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余则成与李涯在爪哇
爪哇民国,首都新京市(即雅加达,果党改名为新京)忠孝东路,一处粤式茶酒楼中,余则成悠闲地喝着茶,他在等“朋友”一起吃饭。
他随意地观察着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略有了一点繁华的景象。十六年过去,果党的统治似乎稳固了,加之每年有一些“美援”,虽然不多,但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传统的这些商人们,还是擅长做生意,现在对美国的生意开始有起色,社会似乎就繁华了一点。只不过,在街头能看到最多的,还是那些站街女郎,笑贫不笑娼,是果党社会的特点。
余则成并不知道,相比原时空的台湾,新时空的爪哇民国,在人均收入上,是远远不及的,此时的人均收入,大约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不过他们吸引人,靠的是所谓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总有些人,哪怕老婆女儿沦为娼妓,他们也是百死而不悔的。
新时空的爪哇民国,在资本上是匮乏的,常凯申又没有能够像原时空那样,把中国的黄金都席卷一空到了台湾,而来到爪哇的当年人,都付出了80%90%财富被中G没收的代价,所以资本也不丰厚。
所以五十年代之前的那几年,爪哇民国的社会是非常混乱的,而且民国政府对华人分田,也侵犯了本地土著的利益,所以爆发和很多冲突,死伤惨重的事件,比比皆是。
一直到1950年左右,局势才逐渐稳定了下来,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是反抗精神强烈的爪哇土著,几乎都跑到苏拉威西岛去了,苏加诺在那里建立了印尼共和国,同样实行了分田土改制度,苏拉威西有17.6万平方公里,此前人口只有1000万,还走掉了几十万华人,所以土地是有的。爪哇原来有土著3300万人左右,跑到苏拉威西的就有约2500万人,很多人其实也不是主动跑去的,而是常凯申李忠仁政府与苏加诺有协议,用军队强制运过去的。苏加诺本来还试图在西巴布亚分田,可那里几乎是蛮荒,就没有人愿意去,而且美国的态度始终不明确,能不能把西巴布亚留在印尼,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是在爪哇又发现了两个油田,虽然产量规模不大,但是毕竟可以从开采的美国公司那里,获得资源税和分红。原时空印尼的石油资源,最主要还是分布在苏门答腊,即新时空中国的天南省,例如二战前占据荷属东印度石油产量75%的巨港油田。爪哇岛有石油资源,不过不算丰厚。另外就是橡胶的产量上来了,剥削阶级的华人,变成了庄园主后,很快就提高了橡胶产量,而此时的橡胶,就如同石油,几乎就是硬通货的代称。
第三就是粮食的产量大增。华人获得了土地,他们对于土地精耕细作的能力,不是原来的爪哇庄园主能比的,几年经营下来,粮食的产量就上来了。
所以在1950年以后,爪哇民国开始稳定了下来,而经济也得以获得一定的发展,毕竟从领土、资源到人口,都是一个中等国家的规模。爪哇民国陆续来自大陆的新移民有2500万左右,本来剩余的华人还有超过300万,加上十几年的新生儿,现在华人的数量超过了3000万,而剩余的印尼各族土著还有700多万人,整个人口的规模达到了3800万人。领土也超过了18万平方公里,当初他们还想和印尼争夺一下西巴布亚,占领了从帝纹东向巴布亚延伸的几个岛屿,将领土从17万多平方公里,略微扩大到了超过18万平方公里。
这也是美国不允许他们占领西巴布亚,否则常凯申和李忠仁,还是有这个“雄心壮志”的——战胜印尼的垃圾军队,他们还是有信心的。但是美国对华人的忌惮,远远超过了对印尼人的忌惮,担心爪哇民国,拥有太多的领土来发展,未来可能对澳大利亚不利,所以不允许,这就是对狗子必须系上锁链,不能让狗子没饭吃,也不能让狗子吃得太饱。而依靠美国的两人,最终就只有作罢,占领了几个岛就收手了。
现在常凯申和李忠仁的民国政府,在拼命地鼓励工商业发展,对美国市场的代工开始兴起,还有一些小商品,例如某位李姓的工厂主,已经成为全岛有名的“塑胶花大王”,他从意大利一家公司,搞到了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的技术,现在他的“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年盈利高达千万民国新法币,成为民国政府力推的“企业界典范”、“模范商人”。
有人一挑包间的帘子,走了进来,余则成收回思绪,一看正是爪哇“国家安全局”的李涯,两人热情地寒暄,然后坐了下来,余则成招呼小二上菜。
李涯在1937年西华赢得华北大战后,就已经向我党组织自首,他的背景和经历,却被我党情报机构看中了,于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教育,让他不断向果党情报机构,提供可以提供的情报,使得他成为了果党的“王牌间谍”,而在常凯申和李忠仁退到广西后,又让他去投奔果党,他在果党情报机构的声誉很好,甚至常凯申都记得他的名字,在果党原来的人员纷纷“反正”的时候,忠贞不渝的李涯,反而投奔看似要完蛋的广西果党,使得他很快得到了重用。
在来到爪哇后,李涯就成为了爪哇民国“国安局”的一员大将,以对付印尼人特务组织和地下抵抗组织心狠手辣而著称。现在他已经是“国安局”四处的处长,负责战略情报。整个“国安局”一共有5个处,一处负责大陆、二处负责海外、三处负责岛内、四处负责战略情报、五处负责电讯。
另外,“国安局”还有其资助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亚洲与世界社。在爪哇岛内各重要城镇、港口与要塞,都设有工作站,并在美国、欧洲等海外地区设有督导组。此外政治大学的东亚研究所、文化大学的大陆研究所、新京大学的战略研究所等,也有“国安局”的介入。
名义上,“国安局”是爪哇民国最高的情报机构,甚至“国防部”参谋本部所属的军事情报局,也要受“国安局”的督导和考核。不过脱胎于“军统”的军情局,可不太爱搭理国安局,独立性仍然很强,余则成就是军情局下属一个处的处长。
当然国安局虽然强势,但也不能一手遮天,例如“参谋总长情报次长室”,原为大陆时期的国防部第二厅,故又通称“联二”,其职能以搜集军事情报为主。联二的情报次长郭汝如、副次长刘斐,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郭汝如是常凯申的亲信,而刘斐则是白崇禧的助手,都根本不鸟国安局。
更何况桂系还有自己的情报系统,也不可能听从国安局的指挥。整个爪哇民国的情报系统,还是很混乱的。
CFIA对于爪哇民国情报系统的要求,现在就是一个词“深潜”,除了非常情况的紧急情报需求,并不需要他们平常主动地提供大量的情报,大大降低了联系的频次,以避免他们的暴露,或则妨碍他们的晋升。反正爪哇民国,从上到下,都已经被CFIA渗透成了筛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重要情报,能够对CFIA保密到他们不能了解的。
在爪哇,CFIA的情报网络是有非常多个的,彼此互相独立,互不隶属,互不相知。余则成和李涯是一个小组的,余则成是李涯的上级,他们彼此之间知道并联系。但他们对郭汝如或则刘斐,当然就一无所知。
李涯向余则成汇报了民国近期在石油开采上的动向,他笑着向余则成说道:“随着阿朱纳油田的发现和开采,看起来常李政府要过一段好日子了。这里的石油开采,他们还是能分不少钱的。他们已经与美国的雪佛龙集团,签订了按产量分享的合同,常凯申政府能获得55%的石油产量。”
“另外,在阿朱纳油田东部数百海里的海上,又有一个贾蒂巴朗油田,被法国的托塔尔财团发现了。看起来,爪哇的近海富于油气资源,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油气资源。不过迄今为止,发现的油田储量规模都不大,最大的阿朱纳-B油田,不过是8700万吨石油和17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储量。整体看来,天然气的潜力更大一大些,石油的储量规模不是很大。”
余则成安静地听着李涯的汇报,他知道全球对石油的追逐现在是疯狂的,西方的财团,几乎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追逐石油,而由于近海石油开采技术的成熟,现在的开采重点,已经开始由陆地转向了近海。
其实南洋群岛中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就是此前的苏门答腊,现在中国的天南省,实际上已经发现了多个油田,例如东南亚最大的油田,10亿吨储量的米纳斯油田,不过现在中国都是秘而不宣,不对外公布,按照中央的政策,在天南省只是小规模地开采小油田,满足地区使用就可以。反正现在内地的油气,加上从伊朗等地进口的油气,足够使用。对天南省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采,要等到海军进一步强大之后,以便确保近海油田的安全。
不过,爪哇民国的一个明显资源短板是煤炭。原时空印尼可是煤炭大国,一度是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可惜原时空印尼的煤炭,产地主要是在南苏门答腊和东加里曼丹,所以爪哇的煤炭,其实只能是短期满足国内消费,长期要依靠进口。
根据李涯的判断,民国的那些“经济学家”给民国设计的发展路径,其实就是石油+石化+种植农业+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出口,尤其是最后一项,通过原材料外采,然后出口成品,所以现在的重点就是发展加工业,像李某人的塑胶花,就是因为符合这种政策,所以被大力地吹捧,进口塑胶,出口加工后成型的塑胶花嘛。
余则成深沉地说道:“这种模式有它的欺骗性。我看过一些国内的文件,指出由于美国逐渐开始了一定的去工业化,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业,开始向外转移,爪哇很可能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但这个机会,同时就是危机的陷阱。”
“危机的第一层,是美元陷阱。你向美国出口产品,收入是美元,而采购原材料,则向第三国支付美元,在这个过程中支付美元税,美国先获得了第一次收益。而使用美元的这些国家,就构成了美元的圈层,美国就可以通过操纵美元的利率,实际上是操纵美元的价格,来周期性波段地收割。”
“放水美元的时候,市场货币充足,采购旺盛,爪哇民国这样的就出口旺盛,收到大量美元,国民经济看上去欣欣向荣。等到一定时候,美国操纵加息,回收美元,大量的美元就跑回了美国,而由于缺乏美元,爪哇这里的资产价格就会下跌,出口受阻,企业经营状况变差。”
“等到危机深化,资产价格跌得面目全非的时候,美国人再用美元来收购爪哇的资产。几个回合下来,恐怕爪哇这样的大多数比较好的企业,真正的大股东,都会变成美国人。爪哇,也就在经济上变成了美国的殖民地。”
“危机的第二层,是市场、库存和政治陷阱。广泛地使用美元,实际上爪哇就会成为美国的外市场,在美国有经济危机的时候就会被转嫁过来,你享受不到美国人的福利,但要承担美国人的危机;而美国人的经济危机,此前主要都是库存危机,总需求有限,生产过剩,导致危机,现在通过一定的低端去工业化,就把库存危机,转移给了爪哇这样的国家。而既然经济的成败兴衰,都寄托在美国市场上,那么自然在政治上必须以美国为尊,听从美国的吩咐。”
“实际上,爪哇的主体人口,就会变成浮动的阶级。他们在所谓经济良好的时期,会认为自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每个月都有收入嘛。但其实这都是空中楼阁,一旦危机到来,他们既没有土地,大多数的房子,也是支付房贷,其实就是长期租金,没有了收入,那立即就跌入了无产阶级。不过这些人可不会这么认为,他们只是抱怨经济不好、他们自己的运气不好,才暂时跌入了无产阶级的行列,这个他们仇视的阶级。”
李涯点点头,说道:“不过,美国也很难在爪哇站到我们的上风。我们的体量和邻接爪哇,就是最大的优势。这些人仇视我们,但又离不开我们。目前爪哇最大的出口地,还是我国。无论是橡胶还是石油,甚至各种特色农产品,都是如此,只有他们的那些加工品,才是主要面对欧美市场。”
“但我认为,他们发展加工业,恐怕合适的产业是有限的。因为我国在这方面很强,而且几乎是无所不包,什么产品都有。现在爪哇,其实只是利用劳动力比我们低廉的优势,靠着廉价来获取一定的市场,但不一定能抵消我国由于市场庞大,而采取的大规模生产的规模优势,所带来的成本下降。”
李涯也好,余则成也好,都不知道新时空下爪哇民国,与原时空下台湾的巨大差别。
在新时空,爪哇是无法完全依赖美国市场的,而美国人对它的重视,也是有限的。失去了原时空的日本和东南亚市场,爪哇的腾挪余地就是有限的,只剩下了中美两个市场,其余的欧洲、澳洲市场都很有限。
所以包括常凯申在内,对于GC党,现在都是外松内紧,公开的反G,现在他们很少说,最多是在美国人那里“吐露衷肠”,平常的时候,是很顾忌会触怒大陆的,不要说他们,全球的国家,都认知中国政府是全球最强势、最不妥协的政府,说白了,无论是常还是李,对于大陆的真实态度,都是“恐惧”。当然内部是紧张的,就是担心自己的内部被赤化嘛,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情治部门和人员。
从美国人的角度看来,对爪哇的定位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以低端加工业转移为基础的美元外市场,这是新的殖民方式,让爪哇为美国的经济利益服务。
第二个就是作为美国商人通向中国市场的跳板,开始有一些美国企业在爪哇设立办事处或者工厂,目标就是中国市场,这是他们的一种“避险”操作,用来规避中美两国双边的政策变化的影响。
例如要是中国限制从美国进口或出口,那么他们是从爪哇出口或进口来避开;例如美国限制对中国进口或出口,他们也是一样的操作。这样他们的资产在爪哇,是最安全的,当然所谓的“最”安全,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的,但至少比放在美国或者中国安全。
余则成说道:“我们在爪哇的存在,需要避免爪哇完全沦为美国新式的殖民地,尤其避免爪哇积累的经济财力,为美国人所用,这是核心任务。”
李涯点头同意。
中国共和历2798年(西元1957年),南洋群岛三国开始走向稳定。
除了爪哇民国的经济开始发展以外。马来西亚终于在1956年,在加里曼丹岛击败了印尼,完全占领这个岛屿,成为了一个人口1100万出头(包括不到200万华人)的,拥有领土7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当然,为了胜利,尤其是武器弹药和军事培训,马来西亚被迫执行了“亲中”政策,最重要的经济代价,就是将这个岛屿的近海石油的开发权,几乎都以产量分享55%的合同,授予了中国的中海油。李思华可是知道,加里曼丹最重要的资源也是石油,在其近海,有着不少的小油田。
所以未来的马来西亚,就是一个与中国“石油换产品”的国家。
而无奈的印尼,最终也在美国人的同意下,获得了西巴布亚,成为了一个领土面积大约53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左右的中型国家。这是因为美国看到了印尼的价值,至少这个国家的那些陆军将领为代表的上层,现在对中国是极度仇视的,其国内也几乎没有华人。虽然其领袖苏加诺,是在中美之间骑墙的。
中国是美国的敌人,而敌人的敌人,再怎么样,也是有一些利用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