技,以及当地兴建水利,吃饱饭没问题,甚至可以粮食溢出,这还是五十年代,印度只有不到3.7亿人,而且超过45%,在国大党印度控制的北方邦和中央邦这一带。再除去西边各穆斯林邦,新的社会主义国家集群的人口,大约只有1.5亿人左右,有着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领土,其实农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而农业发展了,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就可以稳定下来,慢慢再根据不同的资源,发展与中国经济配套的加工业和其它产业,通过贸易获得双赢。
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起来,实际上国大党印度就失去了再统一他们的可能性,例如奥恰国这样的国家,面积四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少,发展起来后,印度有什么能力再去统一别人?
而国大党印度的存在,将让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压制其民族主义,他们需要我们来平衡印度的压力,彼此之间就可以形成稳定和相互支持的新局面。
主席从李思华这里,详细了解过原时空印度对我们造成的麻烦,虽然对我们就是一根大的搅屎棍,但确实很恶心,毕竟它的体量和人口放在那里。
对于李思华的战略他非常支持,说道:“今日印度的内脏、灵魂甚至骨架,都已被英国殖民统治者完全粉碎了,这是盆骨粉碎性的骨折,这使得印度精神上不能再生。英国人1948年之所以留着地理上的大印度,是还做着他们作为殖民主义者,重返印度的春秋大梦。”
“印度洋是世界制海权的核心,因为这里是世界工业资源的心脏。这是印度的重要性,看看世界地图就很清楚。英国人现在不行了,美国人又试图接替英国人的梦想。我们在次大陆推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彻底挫败帝国主义的野心。”
李思华的建议被迅速通过。华京的决定传达到中国军事顾问团、奥恰国和比孟国后,大家都是激动的欢呼,革命事业的“大转折点”到了!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空军有超过4000架战机转场藏南,最新型的歼5战斗机几乎全数转场,集中了超过1500架。而特种部队通过运输机空运,很快部署到了必要的位置。对于次大陆的武器弹药的运输,更是日夜无休,车辆在战略公路上几乎是一辆连着一辆。新中国累积了17年的强悍国力,一旦动员,瞬时爆发出来的能力让人瞠目结舌!
这个时代还没有卫星网络,新中国最早开始研发卫星,但其第一颗卫星,也预计要到1955年底才能发射。美英包括印度自己的情报网络,现在只能是依靠人力和雷达,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的严密性,使得他们情报难以形成网络式的全面和有效,只能是判断中国有向奥恰和比孟大量运输武器弹药,并且增加了大量战机,但具体的军事兵力情况,以及中国是否有出兵,现在并不能掌握。
3月3日,战争全面爆发,尼赫鲁亲自对全国做了发言,号称印度统一的战斗时刻到了,所有印度教徒和热爱印度的人们,都为英勇的印度军队祈祷吧。全世界的目光,也都关注了过来,印度本来就有大量的全球战地记者,这个时候更是有更多的记者赶到印度,他们都感觉到,这个次大陆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
在他们看来,印度主力中路军的进展似乎很顺利,他们全副美军的武装,就连坦克也主要是美国二战的谢尔曼,还有大量的美军运输车辆,得到美国全面支持的现实是如此的明显。
3月3日,中国政府的公告也震撼了世界,中国公布了照片,证实“美国航空志愿队”的存在,指出这实质上是美国直接派遣了军人参战。有鉴于此,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奥恰和比孟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自行组织了“中国支援次大陆革命志愿队”,他们将对两国的正义斗争予以支援。
这个消息,立即被记者们散发出去,而全球都认为,中美两国在印度次大陆,都是亲自下场了,很多人担心起核战争的风险。
无论如何,一开始印军中路军,在从赖格尔都劳尔克拉的路上,革命军的抵抗是微弱的,印军一路向前。但是在3月8日接近劳尔克拉后,在这片丘陵与河流从横的土地上,印军遭遇了早有准备的革命军的顽强阻击,双方迅速打成了尸山血海。
在后世西方对这段战史的记录中,中国人的獠牙,是在3月9日才突然显现的,3月8日的空战,双方都是企图摧毁对毁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前线机场,都遭到了对方航空队的拦截,看上去是势均力敌的。
但其实这是中国空军的测试,在他们通过3月8日的战斗摸底后,3月9日几乎是全线出动,以压倒性的空中实力,对印军进行了空前打击!
次大陆北方到中部的空域,几乎都成为了空中的战场,中国利用革命军远远优胜的情报网络,攻击了印度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被发现的军火集散站、以及印度的坦克装甲部队,当然还有各个机场。印度空军和美国航空队几乎所有的战机都升空参与了对中国空军的空战,但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的,美国的飞行员们不仅发现了中国新式的歼5,并不次于他们使用的F-86,还发现每一架自己的飞机,都遭到了至少2架以上对等敌机的围攻,这使得印度方在空战中迅速败北!
在3月9日当天的空战中,印度空军就失去了800多架的战机,其中100多名美国飞行员战死,击落的中国战机估计有500多架。
而此时另一个问题发生了,中国的飞机似乎有更好的雷达,也有更多的飞行员,他们连续不断地进行了夜战,在夜色的掩护下,对印度空军的各个机场进行了夜袭轰炸,在连续的战斗中,晚上印度又失去了200多架飞机。
这样第二天的空战已经失去了悬念,革命军一方的战机仍然是无穷无尽,而印度残余的不到500架战机在第二天的战斗中几乎损失殆尽,印度空军在3月10日就可以宣称不存在了。
在那以后,印度陆军就开始遭到疯狂的轰炸,高射炮能掩护的,毕竟只是局部的军队,何况印军的高射炮严重不足。革命军取得空中优势的同时,几只部队分别从北方的波卡罗钢和南方的布拉马布尔穿插过来,不仅截断了印军中路军的退路,还迅速发起了冲击,对印军各部之间的空隙地带下手,穿插包围,很快将中路军分割成了六部分。
到了9月14日,印军终于搞清楚了面临的军事态势。中路军已经被革命军至少七十万以上的部队,分割包围在了劳尔克拉附近的数百平方公里的地带,他们此前对革命军数量规模的预测,完全错误,现在革命军已经形成了对印军总攻的态势。
而北路和南路两部分的印军,都遭到了革命军一部的顽强阻击,在对方取得了空中优势后,这两个方向的突破逐渐变得不可能了,因为革命军随时可以得到空中支援,炸毁印军的重装备和轰炸其攻击部队。
在得到详细的态势情报之后,尼赫鲁就吐血住进了医院,他内心很清楚,国大党印度已经失败了,而且失败得很惨。
其实在几天前确认所谓“中国革命志愿队”的航空队,其实就是中国空军的主力部队后,3月9日,美英军官顾问团就已经做出判断,印度必败,建议立即全线撤退。
可是政治上的事情哪有那么简单,等到说服了多数人,3月11日下达撤退命令的时候,已经根本不可能撤退了,中路军各部都被不同的革命军缠住,而且迅速地被分割包围,很多部队已经被打散了。
他怀着侥幸心又等了3天,结果最后等来了14日的详细情报,让他彻底绝望了,他一生的宏图大志,尽化云烟,急火攻心之下居然吐血,只能是住院了。
消息传出,整个国大党印度,笼罩在失败到来的浓厚悲伤和失败情绪之中。很多知识分子青年,愤怒无从发泄,走上街头,抗议国大党的无能,要求与中国战斗到底。而印度的上流社会,则在惊慌之下,考虑着各自的对策,移民美国或者英国,自然是上之上策,但不是每个家族都做得到的。可是其它的对策,在战争的威胁下,都显得那么的脆弱。
现在是印军总参谋长蒂迈雅在独撑大局,他迅速命令南路和北路军队撤退,对于北路15万印军的撤退,革命军没有阻拦,他们被蒂迈雅迅速调到中央邦稳定了局面,使得人心稍微稳定了下来。
可是南路印军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革命军的阻击部队一直拼命黏住他们,而在大失败的情绪之下,虽然印军的总数仍然远远超过革命军的追击部队,但是战斗意志很低,不少部队投降或者被歼灭。大约只有20万印军暂时逃脱,但他们的存在也不会太久了。
中路的大决战,持续到3月18日就结束了。印军这样的军队,是非常情绪化的,遭到重大打击后,战斗意志迅速低落,尤其是遭遇连续的空中轰炸后,很多士兵就开始逃跑。这使得革命军战斗的压力,减轻了很多。实际上这场会战,革命军80万对印军55万,兵力的优势正常打不成围歼战,但既然印军丧失了斗志,那么战争的奇迹就出现了,印军55万人,除了少数散兵游勇之外,被全部歼灭。
战斗结束,修整3日后,超过50万革命军南下,他们将与南线阻击部队追击印度南路军的部队会和,准备在南方彻底消灭印军的存在。
3月底,在尼赫鲁的支持下,蒂迈雅做出了一个在当时被国大党很多人咒骂,但在后来冷静下来以后被称为英明的决策。他在南方除了留下3个军阻击追击的革命军以外,其余超过20万的部队全部撤离南方,他们迅速转进马哈拉斯特拉邦的西部,保住了国大党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为了保证这一块地域的防守稳固,他甚至放弃了镇压西北的吉吉拉特邦的穆斯林“叛乱”,为国大党印度,保存了最重要的出海口。
随着国大党印度全面退守其最关键的本土地域。在此后的几个月,其余邦纷纷独立,在各地GC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南方是“安得拉人民共和国”、“卡塔纳克人民共和国”、“泰米尔纳德人民共和国”以及较小的“喀拉拉人民共和国”这4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在西北,两个穆斯林共和国也趁机独立建国,他们有着巴基斯坦的支持,成立了“拉贾斯坦”和“吉吉拉特斯坦”。
国大党印度保住的,主要是北方邦的大部、中央邦、马哈拉斯特拉邦的西部,以及哈里亚纳这样几个小邦的一部分。如果把印度次大陆,看成是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4大块的话,国大党印度保住的,主要是中部,以及西部的一小部分,大约是次大陆的1/3地域,仍有120万平方公里左右。虽然仍有强国之基,但已经失去了大国的基础。
到1955年9月,印度次大陆的局势开始平静了下来,在这块大陆上,现在有着东部和南部的6个社会主义国家,西部的2个穆斯林国家(也号称社会主义,但其实不是),以及国大党印度,总计9个国家。
在次大陆的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斯里兰卡同样出现动荡,一只“毛李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派别,因此而崛起,他们在几年中,成为了斯里兰卡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不过为了减小国家的震荡,他们建议对地主的土地,进行低价赎买,分若干年由国家税收支付。地主仍可以获得一大笔钱,用来从事其它行业或者出走。
这样做的原因,是考虑到斯里兰卡必须贸易立国,所以太激烈的革命,会破坏它的这种印度洋贸易枢纽的关键地位。而原锡兰的上层建筑,在军事威胁下,被迫妥协。他们对美国和英国的求援,被中国的核威胁所制止,既然美英军队不能登陆,那么内战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最后斯里兰卡(锡兰)的情况是很特殊的,国号为斯里兰卡社会主义共和国,但其实乡村被基本彻底的中国模式化,而沿海主要港口和城市,则仍然是资本主义为主的特色,当然,国家资本主义成为主流。
当年派到锡兰的岩罕,成为了斯里兰卡低调的安全总局局长。他的新使命,主要是在此对付美国和英国、必然源源不断派来执行颠覆和其它任务的间谍。
而在一年后,东巴(原时空孟加拉国)的孟加拉GC党登上执政地位,在中国的支持下实行全面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西巴对东巴的统治只剩下了名义,知道东巴迟早独立,也无能阻止这样的变化。东巴已经被社会主义国家包围,其上层建筑也发现无力抵抗,很多人出走西巴,也有一些“有能力”的人,跑去了英国、英联邦国家或者是美国,按照孟G的政策,都一律放行。
在印度次大陆及其周边,最终形成了11个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山南3国、次大陆东部和南部的6国,以及孟加拉和斯里兰卡2国。
五十年代的后半期,次大陆的风云逐渐稳定了下来,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支持下,开始了全面的社会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个附属于中国经济圈的次大陆经济圈,开始了其早期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