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大英帝国走向解体
欧俄的普京下了决心的时候,在欧洲边陲的苏格兰,两个人也下了决心。
在苏格兰政府官邸,新任苏格兰民族党的女性主席妮古拉·斯特金,对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萨蒙德说道:“或许,这一次真的是我们必须与英格兰分离的时刻,没有比这个时刻,更有机会的了。”
萨蒙德点头同意:“如果再不分离,那么苏格兰就必须与英格兰一起,承担起庞大的对美国债务。这会让苏格兰人都变成穷人。”
从2004年起,斯特金就是萨蒙德的搭档,两人领导的苏格兰民族党,一直是苏格兰独立的主要政治力量。
他们一直在推动苏格兰独立,不过以往的独立诉求,更多的是一种苏格兰与英国中央政府利益博弈的手段。一方面,打起苏格兰独立这面大棋,能够汇聚苏格兰民众的意志,这是民族党的立党之本;另一方面,以此压迫英国中央政府,来为苏格兰人争取更多的利益。两个方面的结合,才使得苏格兰民主党不断做大。
但是现在,他们确实需要考虑真的退出大英帝国的必要性。
英国的外债(主要是美元债务)现在高达1.3万亿美元,大致超过英国的全年的GDP一小部分,看起来似乎还有空间(原时空英国到2020年以后债务是GDP的3倍多)。但问题是,债务不怕多,但债权人必须要确认,未来必须有能够还款的空间。否则哪怕债务少掉一半,债权人也会夺路而逃,因为肯定你还不出来了。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那些债权人,对于英国未来偿债的能力越来越不信任了。他们在担心英国金融和经济的整体崩盘。
英国的经济依靠欧洲美元,去掉了欧洲美元,英国的经济,可以说就去掉了一半。但现在欧洲使用人民币,作为金融中介货币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欧洲美元的规模,美元降息后,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善,反而使用人民币的趋势,在加速增长。原因除了欧洲国家要避免美元的再次收割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对于美国经济压倒性的规模差距,使得美元继续作为中介货币,越来越不靠谱。
人民币在欧洲的兑换交易中心,是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与法国的巴黎,与英国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历史上中国与英国的冲突很多,两国关系一直冷淡,中国也毫无意愿使用伦敦,作为其欧洲的金融基础设施。既然新增长英国搭不上边,旧市场(美元)日益缩小,英国金融业的“末日”,在很多观察家看来,简直是指日可待。
全盛时代,英国单单来自金融的收益,每年大约要超过600亿美元,最高的年份达到过77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名义上的收益。现在,这笔每年最丰厚的收益,日益缩小,预计最后可能小得可怜。
失去了金融业的丰厚收益,英国人确实还有一些其它的产业,制造业再残,其中航空业还算可以;生物制药产业也不错,英国的历史,让它留下了一些巨大的医药巨头;旅游业和其它服务业,也很发达。
但问题是,如果欧洲美元不再是中心,英国的这些产业,同样会遭到重击。英国说白了就是欧洲大陆的边陲海岛,远离大陆中心。如果没有一个关键的产业,能够制控欧洲,又没有历史上那样强大的武力,那么它只会逐渐回到地理上它适合的位置——边陲小岛。
英国产业的前景很糟,这就使得英国的外债,变得引人注目,其它的欧洲大国,德国与法国,有着欧洲最强的制造业,更关键的是,他们没有英国这么多的外债,他们的债务水平虽然也不低,但债务多为“内债”,可以用本币偿还,风险没有英国那么高。
随着这一波经济危机袭来,很明显,美元在加速贬值,因为以其国内油气资源为本的“石油之锚”松动了嘛。英镑因此也应该贬值,问题是,英镑贬值的幅度太大了,从1.8:1开始,跌到现在的1.6:1,而且毫无停止的趋势,这并不是因为超发货币而引起的贬值,而是真正的货币价值下跌,所以英国并不能从贬值中获利。
英国对外的债权,除了美元债以外,更多的是以英镑计价,实质贬值,相当于债务人的债务减轻,别人占了英国的便宜;而英国的外债,主要以美元计价,虽然美元也实质贬值,可是英镑贬得要快得多,于是英国的外债实质性加重了,因为需要更多的英镑,才能换到等值的美元。
债权减少、债务增加,这一减一增,已经给英国的财政造成重大杀伤,关键是这样的趋势仍然在延续,因为人们对英国的信心还在继续下降。
正常来说,应对货币贬值的技术手段,是本币英镑加息,持有英镑的回报率提供,人们就更愿意持有英镑,于是英镑就可以升值。但是这一次,想让英镑加息,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不要说财经界,就连政客们也都纷纷反对。
这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百业萧条,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说其实英国应该进一步降息,提供更大的流动性,以刺激投资和消费。这个时候不降息反而升息,那不是要搞死英国经济吗?
所以英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升息或者降息,就僵死在这里了,既不敢升息,那会导致经济窒息;也不敢降息,那会导致英镑进一步狂跌。这种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经济体,陷入了一个空前的陷阱,这种经济学理论的发明者佛利德曼,已经在2006年去世,他要活着,恐怕也会感到十分的头疼,这种情况下单靠货币,能够拯救经济吗?
财经界还在争论着英国应该采取怎样的财政或者货币政策。但有些眼光更深远的人,已经发现,这不是什么战术调整的问题,而是英国在战略上,已经失去了支点,完全丧失了作为二线强国的根基。
要做一个二线强国,你总得有一样“镇山之宝”,武力、工业、资本(金融)、科技,4大法宝,总得有一样吧?例如法国,占了欧洲最强武力,以及仅次于德国的工业这两样;德国当然是占了欧洲最强的工业和科技这两样,实业资本也是最强;就连土耳其,也占了欧洲最大武力军队这一项。
但是英国还有什么?虽然有核武器,但那是拼命的时候用的,其常规武力已经衰弱到不堪;英国的工业,只剩下了医药和航空,其实航空也是与法德共同产业整合的,否则早就衰落了;科技上英国有独到之处,但是在产业上很弱,难以形成真正可以与中国竞争的科技产业。所以失去了最后一项,即资本(金融)的话,英国也就失去了二线强国之基。4大法宝,一个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
苏格兰人看到这种情况,他们确实想“跳帮”了,英国已经是条破船,苏格兰不想呆在这条破船上,一起沉沦。
历史上的1695年,还独立于英国的苏格兰,建立了“苏格兰对非洲及东、西印度群岛贸易公司”,推出了在中美洲海峡建立殖民地的“达瑞恩计划”,这是因为羡慕当时的英格兰在殖民地发了大财。
搞殖民地的初始投资需要很大的规模,于是苏格兰实行殖民地股份制,所有的贵族集资,允诺以暴利收益,募集的资金之庞大,占了整个苏格兰国民流通财富的2550%。这他娘的,差不多就相当于今天,中国人存在银行的所有现金的一小半,全部拿出来,去干一个项目。例如在原时空,中国人存款有200万亿人民币,如果拿出50万亿到100万亿,去干一个项目,那是什么概念?
被英格兰在殖民地获得财富羡慕嫉妒恨的苏格兰,就这样上了赌桌。他们选择了在巴拿马建立殖民地,殖民地刚建成,就遭到了西班牙舰队的袭击,苏格兰舰队无力对抗,而英格兰舰队对此视而不见——你开殖民地赚钱,也没说要分我钱,如今你被打了。我吃饱了撑的,干嘛要帮你?
1698年,苏格兰在巴拿马的殖民地崩溃,整个殖民地,被西班牙人摧毁。苏格兰筹集全民财富,搞出来的殖民公司,就此破产,直接导致整个苏格兰陷入了经济危机。1704年,苏格兰银行宣布破产。然后,苏格兰政府发不出工资了,整个国家濒临崩溃。
这个时候,英格兰终于下手了,他们提出了条件:所有在巴拿马殖民地亏钱的投资者,英格兰都可以补足其亏损。前提是,苏格兰和英格兰,彻底合并成一个国家。1707年,苏格兰议会通过了《联合协议》,同意取消苏格兰议会,与英格兰议会,合并为大不列颠议会,同时英格兰王国,支付一笔巨款给苏格兰,以补偿巴拿马殖民地计划投资者的损失。这笔补偿款,被称之为“苏格兰之价”。为了这笔钱,苏格兰的贵族们,不顾平民的反对,把整个国家都给卖了,以此来换回他们的财富。
这些贵族虽然向英格兰低头,但是多数苏格兰人,认为苏格兰是被英格兰人的阴谋诡计坑了,苏格兰跌进了英格兰人早就发现的陷阱,他们就等着傻乎乎的苏格兰,跌入这个陷阱,然后自己作为白马骑士,趾高气扬地来让苏格兰以卖身为代价,让英格兰“拯救”苏格兰,赤裸裸地趁火打劫。苏格兰虽然低头了,但内心可没有真正服气。
不过此后300多年,大英帝国如日中天,苏格兰自然跟着发财,合在一起力量更大,一起出去抢钱抢地盘,苏格兰人当然不会拒绝,不会想着什么脱离英国的事情。
但二战后英国整体衰落了,苏格兰人从英国这里,逐渐没什么利益可拿,反而是要与英格兰人一起,承担帝国衰落的代价,这下子,新仇旧怨就开始上头了。尤其是北海油田开发后,苏格兰人认为吃了大亏,北海油田90%的面积都属于苏格兰,但由于苏格兰人,只占英国总人口的10%,那也只能分享10%的利益,这让苏格兰人很不爽。
这就是一个强盗团伙,当初搭伙抢劫,最后没得抢了,自然要算细账,小弟发现老大现在,不但不能给自己分钱,还要用自己的钱,甚至还要自己与老大一起,扛起帮派过去欠下超级大佬的钱,这下可就想翻毛腔了——大家散伙,老大的事情,你自己扛。
斯特金与萨蒙德两人,一直是认为苏格兰有独立建国的本钱的,即使现在北海油田亏老本了,也是如此。毕竟石油仍然是宝贵的资源,未来还是有价值的。而且苏格兰以前,并没有靠这个油田活着,因为大头的利益,都被英国中央政府拿走了嘛。
在他们看来,苏格兰独立建国,有三大支柱:
第一是苏格兰只有500万人,疆域却有7.7万多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单单农牧业,就很有搞头,英格兰有13万平方公里领土,但却有5000多万人,就不信这些英格兰人,不吃苏格兰的农牧产品了,而且还可以卖到欧盟去。
第二是苏格兰的造船业,还有高地威士忌这两个产业,驰名欧洲,产业的规模不小,能够解决苏格兰的很多就业。
第三是新兴产业风力发电,虽然欧洲科技不如中国,但这个产业也开始逐步发展,苏格兰在这方面得天独厚,它有着720个岛屿和稳定的风向,所以苏格兰现在的风力发电,已经是全欧洲的1/4。电力才是未来,看到中国的风电带,苏格兰人因此而充满信心。
本来还有第4根支柱的,那就是北海石油,不过现在由于开采成本过高,在低油价时代,似乎暂时难以成为苏格兰的经济支柱了。但由于北海油田的存在,苏格兰完全可以加入北欧国家的这个圈子,反正从英国分离出来的苏格兰,从地理上看完全可以属于北欧。
其实两人内心都很明白,苏格兰如果独立,还有一根暗的支柱,那就是欧盟,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的暗地支持。
法国和德国,可与英国有着不少旧怨新仇,二战前不说了,单说最近的几十年,英国作为美国的左右手,可是占了不少法国和德国的便宜,尤其是德国的便宜。虽然法国还会拉拢解体的英格兰,来对抗德国的过强实力。但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都会对苏格兰,给予一定的暗中支持,用苏格兰作为平衡英格兰的棋子。
这没什么不好,如果连做棋子的价值都没有,苏格兰也不要独立了,那就是一个笑话了。
斯特金与萨蒙德商量:原来两人计划推动苏格兰公投独立,安排在2014年,现在要设法提前到2013年,越早摆脱英国这艘破船越好,不要让苏格兰被英国的外债打趴了。
当然,苏格兰自己有自己的问题,过去太过大手大脚,税收不足,支出与税收之间,差额高达27%。这个窟窿如何填补,会是未来苏格兰的最大难题,但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独立了总能想办法解决。
英国首相卡梅伦,这个时刻也在思考大英帝国的未来。他清醒地认知到,英国进入了一个最困难的时刻。
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独立运动,只不过是他麻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欧洲美元与脱欧的问题。
英国留在欧盟的理由,就是英国必须是欧洲的金融中心,没有这个利益,欧盟的价值就对英国不大。难道因为英国脱欧了,那些欧洲国家就不与英国贸易了吗?最多是有些贸易,因为欧盟的内部约束丢失了,但能丢失多少?
英国留在欧盟,有着重大的代价,欧盟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试图统合欧洲的产物,英国在欧盟没有他们的利益,反而付出要差不多,一帮东欧穷鬼,都要欧盟来支持,英国也被迫付出。欧洲一体化,自然打击了英国的农牧业,食品价格上升,同时还被欧洲的经济危机拖累。
大英帝国的辉煌已经过去了,但英国应该作为一个富国生存下去,英国的底子还是很不错的,在未来可能需要的是“灵活的政策”,用英国自己的力量,来灵活应对各种挑战。这需要英国,不能尊从欧盟的约束,避免主权被稀释。
更重要的是,英国的未来,仍然在盎格鲁自己的圈层,在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于欧洲一体化,本质上是反对的,一盘散沙的欧洲,更有利于美国操控,同时有利于英国,英国与美国、加拿大的贸易,才是最重要的底盘。
一个更独立的英国,有利于灵活地应对欧洲的变化,施加自己的策略,而不是要遵从法国和德国的意图,如果欧洲真的统一了,那有英国人什么事情?德国和法国,会自然成为欧洲的中心。
说白了,脱欧就是为了摆脱英国“对欧洲的责任”,但又要与欧洲的贸易,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损失小,收益大。大英帝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利益,从来就不会完全一致。英国虽然已经没有了霸权,但同样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欧洲,欧洲统一的话,哪有英国这样一个岛国的位置?
卡梅伦并不知道,在原时空的历史上,他可是所谓的“保欧运动”的领袖,因为英国人公投脱欧,“保欧”失败,他还不得不辞去了首相的职位。不过就算他知道,也无所谓,他可是以英国政坛的变色龙而闻名,是最出名的投机者,转换立场,对他而言,就像是呼吸和喝水一样的自然。
新时空不同的历史,尤其是英国失去了欧洲金融中心的大趋势,使得脱欧,变成了英国的必然和主流。此时卡梅伦以及英格兰的高层,还没有认知到,底下的几个小弟,已经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起“重振大英帝国”,独立的思潮,正在快速的蔓延。这些小弟们,思考的是如何踩在大英帝国的尸体上,向欧盟献媚,成就新时代“小而美、小而富”的美梦。
这个时候,可不止是苏格兰在筹谋独立,北爱和爱尔兰的政客们,已经多次协商,如何让北爱独立,与爱尔兰合并,让一个统一的爱尔兰岛,形成一个统一的新国家。而威尔士的政客们,也正在筹划着建立一个基于威尔士民族的新党,模仿苏格兰民族党,推动威尔士的独立。
所谓的大英帝国,正朝向其历史的必然归宿——即一个只有13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狂奔而去。英格兰政客们筹谋中的“脱欧”,就是联合王国4个民族,各自分崩离析独立的导火索,他们正在给大英帝国的棺材,打下最后的钉子。