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美国入侵伊拉克?
李思华走进中央军委的一个会议厅,军委委员们都已经在会议厅内等她。
她扫了一眼,林飚、粟宇、李朴、徐向千等人都在,也不废话,直接问道:“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总参谋长粟宇开始汇报,根据汇总的军事情报,美军在中东开始不断几种呢兵力,规模之大,为二战后仅见。
美国现役航母超过20艘,而在印度洋中东附近的就有8艘,还有2艘在地中海靠近中东的地方。尤其是吨位最大的航母(6万吨)的中途岛级,3艘中就有2艘在印度洋。海军的集结,远远超过了军事演习的需要。
陆军大量的部队集中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中包括美国战争的急先锋,101空降师、海军陆战1师、82空降师等,都集中到了这个地域,这也远远超过了军事演习的需求。
加上前期美国与沙特关系急剧升温,而美国空军在沙特大修飞行基地等征兆,全面结合起来,美国意图在中东发动一次战争的军事信号清晰。而战争的目标是谁呢?总参认为最大的可能目标是伊拉克!
逻辑是清晰的,近期美国在西方媒体上大造舆论,指称伊拉克共和国现在当政的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是残忍的屠夫,他们在1958年推翻费萨尔王国的时候,将伊拉克末代国王费萨尔二世和他全家的几十口人,不分男女老幼一概屠杀,残暴到了极点。
而卡塞姆当政三年来,又违背了之前的承诺,并未真正落实民主制,反而建立起了高压的军政府。他改变伊拉克之前亲英美的政策,公开倒向苏联。单方面退出了美国组织成立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并订购了大量苏制军备,聘请苏联军事顾问、技术指导,让伊拉克从一个民主国家,变成了类似苏联的极权主义国家。到1961年,全国的多数政党已处于非法状态。卡塞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暴独裁者。
所以舆论的指向也是明确的。总参分析,伊拉克由于拥有上千万桶的石油储量,战略价值极高,早就被美国所觊觎。而目前伊拉克国内政治局势不稳,苏联在赫鲁晓夫领导下,又注重与西方的“和平共处”,与美国的斗争意识不强,这都可能让美国觉得有机可趁。
如果美国完全占领并扶持傀儡政权稳定了伊拉克,那么美国就确立了石油霸权。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阿曼和伊拉克,占了中东石油的大部分。而且在军事上,美国就构筑了从土耳其到伊拉克,再从伊拉克到沙特的前进阵线,这个阵线的东面——就是伊朗。
伊朗由于与苏联接壤,并且是我国的最重要石油供应国,美国暂时不敢公开进攻伊朗,只能是想办法在伊朗内部搞分裂。美国担心的是,一旦进攻伊朗,就会导致中苏对它的联合打击——不要说苏联可能直接出兵伊朗北部,就算是中国,通过巴基斯坦已经修好的公路,也能从伊朗南部打击美军。
一旦美军占领伊拉克,那么伊朗就必然成为三国角力之所,成为全球石油斗争的焦点区域。
目前伊拉克似乎还没有注意到美国的军事动向。他们的内斗太激烈了,与中国关系比较好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也认为卡塞姆是个极为反动的独裁者,正在串联青年军官,准备推翻卡塞姆的统治。
本来中国的态度,对于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政变企图,是乐观其成。卡塞姆是一边倒地倾向于苏联,而复兴党则对在创始之初就支持他们的中国,好感更多,也更愿意发展与中国的石油贸易关系。当然,由于斯大林时代就与苏联有所约定,我们不能直接介入推翻卡塞姆政权。
总参综合判断,美军对伊拉克的入侵,将在2个月内发动,如果中苏没有介入,此时孱弱的伊拉克军队,恐怕两周之内,就不复存在了。
李思华安静地听完总参的汇报,然后叹息了一声:“艾森豪威尔之后,美国再不会有一个总统,能压制住军工复合体了。”
她内心知道,如果是在原时空,美国打完朝鲜战争后,六十年代又开始打越南战争,而越南战争,就是在肯尼迪时代变成大战的,原因就是肯尼迪压不住军工复合体——军队需要战争,有高额军费,将领们才能发财和立功升值;军事工业资本家需要战争,因为这样,才有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的大量采购,才有对新型武器的需求。
军队和资本家结合起来,一般的总统就压不住了。艾森豪威尔作为原来美军的统帅,他在任的时候,美军将领还不敢太过造次。等到1960年肯尼迪上来,一个年轻毛头,将领们与军工资本家的串联,就肆无忌惮了,这种联合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出口,原时空是越南战争,而在新时空,看起来就是伊拉克战争了。
她的内心有点怪异,心想未来的海湾战争什么的,估计都要没了啊,她这只蝴蝶,导致历史的偏移量,越来越大了。
李思华向大家解释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需求,指出美国政府背后,有两个巨大的利益集团的阴影,一个是军工复合体,一个是华尔街金融财团,前者操纵战争,后者操纵美元。在这个时代,军工复合体更强,华尔街相对他们,还是后起之秀。当然,这两个圈子本来也是部分重叠的。
肯尼迪,本身是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共和党的尼克松。他的上台,必然带有一定的对财团的承诺。军工复合体,传统上并不支持民主党,而是支持共和党,偏偏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两任,对于军工复合体却是压制的,这导致了他们不满的“造反”,这是肯尼迪能够上台的重要原因,所以肯尼迪也不能对之没有“回报”,看起来,伊拉克战争就是这个回报了。
李思华奇特角度的分析,然大家目瞪口呆,原来是这样,这就解释得通了,为什么美军要激化现在的全球局势,要知道,这必然导致美苏关系恶化。
李思华笑着说:“还有一个附带效应,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威信会进一步下降。”这个容易理解,大伙都笑了起来,让他鼓吹“三和主义”,你要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结果美帝国主义就借你的势,蹬鼻子上脸来“欺负”你,这个耳光够响亮了。
李思华又问:“我们的策略是什么?你们商量下来建议如何?”
林飚汇报,军委委员们已经讨论过一轮,普遍认为我们应该“轻介入”,我们肯定是要支持伊拉克人民的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正义斗争的,但我们以前在伊拉克的存在是相对薄弱的,苏联肯定也得到了相关情报,对于他们利益的关联度更高,也会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伊拉克。
所以我们对伊拉克的支持,可以是部分武器弹药,以及情报支持等方面。
李思华听得点头又摇头,她沉吟了一会,说道:“不妥当,我们虽然可以表面是轻介入,但实质上要深介入。”旁边的军委委员们内心一振,其实很多人都是好战分子,但近年来国家的政策,似乎都不支持介入此类的战争,所以才有所谓“轻介入”的策略,也不是他们自己喜欢的。
她解释说:“伊拉克是石油时代的全球战略要地,不能让美国人轻松地吞了下去,苏联的支持,是否能够遏制美国短期就控制住伊拉克,还不好说。为了主动性,我们应该更深地介入。”
“美国如果不能控制伊拉克,我们从地图上看一看,就很就清楚,复兴党的势力,就可能从伊拉克绵延到叙利亚再到埃及,这把中东美系势力,与地中海欧洲的美国势力,截断开来,这在地缘上是打入了一个深深的锲子。美国在中东的石油霸权,就不完整。这在未来会有巨大的战略影响。”
“另外,如果能把美国拖在伊拉克维持军事镇压若干年,例如十年,那么就可以大量地损耗美国国力,对我国与美国的相对力量的改变,是很有好处的。”
美国怎么可能在伊拉克打十年仗?大家都有点不相信,要么很快胜利了,要么看打不下去就撤军,呆在那十年是什么意思?空转吗?
李思华看看他们的脸色就知道了,说道:“不要以为美国不会打十年,傻子都知道,伊拉克的正规军,几天可能就崩溃了。但是中苏支持的游击队,与他们周旋十年,未必不可能,虽然这样美军损耗不了多少人命,但军费和物资的损耗,则是天文数字。所以这种游击战,有一定可能获得美军的默契。”
李思华看着林飚等人目瞪口呆的神情,似笑非笑地说:
“有啥奇怪的?明末的关宁铁骑,不就是这个样子?打仗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盘生意,赚取军费、贪污物资,仗打得时间越长,钱就赚得越多。如果几天就结束了,军工复合体赚什么钱?他们巴不得伊拉克到处都是游击队呢?时不时地杀点人,对上有个交待,但是要表现出来伊拉克满地烽火,两个字,加钱!”
“在游击队低潮的时候,找条线买美军的武器装备,都是可能的,甚至他们会白送,道理很简单,如果伊拉克没有了敌人,美军继续存在和消耗大量军费物资的逻辑何在?”
“他们最好就是与游击队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每年有几次剿灭行动,能杀一些游击队员交差;而游击队每年也能发动若干攻势和行动,摧毁一些傀儡政权的军队和设施,你来我往,这个游戏才能长久而持续,美军才能有不断的理由,向其政府争取更多的军费。将领们都指望着这样发财呢。”
“至于美军的士兵,要死的比较少,这样才能不太刺激美国民间的舆论,否则反战的声音就会响起,军队就会被动,无法长期维持这种军工复合体圈层中大家发财的战争。”
李思华心想,原时空美国军方就是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得到教训,开启了所谓对零伤亡战争的追求,一方面这样能刺激科技的发展,但更重要的,还是降低美国民间对战争的反感,没有人死,或者很少人死,那还有什么理由阻止美军在弱小国家的耀武扬威?至于国家花大钱,那毕竟隔了一大层,一般的美国人也不会太在乎,与他们个人无关嘛。
转头看去,军委委员们仍然是一脸震惊的神色,她笑着说道:
“回神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不这样一天天地坏下去,我们最终战胜他们,岂不是要困难得多?这对我们是好事。美国最早甚至都没有国家军队,是从私人军队起步的,打仗赚钱天经地义,现在开始变得明显,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她轻轻敲了敲桌子,说道:
“我们先确定几个原则,然后总参和相关部门立即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第一,通知伊拉克政府,这是尽我们的义务,但对伊拉克政府的求援,推到苏联那里去,他们更利益攸关。这个政府及其政府军,注定了会被美军短期就打垮,没有援助的必要。”
“第二,克格勃和格鲁乌(苏联军事情报总局)不是笨蛋,他们肯定已经知道了美军即将进攻伊拉克,苏联内部多半也在商量对策。不过我们还是要把我们的情报通知他们,不仅是通知苏联政府,还通过CFIA通知到苏联的这两大情报机构。表明我们的意图,即积极支援伊拉克人民的正义反美斗争,中国意图训练大批的伊拉克游击队,对美军展开广泛的游击战争。这是中苏两国共同的利益,中国愿意与苏联方面合作,在伊拉克协调支援行动。”
“第三,美军攻击伊拉克,伊朗肯定会感到不安,这是深化我们在伊朗存在的良机,要在帮助伊朗发展其军事力量的同时,进行更深度的经济融合。”
“第四,心理战部队要提前准备,在美军开始攻击伊拉克后,全力以赴地揭露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突出美国在伊拉克对民众的杀戮和暴行。”
“另外我提示两个要点,可能会以政府公报的形势要求美方。一个是不许美国使用贫铀弹,这将被中国视为美国在伊拉克发动了核战争,突破了常规战争的底线;第二个是不许美国使用生化武器,例如我知道他们有一种橙剂,原来是一种高毒的除草剂,我担心他们用来清除游击区的农作物,这会导致大批的伊拉克人民被饿死。”
“这个方面也要协调苏联,最好是两国都发表声明,一旦美国使用上述武器,那么中苏都有可能向伊拉克提供核污染武器和生化武器,造成美军的大量伤亡。总之,伊拉克战争必须是一场彻底的常规战争,与核生化这三个字有关的武器,一律不许使用。”
“第五,则是我们自己介入的策略。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支持复兴党领导的多只游击队,未必是一只统一的游击军,可以是分散的、各有领导的多只小型游击队,我们不仅要提供武器弹药,还要对游击队进行军事训练,尤其是游击战术和各种游击策略。”
“第六,我们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有战略公路,但是从巴基斯坦南部到伊朗则几乎还没有什么路,这是个弱点。目前巴基斯坦到伊朗,一般是从伊斯兰堡到西北俾路支的奎达,从奎达经过公路,到达塔夫坦口岸,从塔夫坦口岸出境到伊朗的扎黑丹,这条路比较不安全,有反巴基斯坦的割据武装。伊朗必须成为我们对伊拉克战争资源的陆路基地。所以要协调巴基斯坦,我们出兵将这条路打扫干净。”
会后,总参等一系列部门,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苏联,莫斯科,克格勃总部,局长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仔细阅读着中国CFIA转来的情报。
美军会进攻伊拉克,这已经得到了多个渠道的确认,在苏联政治局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目前苏军、克格勃和格鲁乌等机构,都正在制定相关的应对计划,这本来就是谢列平最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他叹了一口气,对于中国建议的两国在支持伊拉克游击战上,进行协调,他个人是赞同的,但不知道赫鲁晓夫会如何反应。
其实克格勃内部,对于中国人的印象,并没有苏G高层那样的敌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好感的,因为从斯大林与中国签约以来,中国严守了双方的约定,在全世界各地对克格勃的行动,常有支持,而且他们的情报和行动力量都非常强,不是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有些时候对克格勃的帮助很大。作为克格勃的主席,谢列平对此心知肚明。
他也很清楚,克格勃这些“年轻人”,甚至远远不只是克格勃内部,对于赫鲁晓夫是日益不满的,“三和主义”杀伤的,可不仅仅是国际上世界革命的激进派和新左派,在国内的反应也是复杂的,尤其是克格勃这样的前线部门。
其实这很好理解,一直以来美国都是克格勃的头号敌人,克格勃无数的同志,牺牲在了美国情报机构,以及美国在全世界各地的走狗手中,可谓是血仇不共戴天。然后国家领袖赫鲁晓夫,突然就说我们还是要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了?当然很多人内心是不会接受的,然后就会对赫鲁晓夫有反感。
苏联的政治气氛,人们不会公开地反对,尤其是克格勃中都是精明的人,但他们内心会怎么想,自己会一点都看不出来吗?
谢列平坚决地反对斯大林当初的镇压,他鲜明的政治态度,赢得了赫鲁晓夫的青睐,现在他可以算是赫鲁晓夫的左右手之一。但他内心对赫鲁晓夫也不是没有疑虑的。他觉得赫鲁晓夫个人的素质不高,时常有一些愚蠢的行动。让党内的书记们,对他其实都有看法。
他压抑住自己的别样心思,决定向赫鲁晓夫汇报中国人的建议,而他的意见是与中国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